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2000到2015生物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哪些

2023-07-22 22:06:32
共1条回复
北有云溪

首先,没有诺贝尔生物学奖,只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0到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如下:

  • 2000 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保罗·格林加德(美),艾瑞克·坎德尔(美)。

  • 2001 利兰·哈特韦尔(美),蒂姆·亨特(英),保罗·纳斯(英)。

  • 2002 悉尼·布伦纳(英),H·罗伯特·霍维茨(美),约翰·E·苏尔斯顿(英)。

  • 2003 保罗·劳特伯(美),彼得·曼斯菲尔德(英)。

  • 2004 理查德·阿克塞尔(美),琳达·巴克(美)。

  • 2005 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罗宾·沃伦(澳大利亚)。

  • 2006 安德鲁·法厄(美),克雷格·梅洛·(美)。

  • 2007 马里奥·卡佩奇(美),马丁·埃文斯(英),奥利弗·史密斯(美)。

  • 2008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吕克·蒙塔尼(法)。

  • 2009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澳大利亚),卡罗尔·格雷德(美),杰克·绍斯塔克(英)。

  • 2010 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英)。

  • 2011 布鲁斯·巴特勒(美),朱尔斯·霍夫曼(法),拉尔夫·斯坦曼(美)。

  • 2012 约翰·戈登(英),山中伸弥(日)

  • 2013 詹姆斯·E·罗斯曼(美),兰迪·W·谢克曼(美),托马斯·C·苏德霍夫(德)。

  • 2014 约翰·奥基夫(英),梅·布莱特·莫索尔(挪威),爱德华·莫索尔(挪威)。

  • 2015 威廉·C·坎贝尔(爱尔兰),大村智(日),屠呦呦(中)。


扩展资料: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正面为诺贝尔的半身侧面像,右边为诺贝尔的生卒年(罗马数字),左下角有作者签名“E.LINDBERG 1902”

奖章背面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许癸厄亚,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

相关推荐

大村智的介绍

大村智(Satoshi ōmura,おおむら さとし、1935年7月12日 - ),日本有机化学者。1968年取得东京大学药学博士学位,1970年取得东京理科学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75年到2007年,他任教于日本北里大学,现已从北里大学荣誉退休。大村智教授长期从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是该领域的世界级学科带头人,研究发现的avermectin(阿维菌素)被誉为20世纪自青霉素发现以来对人类贡献的最重大发明之一。2015年10月,大村智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获奖的原因是在治疗盘尾丝虫症和淋巴丝虫病(象皮病)方面作出的贡献。
2023-07-22 13:07:431

给果树打什么药好

阿维菌素类果树杀虫剂。阿维菌素是目前对果树最无害的农药。阿维菌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杀螨剂。也被称为氨基丁。阿维菌素是一种16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杀菌、杀虫、杀螨和杀线虫活性,由日本北理大学大村智和美国默克公司首先开发。它是由阿维链霉菌发酵产生的。阿维菌素对螨类和昆虫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不能杀卵。阿维菌素在土壤中被土壤吸收后不会移动,会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在环境中无累积效应,可作为综合防治的组成部分。阿维菌素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农作物杀虫剂,因为它易于制备。
2023-07-22 13:07:593

亚洲有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

亚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莫言和屠呦呦。1、莫言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奖官网摘录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节,作为对莫言作品的介绍。2、屠呦呦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2023-07-22 13:08:071

屠呦呦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啥意思

因为获奖者有三个人,所以要分享该奖项。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该奖项。今年的奖金一半授予爱尔兰和日本科学家,表彰其在治疗蛔虫引起的感染方面作出的贡献。另一半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作的贡献。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颁奖词中表示,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
2023-07-22 13:08:141

北里大学详细资料大全

北里大学(きたさとだいがく、Kitasato University),简称为“北里大”,是由细菌学之父、日本近代医学之父、血清学的先驱北里柴三郎先生于1893年建立,1962年开设大学教育的日本著名私立大学,本部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是一所具有特色的医药型私立大学。学校涵盖了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所有专业,拥有5个校区,4个附属医院,2个附属研究所,2个附属学校,同时拥有自己的教学农场。本科设有药学部、医学部、理学部、医疗卫生学部、看护学部、兽医学部、海洋生命科学部,研究院设有药学研究科、医疗系研究科、看护学研究科、理学研究科、兽医畜产学研究科、水产学研究科、感染控制科学府等,在日本医、药学界享有极高的教学声誉,综合实力排名私立大学前二十,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级学府都有着学术合作关系。2015年,北里大学特别荣誉教授大村智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东洋经济“实力超强大学排名”:第24名,2017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药学与制药科学:76-100名,生物学:151-200名,兽医科学:151-200名,临床医学:201-300名,师生人数比:1:5.6(旧帝国大学水平),科学研究费补助金:6亿3479万日元(与之相较MARCHG*的平均费用约为4亿日元)。 由于只有医、药、理科学部的原因,知名度差强人意,但是教学水平、研究水平,以及学生质量都很高。北里大学有着“生命科学综合大学”的美誉,不论哪个学部哪个专业,都会开设生命科学相关教育。 基本介绍 主要奖项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校训 :开拓、报恩、睿智与实践、不屈不挠 主要院系 :药学、医学、理学、医疗卫生学、海洋生命科学、兽医学、护理学 中文名 :北里大学 英文名 :Kitasato University 简称 :北里大 创办时间 :1893年 所属地区 :东京都港区 类别 :私立大学 学校类型 :医科 现任校长 :伊藤 智夫 中国教育部 :获得认证 所在国家 :日本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办学历史,科研力量,本科专业,药学部,医学部,理学部,医疗卫生学部,看护学部,兽医学部,海洋生命科学,研究生专业,研究设施,校区,知名教授,知名校友,海外大学合作,中国大学合作,日本排名, 办学历史 北里大学起源于1893年设立的问荆之丘养生园,1962年创立北里研究所,其下涵盖药学部、兽医学部、医学部、海洋生命科学部、护理学部、理学部、医疗卫生学部、一般教育学部。北里研究所创始人北里柴三郎亲手执笔提名“北里”,一直沿用至今,北里研究所在传染病学、微生物学方面贡献之高,与法国巴斯德研究院 、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并称为“世界三大研究所”,而享誉世界。 科研力量 以传染病教育、研究著称的北里大学,2012年迎来了创立50周年。而大学的母体――北里研究所至2014年迎来创立100周年。 北里柴三郎 北里研究所由被誉为“日本细菌学之父”的北里柴三郎(1853-1931年)设立于1914年,大学确立了发现抗体、血清疗法等新型治疗领域,是继承北里博士“研究成果必须用于实践”的精神积极工作的研究机构,同时是当今日本最具权威的国际性传染病研究机构。北里大学由理学系、兽医系、海洋生命系、药学系、医学系、护理系及医疗卫生系组成,以围绕研究生物及生命现象的“生命科学”为核心,开展从分子层面解析生命现象的教育和研究事业,其研究成果已广泛套用于医疗、保健卫生、医药、食品、化工及环境等各种领域。大学与研究所互为表里,大学的教育、研究活动得到研究所的全面支援,研究所运营的北里大学医院、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等5所医疗机构成为大学的面孔。其东洋医院研究所是日本第一家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机构。 为了积极推进传染病等各项研究活动,北里大学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支援,强化国际交流,以及创设各种教育和研究基金,并启动了包括“开发国际教育项目”、“积极派遣和接受留学生、研究员及进修生”、“建立对海外留学生进行生活、经济支援体制”等在内的多种开发计画。 2017年夏天,临床教育研究大楼正式竣工,使得医疗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临床教育实践更加充实。 本科专业 药学部 药学科(六年制、可以取得药剂师国家资格证) 制药科学科(四年制,以培养研究学者为目的,无法取得药剂师国家资格证) 医学部 医学科 理学部 物理学科 化学科 生物科学科 医疗卫生学部 健康科学科 医疗检查学科 医疗工学科 康复学科 看护学部 看护学科 兽医学部 动物资源科学科 兽医学科(六年制) 生物环境科学科 海洋生命科学 海洋生命科学科 研究生专业 北里研究所 药学研究科 药科学专攻 药学专攻 医疗系研究科 医科学专攻 医学专攻 看护系研究科 护理学专攻    理学研究科 分子科学专攻 生物科学专攻    兽医畜产学研究科 兽医学专攻 动物资源科学专攻 生物环境科学专攻 海洋生命学研究科 海洋生命科学专攻 感染控制科学府 感染控制科学专攻 研究设施 北里研究所 北里大学医院 生物制剂研究所 东洋医学研究中心 临床药理研究所 北里生命科学研究所 基础研究所 北里大学图书馆 北里大学附属医院 ●北里研究所医院 ●北里大学医院 ●北里大学东医院 ●北里大学医疗中心 校区 白金校区 本部所在地 使用学部 - 药学部(2年级~6年级) 使用研究科 - 药学研究科、感染控制科学府 相模原校区 使用学部 - 医学部、护理学部、海洋生命学部、兽医学部(1年级)、医疗卫生学部、理学部 使用研究科 - 医疗系研究科、护理学研究科、理学研究科、海洋生命研究科、感染控制科学府 十和田校区 使用学部 - 兽医学部(2年级~6年级) 使用研究科 - 兽医畜产学研究科 北本校区 新泻校区 知名教授 大村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向山光昭——原教授,有机化学大师,发现向山羟醛反应 渡边昌彦——大肠疾患专家 福田宏——工程学家 马渕清资——搞笑诺贝尔奖得主 知名校友 樋口俊一——众议院议员 石森久嗣——众议院议员 市原健一——筑波市市长 郭锦堂——中国医药大学教授 李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海外大学合作 哈佛大学医学院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研究生院 剑桥大学医学院 卡尔加里大学医学院 夏威夷大学医学院 吉林大学医学院 肯塔基大学药学院 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 田纳西大学全学院 乔治亚大学全学院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全学院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看护学院 普渡大学全学院 托马斯杰斐逊大学保健学院 放送大学全学院 中国大学合作 北里大学与中国的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缔结了交流协定。兽医系与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原长春农牧大学)互派教员、推进共同研究及交换学术资料。此外,医学系、护理系、医疗卫生系、大学医院及大学东医院与吉林大学(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北里大学医院与复旦大学医学院也积极开展交流。北里大学促使日本 *** 无偿提供26亿日圆,建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日本排名 日本私立大学排名 第16名 东洋经济“实力超强大学排名”:第24名
2023-07-22 13:08:332

50斤狗打5ml伊维菌素可以吗

50斤狗打5ml伊维菌素是可以的,还要用兽用9号针头打,否则推不动,六七天打一次,两三次就行了。伊维菌素是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对体内外寄生物均具有良好的驱杀作用,尤其是对于线虫和节肢动物的驱杀效果很好。简介伊维菌素是阿维菌素的衍生物。阿维菌素的发现者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凭借其衍生物伊维菌素在对抗河盲症与象皮肿方面的卓越成就,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伊维菌素是由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发酵产生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多组分抗生素。主要含伊维菌素B1(Bla+B1b )不低于93%,其中Bla不得少于85%。伊维菌素B1即22,23-双氢阿维菌素B1。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伊维菌素
2023-07-22 13:09:151

2015年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

2015年诺贝尔奖得主如下: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威廉·坎贝尔(爱尔兰)、大村智(日本)、屠呦呦( 中国)。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一种新药阿维菌素(Avermectin),这种药物的衍生品已经极大地帮助降低了盘尾丝虫病以及淋巴丝虫病的发生率,并且已经显示出对其他类型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性。屠呦呦制成了青蒿素,这种药物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两项新发现赋予人类对抗这些疾病的新的强大工具,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患者从中受益。这些工作为改善人类健康,减少患者病痛所带来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梶田隆章(日本)、阿瑟·麦克唐纳(加拿大)。20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展现中微子变化的实验中所起到的重要贡献,而这种变化需要中微子具有质量。该发现改变了我们对物质最深处的运作的理解,这对我们如何看待整个宇宙至关重要。人们从这项发现中获得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结论,那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没有质量的中微子,其实是有质量的,只是很小而已。现在全世界在不断地进行实验和剧烈活动来捕获中微子并检验它们的属性。对于中微子最深处秘密的发现将重塑我们目前对于宇宙的历史、结构及未来命运的认识。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托马斯·林达尔(瑞典)、保罗·莫德里克(美国)、阿齐兹·桑贾尔(土耳其)。林达尔的发现称为碱基切除修复,即细胞里有一些蛋白质(尿嘧啶糖苷水解酶、糖苷酶等),专门寻找某些特定的DNA碱基错误,然后把它从DNA的链上切掉,从而修复它。莫德里克的发现称为DNA错配修复,指的是,细胞会对DNA链进行标记,蛋白质可以凭借这种标记来判断哪条是旧有的、哪条是新加的,从而知道该去修复谁。桑贾尔的发现称为核苷酸切除修复,指的是细菌的DNA在致命的紫外线照射下之后,如果再用可见蓝光照射,它们能死里逃生,复苏过来。他们发现的细胞修复自身DNA的机制,为创新癌症治疗手段提供了广阔前景。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白俄罗斯)。评委会说“因为她丰富多元的写作,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纪念碑”。阿列克西耶维奇曾是一名记者,经历过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灾等历史事件,遭卢卡申科政权迫害后离开白俄罗斯。她以基于上千次采访写成的记录性小说——记录从二战到普京时代苏维埃历史及心理变迁的系列小说,总称为《乌托邦之声》,为国际文坛所瞩目。五、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突尼斯)。评委会表示,突尼斯一度由于社会动乱和政治暗杀而濒临崩盘。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在国家处于战争边缘的时刻,创立了替代性的和平政治进程,避免国家陷入内战。 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做出的努力,推动突尼斯建立起宪政体制,确保了全体人民的基本人权,不分性别、政治信仰或宗教信仰。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英美双重国籍)。迪顿解决了经济学中的三个重要问题:消费者如何决定个人支出在不同种类商品上的分配;社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如何分配和两者的互动关系;如何最好地衡量和分析人类的福祉和贫困。将诺贝尔奖颁发给在不平等问题方面有很大学术建树的安格斯·迪顿有着现实关怀,并有助于世人对此问题引发关注。
2023-07-22 13:09:332

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科学家叫什么名字

  屠呦呦。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付一鸣 和苗)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2023-07-22 13:09:4110

2015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都研究了啥

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公布,今年的奖项被一分为二,分别授予两项在寄生虫感染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研究成果。寄生虫病困扰着全世界超过1/3的人口并导致多种严重疾病,其中就包括盘尾丝虫病以及淋巴丝虫病。  其中一份由威廉·C·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和大村智两人分享,以表彰他们在线虫寄生虫感染新型疗法上取得的成就。 大村智是一名日本微生物学家,其主要致力于对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研究。他通过大量研究挑选出一些可能具有潜力的细菌菌株,并计划从中提取能够对抗疾病的新药。生于爱尔兰,但在美国工作的寄生虫生物学家威廉·C·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进一步延续了大村智的工作并发现其中一种成分具有强烈的抗寄生虫疗效。这种物质被称作阿维菌素。在经过进一步改良后,这种物质被制成“伊维菌素”并被广泛应用于对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的治疗。  另外一半的奖金则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在寻找疟疾新型疗法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屠呦呦的团队从这种植物中提取到一种后来被称作“青蒿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对疟原虫具有强烈杀灭作用。  在诺贝尔奖的官方颁奖词中写道,屠呦呦等人所做的工作改变了全世界数以亿计人们的命运。疟疾是一种主要由蚊虫传播的疾病,每年全球有超过45万人因感染疟疾而死亡,另外还有数十亿人受到这种疾病的威胁。  
2023-07-22 13:10:211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什么是屠呦呦和两位外国人获奖

  因为每一届的获奖者都不止一个人啊,这是惯例。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2023-07-22 13:10:293

谁与威廉坎贝尔获得诺贝尔生理奖或医学奖

  屠呦呦,大村智与威廉-坎贝尔一起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威廉-坎贝尔:爱尔兰科学家。2015年10月,因为和大村智发现了一种名为阿维菌素的新药,其衍生物伊维菌素(ivermectin)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象皮病的发病率。和屠呦呦,大村智一起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3-07-22 13:10:431

材料作文。。。500字左右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出生于爱尔兰的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因在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给屠呦呦的颁奖词: 疟疾的...
2023-07-22 13:10:513

诺贝尔被称作什么

问题一:诺贝尔被称为什么之王 炸药 问题二:诺贝尔被人们称为什么 炸药之父,发明了混合无烟炸药 问题三:诺贝尔有哪些称号 炸药之父 问题四:萧伯纳被誉为什么,他获得诺贝尔的作品名叫什么 萧伯纳 ①被誉为“英国现代戏剧奠基人” ②1925年因其作品《圣女贞德》“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令人激动的讽刺性”获诺贝尔文学奖。 望朋友采纳 谢谢! 问题五:诺贝尔,爱迪生,爱因思坦,钱三强,茅以升分别被称作什么?你知道吗? 诺贝尔炸…药之父,诺贝尔奖创始人;海迪生发明大王;爱因斯坦相对论之父,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钱三强中国两弹一星的功勋物理学家茅以升中国的现代桥梁之父 问题六:诺贝尔奖屠呦呦为什么叫先生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什么不是院士? 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美国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84岁,中国籍, *** 党员,中医研究背景,发现青蒿素,主要学术成果诞生于文革期间……这一系列的关键词都无疑很有新闻性。但网友谈论的最大焦点在于,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学者屠呦呦,并不是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的院士。 其实,在屠呦呦落选院士的背后,曾有一场学术争议。随着诺奖的颁发,这些学术圈里陈年旧事很可能又被翻炒起来,引发人们的更多的讨论和思考。 屠呦呦是谁?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此前媒体介绍屠呦呦的简历时,大多说“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药学。 2009年《中国药学60年60人》的一篇文章里这样介绍她大学毕业之后的经历: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 *** ,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药学研究。 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地完成。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青蒿素。 疟疾神药青蒿素 从历史的角度看,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是屠呦呦和科研组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因为青蒿素此后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 今天,疟疾仍然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有5亿人罹患此病,100多万人因此死亡。疟疾对世界的危害实在太大,各地的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解开植物治疟的秘密。1820年,法国化学家皮埃尔-约瑟夫u30fb佩尔蒂埃和约瑟夫-布莱梅u30fb卡旺图合作,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但当时还不知道这种物质的化学结构。1907年,德国化学家Pu30fb拉比推导出奎宁的化学结构式;1945年,美国化学家罗伯特u30fb伍德沃德和其学生威廉姆u30fb冯u30fb多恩合作,首次人工合成了奎宁。 20世纪初,绝大多数奎宁来源于印度尼西亚种植的金鸡纳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奎宁供应被切断,从而被迫开始研制奎宁的替代物或简化化合物。1934年,德国拜耳制药公司的汉斯u30fb安德柴克博士研制出一个结构简化但药效依然很好的奎宁替代物――氯喹。 20世纪,4位科学家因与疟疾相关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及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在人类进步的同时,这种疾病也在演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再次肆疟东南亚,疫情难以控制。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对付这种疾病的新药,传统中药青蒿脱颖而出。 1961年5月,美国派遣军队进驻越南,越南战争爆发。交战中的美越两军深受疟疾之害,减员严重。......>> 问题七: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是什么? 1936年开始颁发的菲尔茨(Fields)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菲尔兹奖简介 菲尔兹奖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J.C.菲尔兹(Fields)的姓氏命名的,中文全名:约翰??查尔斯??菲尔兹。 菲尔茨奖是最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也有人将菲尔茨奖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 J.C.菲尔兹1863年5月14日生于加拿大渥大华。他11岁丧父,18岁丧母,家境不算太好。 J.C.菲尔兹17岁进入多伦多大学攻读数学,24岁时在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26任美国阿勒格尼大学教授。1892年他到巴黎、柏林学习和工作,1902年回国后执教于多伦多大学。J.C.菲尔兹于1907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他还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苏联科学院等许多科学团体的成员。 J.C.菲尔兹强烈地主张数学发展应是国际性的,他对于数学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北美洲数学的发展都抱有独特的见解并满腔热情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使北美洲数学迅速发展并赶上欧洲,是他第一个在加拿大推进研究生教育,也是他全力筹备并主持了1924年在多伦多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是在欧洲之外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正是这次大会使他过分劳累,从此健康状况再也没有好转,但这次大会对于促进北美的数学发展和数学家之间的国际交流,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他得知这次大会的经费有结余时,他就萌发了把它作为基金设立一个国际数学奖的念头。他为此积极奔走于欧美各国谋求广泛支持,并打算于1932年在苏黎世召开的第九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亲自提出建议。但不幸的是未等到大会开幕他就去世了。 J.C. 菲尔兹在去世前立下了遗嘱,他把自己留下的遗产加到上述剩余经费中,由多伦多大学数学系转交给第九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大会立即接受了这一建议。 J.C. 菲尔兹本来要求奖金不要以个人、国家或机构来命名,而用“国际奖金”的名义。但是,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数学家们为了赞许和缅怀J.C. 菲尔兹的远见卓识、组织才能和他为促进数学事业的国际交流所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一致同意将该奖命名为菲尔兹奖。 第一次菲尔兹奖颁发于1936年,当时并没有在世界上引起多大注意。连许多数学专业的大学生也未必知道这个奖,科学杂志也不报道获奖者及其业绩。然而30年以后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每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召开,从国际上权威性的数学杂志到一般性的数学刊物,都争相报导获奖人物。菲尔兹奖的声誉不断提高,终于被人们确认:对于青年人来说,菲尔兹奖是国际上最高的数学奖。 菲尔兹奖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奖励年轻人,只授予40岁以下的数学家(这一点在刚开始时似乎只是个不成文的规定,后来则正作出了明文规定),即授予那些能对未来数学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人。 问题八: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叫屠什么 屠呦呦读音:[yō]
2023-07-22 13:11:091

水稻杀虫用什么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能一起用吗

1、锐劲特对害虫有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可杀蚜虫、叶蝉、飞虱等害虫。2、氯吡硫磷为非内吸性广谱杀虫剂、杀螨剂。3、阿维菌素可做农用、兽用的杀菌、杀虫、杀螨剂。4、乙酰甲胺磷为口服式杀虫剂,可以杀死虫卵,适用于蔬菜、茶树、烟草、果树、棉花等作物。 一、水稻杀虫用什么农药 1、锐劲特 (1)该药对害虫有胃毒作用,还有一定的触杀和内吸作用。它可以阻碍昆虫Y-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对蚜虫、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常见的害虫有较高的杀虫活性。 (2)该药剂对作物无药害,可施在土壤里,也用作叶面喷雾。 2、氯吡硫磷 (1)该药又被称为毒死蜱、氯蜱硫磷,它的化学品名为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为白色结晶状,有轻微的硫醇味。 (2)该药是一种非内吸性广谱杀虫剂、杀螨剂,施在土地上挥发性较高。 3、阿维菌素 (1)该药可当做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使用十分广泛。 (2)该药由链霉菌中的阿维链霉菌发酵产生,是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和美国Merck公司首先研发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 4、乙酰甲胺磷 (1)此药为口服杀虫剂,有胃毒和触杀的作用,还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并且可以杀除虫卵,属于缓效型杀虫剂。 (2)该药适用于蔬菜、茶树、烟草、果树、棉花、水稻、小麦、油菜等多种作物,可以防治多种咀嚼式、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害螨及卫生害虫,保管和使用时要格外注意,以免出现人畜中毒现象。 5、杀虫单 (1)该药有易溶于水、工业乙醇,微溶于甲醇等有机溶剂的特性。 (2)该药在强酸、强碱条件下能水解沙蚕毒素,能够有效地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同时对稻叶蝉、虱、稻苞虫、果树蚜虫等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效。 二、杀虫剂和除草剂能一起用吗 1、杀虫剂和除草剂可以一起用,但是使用时要讲科学、讲原则,有机磷类的杀虫剂不能和除草剂混用。 2、有机磷、敌稗不能跟氨基甲酸酯内的杀虫剂混用,若是无法确定两种药剂能不能混用,可以先进行小范围试验,看两种药剂混合后有没有沉淀、分层的现象,看是否会出现药害。 3、例如吡(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双草醚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等除草剂,吡虫啉、吡蚜酮、阿维菌素等杀虫剂,三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咪鲜胺等杀菌剂可以混合使用,氰氟草酯也可以除草剂混用。
2023-07-22 13:11:251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在中国医学界有什么重大意义?

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3位科学家获奖约92万美元 其中屠呦呦将获得一半奖金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按惯例,揭晓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布会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当地时间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宣布了获奖者名单和获奖原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今年的获奖者们均研究出了治疗“一些最具伤害性的寄生虫病的革命性疗法”,这两项获奖成果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
2023-07-22 13:11:398

诺贝尔奖中国获得者有哪些人

目前全世界一共有11.5位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学奖,他们分别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钱永健、李远哲、崔琦、朱棣文、高行健、高锟、赛珍珠、莫言和屠呦呦。其中赛珍珠是美国人,但是在中国长大,曾是中国国籍,后来又改为美国国籍,所以只能算0.5个。赛珍珠这些获得者当中只有莫言跟屠呦呦一直是中国国籍,丁肇中、钱永健(钱学森堂侄)、朱棣文跟赛珍珠是在美国出生的,李远哲是在台湾出生的。从祖籍分布上江苏省占据榜首,一共有出了四位,分别是李政道、朱棣文、高行建和高锟。浙江省出了2位,分别是钱永健跟屠呦呦。山东省出了2位,分别是丁肇中和莫言,其他的省份安徽省出了杨振宁,河南省出了崔琦,福建省出了李远哲。这么多科学家当中只有赛珍珠已经去世,其他都健在。目前有四位是中国国籍,分别是莫言、屠呦呦、李远哲跟杨振宁。值得一提的是,李远哲跟杨振宁先生都是放弃美国国籍才加入中国国籍的。先跟大家说说李远哲,他出生于台湾新竹,毕业于台湾大学,并在台湾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并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1986年,李远哲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4年1月15日,李远哲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担任原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他个人是支持民进党的。李敖曾这么评价李远哲:"是好人,但也会做坏事。没有领袖风格,只能做科学,不应把他捧上天。"还有一位改为中国国籍的就是杨振宁先生,他本科毕业于著名的西南联大,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1945年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去了美国,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两人都是中华民国国籍,后来才加入美国国籍。2003年,杨振宁先生回北京定居,10月份妻子杜致礼去世。2004年底,82岁高龄的杨振宁先生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07-22 13:12:156

诺贝尔奖为何不早发给屠哟哟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先公布,来自中国的女科学家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1930年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来自日本的大村智(Satoshi ōmura)以及爱尔兰的威廉-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与屠呦呦共同分享了本届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称,屠呦呦,威廉-坎贝尔以及大村智三位获奖者发展了一些疗法,这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威廉-坎贝尔以及大村智发明了一种新药阿维菌素(Avermectin),这种药物的衍生品已经极大地帮助降低了盘尾丝虫病以及淋巴丝虫病的发生率,并且已经显示出对其他类型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性。屠呦呦制成了青蒿素,这种药物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相关资料:生于1930年,今年85岁;她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她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屠呦呦曾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2023-07-22 13:13:182

中国工程院2005年新当选院士

中国工程院2005年当选院士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共50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7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5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6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8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7人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 7人医药卫生工程学部 7人工程管理学部 3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7人)姓 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尹泽勇 60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六○八所 卢秉恒 60 西安交通大学 苏哲子 69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哈尔滨北方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陈予恕 74 天津大学 范本尧 6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 钟志华 42 湖南大学 徐德民 67 西北工业大学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5人)姓 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方滨兴 44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刘韵洁 62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陈 鲸 64 总参谋部第五十七研究所 黄培康 69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 戴 浩 59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人)姓 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王一德 66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王国栋 62 东北大学 吴以成 5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陈丙珍(女) 69 清华大学 赵振业 67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徐南平 44 南京工业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姓 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安继刚 67 清华大学 余贻鑫 68 天津大学 张信威 67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陈念念 63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理化工程研究院 闻雪友 6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三研究所 袁士义 48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康玉柱 6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 童晓光 70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人)姓 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王 浩 5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许其凤 69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孙 伟(女) 69 东南大学 沈祖炎 70 同济大学 林元培 69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梁文灏 63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程泰宁 69 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 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7人)姓 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丁一汇 66 国家气候中心 尹伟伦 59 北京林业大学 朱英国 65 武汉大学 刘秀梵 64 扬州大学 郝吉明 58 清华大学 程顺和 6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雷霁霖 7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医药卫生工程学部(7人)姓 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王红阳(女) 53 第二军医大学 李兰娟(女) 57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张伯礼 57 天津中医学院 陈君石 7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范上达 53 香港大学 周宏灏 66 中南大学 曹雪涛 40 第二军医大学 工程管理学部(3人)姓 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王基铭 6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孙永福 64 铁道部 沈荣骏 68 总装备部 中国工程院2005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姓 名 国籍 年龄 学科专业 工作单位 华迪斯乌夫·霍信斯基W.Wlosinski 波兰 73 机械工程 波兰科学院、波兰华沙理工大学 亚历克·布鲁斯Alec N Broers 英国 66 电子学 英国皇家工程院 威廉·沃尔夫Wm. A. Wulf 美国 65 计算机 美国国家工程院 尤里·古里亚耶夫Yuri V.Gulyaev 俄罗斯 69 信息与电子 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工程科学院 刘锦川Chain-Tsuan Liu 美国 67 材料科学与工程 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金属与陶瓷部 大村智SATOSHI OMURA 日本 69 药学 北里大学北里生命科学研究所
2023-07-22 13:13:263

屠呦呦《三无科学家》什么意思?

没院士头衔,没博士学位,没留洋背景。“三无科学家”是指: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三无科学家”是指: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例如,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2023-07-22 13:13:342

东京理科大学怎么样?

今天我们讲解一个坐落在东京的大学,东京理科大学。这所学校坐落于新宿区,是东京乃至整个日本著名、繁华的商业区。这里百货公司,大型企业总社的高楼林立。在这么热闹的地区,你肯定想不到还有学校吧?其实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的医学部都坐落于此。除了这两所私立名门大学以外,还有一位低调的研究型私立大学——东京理科大学。到现在为止,东理创校已接近140周年,是日本历史上悠久的私立科技类大学之一。你是不是在想,在这么繁华的位置里,学生们哪儿还有心思在学习呢?那你可就想错了,与咱们的刻板印象不同,东京理科大学的教育水平是一点都不容置疑的。他以“实力主义”为核心教育理念,旨在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国际竞争能力,培养科研技能。所示,虽然身处闹市区,学生们的求学之心却不容动摇。那这所学校有哪些地方吸引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科研设施完备从学校附属设置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东京理科大学的学术氛围了。四所主要图书馆、一所供师生讨论研究的学术研讨厅和近代科学资料馆分立在四个校区,也记录了东理科研历史。其中研讨厅是东理的一个特色研究支援设施,在研讨厅里不仅有供师生教育研究使用的大讲堂、讲座室,电脑实验室、研讨室等,还配置了住宿区、浴室以及餐厅,给为了科研讨论废寝忘食的教授与学生提供360度全方位支持。学术研究强势除了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高配置的附属设施,东京理科大学还培养出了诺贝尔奖得主等一系列优秀的科研人才,足以证明他的教育与科研程度。2015年,东京理科大学修士及博士毕业的大村智斩获诺贝尔生理学奖,他也是第一位私立大学出身摘得诺贝尔奖项的学者。不仅如此,东京理科大学从2016年起,连续六年斩获“具有高研究力的大学排行榜”中私立大学第一名的荣誉。在学习里的381个实验室里,每个实验室也都有自己的创新视角与研究方法。这些都是东理学术研究实力的最好在证明。升学比例卓越东京理科的学部生,有60%以上进入了大学院学习,除了升入本校大学院外,也有很多学生考入了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的修士。这样的进学率和进学方向,也是东理的一大骄傲吧!除了升学,在就业方向,东理的毕业生也是日本企业青睐的学生群体。2019年春季大学实际就业比例中,东理位列第一。“不是说只让有专业实力的学生毕业了,而是把有专业实力的学生送入了社会。只要进入我们学校,我们的教育不会让你失望”东京理科大学的表现就也很好地印证了自己“实力主义”的教育核心。校区位置便利东京理科大学四个校区:神乐坂校区、葛饰校区、野田校区以及长万部校区。前三个校区均有大学院设置,也都在东京圈内,距离附近的JR车站步行不超过10分钟。相比那些动不动就要爬山涉水的国公立学校而言,便利这一优势不言而喻。这样的地理位置就方便了学生们有更大的打工就业机会,当然,要抵挡住校门外的娱乐诱惑,能在闹市中潜心学习,深入钻研,这也同样是严峻的挑战。总而言之,“开门即是闹市,关门即是研究室。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东理。“这四句话可以完整的概括东京理科大学的特点了。http://mepzx.com/zd/lx
2023-07-22 13:13:431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常用哪些农药

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农药品种有锐劲特、毒死蜱、阿维菌素、乙酰甲胺磷、杀虫单、三唑磷、Bt复配剂等。1、锐劲特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其杀虫机制在于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因此对蚜虫、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对作物无药害。该药剂可施于土壤,也可叶面喷雾。2、氯吡硫磷氯吡硫磷又名毒死蜱、氯蜱硫磷,化学品名: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白色结晶,具有轻微的硫醇味。非内吸性广谱杀虫、杀螨剂,在土地中挥发性较高。3、阿维菌素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也称阿灭丁。阿维菌素是由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等和美国Merck公司首先开发的一类具有杀菌、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由链霉菌中阿维链霉菌发酵产生。4、乙酰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为口服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并可杀卵,有一定的熏蒸作用,是缓效型杀虫剂,适用于蔬菜、茶树、烟草、果树、棉花、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防治多种咀嚼式、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害螨及卫生害虫。保管及使用不当可引起人畜中毒。5、杀虫单易溶于水,易溶于工业乙醇;微溶于甲醇等有机溶剂。在强酸、强碱条件下能水解为沙蚕毒素。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同时对稻叶蝉、虱、稻苞虫、果树蚜虫等均有较好防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杀虫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酰甲胺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维菌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氯吡硫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锐劲特
2023-07-22 13:14:031

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日本科学家叫什么名字

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大村智(Satoshi ōmura),1935年7月12日出生于日本,有机化学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北里大学荣誉教授。1958年大村智从山梨大学毕业后,到东京墨田工业高校(高中)夜校教书并半工半读;1968年取得东京大学药学博士学位;1970年取得东京理科大学化学博士学位,这是他的第二个博士学位;1975年进入于日本北里大学任教。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7年从北里大学荣誉退休;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获颁上海交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大村智长期从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在该领域的世界级学科带头人,研究发现的avermectin(阿维菌素)被誉为20世纪自青霉素发现以来对人类贡献的最重大发明之一。
2023-07-22 13:14:443

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日本科学家叫什么名字

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大村智(Satoshi ōmura),1935年7月12日出生于日本,有机化学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北里大学荣誉教授。1958年大村智从山梨大学毕业后,到东京墨田工业高校(高中)夜校教书并半工半读;1968年取得东京大学药学博士学位;1970年取得东京理科大学化学博士学位,这是他的第二个博士学位;1975年进入于日本北里大学任教。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7年从北里大学荣誉退休;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获颁上海交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大村智长期从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在该领域的世界级学科带头人,研究发现的avermectin(阿维菌素)被誉为20世纪自青霉素发现以来对人类贡献的最重大发明之一。
2023-07-22 13:15:111

2000到2015生物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哪些

首先,没有诺贝尔生物学奖,只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0到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如下:2000 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保罗·格林加德(美),艾瑞克·坎德尔(美)。2001 利兰·哈特韦尔(美),蒂姆·亨特(英),保罗·纳斯(英)。2002 悉尼·布伦纳(英),H·罗伯特·霍维茨(美),约翰·E·苏尔斯顿(英)。2003 保罗·劳特伯(美),彼得·曼斯菲尔德(英)。2004 理查德·阿克塞尔(美),琳达·巴克(美)。2005 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罗宾·沃伦(澳大利亚)。2006 安德鲁·法厄(美),克雷格·梅洛·(美)。2007 马里奥·卡佩奇(美),马丁·埃文斯(英),奥利弗·史密斯(美)。2008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吕克·蒙塔尼(法)。2009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澳大利亚),卡罗尔·格雷德(美),杰克·绍斯塔克(英)。2010 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英)。2011 布鲁斯·巴特勒(美),朱尔斯·霍夫曼(法),拉尔夫·斯坦曼(美)。2012 约翰·戈登(英),山中伸弥(日)2013 詹姆斯·E·罗斯曼(美),兰迪·W·谢克曼(美),托马斯·C·苏德霍夫(德)。2014 约翰·奥基夫(英),梅·布莱特·莫索尔(挪威),爱德华·莫索尔(挪威)。2015 威廉·C·坎贝尔(爱尔兰),大村智(日),屠呦呦(中)。扩展资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正面为诺贝尔的半身侧面像,右边为诺贝尔的生卒年(罗马数字),左下角有作者签名“E.LINDBERG 1902”奖章背面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许癸厄亚,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
2023-07-22 13:15:272

屠呦呦获得的是什么奖?

屠呦呦获得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简介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多年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屠呦呦
2023-07-22 13:15:491

现在给果树打什么药好

阿维菌素类果树杀虫剂。阿维菌素是目前对果树最无害的农药。阿维菌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杀螨剂。也被称为氨基丁。阿维菌素是一种16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杀菌、杀虫、杀螨和杀线虫活性,由日本北理大学大村智和美国默克公司首先开发。它是由阿维链霉菌发酵产生的。阿维菌素对螨类和昆虫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不能杀卵。阿维菌素在土壤中被土壤吸收后不会移动,会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在环境中无累积效应,可作为综合防治的组成部分。阿维菌素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农作物杀虫剂,因为它易于制备。
2023-07-22 13:16:083

威廉·C·坎贝尔的介绍

威廉·C·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爱尔兰科学家。2015年10月,因为和大村智发现了一种名为阿维菌素的新药,其衍生物伊维菌素(ivermectin)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象皮病的发病率。1和屠呦呦,大村智一起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3-07-22 13:16:141

50斤狗打5ml伊维菌素可以吗

50斤狗打5ml伊维菌素是可以的,还要用兽用9号针头打,否则推不动,六七天打一次,两三次就行了。伊维菌素是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对体内外寄生物均具有良好的驱杀作用,尤其是对于线虫和节肢动物的驱杀效果很好。简介伊维菌素是阿维菌素的衍生物。阿维菌素的发现者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凭借其衍生物伊维菌素在对抗河盲症与象皮肿方面的卓越成就,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伊维菌素是由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发酵产生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多组分抗生素。主要含伊维菌素B1(Bla+B1b )不低于93%,其中Bla不得少于85%。伊维菌素B1即22,23-双氢阿维菌素B1。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伊维菌素
2023-07-22 13:16:301

屠呦呦是美国国籍吗?

屠呦呦不是美国国籍。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获得诺奖: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
2023-07-22 13:16:471

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的区别?

1、成分不同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伊维菌素是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均有良好驱杀作用。但对绦虫、吸虫及原生动物无效。2、作用不同阿维菌素是由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等和美国Merck公司首先开发的一类具有杀菌、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由链霉菌中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发酵产生。伊维菌素抗寄生虫药对线虫及节肢动物的驱杀作用,在于增加虫体的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以及打开谷氨酸控制的Cl离子通道,增强神经膜对Cl的通透性,从而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最终神经麻痹,使肌肉细胞失去收缩能力,从而导致虫体死亡。3、适用不同阿维菌素对螨类和昆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不能杀卵。作用机制与一般杀虫剂不同的是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γ-氨基丁酸,而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伊维菌素广泛用于牛、羊、马、猪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和寄生节肢动物,犬的肠道线虫,耳螨、疥螨、心丝虫和微丝蚴,以及家禽胃肠线虫和体外寄生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维菌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维菌素
2023-07-22 13:17:073

屠呦呦是什么院士啊?

屠呦呦是药学家,是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但不是院士。屠呦呦: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为院士候选人,但均未当选。
2023-07-22 13:17:4211

我们国家也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什么奖获得者

  我们国家也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2023-07-22 13:18:242

果树开花打什么药

阿维菌素类果树杀虫剂。阿维菌素是目前对果树最无害的农药。阿维菌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杀螨剂。也被称为氨基丁。阿维菌素是一种16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杀菌、杀虫、杀螨和杀线虫活性,由日本北理大学大村智和美国默克公司首先开发。它是由阿维链霉菌发酵产生的。阿维菌素对螨类和昆虫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不能杀卵。阿维菌素在土壤中被土壤吸收后不会移动,会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在环境中无累积效应,可作为综合防治的组成部分。阿维菌素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农作物杀虫剂,因为它易于制备。
2023-07-22 13:18:386

屠呦呦励志演讲稿

屠呦呦励志演讲稿   引导语:励志的话语总会给人以前进的力量。在我们失败踌躇彷徨时,听一听励志的演讲,尤其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演讲稿,可能就会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以下是的我为大家找到的屠呦呦励志演讲稿。希望能够让大家充满力量勇敢前行!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   1972年12月开始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探索,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282。明确了青蒿素为不含氮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1973年4月27日,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分析化学室进一步复核了分子式等有关数据。1974年起,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继开展了青蒿素结构协作研究的工作。最终经x光衍射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确认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立体结构于1977年在中国的科学通报发表,并被化学文摘收录。   1973年起,为研究青蒿素结构中的功能基团而制备衍生物。经硼氢化钠还原反应,证实青蒿素结构中羰基的存在,发明了双氢青蒿素。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青蒿素结构中的过氧基团是抗疟活性基团,部分双氢青蒿素羟基衍生物的鼠疟效价也有所提高。   这里展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蒿乙醚的分子结构。直到现在,除此类型之外,其他结构类型的青蒿素衍生物还没有用于临床的报道。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于1992年再获得双氢青蒿素新药证书。该药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北京联合召开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有关青蒿素及其临床应用的一系列报告在会上引发热烈反响。我的报告是“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数千例中国的疟疾患者得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疗。   听完这段介绍,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段普通的药物发现过程。但是,当年从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沿用历史的中药青蒿中发掘出青蒿素的历程却相当艰辛。   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1969年,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全国“523”抗击疟疾研究项目。经院领导研究决定,我被指令负责并组建“523”项目课题组,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这一项目在当时属于保密的重点军工项目。对于一个年轻科研人员,有机会接受如此重任,我体会到了国家对我的信任,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这是我刚到中药研究所的照片,左侧是著名生药学家楼之岑,他指导我鉴别药材。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化学家路易˙帕斯特说过“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古语说: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种准备。当抗疟项目给我机遇的时候,西学中的序曲为我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   信息收集、准确解析是研究发现成功的基础。接受任务后,我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XX余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也是中药新药研究有别于一般植物药研发的地方。   关键的文献启示。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公元3-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的《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记载。然而,古籍虽多,确都没有明确青蒿的植物分类品种。当年青蒿资源品种混乱,药典收载了2个品种,还有4个其他的混淆品种也在使用。后续深入研究发现:仅artemisia annua l.一种含有青蒿素,抗疟有效。这样客观上就增加了发现青蒿素的难度。再加上青蒿素在原植物中含量并不高,还有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纯化工艺的影响,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成功确实来之不易。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   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七十年代中国的科研条件比较差,为供应足够的青蒿有效部位用于临床,我们曾用水缸作为提取容器。由于缺乏通风设备,又接触大量有机溶剂,导致一些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我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当青蒿素片剂临床试用效果不理想时,经过努力坚持,深入探究原因,最终查明是崩解度的问题。改用青蒿素单体胶囊,从而及时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团队精神,无私合作加速科学发现转化成有效药物。1972年3月8日,全国523办公室在南京召开抗疟药物专业会议,我代表中药所在会上报告了青蒿no.191提取物对鼠疟、猴疟的结果,受到会议极大关注。同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会议上,我报告了30例临床全部显效的结果。从此,拉开了青蒿抗疟研究全国大协作的序幕。   今天,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铭记他们在青蒿素研究、发现与应用中的积极投入与突出贡献。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我衷心祝贺协作单位同行们所取得的多方面成果,以及对疟疾患者的热诚服务。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   疟疾对于世界公共卫生依然是个严重挑战。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在谈到控制疟疾时有过这样的评价,在减少疟疾病例与死亡方面,全球范围内正在取得的成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如此,据统计,全球97个国家与地区的33亿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1/1000。统计数据表明,XX年全球疟疾患者约为1亿9千8百万,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58万,其中78%是5岁以下的儿童。90%的疟疾死亡病例发生在重灾区非洲。70% 的非洲疟疾患者应用青蒿素复方药物治疗(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ies, acts)。但是,得不到acts 治疗的疟疾患儿仍达5千6百万到6千9百万之多。   疟原虫对于青蒿素和其他抗疟药的抗药性。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恶性疟原虫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在柬埔寨-泰国边境的许多地区,恶性疟原虫已经对绝大多数抗疟药产生抗药性。请看今年报告的对于青蒿素抗药性的分布图,红色与黑色提示当地的恶性疟原虫出现抗药性。可见,不仅在大湄公河流域有抗药性,在非洲少数地区也出现了抗药性。这些情况都是严重的警示。   世界卫生组织XX年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全球计划。这项计划出台的目的是保护acts对于恶性疟疾的有效性。鉴于青蒿素的抗药性已在大湄公河流域得到证实,扩散的潜在威胁也正在考察之中。参与该计划的100多位专家们认为,在青蒿素抗药性传播到高感染地区之前,遏制或消除抗药性的机会其实十分有限。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任务迫在眉睫。为保护acts对于恶性疟疾的有效性,我诚挚希望全球抗疟工作者认真执行who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全球计划。   在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最后,我想与各位分享一首我国唐代有名的诗篇,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 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衷心感谢在青蒿素发现、研究、和应用中做出贡献的所有国内外同事们、同行们和朋友们!   深深感谢家人的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衷心感谢各位前来参会!   谢谢大家! ;
2023-07-22 13:18:521

是谁在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度中国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屠呦呦。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2023-07-22 13:19:063

果树打什么药杀虫

果树打阿维菌素杀虫。目前果树杀虫对果树最无害的就是阿维菌素。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也称阿灭丁。阿维菌素是由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等和美国Merck公司首先开发的一类具有杀菌、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由链霉菌中阿维链霉菌发酵产生。阿维菌素对螨类和昆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不能杀卵。阿维菌素在土内被土壤吸附不会移动,并且被微生物分解,因而在环境中无累积作用,可以作为综合防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阿维菌素的调制很容易,所以对作物来说是比较安全的杀虫剂。
2023-07-22 13:19:281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留学详细介绍

  不少学生会选择去日本读理科院校,那么去日本东京理科大学读书怎么样呢?这所大学的基本情况是如何呢?很多留学生比较关心这类问题,和一起来看看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留学详细介绍,欢迎阅读。   东京理科大学厉害的实力源自它厉害的“背景”。其前身是1881年由21名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毕业生创办的「东京物理学讲习所」,随1949年新制大学改革,改组并更名为「东京理科大学」并沿用至今。  不要问为什么描述的如此凄惨,因为最令理科大名气响亮的就是这个教育方针“实力主义”——只允许真正具有实力的学生毕业。即便轻轻松松考进去了,那么极高的留级率很可能让你的大学生活不仅仅只是4年。   所以,坊间流传的「理科大といえば留年,留年といえば理科大」(说起理科大就是留级,说起留级那就是理科大)也代表了一部分学艺不精学生的心声吧... ...   但是大家也不必过于惊慌,这样的校规就是用来鞭策那些认为“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人,只要你努力学习自然会顺利毕业,而顺利毕业的同学显然就是理科大所说的“真正具有实力的人”。每年毕业生进入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深造的人数也是日本数一数二,被日本人称为“东大补习班”。   而理科大毕业生的就职力也毋庸置疑。据统计,东京理科大学的学生就职率高达(含大学院)93.2%,在毕业生超过2000人的大学中排名第1位。如果四年寒窗苦苦读,可以换来毕业后的飞黄腾达,相信很多人也是会接受的吧~   东京理科大学共开设8个学部,34个学科。除了理学、工学、基础工学部以外,还有药学部和经营学部(理系文科),算是综合实力最强、研究条件最好的大学了。不仅如此,近年来东京理科大学也在进行新的内部改革,开始重视经营学领域。   和其他私立大学横向比较的话,入学偏差值虽低于早庆上智,但与G-March有持平的态势。从评价和口碑上来看,理科大的地位又是高于G-March的。   东京理科大学有四个校区,神乐坂校区、葛饰校区、野田校区和长万部校区。前三个校区没有设置学生宿舍,学生必须在校外租房。而长万部校区设置有学生宿舍,该宿舍供基础工学部一年级的学生居住,4人一间房。设有休息室、电脑房、自习室、谈话室、浴室和自动售货机等设施。   在研究机构方面,东京理科大学设有信息科学研究机构、综合研究所和生命科学研究所等,此外还设有七个研究中心。“钱要花在刀刃上”,修筑这么多科研场所,理科大算是真正诠释了这句话。   当然不能忘了学生食堂了~东京理科大学在四个校区都设有食堂。各食堂均提供米饭、面食、套餐等多种食物选择,拉面一般在250日元左右,套餐340~450日元之间,这样的价格在当地算是非常便宜的。各食堂开放时间一般都从早上一直到晚上,较为大型的食堂还附有休息室和谈话室,是学生聚会和休息的好地方。   理科大学术力量强大,加上恐怖的“宽进严出”的教育方针,使得理科大的校友也实力非凡。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大村智教授,于1963年取得东京理科大学硕士学位,1970年取得理学博士学位,是东京理科大学130多年历史上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另外,我国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的王国维,也曾求学于此。在商界,东京理科大学培养出了多名世界五百强CEO,包括铃木、富士通等知名企业的现社长,雅虎日本、花王等知名企业的前社长,校友数位列2017全球CEO母校排名世界第28位。   最后还要介绍一下理科大的吉祥物。因为夏目漱石《少爷》这本小说以理科大前身为背景,加之小说本身的知名度,理科大男生又多,所以顺理成章的就把「坊っちゃん」当做了吉祥物。
2023-07-22 13:19:361

青蒿素抗药性获新突破 发现者屠呦呦名字出处 怎么读 生平成就

  在我国现今的医学界,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她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医学获奖者,并和其团队研究发现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对抗抗疟药有着很大的贡献,她就是屠呦呦,那么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名人故事一起来看看屠呦呦的生平简介以及研究成果吧!   屠呦呦简介 名字出处 怎么读   屠呦呦(tú yōu yōu),我国著名科学家,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更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2015)的华人科学家。此项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和青蒿素,名皆出自“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据说,当屠呦呦出生时,她的父亲屠濂规听到其哭声呦呦,随口吟诵出《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为其取名“呦呦”。而“蒿”,根据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自此,屠呦呦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见到蒿草,便发出“呦呦”的鸣声,呼朋引伴来食。有人说,《诗经》中的这句话“预言”了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渊源,那么再看随后的两句,“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意为,我有好的宾客,他已盛名昭昭,这句话似乎更贴切地“预示”了屠呦呦今日的声名远播。   屠呦呦团队:青蒿素抗药性获新突破   屠呦呦团队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   屠呦呦和其团队研究发现了青蒿素。在上个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对恶性疟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屠呦呦受中国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其分子式为C15H22O5,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屠呦呦的主要成就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   1972年,从该有效部分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   1973年,为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又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在青蒿素结构中过氧是主要抗疟活性基团,在保留过氧的前提下,羰基还原为羟基可以增效,为国内外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开局面。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   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92年,“双氢青蒿素及其片剂”获一类新药证书(92卫药证字X-66、67号)   1997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   2003年,“双氢青蒿素栓剂”、青蒿素制成口服片剂获得《新药证书》,分别为国药证字H20030341和H20030144。在北医有关部门支持下,已将双氢青蒿素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光敏性疾病。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研究批件”(2004L02089)和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99103346.9)。经临床100例疗效初步观察,总有效率94%,显效率44%。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4月21日,入选《时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   研究经历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var.lanceolata Bge.)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   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深入药材公司,向老药工学习中药鉴别及炮制技术,并参加北京市的炮制经验总结,从而对药材的品种真伪和道地质量,以及炮制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后屠呦呦参加了卫生部下达的中药炮制研究工作,是《中药炮炙经验集成》一书的主要编著者之一。
2023-07-22 13:19:421

中国工程院2005年新当选院士

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的规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自今年1月初全面启动以来,经过提名、遴选、第一轮评审、第二轮评审、主席团讨论审议,报请国务院批准,2005年中国工程院8个学部共评选出50名新院士。 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各渠道提名526名有效候选人,经两轮评审和最终选举,产生了50名新院士。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7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5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人,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7人,医药卫生工程学部7人,工程管理学部3人。这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704人,学科覆盖更趋全面,二级学科覆盖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77%。 50名新当选院士分布在24个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全国性公司、解放军四总部和5个省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46个工程技术研究、教学、设计、建造、运行、生产、管理单位。新当选的院士分别来自于教育部(14人),科学院(1人),国务院所属其他部委(9人),国资委管理企业(12人),军队(6人),省、直辖市、自治区(7人),香港特别行政区(1人)。除教育部系统的14人外,国务院其他部委、各省市所属高校有9位当选。 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为62岁,其中65岁以下的27人,占新当选人数的54%;60岁以下的16人,占新当选人数的32%;50岁以下的5人,占新当选人数的10%;年龄最小的40岁;新当选4位女院士。 今年外籍院士增选,通过院士提名、主席团投票产生正式候选人和全体院士选举等程序产生了6名新的外籍院士。 本次院士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达到704名,此外有外籍院士32名 回答者:匿名 12-14 15: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尹泽勇 60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六○八所卢秉恒 60 西安交通大学苏哲子 69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哈尔滨北方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陈予恕 74 天津大学范本尧 6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钟志华 42 湖南大学徐德民 67 西北工业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5人) 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方滨兴 44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刘韵洁 62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陈 鲸 64 总参谋部第五十七研究所黄培康 69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戴 浩 59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人)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王一德 66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王国栋 62 东北大学吴以成 5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丙珍(女) 69 清华大学赵振业 67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徐南平 44 南京工业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 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安继刚 67 清华大学余贻鑫 68 天津大学张信威 67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陈念念 63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理化工程研究院闻雪友 6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袁士义 48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康玉柱 6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童晓光 70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王 浩 5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其凤 69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孙伟(女) 69 东南大学沈祖炎 70 同济大学林元培 69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梁文灏 63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程泰宁 69 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 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丁一汇 66 国家气候中心尹伟伦 59 北京林业大学朱英国 65 武汉大学刘秀梵 64 扬州大学郝吉明 58 清华大学程顺和 6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雷霁霖 7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医药卫生工程学部(7人)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王红阳(女) 53 第二军医大学李兰娟(女) 57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伯礼 57 天津中医学院陈君石 7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范上达 53 香港大学周宏灏 66 中南大学曹雪涛 40 第二军医大学 工程管理学部(3人)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王基铭 6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孙永福 64 铁道部沈荣骏 68 总装备部中国工程院2005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姓 名 国籍 年龄 学科专业 工作单位 华迪斯乌夫·霍信斯基 W.Wlosinski 波兰 73 机械工程 波兰科学院、波兰华沙理工大学 亚历克·布鲁斯Alec N Broers 英国 66 电子学 英国皇家工程院 威廉·沃尔夫Wm.A.Wulf 美国 65 计算机 美国国家工程院 尤里·古里亚耶夫Yuri V.Gulyaev 俄罗斯 69 信息与电子 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工程科学院 刘锦川Chain-Tsuan Liu 美国 67 材料科学与工程 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金属与陶瓷部 大村智SATOSHI OMURA 日本 69 药学 北里大学北里生命科学研究所数学物理学部(共9人)王诗宬 52 数学 北京大学王恩哥 48 凝聚态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佘振苏 42 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张裕恒 6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肇西 64 理论物理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陈和生 58 粒子物理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郑泉水 44 力学 清华大学俞昌旋 63 等离子体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彭实戈 57 数学 山东大学化学部(共10人)冯守华 49 无机化学 吉林大学刘淑莹(女) 62 分析化学、质谱学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江 雷 40 无机化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吴云东 47 理论有机化学 香港科技大学杨忠志 64 物理化学 辽宁师范大学姚建年 51 物理化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陈 懿 72 化学(物理化学) 南京大学高 濂 59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麻生明 39 有机化学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颜德岳 68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共11人)方精云 45 生态学 北京大学王正敏 69 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宪(女) 50 生理学 北京大学吴清玉 53 心血管外科 清华大学张东才 62 生物物理 香港科技大学肖传国 49 外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陈香美(女) 54 内科学(肾脏病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贺 林 51 医学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隋森芳 60 生物物理 清华大学蒋华良 40 药物设计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薛勇彪 42 植物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地学部(共9人)万天丰 67 地质学、构造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吕达仁 65 大气物理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杨元喜 48 大地测量 西安测绘研究所陈 骏 50 地球化学 南京大学姚檀栋 50 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赵思雄 64 大气科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钱永甫 66 气象学 南京大学舒德干 59 古生物学及进化论 西北大学 魏奉思 63 空间物理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信息技术科学部(共7人)王永仲 60 光学工程 军械工程学院包为民 45 制导与控制 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许宁生 47 光电材料与技术 中山大学何积丰 6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曹希仁 59 控制系统理论 香港科技大学黄民强 44 信息通讯 总参谋部第五十八研究所谭铁牛 41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技术科学部(共10人)于起峰 47 实验力学、精密光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王中光 69 材料科学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张 文 64 旋转机械动力学 复旦大学林家浩 63 结构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陈祖煜 62 水利水电、土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振华 59 粉末冶金、金属材料 湖南大学都有为 68 磁性材料 南京大学顾逸东 58 航空、航天系统工程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薛其坤 41 材料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魏炳波 41 材料科学 西北工业大学
2023-07-22 13:19:5314

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在什么领域做了什么贡献

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在医学领域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扩展资料: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屠呦呦
2023-07-22 13:21:005

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3-07-22 13:22:012

猫滴完阿维菌素透皮多久摘下圈

60分钟。根据中国宠物网资料,猫滴完阿维菌素透皮60分钟后可以将圈摘下来,驱药效发挥的时间一般是在30分钟到60分钟,药效完全发挥后,便可以将圈摘下来。阿维菌素是由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等和美国Merck公司首先开发的一类具有杀菌、杀虫、杀螨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
2023-07-22 13:22:292

东京大学有几个诺贝尔奖

东京大学是日本数一数二的大学,在整个亚洲地区同样很出名。东京大学获得诺贝尔奖的大致有11人。除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外均有获得。1、朝永振一郎:东京大学博士。2、川端康成:毕业于东京大学。3、江崎玲於奈,毕业于东京大学。4、佐藤栄作,毕业于东京大学。5、大江健三郎,毕业于东京大学。6、小柴昌俊,毕业于东京大学。7、南部阳一郎,毕业于东京大学。8、根岸英一,毕业于东京大学。9、大村智,东京大学博士。10、梶田隆章,东京大学博士。11、大隅良典,毕业于东京大学。
2023-07-22 13:22:371

历届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都有谁

1901年,E . A . V .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1902年,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1903年,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1904年,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1905年,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1906年,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1907年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1909年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1911年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1912年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1913年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1914年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1915年 —— 1918年未颁奖;1919年 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1920年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1921年未颁奖;1922年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迈尔霍夫(德国人)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1923年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1924年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1925年未颁奖;1926年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1927年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1928年C.J.H.尼科尔(法国人)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1929年C.艾克曼(荷兰人)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F.G.霍普金斯(英国人)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1930年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1931年O.H.瓦尔堡(德国人)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1933年T.H.摩尔根(美国人)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1934年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人)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1935年H.施佩曼(德国人)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1936年H.H.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1937年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发现肌肉收缩原理;1938年C.海曼斯(比利时人)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1939年G.多马克(德国人)研究和发现磺胺药;1940年——1942年未颁奖;1943年C.P.H.达姆(丹麦人)发现维生素K;E.A.多伊西(美国人)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1945年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人)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1946年H.J.马勒(美国人)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1947年C.F. 科里、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人)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1948年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1949年W.R.赫斯(瑞士人)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1950年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1952年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H.A.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1954年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1955年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1956年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1958年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1959年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1962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1963年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1964年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1965年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1966年F.P. 劳斯(美国人)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美国人)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1967年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1968年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人)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1969年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1970年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1971年E.W.萨瑟兰(美国人)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1972年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1973年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1974年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国人)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1975年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1976年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发现澳大利亚抗原;D.C.盖达塞克(美国人)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1977年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人)发现下丘脑激素;R.S.雅洛(美国人)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1978年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1979年A.M.科马克 (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1980年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1981年R.W.斯佩里(美国人)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1982年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J.R.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1983年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发现移动的基因;1984年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1985年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1986年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人)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1988年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人)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1989年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人)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1990年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1991年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发明了膜片钳技术;1992年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1993年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人)发现断裂基因;1994年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1995年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1996年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1997年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1998年 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1999年 Gunter Blobel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人)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2005年,两位合作多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在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其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机理20多年后,终于收到了一份迟来的“贺礼”,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6年,美国人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9月2日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虽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诺贝尔医学奖。当然,论实际效用,法尔和梅洛以针对核糖核酸(RNA)的干扰机制为研究课题,以遗传学为切入点,却以医学运用最具有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2007年,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三位科学家“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此殊荣;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 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而获此殊荣;2010年,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与英国科学家约翰u2022格登(John Gurdon) 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3年,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生物医学教授詹姆斯·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细胞生物学家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4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以及来自挪威的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夫妇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决了哲学家和科学家几个世纪之久的问题——人类大脑究竟是如何构建一个所处空间的地图,以及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人类大脑如何导航并寻找路径;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 ōmura)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获奖理由是“发展了一些疗法,这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具有革命性的作用”;2016年,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在研究自噬性溶酶体方面作出的贡献;2017年,三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 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控制昼夜节律机制的发现。
2023-07-22 13:22:486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凭借什么获得该项奖项?

屠呦呦找到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素(artemisinin)及其衍生物。“治好疟疾”这四个字,在从业者看来,是对任何一个药学家可能的最高的褒奖。诺贝尔奖,绝对实至名归。上世纪60年代末,疟疾患者越来越多。屠呦呦利用大规模筛选,来尝试哪一种草药对疟疾感染的动物有效,最终发现了青蒿提取物的疗效。青蒿素治疗动物疟疾和人类疟疾都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在早期快速杀死疟疾寄生虫。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大奖源自科学家们的群体努力,屠呦呦是群体中的一员;中药是一个宝库,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挖掘;要扎实做事。寻遍古方,创建抗疟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中的名句,是屠呦呦名字的出处,而鹿儿所食的野草,便是青蒿。如冥冥之中的安排,她的人生注定要与青蒿联系在一起。20世纪60年代,抗性疟蔓延、抗疟新药研发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1969年1月,屠呦呦接受了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的艰巨任务,被任命为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开始了抗疟药的研制。
2023-07-22 13:24:0410

犬狗阿维菌素中毒多久会死

三到五小时。犬狗阿维菌素中毒三到五小时会死。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也称阿灭丁。阿维菌素是由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等和美国Merck公司首先开发的一类具有杀伤力的产品。
2023-07-22 13:24:592

屠呦呦的事迹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屠呦呦的事例给了我们的启示是科学研究需要学术自信和文化自信
2023-07-22 13:25:071

今年的12月十号我国的科学家谁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经济学奖等奖项的颁奖仪式,北京时间10日晚23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北京时间11日00:12,屠呦呦接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约300万人民币),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屠呦呦与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Omura荣获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系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屠呦呦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她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归纳编篡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出200多方药,以现代科学组织筛选,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发现对鼠疟、猴疟均具有100%的抗疟作用的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上百万人的生命。此前报道:屠呦呦举行新闻发布会 三次称“工作尚未完成”中新社斯德哥尔摩12月6日电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屠呦呦12月6日留给中新社记者的印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最为恰当。当天下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这是三位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在“诺贝尔周”首度与媒体直接交流。中新社记者简单统计后发现,屠呦呦在这次与媒体的交流过程中先后三次提到自己“工作尚未完成”。屠呦呦当天首度提到“工作尚未完成”,是她在回答一位西方媒体记者问题的时候。当时,一位西方媒体记者问屠呦呦:得到诺贝尔奖会给她的科研工作带来什么改变?屠呦呦直率地回答说:“当初接受任务的时候,疟疾的危害相当严重。那个时候,我没有过多考虑其他的问题,只是一心想把任务完成。现在,我感觉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做完,(编者注:青蒿素)耐药性问题已经出现,我关心的是这个问题。得奖之后会怎么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也不太感兴趣。”作为全球流行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疟疾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疾病治疗更是陷入了困境。1969年,当时还是中医研究院初级研究员的屠呦呦接受任务,被任命为“523项目”研究组组长,负责寻找治疗疟疾的“良方”。再次提到“工作尚未完成”这个话题,屠呦呦如是表述:“这个工作还没有完成,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目前,依然还有很多研究工作值得我们深入进行。”屠呦呦回忆说:“最初做这项研究时确实很难,后来我们系统查阅古代文献,才选择青蒿这个有两千年历史的药物进行攻关。”第三次提到“工作尚未完成”,屠呦呦显得很着急。她说:“青蒿素一旦产生耐药性,就需要再花十年时间研究新药。我为这个药(编者注:青蒿素)的前景感到担心。我希望关心疟疾的各位能够共同努力,延缓这种可能性的出现。”中新社记者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上查到:“恶性疟原虫出现对青蒿素的耐药性,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威胁着减少所有疟疾流行区负担全球工作的可持续性”。正是基于恶性疟原虫出现对青蒿素的耐药性情况,屠呦呦呼吁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下使用青蒿素,尽可能延缓抗药性的出现。有资料显示:过去几十年来,在发生寄生虫耐药性蔓延后,多种抗疟药不得不退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诺奖得主屠呦呦寄语中国的年轻学者们为人类造福。她说:“我希望这次获得诺贝尔奖,能够产生一种新的激励机制,让年轻人更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传统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努力提高,为人类造福。”
2023-07-22 13:25:482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是谁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科学家名为屠呦呦,与其共同获得该奖项的还有爱尔兰医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屠呦呦发现了如何将青蒿素从青蒿中更高效率地提取出来,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扩展资料屠呦呦的医学成就1969年,屠呦呦就职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1972年,从该有效部分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这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3-07-22 13:26:057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具体事例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名人:屠呦呦。1969年1月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2023-07-22 13:2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