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巴甫洛夫的狗吃了薛定谔的猫是怎么一个故事?

分类: 娱乐休闲 >> 宠物 问题描述: 巴甫洛夫的狗吃了薛定谔的猫是怎么一个故事? 搜索找不到答案,有知道的朋友告诉我一下。 解析: 最早的说法来自这幅漫画: 4.freep/Photox?url=PhotoNew_3/0611092238329981 鉴于你已经做过很多搜索,我就不再赘述关于巴甫洛夫的狗和薛定谔的猫是怎么回事了,它们都是著名科学实验中的实验动物。半死半活的“薛定谔的猫”是科学史上著名的怪异形象之一,薛定谔的猫在大众中也十分受欢迎,常常出现在剧本,漫画和音乐中,虽然比不上同胞加菲猫或者汤姆猫,也算是有点人气。有意思的是,它常常和“巴甫洛夫的狗”作为搭档一唱一和出现。它最露脸的一次大概是被“恐惧之泪”(Tears for Fears),这个在80年代红极一时的乐队作为一首歌的标题演唱,歌词中有“薛定谔的猫死在了这个世界”。于是人们就调侃地说,薛定谔的猫是怎么死的?大概是被巴甫洛夫的狗吃了吧!因为它们都是科学实验对象,放在一起才有戏剧效果。这句话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实际含义。

巴甫洛夫的狗吃了薛定谔的猫是怎么一个故事?

最早的说法来自这幅漫画:http://www4.freep.cn/Photo.aspx?url=PhotoNew_www3/0611092238329981.jpg 鉴于你已经做过很多搜索,我就不再赘述关于巴甫洛夫的狗和薛定谔的猫是怎么回事了,它们都是著名科学实验中的实验动物。半死半活的“薛定谔的猫”是科学史上著名的怪异形象之一,薛定谔的猫在大众中也十分受欢迎,常常出现在剧本,漫画和音乐中,虽然比不上同胞加菲猫或者汤姆猫,也算是有点人气。 有意思的是,它常常和“巴甫洛夫的狗”作为搭档一唱一和出现。它最露脸的一次大概是被“恐惧之泪”(Tears for Fears),这个在80年代红极一时的乐队作为一首歌的标题演唱,歌词中有“薛定谔的猫死在了这个世界”。于是人们就调侃地说,薛定谔的猫是怎么死的?大概是被巴甫洛夫的狗吃了吧!因为它们都是科学实验对象,放在一起才有戏剧效果。这句话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实际含义。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意思?

一只猫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所能精确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则过一天,该元素就少了一半,再过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物理学家却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上午,还是下午。当然,物理学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变的几率——也就是猫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几率。如果我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它的两种本征态。如果我们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它处于一种活与不活的叠加态。我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猫是死是活。此时,猫构成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收缩到某一个本征态。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它将永远处于半死不活的叠加态,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扩展资料量子力学告诉我们:除非进行观测,否则一切都不是确定的,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爱因斯坦和少数非主流派物理学家拒绝接受由波尔及其同事创立的理论结果。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只不过是对原子及亚原子粒子行为的一个合理的描述,这是一种唯象理论,它本身不是终极真理。他说过一句名言:“‘上帝"不会掷骰子。”他不承认薛定谔的猫的非本征态之说,认为一定有一个内在的机制组成了事物的真实本性。薛定谔想要借此阐述的物理问题:宏观世界是否也遵从适用于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薛定谔猫”佯谬巧妙地把微观放射源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旨在否定宏观世界存在量子叠加态。然而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家已先后通过各种方案获得了宏观量子叠加态。此前,科学家最多使4个离子或5个光子达到“薛定谔猫”态。如何使更多粒子构成的系统达到这种状态并保存更长时间,已成为实验物理学的一大挑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薛定谔的猫

海森堡、德布罗意和薛定谔都是理论物理学家。解释为什么他们的工作在化学课程被研究的如此详细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从而得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 1905年,爱因斯坦引进光量子(光子)的概念,并给出了光子的能量、动量与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其后,他又提出固体的振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从而解释了低温下固体比热问题。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在轨道上运动时候电子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定态”,而且原子只有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这个理论虽然有许多成功之处,但对于进一步解释实验现象还有许多困难。在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之后,为了解释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1923年提出了物质波这一概念。认为一切微观粒子均伴随着一个波,这就是所谓的德布罗意波。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方程:E=?ω,p=h/λ,其中?=h/2π,可以由E=p2/2m得到λ=√(h2/2mE)。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就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也就不同于描述宏观物体运动规律的经典力学。当粒子的大小由微观过渡到宏观时,它所遵循的规律也由量子力学过渡到经典力学。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对粒子的状态和力学量的描述及其变化规律上。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它是坐标和时间的复函数。为了描写微观粒子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就需要找出波函数所满足的运动方程。这个方程是薛定谔在1926年首先找到的,被称为薛定谔方程。当微观粒子处于某一状态时,它的力学量(如坐标、动量、角动量、能量等)一般不具有确定的数值,而具有一系列可能值,每个可能值以一定的几率出现。当粒子所处的状态确定时,力学量具有某一可能值的几率也就完全确定。这就是1927年,海森伯得出的测不准关系,同时玻尔提出了并协原理,对量子力学给出了进一步的阐释。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结合产生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经狄拉克、海森伯(又称海森堡,下同)和泡利(pauli)等人的工作发展了量子电动力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了描述各种粒子场的量子化理论——量子场论,它构成了描述基本粒子现象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建立之后发展建立起来的。旧量子论对经典物理理论加以某种人为的修正或附加条件以便解释微观领域中的一些现象。由于旧量子论不能令人满意,人们在寻找微观领域的规律时,从两条不同的道路建立了量子力学。 1925年,海森堡基于物理理论只处理可观察量的认识,抛弃了不可观察的轨道概念,并从可观察的辐射频率及其强度出发,和玻恩、约尔丹一起建立起矩阵力学;1926年,薛定谔基于量子性是微观体系波动性的反映这一认识,找到了微观体系的运动方程,从而建立起波动力学,其后不久还证明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数学等价性;狄拉克和约尔丹各自独立地发展了一种普遍的变换理论,给出量子力学简洁、完善的数学表达形式。海森堡还提出了测不准原理,原理的公式表达如下:ΔxΔp≥?/2。

能给我解释一下类似薛定谔的猫箱这种博弈理论的方法吗

哦,你是想问关于这种博弈理论的方法吧?原作中目前提到的比较有名的理论,除了薛定谔的猫箱还有“恶魔的证明”和“亨佩尔的乌鸦” 恶魔的证明:这理论其实是“"××不存在"是无法证明的”,诡辩论的一种,EP1中由留夫弗提出。恶魔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如果想证明其是“存在的”,只要有一人看到恶魔即可,但要证明“不存在”,需要证明“所有人都没有看到过”,但这是无法达成的,因为“即使所有人都没有看到过,其也可能以某一种无人知道的方式存在” 亨佩尔的乌鸦:乌鸦悖论,也叫做亨佩尔的乌鸦或亨佩尔悖论,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德国逻辑学家卡尔·古斯塔夫·亨佩尔(Carl Gustav Hempel)为了说明归纳法违反直觉而提出的一个悖论。这条悖论的完整描述是: 1.假设命题P“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那么它的等价命题Q就是“非黑色的东西就不是乌鸦”(根据直接逻辑的反对置法,P→Q 62 01 Q→01 P)。 2.根据等价条件原则(The Equivalence Condition),如果命题X能够证明命题Y的正确性,那么命题X可以证明任何“逻辑上与Y等价的命题”的正确性。 3.根据“尼科准则”(Nicod"s Criterion),对于“所有P是Q”形式的命题,某个事实“P是Q”可以增加这条命题的有效性。 4.提出证据A“我的宠物乌鸦Nevermore是黑色的”,以及证据B“我看到一个绿苹果”——即“这个绿色(而不是黑色)的东西是一只苹果(而不是乌鸦)”。 5.根据上述4条,“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可以推得“这个绿色(而不是黑色)的东西是一只苹果(而不是乌鸦)”,以及推得“只要我看到一只绿色的苹果,就能证明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 “亨佩尔的乌鸦”在逻辑上完全正确,但是因为“不是黑色的东西”数量太过庞大,人们无法对宇宙中所有的事物一一进行调查来证明“不是黑色的东西就不是乌鸦”,从而就无法证明“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无法证明的理论”同时又是“正确理论”,因而人类的直觉无法接受这种理论,将其视作悖论。 《海猫》中贝阿朵用“亨佩尔的乌鸦”来反驳战人“岛上人数为18+X人”的恶魔证明理论。

除了薛定谔的猫,你还知道哪些悖论呢?

一、乌鸦悖论乌鸦悖论是关于证据本质的悖论,是对归纳法的一种挑战,悖论是来自两句话:1、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2、所有不是黑色的东西都不是乌鸦。有为哲学家说道,首先我们所看到的乌鸦都是黑色的,这就为第一句提供了证据,其次,我们看到的不是黑色的东西,比如红苹果,就不是乌鸦,也就为第二句提供了证据。看起来似乎都是对的,那么乌鸦悖论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红苹果不只是能够证明第二句话,它也能证明第一句话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因为两句话在逻辑上是对等的,所以能够证明一个,那么也能够证明另外一个。但是由于前面一个论据太少了,所以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是很明显而已。 二、睡美人悖论我们让睡美人在星期天入睡,同时抛掷一枚硬币,如果正面朝上,那么睡美人会在星期一被唤醒,回答硬币的朝向问题,然后服用含有失忆剂的药物后继续入睡;如果反面朝上,那么睡美人会在星期一和星期二分别被唤醒,回答硬币的朝向问题,然后服药入睡。接着,人们会在周三唤醒她,实验结束。问题就是,她会怎么回答硬币的朝向问题,尽管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1/2,但是我们却不知道睡美人会怎么回答,有人认为睡美人回答正面朝上的概率为1/3,因为她并不知道醒来时是星期几,这便产生了3种可能:星期一正面朝上,星期一反面朝上,以及星期二反面朝上,这样一来,反面朝上情况下,她被唤醒的概率要大一些。 三、鳄鱼悖论 这是一个关于骗子的悖论,由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提出,悖论如下:一只鳄鱼从母鳄处偷走一只鳄鱼宝宝,它告诉母鳄,如果你猜对我到底归不归还这条鳄鱼宝宝,我就把鳄鱼宝宝还给你,如果母鳄说:“你会把孩子还给我的。”那么一切好说,母鳄会追回自己的宝宝。问题是,要是母鳄回答:“你不会把孩子还给我”怎么办?问题就出在这里,要是鳄鱼归还了鳄鱼宝宝,它就违背了当初的诺言,因为母鳄并没有猜对呀;但是,如果鳄鱼没有归还鳄鱼宝宝的话,它也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因为母鳄猜对了呀。如此一来,两只鳄鱼必定会僵持不下,鳄鱼宝宝只能在鳄鱼的嘴里长大了!也有人出了个馊主意:两只鳄鱼把自己的答案透露给第三方,那么无论怎样,第三方至少能够帮它们旅行自己的诺言吧。四、双信封悖论 双信封悖论是蒙提霍尔一个鲜为人知的变体,基本理论为:给你两个装钱的信封,其中一只信封中的钱是另一只的两倍,选择一个信封,打开,此时,你可以选择拿走手上信封里的钱,或者拿走另一个信封,哪种方式获得的钱最多呢?一开始,你拿到钱多的那个信封的概率为50%,假定你手上信封里的钱为Y,那么接下来在计算概率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1/2(2Y) + 1/2(Y/2) = 1.25Y,如此一来,你就会不停捡起下一只信封,因为这么一算,下一只信封的钱永远会比手上信封的钱要多一些,这也是这个问题成为悖论的原因。针对这个问题,如今许多科学家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没有一个答案得到多数人的肯定。 五、麦克斯韦妖 麦克斯韦妖是一个思维实验:一个装满不恒温气体的盒子,盒子中间一堵墙将其分为两个部分,盒子里的妖在墙上开一个洞,使运动较快的分子流动到盒子的左侧空间,这样,这只妖就在盒子内创造了两个空间,一个温度较高,一个温度较低,在热机作用下,温度较高的空间里的分子向较低的空间运动,能量就产生了。然而第二定律认为,孤立系统的熵值恒定不变。看来麦克斯韦妖就和这一定律背道而驰了。然而,根据第二定律,这只妖不可能在损失自身能量的情况下造成分子流动,该观点由匈牙利物理学家奇拉特提出,有力地驳斥了麦克斯韦妖的理论,论据就是:那只妖在衡量分子运动速度的过程中会损耗能量,此外,这只妖在墙上开洞,以及维持自身运动也会引起盒子内熵值的增加。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和动物相关的著名实验有哪些

薛定谔的猫。这个是有关猫生死叠加,猫是活的又是死的。实验内容: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实验结论: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哈洛的小猴子实验:心理学,幼儿方面。实验内容:将刚出生的猴子放在装有钢丝母乳的假猴子 和绒布的假猴子。会发现刚开始小猴子会围着母乳猴子,然而时间长了会一直在绒布哪儿,饿了再去母乳猴子哪儿吃东西。实验结论: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黄油猫悖论:猫用不落地。以民间常识为基础:(1) 猫在半空中跳下,永远用脚着陆。(2) 把黄油吐司抛到半空中,永远是涂上黄油的一面落地。实验内容:把黄油吐司没有涂上黄油的一面黏着猫的背部之时,让猫从半空中跳下。依照以上两条定律,猫无法用脚着陆,因为黄油吐司永远在涂上黄油的一面落地;但同样的,黄油吐司涂上黄油的一面无法落地,因为猫永远用脚着陆。 巴甫洛夫的狗:条件反射。实验内容:每次给狗送食物以前打开红灯、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分泌唾液。实验结论: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它的某种需要(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 苛勒的猩猩实验。实验内容:在单箱情境中,将香蕉悬挂于黑猩猩笼子的顶板,使它够不着。但笼中有一箱子可利用。识别箱子与香蕉的关系后,饥饿的黑猩猩将箱子移近香蕉,爬上箱子,摘下香蕉。在更复杂的叠箱情境中,黑猩猩把握了箱子之间的重叠及其稳固关系后,也解决了这一较复杂的问题。实验结论:箱子问题与棒子问题。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 洛伦茨的蝴蝶:蝴蝶效应。洛伦兹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在一小时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

薛定谔的猫想证明什么呢?

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是一个不完整的现实模型。它是错的,但这正是它试图证明的。著名的“薛定谔的猫”思想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哥本哈根解释中叠加的荒谬性,通过展示一种机制,一个不坍塌波函数的结果可以使猫同时活和死。它的命运,在这个机制中,是由一个未被观察到的/未坍缩的原子决定的。量子力学指出,亚原子粒子将处于所有状态(超状态),而不是一种状态超过另一种状态,直到它们崩溃或被观察到。因此,薛定谔认为;在观察到它之前,通过观察盒子内部,这个原子既杀死了猫,也没有杀死猫——同时。在这个实验中,猫的命运不是一半对一半。它是百分之百的活着,同时也是百分之百的死亡。众所周知,这是不可能的。猫不是死就是活。不可能两者都是。然而,这就是理论所说的。薛定谔想要讨论如何量子力学必须是一个不完整的现实模型。一百年前,他说得很对。然而,现在情况有所不同。有趣的是,埃尔温·薛定谔是波函数的作者(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的猫也嘲笑了波函数的这些结果。我们已经知道,现实世界中最微小的组成部分(我们用数学上的波函数来描述)既不是经典的波,也不是粒子。这只是一个数学现实,与我们的宏观日常生活的类比是不可能理解的。这也包括猫。此外,“观察”不能完全等同于“打开盒子看一看”。“这是一种亚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会破坏薛定谔的实验。“薛定谔的猫”说明了量子力学是多么地奇怪,它是一个尝试并更好地理解它的有用工具——但它并没有否定甚至诋毁量子力学,尽管埃尔文(和爱因斯坦)做了强有力的尝试。观察者效应的另一种解释(如“哥本哈根解释”所述)是所谓的“多世界解释”。在他看来,这只猫是百分百的死,百分百的活,不过是在平行的世界里。它说波函数在观测时不会坍缩;它分裂成另一个平行的世界另一个国家就是国家。根据这种解释,猫继续在其他地方生活。我们不知道自己身处哪个世界,直到我们亲眼看到。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思想的例子,而且它与我们在宏观世界中的猫的经验并不矛盾。在某些方面,它是对波函数更认真或更不妥协的解释。我们不能说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除了这两种还有几种解释)。我们可以说,这在现实中并不重要,就波函数而言,无论如何。证据表明他们都是正确的。无论如何,上面提到的多世界解释告诉我们,猫在一个世界里是活的,在另一个世界里是死的。事实是,在我们观察它之前,我们不会知道我们身处哪个世界。或者等到猫的脉搏跳动。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意思。一个在盒子的猫死不死是怎么引出理论的?求高人解释下。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 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薛定谔猫要解决的是量子理论中的问题,量子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又不能精确计算。打开箱子之前,猫可能是死的也可能是活的,但是我们知道,在某时间段内它将会死去。比如今天,它一定会死,但是中午十二点的时候是死的还是活的?在没有打开箱子之前,一切都是可能,或者是活的,或者是死的,我们打开箱子,看到了一种结果,也可以说是选择了一种结果。另一种结果的演变到此为止。薛定谔的猫本身是一个假设的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光子、原子、分子中实现了薛定谔猫态,甚至已经开始尝试用病毒来制备薛定谔猫态,如刘慈欣《球状闪电》中变成量子态的人,人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实现生命体的薛定谔猫 。可是另外一方面,人们发现薛定谔猫态(量子叠加态)本身就在生命过程中存在着,且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 。扩展资料:量子力学作为20世纪最有突破的科学成就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科学之一。“薛定谔的猫”很好的阐述了这一现状。人们不能接受量子力学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对于传统的物理学来说,只要找到了事物之间相关的联系,就能在每时每刻确定,事物之间相关的物理数据,比如说,物体运行距离等于物体的速度乘以物体运行的时间,只要知道物体的速度,你每时每刻都能计算出物体运行了多远,然而海森堡提出的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使得你无法预知一个微观粒子未来的状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上帝不玩骰子,但是量子力学让我们不得不相信,上帝似乎是玩骰子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薛定谔的猫

虐猫狂人 薛定谔是谁?

埃尔温·薛定谔百科名片 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概率波动力学的创始人。1887年8月12日生于维也纳,1961 年1 月4日卒于奥地利的阿尔卑巴赫山村。1906 年入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学习。1910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直到1920年以前主要在维也纳大学任教,1921~1927年在苏黎世大学任教,开头几年,他主要研究有关热学的统计理论问题,写出了有关气体和反应动力学、振动、点阵振动(及其对内能的贡献)的热力学以及统计等方面的论文。他还研究过色觉理论,他对有关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频率之间的关系的解释为生理学家们所接受。中文名:埃尔温·薛定谔外文名:Erwin Schrodinger国籍:奥地利出生地:维也纳出生日期:1887年8月12日逝世日期:1961 年1 月4日职业:物理学家毕业院校:维也纳大学主要成就:概率量子力学-波动力学的创始人目录人物简介人物经历个人档案人物生平趣闻轶事遭遇挑战写出方程浪漫故事性情中人成果及荣誉主要作品四维量子力学社会评价人格形象独到的贡献丰富的思想展开 人物简介 Erwin Schr&amp振动粒子几率化,弦论的量子决定论诠释振动中的量子概率量子力学--波动力学的创始人 人物经历 薛定谔1887年,8月12日出生于维也纳。 1906年,进入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学习。 1910年,取得博士学位,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 1921年,任瑞士苏黎世大学数学物理学教授。 1926年,证明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 1927年,接替普朗克到柏林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并成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33年,因纳粹迫害移居英国牛津,在马格达伦学院任访问教授。同年与狄拉克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晚年定居爱尔兰。 1956年,返回维也纳大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第一届薛定谔奖。 1961年1月4日,病逝于阿尔卑包赫山村。 个人档案出生:1887年8月12日 出生地:奥地利维也纳 逝世:1961年1月4日 逝世地:奥地利维也纳 研究领域: 物理学,生物学,哲学(最主要的为物理学) 著名成就:薛定谔方程 国籍: 奥地利 研究机构:弗罗茨瓦夫大学苏黎世大学 柏林大学牛津大学 格拉茨大学 都柏林高级研究学院 母校: 维也纳大学 博士导师: 弗里德里希·哈泽内尔 获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 人物生平薛定谔(1887 年~1961年)(德文:Erwin Schrdinger; 英文通常写作Erwin Schrodinger)1913年与R.W.F.科尔劳施合写了关于大气中镭 A(即Po)含量测定的实验物理论文,为此获得了奥地利帝国科学院的海廷格奖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服役于一个偏僻的炮兵要塞,利用闲暇研究理论物理学。战后他回到第二物理研究所。1920年移居耶拿,担任M.维恩的物理实验室的助手。 1925年底到1926年初,薛定谔在A.爱因斯坦关于单原子理想气体的量子理论和L.V.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的启发下,从经典力学和几何光学间的类比,提出了对应于波动光学的波动力学方程,奠定了波动力学的基础。他最初试图建立一个相对论性理论,得出了后来称之为克莱因-戈登方程(见场方程)的波动方程,但由于当时还不知道电子有自旋,所以在关于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的理论上与实验数据不符。以后他又改用非相对论性波动方程──以后人们称之为薛定谔方程──来处理电子,得出了与实验数据相符的结果。1926年1~6月,他一连发表了四篇论文,题目都是《量子化就是本征值问题》,系 埃尔温·薛定谔统地阐明了波动力学理论。 在此以前,德国物理学家W.K.海森堡、M.玻恩和E.P.约旦于1925年7~9月通过另一途径建立了矩阵力学。1926年3月,薛定谔发现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是量子力学的两种形式,可以通过数学变换,从一个理论转到另一个理论。 薛定谔起初试图把波函数 解释为三维空间中的振动,把振幅解释为电荷密度,把粒子解释为波包。但他无法解决“波包扩散”的困难。最后物理学界普遍接受了玻恩提出的波函数的几率解释。 1927年~1933 年接替 M.普朗克 ,任柏林大学物理系主任。因纳粹迫害犹太人,1933年离德到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等地。1939年转到爱尔兰,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工作了17年。1956年回维也纳,任维也纳大学荣誉教授。1924年,L.V.德布罗意提出了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也具有波动性。在此基础上,1926年薛定谔提出用波动方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理论,后称薛定谔方程,奠定了波动力学的基础,因而与P.A.M.狄拉克共获193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44年 ,薛定谔著《生命是什么》一书,试图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性。这本书使许多青年物理学家开始注意生命科学中提出的问题,引导人们用物理学、化学方法去研究生命的本性,使薛定谔成为蓬勃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的先驱。 薛定谔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在这篇论文中,他发表了著名的薛定谔猫猜想,为量子力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埃尔温·薛定谔在后期,薛定谔研究有关波动力学的应用及统计诠释,新统计力学的数学特征以及它与通常的统计力学的关系等问题。他还探讨了有关广义相对论的问题,并对波场做相对论性的处理。此外,他还写出了有关宇宙学问题的一些论著。与爱因斯坦一样,薛定谔在晚年特别热衷的是把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推广为一个统一场论,但也没有取得成功。 薛定谔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就深入研究过B·斯宾诺莎、A·叔本华、E·马赫、R·西蒙、R·阿芬那留斯等人的哲学著作。晚年,他致力于物理学基础和有关哲学问题的研究,写了《科学和人文主义--当代的物理学》(英文版,1951)等哲学性著作。 薛定谔1887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1906年进入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学习,1910年取得博士学位,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1921年任瑞士苏黎世大学数学物理学教授。1926年,薛定谔证明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1927年接替普朗克到柏林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并成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纳粹迫害,薛定谔移居英国牛津,在马格达伦学院任访问教授。同年与狄拉克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晚年定居在爱尔兰。1956年,薛定谔返回维也纳大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第一届薛定谔奖。1957年他一度病危。1961年1月4日,他在奥地利的阿尔卑巴赫山村病逝。 趣闻轶事遭遇挑战有一天,薛定谔就这一奇特现象作了一个讲座。他受到了一位物理学家同行彼得·德拜(Peter Debye)的挑战,他问薛定谔:如果电子是用波来描述的,那么它们的波动方程是什么? 写出方程自从牛顿创造了微积分,物理学家们得以用微分方程描述波,因此薛定谔将德拜的问题--写出微分方程当成一项挑战。那个月薛定谔外出度假,当回来的时候他已经写出了方程。正如在他之前的麦克斯韦采用法拉第的力场,提炼出了光的麦克斯韦方程;薛定谔采用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提炼出了光子的薛定谔方程。 浪漫故事科学史家们作了些努力,试图搜索出薛定谔发现永久改变现代物理学和化学面貌的方程时究竟做了什么。显然,薛定谔是自由之爱的信奉者,并且一直由情人们或者他的妻子陪伴着度假。他甚至保留有一份关于他所有为数众多的情人们的详细日记存档,对每一次相会都精心作了编码。历史学家现在认为,在他发现方程的那个星期,他与他的一位女友住在阿尔卑斯山的赫维格别墅。 性情中人作为一名科学家,薛定谔确实有其独特不群之处。简单说来,可关注的至少有三点:首先是他的人格形象。不同于一般的,或者说图式化的科学家形象,据穆尔的传记看来,此公似乎是一位性情中人,或者说一位多情种子,毕生陷于恋情的漩涡与纠葛中。不计青少年时期的情窦初开和数次情感遭遇,即使在33岁那年成婚后,他仍然是激情充溢,外遇不断,其对象既有已婚的研究助手的妻子,也有年方二八的他曾辅导过数学的女中学生,既有闻名遐迩的演员和艺术家,也有年轻的政府职员,而这种浪漫风流一直持续到年逾花甲,并且有不止一个非婚生的孩子。对于每一段情感履历,他都非常投入,并为此创作了不少缠绵的情 埃尔温·薛定谔诗。但奇怪的是,生活在维也纳和都柏林这样宗教色彩很浓的地方,他竟然能全然不顾忌传统礼数,认为这是他个人的自由,甚至设想过一妻一妾的生活;而同样令人称奇的是,他与其元配安妮的婚姻历经这种种事端,竟然能白头到老,而且安妮还亲自照料了他非婚生孩子的婴儿期。或许这与安妮自己没有孩子不无关系,但即便如此,这种薛定谔式的爱情,这样的家庭关系,与我们头脑中的科学家形象,恐怕还是会有很大反差,相去甚远的。 另一段说明此公惯于我行我素的轶事,是尽管他一贯远离政治,保持距离,但在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任教时,迫于亲纳粹当局的压力,曾发表声明对自己以往的“不敬”行为表示“忏悔”,结果在当地报纸和《自然》杂志上都刊出了他向纳粹妥协的消息。但当终于逃到英国,面对其他人的问询时,他却又不屑于为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辩解,认为这纯属他个人的自由,无须为此权宜之计而内疚,反倒令其他科学家颇为尴尬。而在五年前,也同样是他,在纳粹刚刚上台,开始刁难驱逐犹太科学家之时,因不愿与纳粹同流合污,主动辞去了柏林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的职位,而为其他科学家所赞赏,因为按照他的雅利安血统,宗教背景和普朗克继承人的学术地位,他当时是完全可以自保其身的。显然,在这种丰富复杂的性格形象面前,通常的政治标签似乎是显得过于苍白简单了。 独到的贡献 不确定关系-薛定谔方程其人其事如此,其科学上的成就也不乏独特之处。薛定谔于1926年提出其波动方程时已39岁,比起量子力学史上的其他英雄们,可谓是大器晚成(发表他们的第一篇成名论文时,爱因斯坦26岁,玻尔28岁,海森伯24岁,泡利25岁,狄拉克24岁,约当23岁,乌伦贝克和戈德斯密特分别为25和23岁),在这一点上,他倒是与其柏林大学的前任普朗克不无相似。据说他的这种创造性的激情,恰恰来自圣诞节假期中与情人的幽会,且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不到五个月时间里,一连发表了六篇论文,不仅建立起波动力学的完整框架,系统地回答了当时已知的实验现象,而且证明了波动力学与海森伯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狄拉克也证明了],令整个物理学界为之震惊。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为革命性的量子力学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薛定谔本人的初衷却是恢复微观现象的经典解释;而更令人称绝的是,薛定谔本人坦承他的科学工作,常常并非是独创性的,但他总能敏锐地抓住一些始作甬者的创新性观念,加以系统的构建和发挥,从而构成第一流的理论:波动力学来自德布洛意,《生命是什么》来自玻尔和德尔布吕克,而“薛定谔的猫”则来自爱因斯坦。 今天,量子力学已成为整个理论物理学和高科技的基础,从粒子物理和场论,到激光,超导和计算机。格利宾的书对量子力学的历史发展和应用作了相当通俗形象的描述。但如何解释和理解量子力学的成果,却至今依 埃尔温·薛定谔然是学界,尤其是科学哲学上的热门话题。爱因斯坦和玻尔为之争论了一辈子,“薛定谔的猫”则被爱因斯坦认为是最好地揭示了量子力学的通用解释的悖谬性。其大意是: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装有一只猫和一个与放射性物质相连的释放装置。在一段时间之后,放射性物质有可能发生原子衰变,通过继电器触发释放装置,放出毒气,也有可能不发生衰变,因此依据常识,这只猫或是死的,或是活的。而依据量子力学中通用的解释,波包塌缩依赖于观察,在观察之前,这只猫应处于不死不活的迭加态,这显然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从而凸显出这种解释的困境。为摆脱这种困境,人们设想出了种种方案,但似乎并不能填平这种常识与微观特异性之间的鸿沟。例如格利宾本人所赞成的多世界解释,认为猫死与猫活这两种结果分属两个独立平行且真实存在的世界,是我们的观察行为选择了其中之一为我们的世界。这似乎不仅没有消除,反倒是增加了人们的困惑。 丰富的思想 薛定谔猫从薛定谔的“猫悖论”,引出了我们对于他的第三点关注:他的丰富的哲学思想。“猫悖论”反映出在科学哲学层面上,他反对哥本哈根学派,试图用连续的波动图象,重建对微观对象的经典理解,当然,他的尝试并不成功;而在更抽象的形上层次,他则从叔本华那儿接受了古印度的吠檀多哲学,并从这种信仰中去追求自然的统一,追求自我与宇宙精神的统一。他曾先后写作了《生命是什么》《科学与人文主义》,《大自然与希腊人》,《科学理论与人》,《心与物》,《我的世界观》和死后出版的《自然规律是什么》等哲学论著和文集,甚至一度设想过在教书之余,以哲学为主要兴趣,以至于被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西蒙尼认为“是我们世纪的物理学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哲学家”。这样的科学家形象,与当代职业科学家的技术化,工匠化,商业化和平面化趋势相比较,是否也会给我们若干启示呢? 现在的社会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新事物,从而发现更高层次的理论,以更好的建立物理理论大厦。 成果及荣誉1901年14岁的薛定谔薛定谔的猫悖论(7张)就已经对物理学有极大的兴趣,据说他关于薛定谔猫猜想就来自于他当时一次虐猫的活动,他把他的构想告诉了老师,但因为过于难以理解被老师痛斥为"令人发指的可怕行为"[1]1926年他提出著名的薛定谔方程,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方程的提出只是稍晚于沃纳·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学说,此方程至今仍被认为是绝对的标准,它使用了物理学上所通用的语言即微分方程。这使薛定谔一举成名,他还在同年证明了自己的波动力学是与海森堡和玻恩的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 1937年被授予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1944年薛定谔出版了《生命是什么》,此书中提出了负熵(Negentropie)的概念。他自己发展了分子生物学,想通过用物理的语言来描述生物学中的课题。他还发表了许多的科普论文,它们至今仍然是进入到广义相对论和统计力学的世界的最好向导。 薛定谔方程图解(6张)最著名的思想实验是薛定谔的猫,在这个试验中他把量子力学中的反直观的效果转嫁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上来,并想以此来表达他对想要用一般的统计学说来解释量子物理的拒绝。 此外薛定谔还发表了50余本著作涉及到不同的题目,还进行了统一的语义场论的努力。 主要作品薛定谔曾先后写作了《生命是什么》《科学与人文主义》,《大自然与希腊人》,《科学理论与人》,《心与物》,《我的世界观》和死后出版的《自然规律是什么》等哲学论著和文集,甚至一度设想过在教书之余,以哲学为主要兴趣,以至于被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西蒙尼认为“是我们世纪的物理学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哲学家”。 四维量子力学膜上的四维量子力学诠释10维或11维的“弦论”-模型图册(4张)类似10维或11维的“弦论”=振动的弦、震荡中的象弦一样的微小物体。 霍金膜上四维世界的量子理论的近代诠释(邓宇等,80年代): 相关书籍(8张)振动的量子(波动的量子=量子诡波)=平动微粒子的振动;振动的微粒子;震荡中的象量子(粒子)一样的微小物体。 波动量子=量子的波动=微粒子的平动+振动=平动+振动 =矢量和量子诡波的DENG"S诠释:微粒子(量子)平动与振动的矢量和社会评价作为一位科学家,薛定谔确实有其独特不群之处。简单说来,可关注的至少有三点: 人格形象不同于一般的,或者说图式化的科学家形象,据穆尔的传记看来,此公似乎是一位性情中人,或者说一位多情种子,毕生陷于恋情的漩涡与纠葛中。不计青少年时期的情窦初开和数次情感遭遇,即使在33岁那年成婚后,他仍然是激情充溢,外遇不断,其对象既有已婚的研究助手的妻子,也有年方二八的他曾辅导过数学的女中学生,既有闻名遐迩的演员和艺术家,也有年轻的政府职员,而这种浪漫风流一直持续到年逾花甲,并且有不止一个非婚生的孩子。对于每一段情感履历,他都非常投入,并为此创作了不少缠绵的情诗。但奇怪的是,生活在维也纳和都柏林这样宗教色彩很浓的地方,他竟然能全然不顾忌传统礼数,认为这是他个人的自由,甚至设想过一妻一妾的生活;而同样令人称奇的是,他与其元配安妮的婚姻历经这种种事端,竟然能白头到老,而且安妮还亲自照料了他非婚生孩子的婴儿期。或许这与安妮自己没有孩子不无关系,但即便如此,这种薛定谔式的爱情,这样的家庭关系,与我们头脑中的科学家形象,恐怕还是会有很大反差,相去甚远的。显然,在这种丰富复杂的性格形象面前,通常的政治标签似乎是显得过于苍白简单了。 独到的贡献不确定关系-薛定谔方程其人其事如此,其科学上的成就也不乏独特之处。依据量子力学中通用的解释,波包塌缩依赖于观察,在观察之前,这只猫应处于不死不活的迭加态,这显然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从而凸显出这种解释的困境。为摆脱这种困境,人们设想出了种种方案,但似乎并不能填平这种常识与微观特异性之间的鸿沟。例如格利宾本人所赞成的多世界解释,认为猫死与猫活这两种结果分属两个独立平行且真实存在的世界,是我们的观察行为选择了其中之一为我们的世界。这似乎不仅没有消除,反倒是增加了人们的困惑。 丰富的思想从薛定谔的“猫悖论”,引出了我们对于他的第三点关注:他的丰富的哲学思想。“猫悖论”反映出在科学哲学层面上,他反对哥本哈根学派,试图用连续的波动图象,重建对微观对象的经典理解,当然,他的尝试并不成功;而在更抽象的形上层次,他则从叔本华那儿接受了古印度的吠檀多哲学,并从这种信仰中去追求自然的统一,追求自我与宇宙精神的统一。这样的科学家形象,与当代职业科学家的技术化,工匠化,商业化和平面化趋势相比较,是否也会给我们若干启示呢? [2]

埃尔温·薛定谔的人物轶事

不同于一般的,或者说图式化的科学家形象,据穆尔的传记看来,薛定谔似乎是一位性情中人,或者说一位多情种子,他的感情生活与他的猫一样神秘。他毕生陷于恋情的漩涡与纠葛中。不计青少年时期的情窦初开和数次情感遭遇,即使在33岁那年成婚后,他仍然是激情充溢,外遇不断,其对象既有已婚的研究助手的妻子,也有年方二八的他曾辅导过数学的女中学生,既有闻名遐迩的演员和艺术家,也有年轻的政府职员,而这种浪漫风流一直持续到年逾花甲,并且有不止一个非婚生的孩子。对于每一段情感履历,他都非常投入,并为此创作了不少缠绵的情诗。 但奇怪的是,生活在维也纳和都柏林这样宗教色彩很浓的地方,他竟然能全然不顾忌传统礼数,认为这是他个人的自由,甚至设想过一妻一妾的生活;而同样令人称奇的是,他与其原配安妮的婚姻历经这种种事端,竟然能白头到老,而且安妮还亲自照料了他非婚生孩子的婴儿期。或许这与安妮自己没有孩子不无关系,但即便如此,这种薛定谔式的爱情,这样的家庭关系,与我们头脑中的科学家形象,恐怕还是会有很大反差,相去甚远的。另一段说明此公惯于我行我素的轶事,是尽管他一贯远离政治,保持距离,但在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任教时,迫于亲纳粹当局的压力,曾发表声明对自己以往的“不敬”行为表示“忏悔”,结果在当地报纸和《自然》杂志上都刊出了他向纳粹妥协的消息。但当终于逃到英国,面对其他人的问询时,他却又不屑于为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辩解,认为这纯属他个人的自由,无须为此权宜之计而内疚,反倒令其他科学家颇为尴尬。在纳粹刚刚上台,开始刁难驱逐犹太科学家之时,因不愿与纳粹同流合污,主动辞去了柏林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的职位,而为其他科学家所赞赏,因为按照他的雅利安血统,宗教背景和普朗克继承人的学术地位,他当时是完全可以自保其身的。显然,在这种丰富复杂的性格形象面前,通常的政治标签似乎是显得过于苍白简单了。

薛定谔的猫什么意思(薛定谔的猫什么意思用大白话说)

薛定谔的猫什么意思“薛定谔的猫”其实是物理学家薛定谔1935年在奥地利做的一个实验,这个物理实验是为了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薛定谔的猫,比喻一件事如果你不去做,它就可能有两个结果,而一旦你去做了,最后结果就只能有一个,你的参与也直接干预了结果。薛定谔的猫的含义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成功让6个铍离子系统实现了自旋方向完全相反的宏观量子叠加态,也就是量子力学理论中的“薛定谔猫”态。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物质在微观尺度上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状态并存的奇特状况,这被称为有效的相干叠加态。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世界是否也遵循量子叠加原理?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为此在1935年提出著名的“薛定谔猫”佯谬。“薛定谔猫”佯谬假设了这样一种情况,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显然,既死又活的猫是荒谬的,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薛定谔想要借此阐述的物理问题,宏观世界是否也遵从适用于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薛定谔猫”佯谬巧妙地把微观放射源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旨在否定宏观世界存在量子叠加态。然而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家已先后通过各种方案获得了宏观量子叠加态。此前,科学家最多使4个离子或5个光子达到“薛定谔猫”态。如何使更多粒子构成的系统达到这种状态并保存更长时间,已成为实验物理学的一大挑战。薛定谔方程埃尔温·薛定谔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创立了被称为量子力学分支中的一个方程。后来被称之为薛定谔现六光子薛定谔猫态方程:_2ψ+ψ=0量子理论是20世纪科学的重大进展之一,由于量子力学对传统观念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连“量子”的提出者在内的科学家都想尽各种办法拒绝它,或做出各种调和性的解释。事实上,薛定谔就被量子力学的结果弄得心神不安,他不喜欢波粒二象性的二元解释以及波的统计解释,试图建立一个只用波来解释的理论。

什么是六光子薛定谔猫态

六光子薛定谔猫态是由六个光子极化状态相干叠加形成的薛定谔猫态,并在同一装置上实现了可以直接用于量子计算的六光子簇态“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著名思想实验的名字,它描述了量子力学的真相:在量子系统中,一个原子或者光子可以同时以多种状态的组合形式存在,而这些不同的状态可能对应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结果。整个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在一小时内,大约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剩下50%的概率是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埃尔温·薛定谔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创立了现在被称为量子力学分支中的一个方程。后来被称之为薛定谔现六光子薛定谔猫态方程:▽²ψ(x,y,z)+(8π²m/h²)[E-U(x,y,z)]ψ(x,y,z)=0量子理论是20世纪科学的重大进展之一,但由于量子力学对传统观念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连“量子”的提出者在内的科学家都想尽各种办法拒绝它,或做出各种调和性的解释。事实上,薛定谔就被量子力学的结果弄得心神不安,他不喜欢波粒二象性的二元解释以及波的统计解释,试图建立一个只用波来解释的理论。

柴郡猫的露齿笑和薛定谔的猫都是讲的什么啊?

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思想实验,由同名音乐以及n多相关冷笑话,《生活大爆炸》中也多有提到。 在爱因斯坦与薛定谔的通信中,爱因斯坦提到过给定一桶不稳定的火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桶火药会处于爆炸与不爆炸的叠加状态。受其启发,薛定谔回信中原文如下: 实验者甚至可以设置出相当荒谬的案例。把一只猫关在一个封闭的铁盒子里,并且装置以下仪器(注意必须保固这仪器不被猫直接干扰):在一台盖革计数器内置入极少量放射性物质,由于数量极少,在一小时内,这放射性物质至少有一个原子衰变的概率为50%,没有任何原子衰变的概率也同样为50%;假若衰变事件发生,则盖革管会放电,通过继电器启动一个榔头,打破装有氰化氢的烧瓶。经过一小时以后,假若没有发生衰变事件,则猫仍旧存活;否则猫已死亡。整个系统的波函数会表达为活猫与死猫各半的状态。 类似这典型案例的众多案例里,原本只局限于原子领域的不明确性被辗转传递为宏观不明确性,只有通过直接观察才能解除这不明确性。它使得我们难以天真接受采用这种笼统模型来正确代表实体。就其本身而言,它不会蕴藏任何不清楚或矛盾的意义。但是,在一张摇晃或失焦的照片与云堆雾层的快照之间,的确有很大的不同。 ——埃尔温·薛定谔,Die gegenw01rtige Situation in der Quantenmechanik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quantum mechanics 此实验的可怕之处在于把量子效应放大到了我们的尺度。。。这就给人很唯心的联想,“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维格纳在《对于灵肉问题的评论》(Remarks on the mind-body question)中提到了一位想象的朋友,当薛定谔的猫在箱子里默默地等待命运的判决之时,这位朋友戴着一个防毒面具也同样呆在箱子里观察这只猫。维格纳本人则退到房间外面不去观测箱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对于维格纳来说,他对房间里的情况一无所知,他是不是可以假定箱子里处于一个(活猫 高兴的朋友)AND(死猫 悲伤的朋友)的混合态呢?可是,当他事后询问那位朋友的时候,后者肯定会否认这一种叠加状态。维格纳总结道,当朋友的意识被包含在整个系统中的时候,叠加态就不适用了。即使他本人在门外,箱子里的波函数还是因为朋友的观测而不断地被触动,因此只有活猫或者死猫两个纯态的可能。 至于柴郡猫,确实给人以大刘在《三体》中提到的量子士兵的联想。

生命是什么 薛定谔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埃尔温·薛定谔。诺贝尔奖得主、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其1944年的著作《生命是什么?》中,提出了一个更加具体但同书名一样发人深省的问题:“是什么让生命系统似乎与已知的物理学定律相悖?”薛定谔当时给出的答案现在看来颇具预见性。他指出,生命的特征在于“密码本”,这个密码本不但可以指导细胞组织和遗传,还能让有机体摆脱热力学第二定律。薛定谔的这些观点对于公众和一些杰出的科学家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但也让另一些人感到非常不满。虽然这些原理并非原创,但这一出色的构想启发了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沃森(James Watson)在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是如何编码基因的。克里克同年致信薛定谔,称他和沃森“都受到了您的那本短篇著作的影响”。

薛定谔为什么是虐猫狂人啊??为什么大家都这样说?

“薛定谔之猫”又名“薛定谔的猫”,是关于量子理论的一个理想实验。这个理论或者实验提出来后引发一大堆大牛(如爱因斯坦,波尔)的争论(一辈子),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这只猫被虐了n多年了,戏称“虐猫狂人”。

埃尔温·薛定谔的个人语录

一群专家在一个狭窄的领域所取得的鼓励的知识,其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当他与其他所有的知识综合起来,并且有助于整个综合知识体系回答“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时,它才真正具有价值。我认为科学是我们致力于回答一个包容了所有其他问题的重大哲学问题,即我们是谁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即使一百次尝试都已失败,也不应该放弃到达目标的希望。要敢于坚持对真理的信仰。要敏锐地注意到,你的特殊专业在人类生活的悲喜剧的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要联系生活,不仅要联系实际的生活,而且要联系生活的理想背景,这一点通常显得更为重要。同时,还要使自己紧跟时代。如果你不能最终告诉别人你一直在做什么,那么,你的研究也就一文不值。我们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一些别人还没有发现的东西,而是针对所有人都看见的东西做一些从未有过的思考。怀疑主义是廉价又贫瘠的东西。一个比前人更接近真理并清楚地认识到其智力构建的局限性的人所具有的怀疑主义才是重要而富有成果的。这种怀疑主义只是成倍增加某种发现的价值,而不会降低它的价值。受过教育的人中,大多数对科学都不感兴趣,也不知道科学知识是形成人类生活理想主义背景的一部分。在对“科学究竟是什么”全然无知的前提下,许多人认为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新机器,或者是帮助人们发明新机器,以便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他们会把这些事情留给专家来做,就像让管道工来修理他们的水管一样。如果让持有这样观点的人为我们的孩子选择学习课程,其结果必然是可悲的。如果缺乏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教育就无法对那些我们负有责任的孩子产生持久的影响。我们热切地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何处去,但唯一可观察的只有身处的这个环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急切地竭尽全力去寻找答案。这就是科学、学问和知识,这就是所有精神追求的真正源泉。量子物理学与自由意志问题没有任何联系。如果存在自由意志这样的问题,那么物理学最新的发展也不会对它有丝毫促进。

狄拉克:和薛定谔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量子力学奠基者之一

狄拉克的介绍 保罗·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男,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并对量子电动力学早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曾经主持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十四个年头。 他给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为,并且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 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埃尔温·薛定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狄拉克的生平事迹 早年求学 保罗·狄拉克,1902年8月8日出生在英格兰西南部的布里斯托,成长在毕晓普斯顿区的城市。他的父亲,查尔斯·埃卓恩·拉迪斯拉斯·狄拉克,是一个曾在布里斯托教书的法文老师,从瑞士瓦莱州的圣莫里斯移民到英国。他的母亲,佛罗伦斯·汉娜·狄拉克原姓霍尔滕是一位船长的女儿,曾在布里斯托中央图书馆担任图书管理 员。保罗有一个妹妹,叫阿特丽斯·伊莎贝尔·玛格丽特,大家称她为贝蒂,还有一个哥哥,雷金纳德·查尔斯·费利克斯,大家叫他费利克斯。费利克斯在1925年3月自杀。狄拉克后来回忆说:“我的父母非常痛心。我不知道他们这么在乎...我从来不知道父母应该照顾自己的孩子,但自从这件事后,我了解这件事。” 查尔斯和他的孩子们注册的是瑞士国籍,直到1919年10月22日才归化为英国籍。狄拉克的父亲虽然他不赞成体罚,但却是一个严格和专制的人。狄拉克与他的父亲的关系很紧张,以至于在他父亲死后,他写道:“我觉得我更自由了,我要做我自己。”查尔斯为了使他的孩子学习法语,强迫他们只能说法语。但狄拉克发现,他无法用法语表达他想说的话,所以他选择保持沉默。 狄拉克第一次受教育是在主教路小学,然后在男子商人合营技术学院(后来的考瑟姆学校)就读。他的父亲在那里是一位法语老师。这所学校是布里斯托大学内的附属机构,他们共享场地和人员。这所大学强调技术课程,如瓦工、制鞋、金属工作和现代语言。在当时仍然主要致力于经典文学的英国中等教育里,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安排。后来狄拉克曾对这些安排表示感激。 之后狄拉克在布里斯托大学工程学院学习电机工程。尽管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狄拉克后来声称工程教育对他影响深远: “原先,我只对完全正确的方程感兴趣。然而我所接受的工程训练教导我要容许近似,有时候我能够从这些理论中发现惊人的美,即使它是以近似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来自工程学的训练,我或许无法在后来的研究作出任何成果...我持续在之后的工作运用这些不完全严谨的工程数学,我相信你们可以从我后来的文章中看出来...那些要求所有计算推导上完全精确的数学家很难在物理上走得很远。” 就在1921年获得学位的前不久,他参加了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入学测验。他通过入学考试并获得一笔70英镑的奖学金,然而这不足以支付在剑桥就读及生活所需的庞大金额。尽管以第一级荣誉工程学士的成绩毕业,在当时英国战后经济衰退的环境下仍无法找到工程师的工作。因此,他选择接受免学费攻读布里斯托大学数学学士学位的机会。由于已完成的工程学位,他被允许抵免第一年的课程。 1923年狄拉克再度以第一级荣誉的成绩毕业并获得140英镑的奖学金。加上来自约翰学院的70英镑,这笔钱足够他在剑桥居住与求学。 剑桥岁月 原先,狄拉克希望研究一直以来感兴趣的相对论,然而在拉尔夫·福勒的指导下,狄拉克开始接触原子理论。福勒将原子理论中最新的概念如尼尔斯·玻尔等人的理论介绍给了狄拉克,对此狄拉克曾回忆到: “还记得我头一回看到玻尔的理论,我相当惊讶...让人惊奇的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我们居然能将牛顿定律用在原子里的电子。第一个条件是忽略电子辐射,第二则是放入量子条件。我仍记得很清楚,玻尔的理论当时给了我多大的震撼。我相信在发展量子力学上,玻尔引入的这个概念是最大的突破。” 之后狄拉克也尝试着将玻尔的理论作延伸。1925年维尔纳·海森堡提出了着眼于可观察的物理量的理论,当中牵涉到矩阵相乘的不可交换性。狄拉克起初对此并不特别欣赏,然而约莫两个星期之后,他意识到当中的不可交换性带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发现了经典力学中泊松括号与海森堡提出的矩阵力学规则的相似之处。 基于这项发现,他得出更明确的量子化规则(即正则量子化)。这份名为《量子力学》的论文发表于1926年,狄拉克也凭借这项工作获得博士学位。 同时埃尔温·薛定谔以物质波的波方程提出了自己的量子理论。狄拉克很快地发现到海森堡与薛定谔两人的理论是彼此互补的,并开始研究起薛定谔的波动力学。

物理学家薛定谔写过什么书

  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奥大利理论物理学家,波动力学的创始人。1887年8月12日生于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位生产漆布的手工业主。他的才华在家庭教师开始教他小学课程时就显露出来了。11岁人中学,总名列前茅。他特别喜爱数学、物理,也喜爱古老语法的严谨逻辑,还十分擅长写作诗歌。1906年进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在学习之余,他是一位出色的登山运动员,又是剧院里的热心观众。1910年,薛定愕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与人合作测大气中镭从即(即218Po)含量而得到科学院奖。在维也纳研究所,以后转到了德国斯图加特工学院和布雷斯劳大学教书。从1921年起。他在瑞士苏黎土大学任数学物理学教授,在那里,创立了波动力学,提出了薛定愕方程,确定一波函数的变化规律。这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在粒子速度远小于光速的条件下适用。这一定律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可与牛顿运动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相比拟。1926年,薛定愕证明自己的波动力学与W.海森伯、M.玻思和P.约当所建立的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这一证明成了整个物理学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  1927年,薛定愕接替M。普朗克到柏林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并成为普鲁土科学院院士,与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同年在莱比锡出版了他的《波动力学论文集》。1933年。薛定愕对于纳粹政权迫害杰出科学家的倒行逆施深为愤慨,弃职移居英国牛津,在马格达伦学院任访问教授。就在这一年他与P.A.M.狄拉克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6年冬,薛定愕回到奥地利的格拉茨。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他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处境。1938年9月,在友人的帮助下,又流亡到英国牛津。1939年10月转到爱尔兰。爱尔兰为薛定愕建立了一个高级研究所,他专心致志地在那里从事了17年研究工作,不仅进一步研究了波动力学,还长期探索了统一场论、宇宙论等问题。薛定愕每年在都柏林主持“夏季讲座”,与各国同行讨论交流,在这里他发表的《生命是甚么》(1948年出版),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化学理论解释生命现象的本质,引进了负嫡、遗传密码、量子跃迁式突变等概念,成为今天蓬勃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的先驱。  1956年70岁时返回维也纳大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第一届薛定谔奖。1961年1月4B病逝于阿尔卑包赫山村。  选自:《物理教师手册》

薛定谔定律什么梗

简单来说“薛定谔的猫”就是一个理想实验。薛定谔撸猫日常实验过程是这样的:那是1953年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薛定谔突发奇想,量子理论太无聊了,不如撸个猫吧?然后一甩手就把一脸懵逼的猫关进了黑盒子。猫也很委屈啊:我做错了什么要被关?你还是我熟悉的铲屎官么?当时薛定谔把猫关在密封的黑盒子里,里面有食物、毒气瓶和放射性原子。放射性原子控制毒气。放射性物质衰变,毒气释放,猫一定会死。原子衰变几率是50%,所以猫死的几率是50%,活的几率是50%。猫的存在有两种可能性。在你没打开盒子之前,你无法确定猫的状态是生是死,所以猫是处于既生又死的叠加状态,生和死是同时存在的,只有你打开盒子的瞬间,两种可能性才能坍塌到一种可能性,要么是好的坍塌到坏的,要么是坏的坍塌到好的,这个过程就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猫”。那么,抛开高端的物理实验,“薛定谔的猫”在生活中到底怎么用呢?有人从薛定谔的猫延伸出来一个理想实验叫做薛定谔的处女。将一个美女和一个男人被置于一个密室中,这个女人是处的概率为百分之五十。 如果人们开启房门,就会发现女人是处非处。但是在此之前,女人的量子态应是处女状态与非处女状态的混合。薛定谔的猫可以用来表示一切不确定、处在两种结果混合状态的事物。就像你某包剁手邮回来的那些至今未拆的快递包裹,该不该差评,只有拆开看过之后才知道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叫它“薛定谔的差评”就像你元旦撩男神出去玩,男神会不会答应呢,只有试过才知道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叫它“薛定谔的男神”

薛定谔是什么意思?

薛定谔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其提出的薛定谔的猫理论,是最著名的量子力学理论。埃尔温·薛定谔(1887—1961),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波动力学的创立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的父亲大学学的是化学,后来继承了一家中小企业,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外公是一位化学学者,外婆是一位英国人。薛定谔是独生子女,受到了家庭以及他的姨妈们的关爱。扩展资料: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思考实验——盒子里的一只猫。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薛定谔的猫可以既是活的,又是死的。在薛定谔的思想实验中,一只猫被放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这个盒子里有一个存在一半几率会杀死猫的随机量子事件。盒子里的这只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直到盒子被打开并被观察到。换句话说,在被观察到之前,猫是以(有多种可能性的)波函数的形式存在的。当它被观察到时,它才变成了一个确定的对象。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薛定谔的彩色人生

薛定谔是什么意思

薛定谔,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代指玄学或不确定。薛定谔全名埃尔温·薛定谔,是量子物理的奠基人之一。因为其量子物理学说中很多现象是违反常识的、不确定的、无法准确测量的,而常被学渣们凡人们用来代指难以理解的、无法预料的、玄学的事情。相信很多的网友都听到过薛定谔的猫这个词语,其实这个词语是一个科学家提出的思想实验。阐述的是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是量子物理学里面的一个理论。在一个盒子里面,猫在不在里面都只有人在外面打开盒子看到之后才知道,直白一点来讲这个理论是一个假设性的概念,讲述量子学里面的不确定性。在网络语言里面,将薛定谔和其他的来进行搭配,其实就是在讲述不确定性的两种结果。玄学简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的哲学思想与思潮,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此处的“玄”字,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鉴于自汉至晋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社会价值观念基本上都无变化的情况下,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不可能凭空冒出一个与儒学对立并引导当时观念形态的玄学。事实上被后世认为的"玄学家",彼时都自认为在致力于经学并做出很多的成绩。“玄学”之名是在魏晋之后出现的,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一直有谈论形而上学的传统,并以伦理纲常为自然之道。后来的佛学也属两晋谈玄的内容,玄学并不能简单地称作“新道家”。

薛定谔的老师是什么意思

薛定谔,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代指玄学或不确定。薛定谔全名埃尔温·薛定谔(ErwinSchr_dinger)。大致就是说,当没有人观察一个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的状态就是不确定的(也可以说是这个东西以概率的形式处于所有的状态下)

薛定谔是哪个国家的人?

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

薛定谔的猫什么梗

薛定谔是一名奥地利物理学家,全名叫埃尔温·薛定谔,他还是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薛定谔的猫”梗,其实是来源于薛定谔做的一个关于量子物理的思想实验。实验内容简单描述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放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这个盒子里有一个装有毒气的玻璃盒。如果玻璃盒破了,它里面的放射性气体就能把猫毒死。而在这个玻璃盒上有个由机关控制的锤子,一旦机关被触发,锤子就会落下来击碎盒子,有毒气体就会被释放,小猫就死了。玻璃盒上的机关由一个会衰变的粒子来触发,而这个粒子的衰变我们无法预测,也不法判断,连化学家也仅仅能知道粒子的半衰期。影响及意义量子力学作为20世纪最有突破的科学成就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科学之一。“薛定谔的猫”很好的阐述了这一现状。人们不能接受量子力学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对于传统的物理学来说,只要找到了事物之间相关的联系,就能在每时每刻确定,事物之间相关的物理数据。比如说,物体运行距离等于物体的速度乘以物体运行的时间,只要知道物体的速度,你每时每刻都能计算出物体运行了多远,然而海森堡提出的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使得你无法预知一个微观粒子未来的状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上帝不玩骰子,但是量子力学让我们不得不相信,上帝似乎是玩骰子的。以上内容化参考:百度百科——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意思?

薛定谔的猫(Schr_dinger"sCat)是关于量子理论的一个思想实验。尽管量子论的诞生已经过了一个世纪,其辉煌鼎盛与繁荣也过了半个世纪。量子理论曾经引起的困惑直到21世纪仍困惑着人们。正如玻尔的名言:“谁要是第一次听到量子理论时没有发火,那他一定没听懂。”薛定谔的猫是诸多量子困惑中有代表性的一个。薛定谔尝试着用一个思想实验来检验量子理论隐含的不确定之处。设想在一个封闭的匣子里,有一只活猫及一瓶毒药。当衰变发生时,药瓶被打破,猫将被毒死。按照常识,猫可能死了也可能还活着。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所能精确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则过一天,该元素就少了一半,再过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物理学家却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是上午还是下午。当然,物理学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变的几率——也就是猫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几率。如果人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它的两种本征态。如果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它处于一种活与不活的叠加态。人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猫是死是活。此时,猫构成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收缩到某一个本征态。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人们永远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它将永远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通俗的讲一下“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通俗解释:把猫放在一个箱子里。你打开箱子的时候会随机的触发一个让猫死亡的机关。所以观测者的行为会影响观测的结果。一个东西你不去管它,它就在那里。你要是想去研究它,那么研究结果就会受到你自身的影响。这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 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薛定谔的猫本身是一个假设的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光子、原子、分子中实现了薛定谔猫态,甚至已经开始尝试用病毒来制备薛定谔猫态,如刘慈欣《球状闪电》中变成量子态的人,人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实现生命体的薛定谔猫。可是另外一方面,人们发现薛定谔猫态(量子叠加态)本身就在生命过程中存在着,且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拓展资料:量子力学作为20世纪最有突破的科学成就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科学之一。"薛定谔的猫"很好的阐述了这一现状。人们不能接受量子力学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对于传统的物理学来说,只要找到了事物之间相关的联系,就能在每时每刻确定,事物之间相关的物理数据,比如说,物体运行距离等于物体的速度乘以物体运行的时间,只要知道物体的速度,你每时每刻都能计算出物体运行了多远。薛定谔的猫-百度百科

“薛定谔的猫”指的是什么?

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表达式:P(死)+P(生)=1【P(死)=P(生)】提出者:薛定谔提出时间:1935年应用学科:量子物理学基本概念:“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薛定谔方程:埃尔温·薛定谔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创立了现在被称为量子力学分支中的一个方程。方程:▽2ψ(x,y,z)+(8π2m/h2)[E-U(x,y,z)]ψ(x,y,z)=0研究意义:科学家称,“薛定谔猫”态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也有实际应用的潜力。比如,多粒子的“薛定谔猫”态系统可以作为未来高容错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也可以用来制造极其灵敏的传感器以及原子钟、干涉仪等精密测量装备。影响及意义:量子力学作为20世纪最有突破的科学成就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科学之一。“薛定谔的猫”很好的阐述了这一现状。人们不能接受量子力学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对于传统的物理学来说,只要找到了事物之间相关的联系,就能在每时每刻确定,事物之间相关的物理数据,比如说,物体运行距离等于物体的速度乘以物体运行的时间,只要知道物体的速度,你每时每刻都能计算出物体运行了多远,然而海森堡提出的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使得你无法预知一个微观粒子未来的状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上帝不玩骰子,但是量子力学让我们不得不相信,上帝似乎是玩骰子的。

「薛定谔的猫」是指什么

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表达式:P(死)+P(生)=1【P(死)=P(生)】提出者:薛定谔提出时间:1935年应用学科:量子物理学基本概念:“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薛定谔方程:埃尔温·薛定谔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创立了现在被称为量子力学分支中的一个方程。方程:▽2ψ(x,y,z)+(8π2m/h2)[E-U(x,y,z)]ψ(x,y,z)=0研究意义:科学家称,“薛定谔猫”态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也有实际应用的潜力。比如,多粒子的“薛定谔猫”态系统可以作为未来高容错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也可以用来制造极其灵敏的传感器以及原子钟、干涉仪等精密测量装备。影响及意义:量子力学作为20世纪最有突破的科学成就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科学之一。“薛定谔的猫”很好的阐述了这一现状。人们不能接受量子力学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对于传统的物理学来说,只要找到了事物之间相关的联系,就能在每时每刻确定,事物之间相关的物理数据,比如说,物体运行距离等于物体的速度乘以物体运行的时间,只要知道物体的速度,你每时每刻都能计算出物体运行了多远,然而海森堡提出的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使得你无法预知一个微观粒子未来的状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上帝不玩骰子,但是量子力学让我们不得不相信,上帝似乎是玩骰子的。

生命是什么 薛定谔

《生命是什么》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创作的生物学著作,于1944年首次出版。薛定谔通过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质,引入非周期性晶体、负熵、遗传密码、量子跃迁式突变等概念来说明有机体物质结构、生命的维持和延续、遗传和变异等现象,从而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生命是什么》因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之手,在物理学阵营中有较强的号召力,吸引了一大批物理学家投身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它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基因调控的操纵子学说的提出,以及后来对遗传密码的解读。青年时期的薛定谔就对生物学感兴趣,并常常在业余时间关注着生物学领域的发展。20世纪中期,以德尔布吕克为代表的一批物理学家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深深印刻在他的头脑之中,并开始形成了他对生命哲学的认识。1943年,他在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题为“生命是什么”系列讲座中,阐述了他对生命本质现象等问题的思考。1944年,他将这些观点和论断整合出版成书。

(奥)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分子生物诞生和随后DNA发现的激励者和推动者。本书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识和物质》合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写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迷离的问题,和这两篇经典著作放在一块的是薛定谔的自传。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和引人入胜的描述,提供了他从事科学著作的背景材料。 作者简介 埃尔温·薛定谔(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20世纪的前30年中物理学经历了一次大革命,解决了微观运动的基本规律问题。薛定谔生活在这个时代,1926年他提出了波动力学,是量子力学的标准形式之一。薛定谔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后来他的兴趣转向生命科学,1943年写的《生命是什么》,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作了概念上的准备。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 生命是什么 同一本书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  它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分子进化诞生和随后DNA发现的激励者和推动者,本书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识和物质》合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写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迷离的问题,和这两篇经典著作放在一块的是薛定谔的自传。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和引人入胜的描述,提供了他从事科学著作的背景材料。

为什么量子力学中要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方程之一。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在1926年提出的,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重要工具。而薛定谔方程则是波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它可以通过解方程来得到微观粒子的波函数,从而描述它们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薛定谔方程反映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质,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能量、动量和位置等信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除了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外,薛定谔方程还有其他重要的应用。例如,它可以用于计算微观粒子的散射系数等特征值,从而可以用来研究微观粒子的物理性质。此外,薛定谔方程还可以用于模拟量子系统中的噪声和干扰,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量子系统的行为。总之,薛定谔方程在量子力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也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重要工具。

生命是什么 薛定谔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分子生物诞生和随后DNA发现的激励者和推动者,本书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识和物质》合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写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迷离的问题,和这两篇经典著作放在一块的是薛定谔的自传。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和引人入胜的描述,提供了他从事科学著作的背景材料。书名:生命是什么作者:奥]埃尔温·薛定谔

怎样通俗地解释薛定谔的猫定理?

薛定谔的猫是关于量子理论的一个思想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格利宾在书中的解释是:两只猫都是真实的。有一只活猫,有一只死猫,它们位于不同的世界中。问题并不在于盒子中的放射性原子是否衰变,而在于它既衰变又不衰变。当我们向盒子里看时,整个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在其余的各个方面都是全同的。区别只是在于其中一个版本中,原子衰变了,猫死了;而在另一个版本中,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扩展资料:薛定谔方程:埃尔温·薛定谔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创立了现在被称为量子力学分支中的一个方程。后来被称之为薛定谔现六光子薛定谔猫态方程:▽2ψ(x,y,z)+(8π2m/h2)[E-U(x,y,z)]ψ(x,y,z)=0量子理论是20世纪科学的重大进展之一,由于量子力学对传统观念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连“量子”的提出者在内的科学家都想尽各种办法拒绝它,或做出各种调和性的解释。事实上,薛定谔就被量子力学的结果弄得心神不安,他不喜欢波粒二象性的二元解释以及波的统计解释,试图建立一个只用波来解释的理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死于什么病

埃尔温·薛定谔1887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埃德伯格,1898年进入了文理高中,从1906年至1910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与数学并在1910年取得博士学位。此后在维也纳物理研究所工作,他当时的同事包括弗兰茨·瑟拉芬·埃克斯纳,弗雷德里希·哈瑟诺尔和柯劳什。在大学期间薛定谔还同园艺家弗朗茨·弗利摩尔保持了很深密的友谊。 他的母亲血统是一半奥地利和一半英国,英国的一方是来自利明顿。薛定谔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学习英语和德语,因为他的父母二人都在家讲这两种语言。他的父亲是一位天主教的信徒,而母亲是一位路德教派的信徒。 在1911年薛定谔成为埃克斯纳的助理。在薛定谔幼年时期,他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因此,他广泛阅读叔本华的作品,他的一生对色彩理论、哲学、东方宗教深感兴趣。特别是印度教。1956年,薛定谔返回维也纳大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第一届薛定谔奖,在维也纳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教学直到去世。当他参加完在阿尔卑包赫村(Alpbach)举行的高校活动后,由于当地风景优美而决定死后葬在此地。1957年他一度病危。1961年1月4日,他因患肺结核病逝于维也纳,死后如愿被埋在了阿尔卑包赫村,他的墓碑上刻着以他命名的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是什么家

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概率波动力学的创始人。1887年8月12日生于维也纳,1961 年1 月4日卒于奥地利的阿尔卑巴赫山村。1906 年入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学习。1910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直到1920年以前主要在维也纳大学任教,1921~1927年在苏黎世大学任教,开头几年,他主要研究有关热学的统计理论问题,写出了有关气体和反应动力学、振动、点阵振动(及其对内能的贡献)的热力学以及统计等方面的论文。他还研究过色觉理论,他对有关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频率之间的关系的解释为生理学家们所接受。

薛定谔是什么民族的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固体的比热、统计热力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最重要的成就是创立了波动力学,提出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并且于1926年证明自己的波动力学是与海森堡、玻恩和约当所创立的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与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一起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量子力学之外,还著有《生命是什么?》,发现DNA双螺旋的詹姆斯·杜威·沃森与佛朗西斯·克里克表示受薛定谔影响颇深。1961年1月4日病逝于维也纳。埃尔温·薛定谔的母亲血统是一半奥地利和一半英国,英国的一方是来自利明顿。薛定谔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学习英语和德语,因为他的父母二人都在家讲这两种语言。他的父亲是一位天主教的信徒,而母亲是一位路德教派的信徒。

薛定谔是什么的奠基人之一

埃尔温·薛定谔,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奥地利物理学家。他长期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理论物理学研究组工作,发展了原子理论,提出了薛定谔方程,曾先后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马克斯·普朗克奖章,是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

薛定谔的梗是啥意思

“薛定谔的猫”梗,其实是来源于薛定谔做的一个关于量子物理的思想实验。薛定谔是一名奥地利物理学家,全名叫埃尔温·薛定谔,他还是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实验内容简单描述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放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这个盒子里有一个装有毒气的玻璃盒。如果玻璃盒破了,它里面的放射性气体就能把猫毒死,而在这个玻璃盒上有个由机关控制的锤子,一旦机关被触发,锤子就会落下来击碎盒子,有毒气体就会被释放,小猫就死了。玻璃盒上的机关由一个会衰变的粒子来触发,而这个粒子的衰变我们无法预测,也不法判断,连化学家也仅仅能知道粒子的半衰期。影响及意义量子力学作为20世纪最有突破的科学成就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科学之一。“薛定谔的猫”很好的阐述了这一现状。人们不能接受量子力学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对于传统的物理学来说,只要找到了事物之间相关的联系,就能在每时每刻确定,事物之间相关的物理数据。比如说,物体运行距离等于物体的速度乘以物体运行的时间,只要知道物体的速度,你每时每刻都能计算出物体运行了多远,然而海森堡提出的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使得你无法预知一个微观粒子未来的状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上帝不玩骰子,但是量子力学让我们不得不相信,上帝似乎是玩骰子的。

薛定谔是什么意思哦

薛定谔,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代指玄学或不确定。薛定谔全名埃尔温·薛定谔(ErwinSchr_dinger)。大致就是说,当没有人观察一个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的状态就是不确定的(也可以说是这个东西以概率的形式处于所有的状态下),在有人观察的一瞬间,这个东西的状态就被确定下来了。

薛定谔是谁?薛定谔的猫是理论,那么薛定谔是谁?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1]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2]。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薛定谔的猫本身是一个假设的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光子、原子、分子中实现了薛定谔猫态,甚至已经开始尝试用病毒来制备薛定谔猫态,如刘慈欣《球状闪电》中变成量子态的人,人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实现生命体的薛定谔猫[3]。可是另外一方面,人们发现薛定谔猫态(量子叠加态)本身就在生命过程中存在着,且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3]。

薛定谔是哪国物理家

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概率波动力学的创始人。1887年8月12日生于维也纳,1961 年1 月4日卒于奥地利的阿尔卑巴赫山村。1906 年入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学习。1910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直到1920年以前主要在维也纳大学任教,1921~1927年在苏黎世大学任教。

生命是什么》一书的作者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

正确。《生命是什么》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创作的生物学著作,于1944年首次出版。薛定谔通过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质,引入非周期性晶体、负熵、遗传密码、量子跃迁式突变等概念来说明有机体物质结构、生命的维持和延续、遗传和变异等现象,从而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生命是什么》因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之手,在物理学阵营中有较强的号召力,吸引了一大批物理学家投身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它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基因调控的操纵子学说的提出,以及后来对遗传密码的解读。青年时期的薛定谔就对生物学感兴趣,并常常在业余时间关注着生物学领域的发展。20世纪中期,以德尔布吕克为代表的一批物理学家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深深印刻在他的头脑之中,并开始形成了他对生命哲学的认识。1943年,他在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题为“生命是什么”系列讲座中,阐述了他对生命本质现象等问题的思考。1944年,他将这些观点和论断整合出版成书。

什么是薛定谔定律

粒子以概率的方式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宏观尺度下失效可忽略不计。

薛定谔和薛定格什么关系

同一人。通常英汉翻译都会有出入1、埃尔温·薛定谔(ErwinSchr?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男,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2、世界著名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格(ErwinSchrodinger,1887-1961)。

薛定谔的猫是哪个国家物理学家提出的

薛定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

什么是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Schr_dinger"sCat)是关于量子理论的一个思想实验。尽管量子论的诞生已经过了一个世纪,其辉煌鼎盛与繁荣也过了半个世纪。量子理论曾经引起的困惑直到21世纪仍困惑着人们。正如玻尔的名言:“谁要是第一次听到量子理论时没有发火,那他一定没听懂。”薛定谔的猫是诸多量子困惑中有代表性的一个。薛定谔尝试着用一个思想实验来检验量子理论隐含的不确定之处。设想在一个封闭的匣子里,有一只活猫及一瓶毒药。当衰变发生时,药瓶被打破,猫将被毒死。按照常识,猫可能死了也可能还活着。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所能精确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则过一天,该元素就少了一半,再过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物理学家却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是上午还是下午。当然,物理学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变的几率——也就是猫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几率。如果人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它的两种本征态。如果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它处于一种活与不活的叠加态。人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猫是死是活。此时,猫构成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收缩到某一个本征态。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人们永远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它将永远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