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人类有多少种基因组合

2023-06-27 20:42:34
共1条回复
豆豆staR

人类基因组计划得出的结果是人的基因组大小约为3000Mb.即30亿个碱基对.这里的Mb表示一兆碱基对.但是由于基因有长有短,有些基因又尚未被发现,所以,尚不知道人的基因具体有多少个,只知道大概有10万个基因(等位基因算作一个,因为一点微小的变化就造成一个等位基因,如果分别算就太多了.所以应该说是10万个基因座比较准确).

相关推荐

人有多少基因?

问题一:人类的基因到底有多少个 人类到底有多少个基因?10多年前人们普遍认为大约有10万个基因,2001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布人类只有3-4万个基因,2004年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克林斯估计人类的基因数仅有2-2.5万个。而小小的线虫竟然还有大约1.95万个基因,小小的拟南芥也有约2.7万个基因。 这种落差的形成,反映了人们的”知识”和”理念”可能存在错误。如果不扭转错误的理念,即使再进一步开展各种”组学”等大科学的研究,可能还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问题二:基因对有多少个?人类基因 全部人类基因组约有2.91Gbp,约有39000多个基因;平均的基因大小有27kbp 目前已经发现和定位了26000多个功能基因,其中尚有42%的基因尚不知道功能 基因数量少得惊人:一些研究人员曾经预测人类约有14万个基因,但Celera公司将人类基因总数定在2.6383万到3.9114万个之间,不超过40,000,只是线虫或果蝇基因数量的两倍,人有而鼠没有的基因只有300个。如此少的基因数目,而能产生如此复杂的功能,说明基因组的大小和基因的数量在生命进化上可能不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也说明人类的基因较其他生物体更"有效",人类某些基因的功能和控制蛋白质产生的能力与其他生物的不同。 问题三:人类到底有多少种基因 全部人类基因组约有2.91Gbp,约有39000多个基因; 平均的基因大小有27kbp 目前已经发现和定位了26000多个功能基因,其中尚有42%的基因尚不知道功能。
2023-06-27 20:16:371

人有多少个基因?有多少个碱基对?

人有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含有约31.6亿个DNA碱基对。人类基因组,称人类基因体,由22对染色体以及1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组成的,其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1.6亿个DNA碱基对。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2-3万个基因。碱基对是一对相互匹配的碱基(即A—T, G—C,A—U相互作用)被氢键连接起来。然而,它常被用来衡量DNA和RNA的长度(尽管RNA是单链)。它还与核苷酸互换使用,尽管后者是由一个五碳糖、磷酸和一个碱基组成。基因是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扩展资料: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人体内估计约有20000到250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除了蛋白质编码基因之外,人类的基因组还包含了数千个RNA基因(由RNA组成),其中包括用来转录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与信使RNA(mRNA)的基因。其中转录rRNA的基因称为rDNA,分布在许多不同的染色体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类基因组
2023-06-27 20:16:451

人类基因组主要组成

人类基因组是由23对染色体(共46个)所构成,每一个染色体皆含有数百个基因,在基因与基因之间,会有一段可能含有调控序列和非编码DNA的基因间区段。人类拥有24种不同的染色体,其中有22个属于体染色体,另外还有两个能够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分别是X染色体与Y染色体。1号到22号染色体的编号顺序,大致符合他们由大到小的尺寸排列。最大的染色体约含有2.5亿个碱基对,最小的则约有3800万个碱基对。这些染色体通常以细丝状存于细胞核内,若将单一细胞内的染色体拉成直线,那么将大约有6英尺长。在人类个体的体细胞中,通常含有来自亲代的1到22对体染色体,再加上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以及来自父亲的X或Y染色体,总共是46个(23对)染色体。
2023-06-27 20:16:581

人体有多少个基因

拿人体来说,其生殖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从现在的研究看到,每条染色体上就是一个DNA大分子,可在这大分子上并没看到有孟德尔所假想的那样的“基因”。如果定要认为“基因”就在DNA分子上,那么细胞核内的23个DNA分子如何能控制人体各种各样数不胜数的性状呢?学者们设想DNA分子能分成许许多多的片段,每个片段就是一个基因(所以把“基因”称为DNA片段),由每个“片段”分别去控制人体各种各样性状。那么,人体上应有多少不同的性状?应分出多少不同的DNA“片段”(基因)呢?现在学者们正在对此进行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有10万个基因,有人认为6万个,有人认为3万个,有人认为至少有12万个。不管怎么说,这“基因”数大家都会认为至少是在2万个以上,而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上千个基因。这就是说,每个DNA分子至少要分成上千个“片段”。
2023-06-27 20:17:082

人类基因组怎样形成的?

人类基因组,又译人类基因体,是智慧人种的基因组。共组成24个染色体,分别是22个体染色体、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含有约30亿个DNA碱基对。碱基对是以氢键相结合的两个含氮碱基,以A、T、C、G四种碱基排列成碱基序列。其中一部分的碱基对组成了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全世界的生物学与医学界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调查人类基因组中的真染色质基因序列。发现人类的基因数量比原先预期的更少,其中的外显子,也就是能够制造蛋白质的编码序列,只占总长度的1.5%。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万~10万个基因。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将被绘就,人们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基因药物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利用基因治疗更多的疾病不再是一个奢望。因为随着我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迈上新的台阶,很多疾病的病因将被揭开,药物就会设计得更好些,治疗方案就能“对因下药”,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有可能根据基因情况进行调整,人类的整体健康状况将会提高,21世纪的医学基础将由此奠定。利用基因,人们可以改良果蔬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更多的转基因植物和动物、食品将问世,人类可能在新世纪里培育出超级作物。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性,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甚至改变人类的进化过程。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10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10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198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Renato Dulbecco发表短文《肿瘤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测序》(Science, 231: 1055~1056)。文中指出:“如果我们想更多地了解肿瘤,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关注细胞的基因组。……从哪个物种着手努力?如果我们想理解人类肿瘤,那就应从人类开始。……人类肿瘤研究将因对DNA的详细知识而得到巨大推动。”什么是基因组·基因组就是一个物种中所有基因的整体组成。人类基因组有两层意义: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要揭开生命的奥秘,就需要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什么选择人类的基因组进行研究?因为人类是在“进化”历程上最高级的生物,对它的研究有助于认识自身、掌握生老病死规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生命的起源。测出人类基因组DNA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找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还包括对五种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大肠杆菌、酵母、线虫、果蝇和小鼠,称之为人类的五种“模式生物”。HGP的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HGP的主要任务是人类的DNA测序,此外还有测序技术、人类基因组序列变异、功能基因组技术、比较基因组学、社会、法律、伦理研究、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教育培训等目的。1.遗传图谱遗传图谱又称连锁图谱,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在一个遗传位点上具有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出现频率皆高于1%)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在减数分裂事件中两个位点之间进行交换、重组的百分率,1%的重组率称为1cm)为图距的基因组图。遗传图谱的建立为基因识别和完成基因定位创造了条件。意义:6000多个遗传标记已经能够把人的基因组分成6000多个区域,使得连锁分析法可以找到某一致病的或表现型的基因与某一标记邻近(紧密连锁)的证据,这样可把这一基因定位于这一已知区域,再对基因进行分离和研究。对于疾病而言,找基因和分析基因是个关键。第一代标记:经典的遗传标记,例如ABO血型位点标记,HLA位点标记。20世纪70年中后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位点数目大与105,用限制性内切酶特异性切割DNA链,由于DNA的一个“点”上的变异所造成的能切与不能切两种状况,可产生不同长度的片段(等位片段),可用凝胶电泳显示多态性,从片段多态性的信息与疾病表型间的关系进行连锁分析,找到致病基因。如Huntington症。但每次酶切2~3个片段,信息量有限。第二代标记:1985年,小卫星中心、可变串联重复VNTR可提供不同长度的片段,其重复单位长度为6~12个核苷酸,1989年微卫星标记系统被发现和建立,重复单位长度为2~6个核苷酸,又称简短串联重复(STR)。第三代标记:1996年MIT的Lander ES又提出了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ysm)的遗传标记系统。对每一核苷酸突变率为10~9,双等位型标记,在人类基因组中可达到300万个,平均约每1250个碱基对就会有一个。3~4个相邻的标记构成的单倍型(haplotype)就可有8~16种。2.物理图谱物理图谱是指有关构成基因组的全部基因的排列和间距的信息,它是通过对构成基因组的DNA分子进行测定而绘制的。绘制物理图谱的目的是把有关基因的遗传信息及其在每条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线性而系统地排列出来。DNA物理图谱是指DNA链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排列顺序,即酶切片段在DNA链上的定位。因限制性内切酶在DNA链上的切口是以特异序列为基础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DNA,经酶切后就会产生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由此而构成独特的酶切图谱。因此,DNA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结构的特征之一。DNA是很大的分子,由限制酶产生的用于测序反应的DNA片段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这些片段在DNA链中所处的位置关系是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故DNA物理图谱是顺序测定的基础,也可理解为指导DNA测序的蓝图。广义地说,DNA测序从物理图谱制作开始,它是测序工作的第一步。制作DNA物理图谱的方法有多种,这里选择一种常用的简便方法——标记片段的部分酶解法,来说明图谱制作原理。用部分酶解法测定DNA物理图谱包括两个基本步骤:(1)完全降解: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将待测DNA链(已经标记放射性同位素)完全降解,降解产物经凝胶电泳分离后进行自显影,获得的图谱即为组成该DNA链的酶切片段的数目和大小。(2)部分降解:以末端标记使待测DNA的一条链带上示踪同位素,然后用上述相同酶部分降解该DNA链,即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DNA链上该酶的切口随机断裂,而避免所有切口断裂的完全降解发生。部分酶解产物同样进行电泳分离及自显影。比较上述二步的自显影图谱,根据片段大小及彼此间的差异即可排出酶切片段在DNA链上的位置。下面是测定某组蛋白基因DNA物理图谱的详细说明。完整的物理图谱应包括人类基因组的不同载体DNA克隆片段重叠群图,大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切点图,DNA片段或一特异DNA序列(STS)的路标图,以及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特征型序列(如CpG序列、Alu序列,isochore)等的标记图,人类基因组的细胞遗传学图(即染色体的区、带、亚带,或以染色体长度的百分率定标记),最终在分子水平上与序列图的统一。基本原理是把庞大的无从下手的DNA先“敲碎”,再拼接。以Mb、kb、bp作为图距,以DNA探针的STS(sequence tags site)序列为路标。1998 年完成了具有52000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并覆盖人类基因组大部分区域的连续克隆系的物理图谱。构建物理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把含有STS对应序列的DNA的克隆片段连接成相互重叠的“片段重叠群(contig)”。用“酵母人工染色体(YAC)作为载体的载有人DNA片段的文库已包含了构建总体覆盖率为100%、具有高度代表性的片段重叠群”,近几年来又发展了可靠性更高的BAC、PAC库或cosmid库等。3.序列图谱随着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完成,测序就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DNA序列分析技术是一个包括制备DNA片段化及碱基分析、DNA信息翻译的多阶段的过程。通过测序得到基因组的序列图谱。HGP对人类的重要意义1.HGP对人类疾病基因研究的贡献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的信息。对于单基因病,采用“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克隆”的全新思路,导致了亨廷顿舞蹈病、遗传性结肠癌和乳腺癌等一大批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对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类疾病(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基因疾病是目前疾病基因研究的重点。健康相关研究是HGP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相继提出:“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环境基因组学计划”。2.HGP对医学的贡献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于基因组知识的治疗、基于基因组信息的疾病预防、疾病易感基因的识别、风险人群生活方式、环境因子的干预。3.HGP对生物技术的贡献(1)基因工程药物:分泌蛋白(多肽激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凝血和抗凝血因子等)及其受体。(2)诊断和研究试剂产业:基因和抗体试剂盒、诊断和研究用生物芯片、疾病和筛药模型。(3)对细胞、胚胎、组织工程的推动:胚胎和成年期干细胞、克隆技术、器官再造。4.HGP对制药工业的贡献筛选药物的靶点:与组合化学和天然化合物分离技术结合,建立高通量的受体、酶结合试验以知识为基础的药物设计:基因蛋白产物的高级结构分析、预测、模拟——药物作用“口袋”。个体化的药物治疗:药物基因组学。5.HGP对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的两大经济支柱;发现新功能基因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物(如减肥药,增高药)。6.HGP对生物进化研究的影响生物的进化史,都刻写在各基因组的“天书”上;草履虫是人的亲戚——13亿年;人是由300万~400万年前的一种猴子进化来的;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200万年的古猿;人类的“夏娃”来自于非洲,距今20万年——第二次“走出非洲”。7.HGP带来的负面作用侏罗纪公园不只是科幻故事;种族选择性灭绝性生物武器;基因专利战;基因资源的掠夺战;基因与个人隐私。
2023-06-27 20:17:172

一个人体内有多少条基因?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2-3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称人类基因体,由22对染色体以及1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组成的,其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1.6亿个DNA碱基对。碱基对是一对相互匹配的碱基(即A—T,G—C,A—U相互作用)被氢键连接起来。知识拓展人类基因组首先有两层意义:一是代表我们全人类整体上生生不息,又各有差异的所有遗传信息;二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体的所有细胞中的DNA分子,它们都近乎相同。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有四个含义:代表了我们的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23个(单倍体)染色体的总和,23个DNA分子的总和,我们的基因的总和。与人类基因组一样,细菌、豆子整个生命周期生命活动有关的DNA及其决定的所有基因,称为细菌与豆子的基因组。
2023-06-27 20:17:241

请问人类基因库中有多少基因

1、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2、人类基因组,又称人类基因体,是指人的基因组,由23对染色体组成,其中包括22对体染色体、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0亿个DNA碱基对,其中一部分的碱基对组成了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更多关于人类基因库中有多少基因,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bb399161609167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6-27 20:17:311

人类基因是什么意思

存在于细胞内有自体复制能力的遗传物质单位。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人类大约有几万个基因,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基因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同时也决定着人体健康的内在因素,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2023-06-27 20:17:391

人类的基因是不是有一部分是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的?

人类的存在也已经有几十万年了,我们几十万年的进化,现在的人类越来越聪慧和高大,和以前相比我们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最基本的东西还是没有变得,比如说我们会有祖辈的某些标志之内的,那么人类的基因是不是有一部分是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并不是,每一代的基因都会有所改变。可能我们能会觉得我们的基因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比如说你村里的邻居说你就长得像你的爸妈,当然这就确定了你不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但是一个人的外貌和基因没有什么关系,虽说父母优秀孩子就有很大的概率优秀,但是也有可能不是,就如同老话一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本就是一句调侃的话语,说的是人上人永远是人生人,而老鼠永远只能是老鼠,但是老鼠也可以吃掉龙,虽说不太可能,但是这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就如同基因一样,不可能代代遗传。现在的我们做为地球的霸主身上的所有器官都是精心进化而来,虽然进化过程中我们没用如同野兽一般的身躯,但是智慧却是一直长存。智慧做为我们身存和发展的利器,也可以说它是唯一的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但是控制智慧的基因也会有出现失误,比如书总会有一代是个傻子之类的。我们的基因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最好的,就如同我们打游戏一样,出生在新手村,但是我们需要慢慢的丢掉自身的一些东西,甚至于只留下生命一样,我们进化也是如此,更好的可以看看杂交遗传学,我们现在吃的食物都是结合两代或者更多的父代的优良基因,从中选取出来的,并不是所有的都是优良,所以基因也是一样。  
2023-06-27 20:17:484

人类基因结构特点

双螺旋结构,结构基因是编码蛋白质或RNA的基因。细菌的结构基因一般成簇排列,多个结构基因受单一启动子共同控制,使整套基因或都表达或者都不表达。基因具有两方面的特征:1、它们彼此紧密连锁。按Z,Y,A顺序排列,而且在一起转录形成一个多顺反子的mRNA;2、只有当乳糖存在时,这些基因才迅速转录,形成多顺反子的mRNA,并翻译成相应的酶.所以这些酶,就是由乳糖诱导产生的诱导酶,其活性的产生和活性的提高不是已有的酶被激活所致,而是在诱导物的诱导下酶的重新合成,并随着合成的进行,酶的浓度迅速增加的结果。扩展资料:人类结构基因4个区域: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与内含子;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为不连续基因(所谓不连续基因就是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序列隔开。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是一个基因表达为多肽链的部分;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又称插入序列。内含子只参与转录形成pre-mRNA,在pre-mRNA形成成熟mRNA时被剪切掉。如果一个基因有n个内含子,一般总是把基因的外显子分隔成n+1部分。内含子的核苷酸数量可比外显子多许多倍。②前导区,位于编码区上游,相当于RNA5"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③尾部区,位于RNA3"编码区下游,相当于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④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增强子等。基因编码区的两侧也称为侧翼顺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结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构基因
2023-06-27 20:19:191

人类有多少基因?

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十五年了,不过人类到底有多少个基因,目前还存在争议。最新的数据表明编码蛋白质的人类基因数量超过20,000个,但有证据表明人类可能只含有19,000个编码基因。关于人类到底有多少个基因,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数量可能在20,000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2,000。
2023-06-27 20:19:277

人类的基因有多少

人类基因组,又称人类基因体,是指人的基因组,由23对染色体组成,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1.6亿个DNA碱基对,碱基对是以氢键相结合的两个含氮碱基,以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和鸟嘌呤(G)四种碱基排列成碱基序列,其中A与T之间由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由三个氢键连接,碱基对的排列在DNA中也只能是A对T,G对C。其中一部分的碱基对组成了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
2023-06-27 20:19:481

人有多少种基因?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10万个基因。而每种基因只能够有两对核糖核酸组成,而且,每个基因中含的核糖核酸数目不一,但是,就是按照最少的一个算,基因的种类数目就有2的5-10万次方个,有兴趣的人可以算一下,大概是多少,而概率只要将其求倒数即可。可以看见,这是一个相当小的几率,而现在地球上大约只有60亿人口,所以,现在地球上基本上不存在完全一样基因的两个人!当然,除了克隆人以外!
2023-06-27 20:19:562

简述人类结构基因的特点

人类基因的结构特点和分类:基因的结构:人类基因的编码序列往往被非编码序列所分割,呈现断裂状的结构,故而也称断裂基因(splitgene)。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exon),间隔的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基因的生物学特性:1.遗传信息的储存单位遗传密码2.遗传密码的特性a.遗传密码的通用性b.遗传密码的简并性c.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3.基因通过自我复制保持遗传的连续性4.基因表达及控制分类:单一基因基因家族拟基因串联重复基因
2023-06-27 20:20:052

人类基因对人类以后的生死有多么重要?

作为人类遗传信息载体的DNA是人类生命的真谛,我们的生老病死都与其息息相关。1986年著名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杜伯克率先提出了破译人类基因组全部遗传信息的建议。1990年美国国会正式批准这项名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宏伟工程,总投资30亿美元,计划15年完成。美、法、德、俄、日、加拿大、丹麦、中国等众多国家迅速被吸引到这一激动人心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中来,并纷纷拨专项巨款大规模投入。中国政府于1993年7月正式将“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列入国家重大研究项目。人体约有10万个基因,将这些基因一个个鉴别和分离出来,是开展这一系统工程最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步。根据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了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上,可望能够揭开发病机理,提出设计药物、防治疾病和健身益寿的方法,并带动用于评估患病风险的“预测医学”的发展。可以说,除外伤以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不同程度地与遗传相关,比如一些先天基因缺陷的单基因、多基因病及一些因后天遗传物质的变化而引起的肿瘤、传染病等。我们每个人都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人的全部遗传信息存于受精卵内染色体的DNA中。目前至少有3 000多种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尚待研究。如果谁捷足先登揭开某一种疾病的“基因密码”,其科学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将是巨大的。但首先一点,就是必须取得第一手的某种人类疾病的“基因资源”。为了寻找分离某种疾病的致病基因或相关基因,必须收集理想的家系。若某种疾病总在一个家族中每代或隔代出现,这样一个有聚集该病趋势的家族就被称作“家系”。选择基因分离所需的家系,必须是有三代以上发病史、发病年龄早、遗传信息量高、受环境影响小的大家系。随后,采集家系中每个成员的血液,制备用以作遗传分析的DNA样品,进行疾病相关基因的分离。可见,病人家系是非常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果没有了这些资源,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就成了无米之炊。不仅由于基因在人类生命中的重大意义,也由于它涉及巨大的经济利益,人类基因组计划从一开始就在科研领域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因为某种疾病的基因只有一套,发现一种疾病致病性基因或相关基因,就意味着人们向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迈进了一步。若商业机构介入,这种基因就成了“无价之宝”的有限资源,财源亦会滚滚而至。因此,西方一些基因公司及其合作者争先恐后地以各种名义到第三世界去猎寻别国的基因资源。1993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南大西洋的三个岛国采了1 200份血样,这些与世隔绝又近亲繁殖的人群为鉴定哮喘患病基因提供了理想的材料;1994年又在我国四代哮喘病家庭中的150人身上抽取了血样。更有甚者,美国哈佛大学利用在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以所谓“合作”的形式,准备在中国大陆采集2亿人的血样和DNA标本,用于探查疾病基因。1997年,他们受数家医药公司的资助,准备投入1 000万美元完成此项工作。事实正如他们所计划的,他们在大别山等地建立了好几家研究所,专门收集中国的家系样本,然后送往美国作遗传分析和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针对基因资源被掠夺的现象,第三世界科学家发出了怒吼:“你们曾经抢走了我们的宝石和黄金,现在还要抢走我们的基因!”中国科学家也痛心疾首,并积极采取行动抢救中华民族的基因资源,欲把生物学意义上中华民族的根留住。当然,加强保护自己的遗传资源以防外流,并不等于关闭了彼此间的国际交流,人类基因组计划确定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需要国际大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分离囊性纤维病变基因花了10年时间,耗资1.5亿美元以上;分离一个肥胖基因,也花了10年时间。在这场“世纪大战”中中国究竟应该怎么做呢?就现有情况来讲,中国起步较晚,在总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少的差距。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遗传资源是无比丰富的。中国不仅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一些少数民族相对隔离(称作遗传隔离群),基因组有其自身的特色;各种多基因病的发病人数也相当可观;在内地的边远地区人口流动性低,可在不大的地方内找到某个家系的全部或大部分成员;而且中国家庭几代同堂,没有天灾人祸不动窝,因而形成的家系最多最纯。所以,这些丰富、独特而不可多得的人口资源使得我国在基因分离研究中具有优势,并可望在国际竞赛中取得成功。可是,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家庭日趋小型化;而且,各地人口流动增加、相互通婚现象普遍、生活环境多样化,使得我国的家系资源逐渐萎缩。作为一项资源的保护,收集家系的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我们在基因功能研究中可争取主动,趁旧式家庭还未完全被新式家庭取代之前,赶紧收集挖掘祖先留给我们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得天独厚的遗传资源,分离克隆出我们自己的基因,将其变为真正的资源,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多做贡献,使中国在这场国际竞赛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随着全民认识的提高和各地政府支持的加强,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建立了733个少数民族细胞株,而且至1998年4月30日,“中国遗传病家系收集数据库”已收集到了31种遗传病,364个家系,建立了444株相应的细胞株,保存了2 137个DNA样品,发现并克隆了9种人类新基因。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基因专利。基因专利正在改变整个生物学与医学的格局。基因专利成了制药的一大障碍。中国人口众多,药品消耗大,对此,更不能小视。
2023-06-27 20:20:143

人类的基因分别有什么作用

基因(遗传因子)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  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组成简单生命最少要265到350个基因。(这涉及到了基因工作组的力量,人类的基因工作组与果蝇的基本相似)
2023-06-27 20:20:231

人类有多少个基因呀 ?

神奇的基因是地球上一切生物遗传的基础。一般来说,生物就是高级,它的细胞所含的基因的数目就越多。一个简单的病毒,只有几个基因,而我们人类则拥有10万的基因。  现在科学家已经弄清楚了人体的结构:每一个人的身体有100兆个细胞组成。每一个细胞里的DNA分子包含了人体全部的遗传信息量。科学家把信息量用比特来表示。人体细胞中的50亿比特的信息,就包含在每一个细胞核里。这样,每一个细胞核就是一个完整的构成人体的每部分的“指令库”。  人之初,是一个受精卵。它逐渐发育成为一个含有100兆个细胞的完全机体,控制这个过程的全部信息就在这10万个基因中。人类的生殖发育及至健康长寿等全部的信息,都贮存在这些基因之中。  人要是得了遗传的疾病,就是因为基因的结构上发生了故障。人类之所以具有学习、语言、记忆、创造等的智能,也正是同于基因含有了这些的信息。  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它由4个不同的核苷酸组成。这些当你们学了化学以后,老师会告诉你们的,这里就不赘述。它们的各种组合,就像是汉字里面的点、横、撇、捺可以构成许多字一样,组成了人体30亿个序徇。只要其中的一个出了错,这个细胞和正常的细胞不同,就会酿成大祸――病变成为癌细胞。
2023-06-27 20:20:441

什么是人类基因学

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3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打个比方,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非常精确。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将被绘就,人们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基因药物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利用基因治疗更多的疾病不再是一个奢望。因为随着我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迈上新的台阶,很多疾病的病因将被揭开,药物就会设计得更好些,治疗方案就能“对因下药”,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有可能根据基因情况进行调整,人类的整体康健状状况将会提高,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基础将由此奠定。利用基因,人们可以改良果蔬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更多的转基因植物和动物、食品将问世,人类可能在新世纪里培育出超级物作。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性,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甚至改变人类的进化过程。人类基因组研究与自然20世纪被很多人认为是物理学的世纪。我很欣赏这样的描述:这一世纪从人类认识物质的基本组成———原子结构开始。原子弹爆炸与人类登月是这一世纪最辉煌成就的一部分,而最后以最简单无机硅制造的马铃薯芯片(Chip)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20世纪还孕育了另一个世纪:这是从我们重新发现生命的最基本信息———基因开始。50年代的遗传物质结构模型的提出与70年代遗传工程技术的成立使之趋于成熟,而90年代开始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把人类带进了另一个世纪。现在我想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来谈一谈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再谈自然与“人为”的问题。 从前,当我们讨论“科学是双刃剑”时,我们关心的仅仅是人类的敌人可能也会挥起这柄剑,如希特勒、如山本五十六。现在,我们的问题一下子复杂起来了。我们的法律一下子在克隆人类等新问题前变得无所适从,或无能为力。我们把它们归咎于道义或伦理问题。实际上,就是自然与人为的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科学上的目的,是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遗传信息,揭开人类奥秘的基础。由于生命物质的一致性与生物进化的连续性,这就意味着揭开生命最终奥秘的关键,也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理论、策略与技术,是在研究人类这一最为高级、最为复杂的生物系统中形成的。规模化就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而诞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成功而发展的“基因组学”。生物学家第一次从整个基因组的规模去认识、去研究,而不是大家分头一个一个去发现,基因研究将是基因组学区别于基因组(genetics)与所有涉及基因的学科的主要地方。基因组规模也改变了经典的实验室规模,改变了原有的实验方式,这也许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只有6个正式成员国与16个中心的原因之一。生物的序列化即生命科学以序列为基础。这是新时代的生命科学区别于以前的生物学的最主要的特点。随着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最终完成,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即序列差异)的发现以及比较基因组学古代DNA、“食物基因组计划”、“病原与环境基因组计划”(主要是致命致病学)以及与之有关的人类易感性有关序列的推进,有科学、经济、医学意义的主要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图都将问世。我们从序列中得到的信息,已经比到现在为止的所有生物研究积累的信息还要多。生物学第一次成为以数据(具体的序列数据)为根据与导向,而不是再以假说与概念为导向的科学。即使进化这一生命最实质的特征以及进化的研究,都把因多种模式及其他生物的基因组序列为基础。古代DNA的研究,也不再是因时间与过去了的环境而惟一不能在实验室重复的进化研究,从而揭示生命进化的奥秘与古今生物的联系。这就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在生物世界中的关系。生物的信息化,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的威力,也借助于把地球变小的网络。没有它们,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协调与全世界的及时公布是不可能的。没有全部的软件与硬件,人类基因组计划一切都不可能。序列一经读出,它的质控、组装,以至于递交、分析都有赖于生物信息学,而现在开始,序列的意义完全决定于生物信息学。没有电子计算机的分析与正在爆炸的信息的比较,序列又有何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所以引人注目,首先源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疾病问题是自然影响健康的首要因子,是每一个人、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国家政府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人类对健康的追求,从来都不曾懈怠过。
2023-06-27 20:20:531

人类的基因分别有什么作用

  基因(遗传因子)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  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组成简单生命最少要265到350个基因。(这涉及到了基因工作组的力量,人类的基因工作组与果蝇的基本相似)
2023-06-27 20:21:022

人类可以改变自己的基因吗?

人类正在已经可改变自己的基因了,这就是基因疗法,但现在还不敢大量用于临床,就是怕生产出怪物,现在主要用于生产基因药物。至于你说的单眼皮变为双眼皮,现在还不行,以后在生殖细胞上进行基因方法可能办得到,若出生之后就不可能用基因方法改变了,因它不是一两个细胞的问题,而是由许多细胞的问题。
2023-06-27 20:21:126

人类的基因构造是怎么样的?

基因的结构:人类基因的编码序列往往被非编码序列所分割,呈现断裂状的结构,故而也称断裂基因(split gene)。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exon),间隔的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 基因的生物学特性:1.遗传信息的储存单位遗传密码 2.遗传密码的特性a.遗传密码的通用性b.遗传密码的简并性c.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 3.基因通过自我复制保持遗传的连续性 4.基因表达及控制 分类:单一基因 基因家族 拟基因 串联重复基因
2023-06-27 20:21:281

人类的遗传基因有百分之多少能传给后代?

大体上是100%,人类的遗传基因,基本上100%可遗传给后代。其中核染色体基因可以100%的遗传给后代。其中50%来自母亲,另外50%来自父亲。而线粒体基因则完全来自母亲,Y染色体基因则完全来自父亲。当然,在遗传中,可能会有数量不同的变异位点,但这些变异的发生,不会影响遗传信息的完整性。
2023-06-27 20:21:373

目前人类对人类基因的了解达到什么程度了?

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受到广泛关注。带着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电话采访了多年从事人类基因应用研究的余国良博士。 人类基因图谱更清晰、更准确 记者:2000年6月26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塞莱拉公司联合发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今年2月12日两大科研小组联合发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基本信息”。这两次人类基因组研究发布到底有什么不同? 余博士: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目前得出的有关人类基因组研究结论要比去年“更加准确、清晰、完整”。人类有23对染色体,可以理解为每一条染色体就是一条不间断的长链,人类共有46条这样的长链。去年6月26日宣布的人类基因工作草图所反映的是几万条片段链的情况,需要进行进一步“拼接”;而现在“人类基因图谱”则反映的是几千条片段链的情形。到人类真正完成基因组图,应该是46条完整的长链。也就是说,科学家们离最终目标———真实反映人类基因组情况越来越近了。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惊人发现 记者:塞莱拉公司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从7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科研情况,并得出5项研究结论。加上目前媒体公布的有关人类基因组研究细节,你认为这次科研成果公布中有哪些主要的发现?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 余博士:从塞莱拉公司的研究报告看,有这样几个主要发现:第一,人类遗传基因数量比原先估计的少很多。目前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约有3万至4万个蛋白编码基因,仅仅是果蝇基因数目的两倍,但人的性状要比果蝇复杂得多。塞莱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文特尔说,这表明人类并不是完全由编码蛋白质基因所控制,基因组的环境因素在人类生长和发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人类基因组中,基因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基因密集,部分区域则基因“贫瘠”。第三,35.3%的基因包含重复的序列。这说明那些原来被认为是“垃圾”的DNA也起重要作用,应该被进一步研究。第四,人类99.9%的基因密码是相同的,而差异不到0.1%。这些差异是由“单一核苷酸多样性”(SNP)产生的,它构成了不同个体的遗传基础,个体的多样性被认为是产生遗传疾病的原因。 基因数是3万、4万还是10万 记者:关于人类基因数量,国际人类基因组科研小组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结论与塞莱拉公司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结论并不相同。塞莱拉公司认为,人类有2.6万至3.8万个基因;国际科研小组则说,人类有3万至4万个基因。这是为什么?这是不是推翻了以前的“人类有10万个基因”的说法? 余博士:你谈的问题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两家科研小组采用不同的基因组测序与分析方法。塞莱拉公司采用“霰弹法”作为其核心分析方法,从5个人身上提取基因信息,先把人类基因组随机分成一定长度(以碱基对数量分)的片段,让计算机读取这些基因片段的碱基对排序,然后再将这些小片段“拼回去”来验证。他们将整个基因组的序列检测了8次。而国际科研小组则采用“区域克隆法”进行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分析了10个人的基因信息。“区域克隆法”是对特定染色体按一定程度逐步细分成小段基因片段,供计算机读取其中碱基对的排序,然后以特定逻辑方式组装回去。这两种方式得到的DNA序列结果应该是一致的。第二,关于人类基因组所含基因数目的差别,由于目前计算机预测编码蛋白质基因的准确率只有60%至70%,此外,各科研小组对测序等问题的理解有所不同等因素,造成了研究结果的差异。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公私两家机构公布的数据都在误差范围内,均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脱氧核糖核酸(DNA)是遗传物质,它通过核糖核酸(RNA)传递遗传信息,RNA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合成而来。据估计,98%的DNA起结构上的调控作用,只有2%的DNA带有制造蛋白质的指令。现在两大科研小组的数据是从DNA水平上得出的;而“人类有10万多个基因”则是从RNA水平上得出的结论。所以,这些数据不能推翻“人类有10万个基因”的说法。 基因图谱有助于进一步破译蛋白质 记者: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使基因技术造福人类,特别是改善人类医疗卫生水平。这次研究成果对下一步人类基因研究有何帮助?全球科学家如何使用人类基因信息成果? 余博士:两大科研小组目前最重要的成就是对人类基因的面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是认识过程的提高。基因是控制人类等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基因,每个基因都是一种或几种蛋白质和化合物的“蓝图”,特定的蛋白质和化合物决定人体的特定细胞和器官的形成与运作,包括人类的生老病死。掌握人类基因图谱,了解基因、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征服癌症等疑难病症和延年益寿才能成为可能。 在利用基因进行疾病诊断方面,过去人们要花很长时间来寻找到底是哪一种基因引发疾病。有了基因图谱,这一过程将大大缩短。譬如说,人们要花10年时间才找到导致乳腺癌的基因。如果有完整的人类基因图谱,所有遗传密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内,供科研人员进行分析比较。未来个人基因密码如能扫描出来的话,研究人员就可将之与正常人的基因图谱进行对照,从而快速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能不需要1年就能找出致病的基因。更为重要的是,基因图谱将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治病的新药。通常基因疾病均是由于蛋白等发生变异。了解基因对蛋白质的作用,科学家可以设计基因药物,利用基因释放的命令来修复或制造蛋白,使蛋白按要求控制人体细胞或器官正常运作,达到治病的目的。要达到这些目的,科学家下一步的主要科研工作将是研究蛋白质,也就是新出现的“蛋白质组学”。由于人体内真正起作用的蛋白质的数量是基因数量的10多倍,蛋白质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又有复杂的结构,分析蛋白质将是比破译基因更为艰巨的科研工作。但是借助于基因图谱来研究蛋白质的话,无疑将会大大促进蛋白质的研究。目前,科研人员可以在网页上查找两大公司公开的人类基因库的信息。作为私营企业,塞莱拉公司则与《科学》杂志等机构签署协议,允许非赢利性组织的科研人员免费查询其人类基因库的信息,并使用该公司系统的生物信息分析工具,但对赢利性组织的科研人员则要收费。 基因歧视问题值得关注 记者:人类基因组研究走到目前这一步,将为医学研究开创新的纪元,也可能带来新的基因歧视问题。公众对这个问题的负面反应会不会影响人类基因组进一步研究? 余博士:这个问题是生命科学研究进程中涉及的社会问题。这次公布的研究细节认为,地球上人与人之间基因的差别不到0.1%。这些差异构成了不同个体的遗传基础,并对人类可能染上某种疾病具有一定影响。科研人员也在担心,随着研究的深入,基因研究也许会使人的基因遗传缺陷如患某种疾病的几率被识别出来,而有关组织机构可能会“乘机”在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实施歧视。美国2000年曾做过调查,在被调查对象中有75%的人不希望保险公司知道他们的遗传信息。将来,政府部门需制定具体的规章来管理公众的基因信息使用。另一重要问题是,人类基因组研究也需要公众的大力支持。此次基因成果为公众带来希望,公众对基因科学了解得越多、接受程度越高,恐惧感就会越少,对人类基因的态度就越科学,越能尽快找出解决基因歧视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当公众对生命科学进程责任感增强时,生命科学也才能真正地向纵深发展,早日造福人类。 中国要在基因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 记者:据报道,在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我国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1%测序任务的“完成图”目前已接近尾声。“基因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是财富。”你对中国人类基因组下一步科研有何建议? 余博士:目前国外已获得或正在申请专利的基因数目已达数万个,国际市场上虽然还没有基因药,但已有一些基因药正在临床阶段。中国科研人员应该针对国情,分析中国人基因组的差异性,先对与中国人群易患的疾病相关的基因进行研究,再瞄准国际上一些疑难病进行研究。中国科研人员需要瞄准下一步的蛋白质研究,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从而为中国的制药公司铺路,使基因技术早日造福于中国人,造福于全人类。
2023-06-27 20:21:481

人类基因和什么动物最接近

类人猿;类人猿简称猿,是灵长目中智力较高的动物,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森林中。猿是灵长目猿科动物的通称,包括两个科。虽然人们常把猿猴并称,有时候将猴也称为猿,而猿有时也会称为猴,不过他们在生物学上是不同的动物。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猴有尾巴,而猿没有。长臂猿长臂猿是现存的四种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中体型最小、行动最敏捷的一种。长臂猿因其前臂长而得名,她的手腕关节灵活,能在树林中像荡秋千一样灵巧、快速地前进。长臂猿只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中,是亚洲最珍贵的自然遗产之一。长臂猿,分别是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海南长臂猿、东黑冠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它们都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臂猿是生活在中国的唯一猿类,每一种都非常濒危,如海南长臂猿现存仅20只左右,被列为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
2023-06-27 20:22:084

为什么人类千万年的进化,基因会如此之少?

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组成简单生命最少要265到350个基因。(这涉及到了基因工作组的力量,人类的基因工作组与果蝇的基本相似)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在繁衍后代上,基因能够“突变”和变异,当受精卵或母体受到环境或遗传的影响,后代的基因组会发生有害缺陷或突变。绝大多数产生疾病,在特定的环境下有的会发生遗传。也称遗传病。在正常的条件下,生命会在遗传的基础上发生变异,这些变异是正常的变异。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除某些病毒的基因由核糖核酸(RNA)构成以外,多数生物的基因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并在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基因一基因的复制与表达词通常指染色体基因。在真核生物中,由于染色体在细胞核内,所以又称为核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中的基因则称为染色体外基因、核外基因或细胞质基因,也可以分别称为线粒体基因、质粒和叶绿体基因。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一个基因组中包含一整套基因。相应的全部细胞质基因构成一个细胞质基因组,其中包括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等。原核生物的基因组是一个单纯的DNA或RNA分子,因此又称为基因带,通常也称为它的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座位,每个基因都有自己特定的座位。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不同形态的基因都称为等位基因。在自然群体中往往有一种占多数的(因此常被视为正常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同一座位上的其他等位基因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由野生型基因通过突变产生,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称它们为突变型基因。在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内有两个同源染色体,所以每一个座位上有两个等位基因。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相同的,那么就这个基因座位来讲,这种细胞或个体称为纯合体;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不同的,就称为杂合体。在杂合体中,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往往只表现一个基因的性状,这个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则称为隐性基因。在二倍体的生物群体中等位基因往往不止两个,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不过有一部分早期认为是属于复等位基因的基因,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等位,而是在功能上密切相关、在位置上又邻接的几个基因,所以把它们另称为拟等位基因。某些表型效应差异极少的复等位基因的存在很容易被忽视,通过特殊的遗传学分析可以分辨出存在于野生群体中的几个等位基因。这种从性状上难以区分的复等位基因称为同等位基因。许多编码同工酶的基因也是同等位基因。属于同一染色体的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见连锁和交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般并不反映它们在生理功能上的性质和关系,但它们的位置和排列也不完全是随机的。在细菌中编码同一生物合成途径中有关酶的一系列基因常排列在一起,构成一个操纵子(见基因调控);在人、果蝇和小鼠等不同的生物中,也常发现在作用上有关的几个基因排列在一起,构成一个基因复合体或基因簇或者称为一个拟等位基因系列或复合基因。
2023-06-27 20:22:4611

人类的基因可以复制吗?

可以。DNA可以进行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也是可以进行复制的。在人体类,人类的基因是在进行复杂的复制过程。而在实验室中所进行人类基因的复制,则是一个很复杂很困难的过程,但并不代表不能复制人类的基因。
2023-06-27 20:23:293

人类进行基因组测序有什么意义呢?

1、HGP(人类进行基因组计划)对人类疾病基因研究的贡献 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的信息。对于单基因病,采用“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克隆”的全新思路,导致了亨廷顿舞蹈病、遗传性结肠癌和乳腺癌等一大批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对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类疾病(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基因疾病是目前疾病基因研究的重点。 健康相关研究是HGP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相继提出:“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环境基因组学计划”。2、HGP对医学的贡献 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于基因组知识的治疗、基于基因组信息的疾病预防、疾病易感基因的识别、风险人群生活方式、环境因子的干预。3、HGP对生物技术的贡献(1)基因工程药物:分泌蛋白(多肽激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凝血和抗凝血因子等)及其受体。(2)诊断和研究试剂产业:基因和抗体试剂盒、诊断和研究用生物芯片、疾病和筛药模型。(3)对细胞、胚胎、组织工程的推动:胚胎和成年期干细胞、克隆技术、器官再造。4、HGP对制药工业的贡献 筛选药物的靶点:与组合化学和天然化合物分离技术结合,建立高通量的受体、酶结合试验以知识为基础的药物设计:基因蛋白产物的高级结构分析、预测、模拟—药物作用“口袋”。个体化的药物治疗:药物基因组学。5、HGP对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 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的两大经济支柱;发现新功能基因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物(如减肥药,增高药) 6、HGP对生物进化研究的影响 生物的进化史,都刻写在各基因组的“天书”上;草履虫是人的亲戚——13亿年;人是由300~400万年前的一种猴子进化来的;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200万年的古猿;人类的“夏娃”来自于非洲,距今20万年——第二次“走出非洲”? 7、HGP带来的负面作用侏罗纪公园不只是科幻故事;种族选择性灭绝性生物武器;基因专利战;基因资源的掠夺战;基因与个人隐私。
2023-06-27 20:23:492

人与人在基因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哲学家怀特海说,世上没有完全的真理,所有的真理都是半真的,世上的罪恶源于试图把半真的当作全真的。 人类对事物真相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基因研究的发现又一次验证了这一真理。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初,基因专家比较人与黑猩猩的基因组之后认为,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只有1.23%的差异,而非原先认为的1.5%~2%的差异。这是2002年报道的科学研究结果。当时研究人员认为,从这种基因比较结果来看,人与灵长类的生物学差异不大。 不过,今天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不仅存在,而且很大。黑猩猩有24对染色体,其中第22号染色体与人的第21号染色体功能对应。虽然两者的染色体有98.77%的碱基序列相同,但两者的功能基因差异度却达到5.3%。此外,有些特定的基因片断只在黑猩猩的DNA中存在,而另一些特定的基因片断却只在人类的DNA中存在,这样的基因差异达到6.8万个。另一方面,人与黑猩猩的差异还在于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不同。研究人员分析了两者的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基因,发现它们所编码产生的蛋白质80%以上有氨基酸序列的改变(蛋白质的组成成分是氨基酸)。同时,这些氨基酸序列变化的蛋白质有四分之一可以造成明显的结构变化。 蛋白质是生命的本质,如果其氨基酸序列有变化而且结构也有变化,那么它们的功能也会截然不同。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说,人类与黑猩猩的遗传差异并非源自少数基因的差异,而是由许许多多微小差异积累造成大差异。 同样是在人类基因组完成之初,研究人员认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种族,无论是黑人、白人和黄种人,其基因差异是比较小的,不会超过0.5%,甚至不同人种之间的基因差异比同一人种之间的个体基因差异还小。过去科学家以为,人与人之间这种微小的差异源自基因碱基对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即基因中单个碱基的置换。 但是,今天基因研究人员却认为,除了SNP,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尤其在疾病易感性上的差异,是由一些隐藏的基因拷贝所引起的,这些功能以前不为人知的基因拷贝数量的变化被称为“拷贝数量多态性”(CNP),而且主要是由于CNP的不同才造成了不同个体在疾病甚至性格等方面的差异。CNP可能与神经疾病、癌症、肥胖等疾病都有关。 基因研究的上述种种进展表明,人与人、人与灵长类之间的基因差异可能是巨大的,而非以前认为的差异不大甚至没有差异。不如此就不足以解释这个参差多样的世界。但是,这种差异是生物学上的,并不能扩展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优劣和不平等。
2023-06-27 20:23:581

人的dna和猪的dna长什么样

人的基因组由23对染色体组成,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1.6亿个DNA碱基对,碱基对是以氢键相结合的两个含氮碱基,以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和鸟嘌呤(G)四种碱基排列成碱基序列。其中A与T之间由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由三个氢键连接,碱基对的排列在DNA中也只能是A对T,G对C。其中一部分的碱基对组成了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基因猪是通过克隆技术,抑制猪体内的“阿尔法1,3半乳糖转移酶”,从而使得猪细胞不能产生一种糖分子。这种糖分子只在普通猪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体内存在,而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身上都没有。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2-3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人类基因组阐明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打个比方,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非常精确。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人类基因组
2023-06-27 20:24:071

人和猿基因真的有99%都一样吗

不是的,根据有关资料,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真的有99%都一样,而和猿的DNA结构与人不同之处仅有2.5%,即97.5一样。请采纳
2023-06-27 20:24:331

基因工程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人类在基因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通过基因工程在改变自然以服务于人的需要方面进展迅速。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对基因工程的哲学伦理学方面的问题重视不够。从克隆技术到人类基因组的重大发现以来,这一问题日益突出了,而与这一进程相比,人类相应的社会伦理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 基因伦理学就其内容涵盖看,可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生态伦理学,一方面是社会伦理学。就基因的生态伦理学而言,主要是为了规范和协调基因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就基因的社会伦理学而言,主要是为了规范和协调基因工程与社会伦理方面的矛盾问题。基因伦理学的创立和发展不仅不会妨碍自然科学的发展,反而会进一步增进我们关于科学本质的认识,也会有助于我们对真理、规律、因果性的全新认识。 人类在基因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通过基因工程在改变自然以服务于人的需要方面进展迅速。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对基因工程的哲学伦理学方面的问题重视不够。这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哲学观下,基因工程引发了许多生态问题,特别是极大影响了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正是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因工程引发了许多社会伦理问题。从克隆技术到人类基因组的重大发现以来,这一问题日益突出了,而与这一进程相比,人类相应的社会伦理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 基因伦理学就其内容看,可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生态伦理学,一方面是社会伦理学。就基因的生态伦理学而言,主要是为了规范和协调基因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就基因的社会伦理学而言,主要是为了规范和协调基因工程与社会伦理方面的矛盾问题。 生态伦理学对于植物基因研究工作的规范和合理约束,主要是出于生物多样性的考虑。近些年来,植物基因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进步推动了一系列农业革命,而尤以粮食革命为重。但是,这种以植物基因优化为基础的革命,却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破坏。比如,它使人们食用的粮食从5000多种锐减到150多种。与此类似的是,化肥对增产和缩短生长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造成了土壤板结和地表破坏。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动物基因的研究与应用中。比如,试管牛和试管羊为人们控制生物性别提供了基础,这一技术使人类有可能实现对生物种群的控制。对某一种群来说,雄性数量不需要很多,但雌性数量却举足轻重,根据自然法则,雄雌出生概率大致相当,因此,如何在出生中尽量增大雌性数量和减少雄性数量就十分关键。但这样一来,势必造成种群雄雌比例的失衡,从而造成自然生态失衡。当这种技术应用于人类时,问题更大。前段时间关于克隆技术的讨论表明,基因的克隆技术一旦用于人类,可能带来或引起的麻烦甚至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 那么,基因伦理学是否和基因技术基因工程相矛盾呢?显然不是,因为基因伦理学和基因技术在为人类服务这一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二者都要求既要充分利用基因技术为人类造福,又要尽可能避免因之产生的一切有害于社会的现象。只不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二者的程度和比例不同而已。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重点还不在于如何尽力去克服基因技术的基因工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而是如何最大可能地利用基因工程和基因技术发展经济。比如,现在我们都知道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生物进化主要不是“优胜劣汰”的,而是优劣相互协同的,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而优化则必然走向单调性。但是,目前基因工程主要是优中选优,明显同生物多样化方向有悖,而且在实践中也确实导致了这样的问题。但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样一来却解决了许多非常困难的现实问题。 由此可以得知,基因伦理学的创立和发展不仅不会妨碍自然科学的发展,反而会进一步增进我们关于科学本质的认识,也会有助于我们对真理、规律、因果性的全新认识。显然,基因工程无疑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但是,其结果却会对自然的社会的持续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这不能不引发人们对真理和科学问题的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东西文化交汇中一个具有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几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美籍物理学家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时曾说,西方自然科学关于“规律”的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是“同一个东西”。实际上,如果单从现象说似乎是的,然而细究起来则十分不同。自然科学的规律观念,主要反映的是自然界自我发展的性质,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的观念,则主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秩序。二者有共同的一面,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也可以被视为广义的自然界的一部分,并遵从自然规律。但是,二者也有诸多不同。一方面,自然规律本身并不就一定会导向平衡、稳定、有序、可持续发展,正如自然灾害也是自然规律的表现一样,自然界在人还没有产生之前就淘汰了许多物种。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人为的不遵守自然规律的行为才会导致破坏可持续发展问题,而认为自然规律就一定导致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有可能导致地球灭亡的被人类通过科学才发现并形成的“核”力量,在许多星系上就现实地发生过或正发生着,但在那里根本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存在。可见,自然规律既有可能形成有序进化,也有可能自发走向毁灭。另一方面,自然规律并不现成的就是人类的社会秩序,列宁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在《哲学笔记》中指出,自然不会自动满足人,人必须用自己的实践来改变自然。列宁说几何公理如果违背了人的意志,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它。没有一种社会秩序是完全自然而然地从自然界产生的,相反,每一个社会秩序都是人类心智的结果。在这里,人类一经摆脱生物链,它势必要力图超越自然界。再一方面,自然规律本身在不同的人类社会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核能既可以用来制造毁灭性的武器,也可以用来为人类提供强大的能源。显然,自然规律本身并不能作出有利于人类社会的选择。自然规律是有利于人类社会还是有害于人类社会,完全取决于人类社会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理与西方自然科学的规律又不完全是“同一个东西”。西方文化的规律观主要是关注于自然规律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则主要是关注于社会的秩序与可持续发展的。对基因来说也是一样,首先它有一个规律问题,但同时,它也有一个社会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要创立基因伦理学的主要原因。 同时,基因伦理学也不会阻碍社会科学的发展,反而会进一步推进社会科学的辩证研究,也将大大有助于防范若干重大的社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天才论”、“血统论”有可能灰复燃。“天才论”、“血统论”的问题在哲学史上由来已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曾以金银铜等为血统论的合理性做了说明,这也在很长时期内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历史中,而且至今存在于不同的人种间。但类似凡高、爱因斯坦等许多已被证明的“天才”,在基因上可能恰恰是有缺陷的。事实上,基因技术本身也很难造成各方面能力均衡的所谓什么方面都正常的人。
2023-06-27 20:24:561

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HGP的主要任务是人类的DNA测序,此外还有测序技术、人类基因组序列变异、功能基因组技术、比较基因组学、社会、法律、伦理研究、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教育培训等目的。意义: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的信息。对于单基因病,采用“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克隆”的全新思路,导致了亨廷顿舞蹈病、遗传性结肠癌和乳腺癌等一大批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对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类疾病(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基因疾病是目前疾病基因研究的重点。 健康相关研究是HGP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相继提出:“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环境基因组学计划”。拓展资料: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2.5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图谱。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2.5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类基因组计划
2023-06-27 20:25:048

人类到底有多少种基因

全部人类基因组约有2.91Gbp,约有39000多个基因;平均的基因大小有27kbp目前已经发现和定位了26000多个功能基因,其中尚有42%的基因尚不知道功能。
2023-06-27 20:25:582

人有多少个基因?有多少个碱基对?

人有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含有约31.6亿个DNA碱基对。人类基因组,称人类基因体,由22对染色体以及1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组成的,其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1.6亿个DNA碱基对。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2-3万个基因。碱基对是一对相互匹配的碱基(即A—T, G—C,A—U相互作用)被氢键连接起来。然而,它常被用来衡量DNA和RNA的长度(尽管RNA是单链)。它还与核苷酸互换使用,尽管后者是由一个五碳糖、磷酸和一个碱基组成。基因是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扩展资料: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人体内估计约有20000到250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除了蛋白质编码基因之外,人类的基因组还包含了数千个RNA基因(由RNA组成),其中包括用来转录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与信使RNA(mRNA)的基因。其中转录rRNA的基因称为rDNA,分布在许多不同的染色体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类基因组
2023-06-27 20:26:072

基因对有多少个?人类基因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2-3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称人类基因体,由22对染色体以及1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组成的,其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1.6亿个DNA碱基对。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2-3万个基因。碱基对是一对相互匹配的碱基(即A—T, G—C,A—U相互作用)被氢键连接起来。然而,它常被用来衡量DNA和RNA的长度(尽管RNA是单链)。它还与核苷酸互换使用,尽管后者是由一个五碳糖、磷酸和一个碱基组成。扩展资料: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将被绘就,人们的生活也将发巨大变化。基因药物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利用基因治疗更多的疾病不再是一个奢望。因为随着我们对人类 本身的了解迈上新的台阶,很多疾病的病因将被揭开,药物就会设计得更好些,治疗方案就能“对因下药”,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有可能根据基因情况进行调整,人类的整体健康状 况将会提高,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基础将由此奠定。利用基因,人们可以改良果蔬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更多的转基因植物和动物、食品将问世,人类可能在新世纪里培育出超级物作。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性,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甚至改变人类的进化过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基因组
2023-06-27 20:26:201

人类基因组是指

人类基因组,又称人类基因体,是指人的基因组,由23对染色体组成,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1.6亿个DNA碱基对,碱基对是以氢键相结合的两个含氮碱基,以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和鸟嘌呤(G)四种碱基排列成碱基序列,其中A与T之间由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由三个氢键连接,碱基对的排列在DNA中也只能是A对T,G对C。其中一部分的碱基对组成了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
2023-06-27 20:26:341

请问人类基因库中有多少基因?

1、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2、人类基因组,又称人类基因体,是指人的基因组,由23对染色体组成,其中包括22对体染色体、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0亿个DNA碱基对,其中一部分的碱基对组成了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更多关于人类基因库中有多少基因,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bb399161609167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6-27 20:26:411

人类基因结构特点

双螺旋结构,结构基因是编码蛋白质或RNA 的基因。细菌的结构基因一般成簇排列,多个结构基因受单一启动子共同控制,使整套基因或都表达或者都不表达。基因具有两方面的特征:1、它们彼此紧密连锁。按Z,Y,A顺序排列,而且在一起转录形成一个多顺反子的mRNA;2、只有当乳糖存在时,这些基因才迅速转录,形成多顺反子的mRNA,并翻译成相应的酶.所以这些酶,就是由乳糖诱导产生的诱导酶,其活性的产生和活性的提高不是已有的酶被激活所致,而是在诱导物的诱导下酶的重新合成,并随着合成的进行,酶的浓度迅速增加的结果。扩展资料:人类结构基因4个区域: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与内含子;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为不连续基因(所谓不连续基因就是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序列隔开。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是一个基因表达为多肽链的部分;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又称插入序列。内含子只参与转录形成pre-mRNA,在pre-mRNA形成成熟mRNA时被剪切掉。如果一个基因有n个内含子,一般总是把基因的外显子分隔成n+1部分。内含子的核苷酸数量可比外显子多许多倍。②前导区,位于编码区上游,相当于RNA5"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③尾部区,位于RNA3"编码区下游,相当于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④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增强子等。基因编码区的两侧也称为侧翼顺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结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构基因
2023-06-27 20:26:483

地球上的人的基因有多少种?

几年前最好的估计是人类具有10万个基因,而当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一下子下降为3万个基因。运用目前最流行的4种基因搜索程序对人类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搜索,“基因智慧”的结果是24500个,“双生扫描”的结果是25600个,“基因身份证”的结果是32400个,“基因扫描”的结果是45000个,而最近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2万个基因。基因的种数那就太多了,你想每个基因都有许多种,每人有这么多基因,那简直就是无穷多个。
2023-06-27 20:27:014

人体基因组的大小约为多大

1、分析得知:全部人类基因组约有2.91Gbp,约有39000多个基因;平均的基因大小有27kbp;其中G+C含量偏低,仅占38%,而2号染色体中G+C的含量最多;到目前仍有9%的碱基对序列未被确定,19号染色体是含基因最丰富的染色体,而13号染色体含基因量最少等等(具体信息可参见cmbi 特别报道:生命科学的重大进展)。 2、目前已经发现和定位了26000多个功能基因,其中尚有42%的基因尚不知道功能,在已知基因中酶占10.28%,核酸酶占7.5%,信号传导占12.2%,转录因子占6.0%,信号分子占1.2%,受体分子占5.3%,选择性调节分子占3.2%,等。发现并了解这些功能基因的作用对于基因功能和新药的筛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基因数量少得惊人:一些研究人员曾经预测人类约有14万个基因,但Celera公司将人类基因总数定在2.6383万到3.9114万个之间,不超过40,000,只是线虫或果蝇基因数量的两倍,人有而鼠没有的基因只有300个。如此少的基因数目,而能产生如此复杂的功能,说明基因组的大小和基因的数量在生命进化上可能不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也说明人类的基因较其他生物体更"有效",人类某些基因的功能和控制蛋白质产生的能力与其他生物的不同。这将对我们目前的许多观念产生重大的挑战,它为后基因组时代中生物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非凡的机遇。但由于基因剪切,EST数据库的重复以及一些技术和方法上的误差,将来亦可能人类的基因数会多于4万。 4、人类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比例约为1/1250bp,不同人群仅有140万个核苷酸差异,人与人之间99.99%的基因密码是相同的。并且发现,来自不同人种的人比来自同一人种的人在基因上更为相似。在整个基因组序列中,人与人之间的变异仅为万分之一,从而说明人类不同“种属”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5、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热点"和大片"荒漠"。 在染色体上有基因成簇密集分布的区域,也有大片的区域只有“无用DNA” ——不包含或含有极少基因的成分。基因组上大约有1/4的区域没有基因的片段。在所有的DNA中,只有1%-1.5%DNA能编码蛋白,在人类基因组中98%以上序列都是所谓的“无用DNA”,分布着300多万个长片断重复序列。这些重复的“无用”序列,决不是无用的,它一定蕴含着人类基因的新功能和奥秘,包含着人类演化和差异的信息。经典分子生物学认为一个基因只能表达一种蛋白质,而人体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繁多的蛋白质,提示一个基因可以编码多种蛋白质,蛋白质比基因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6、男性的基因突变率是女性的两倍,而且大部分人类遗传疾病是在Y染色体上进行的。所以,可能男性在人类的遗传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7、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200多个基因是来自于插入人类祖先基因组的细菌基因。这种插入基因在无脊椎动物是很罕见的,说明是在人类进化晚期才插入我们基因组的。可能是在我们人类的免疫防御系统建立起来前,寄生于机体中的细菌在共生过程中发生了与人类基因组的基因交换。 8、发现了大约一百四十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行了精确的定位,初步确定了30多种致病基因。随着进一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确定遗传病、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疾病的致病基因,寻找出个体化的防治药物和方法,同时对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进化产生重大的作用。 9、人类基因组编码的全套蛋白质(蛋白质组)比无脊椎动物编码的蛋白质组更复杂。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重排了已有蛋白质的结构域,形成了新的结构。也就是说人类的进化和特征不仅靠产生全新的蛋白质,更重要的是要靠重排和扩展已有的蛋白质,以实现蛋白质种类和功能的多样性。有人推测一个基因平均可以编码2-10种蛋白质,以适应人类复杂的功能。
2023-06-27 20:27:101

人类基因库中有多少基因 人类基因库中基因数量

1、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 2、人类基因组,又称人类基因体,是指人的基因组,由23对染色体组成,其中包括22对体染色体、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0亿个DNA碱基对,其中一部分的碱基对组成了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
2023-06-27 20:27:161

人类dna能与动物结合吗?

不能。人类细胞中的DNA除了由父母遗传而来,还有一些源自其他生物体。大多数人类基因拥有许多的外显子,且人类的内含子比位在其两端的外显子更长。这些基因参差不齐地分布在染色体中,每一个染色体皆含有一些基因较多的区段与基因较少的区段。这些区段的差异,则与染色体带及GC含量相关。基因密度所显现的非随机模式之涵义与重要性尚未明了。染色体:人类基因组是由23对染色体(共46个)所构成,每一个染色体皆含有数百个基因,在基因与基因之间,会有一段可能含有调控序列和非编码DNA的基因间区段。人类拥有24种不同的染色体,其中有22个属于体染色体,另外还有两个能够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分别是X染色体与Y染色体。1号到22号染色体编号顺序,大致符合他们由大到小的尺寸排列。最大的染色体约含有2亿5千万个碱基对,最小的则约有3800万个碱基对。这些染色体通常以细丝状存于细胞核内,若将单一细胞内的染色体拉成直线,那麼将大约有6英尺长(1英尺=30.48公分)。
2023-06-27 20:27:351

人体都有哪些基因

人类基因组,又称人类基因体,是指人的基因组,由23对染色体组成,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1.6亿个DNA碱基对,碱基对是以氢键相结合的两个含氮碱基,以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和鸟嘌呤(G)四种碱基排列成碱基序列,其中A与T之间由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由三个氢键连接,碱基对的排列在DNA中也只能是A对T,G对C。其中一部分的碱基对组成了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全世界的生物学与医学界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调查人类基因组中的真染色质基因序列,发现人类的基因数量比原先预期的少得多,其中的外显子,也就是能够制造蛋白质的编码序列,只占总长度的约1.5%。
2023-06-27 20:27:501

人类的基因组有几对,是23对吗?如果出现第24对会怎么样?

人类基因组(英语:Human genome)又译人类基因体。是智慧人种(Homo sapiens)的基因组。共组成24个染色体,分别是22个体染色体、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含有约30亿个DNA碱基对。碱基对是以氢键相结合的两个含氮碱基,以A、T、C、G四种碱基排列成碱基序列。其中一部分的碱基对组成了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 全世界的生物学与医学界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调查人类基因组中的真染色质基因序列。发现人类的基因数量比原先预期的更少,其中的外显子,也就是能够制造蛋白质的编码序列,只占总长度的1.5%。 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10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打个比方,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非常精确。 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将被绘就,人们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基因药物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利用基因治疗更多的疾病不再是一个奢望。因为随着我们对人类 本身的了解迈上新的台阶,很多疾病的病因将被揭开,药物就会设计得更好些,治疗方案就能“对因下药”,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有可能根据基因情况进行调整,人类的整体健康状 况将会提高,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基础将由此奠定。 利用基因,人们可以改良果蔬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更多的转基因植物和动物、食品将问世,人类可能在新世纪里培育出超级物作。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性,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甚至改变人类的进化过程。 染色体 人类基因组是由23对染色体(共46个)所构成,每一个染色体皆含有数百个基因,在基因与基因之间,会有一段可能含有调控序列和非编码DNA的基因间区段。人类拥有24种不同的染色体,其中有22个属于体染色体,另外还有两个能够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分别是X染色体与Y染色体。1号到22号染色体的编号顺序,大致符合他们由大到小的尺寸排列。最大的染色体约含有2亿5千万个碱基对,最小的则约有3800万个碱基对。这些染色体通常以细丝状存於细胞核内,若将单一细胞内的染色体拉成直线,那麼将大约有6英尺长(1英尺=30.48公分)。 在人类个体的体细胞中,通常含有来自亲代的1到22对体染色体,再加上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以及来自父亲的X或Y染色体,总共是46个(23对)染色体。科学家将这些染色体分为6组:1号到3号是A组;4号与5号是B组;X染色体以及6号到12号是C组;13号到15号是D组;16号到18号是E组;19号与20号是F组;21号、22号与Y染色体是G组[4]。对於一般人类来说,每个细胞核内只有两套染色体。希望采纳
2023-06-27 20:27:591

基因对有多少个?人类基因

全部人类基因组约有2.91Gbp,约有39000多个基因;平均的基因大小有27kbp目前已经发现和定位了26000多个功能基因,其中尚有42%的基因尚不知道功能基因数量少得惊人:一些研究人员曾经预测人类约有14万个基因,但Celera公司将人类基因总数定在2.6383万到3.9114万个之间,不超过40,000,只是线虫或果蝇基因数量的两倍,人有而鼠没有的基因只有300个。如此少的基因数目,而能产生如此复杂的功能,说明基因组的大小和基因的数量在生命进化上可能不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也说明人类的基因较其他生物体更"有效",人类某些基因的功能和控制蛋白质产生的能力与其他生物的不同。
2023-06-27 20:28:072

怎么改变人体基因?

一个婴儿会随着时间的慢慢长大,身体、外貌、心智等都会有所变化或改变,那伴随一个人生长的基因会改变吗?当然也会改变。人的基因是一直处于改变的过程当中的,但是放在单体上来说,在一定外在环境下发生变化的基因占总基因的百分比很少,会形成一种积累的形式。例如在吸烟、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基因慢慢被改变成肺癌基因,控制着肺癌细胞的生长。而放在群体上来说,基因的变化就很明显,简单来说,你的基因都来自父母,但你的样子是唯一的,这就是你父母基因重组的结果。
2023-06-27 20:28:154

人类基因

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3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打个比方,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非常精确。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将被绘就,人们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基因药物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利用基因治疗更多的疾病不再是一个奢望。因为随着我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迈上新的台阶,很多疾病的病因将被揭开,药物就会设计得更好些,治疗方案就能“对因下药”,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有可能根据基因情况进行调整,人类的整体康健状状况将会提高,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基础将由此奠定。利用基因,人们可以改良果蔬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更多的转基因植物和动物、食品将问世,人类可能在新世纪里培育出超级物作。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性,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甚至改变人类的进化过程。人类基因组研究与自然20世纪被很多人认为是物理学的世纪。我很欣赏这样的描述:这一世纪从人类认识物质的基本组成———原子结构开始。原子弹爆炸与人类登月是这一世纪最辉煌成就的一部分,而最后以最简单无机硅制造的马铃薯芯片(Chip)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20世纪还孕育了另一个世纪:这是从我们重新发现生命的最基本信息———基因开始。50年代的遗传物质结构模型的提出与70年代遗传工程技术的成立使之趋于成熟,而90年代开始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把人类带进了另一个世纪。现在我想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来谈一谈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再谈自然与“人为”的问题。 从前,当我们讨论“科学是双刃剑”时,我们关心的仅仅是人类的敌人可能也会挥起这柄剑,如希特勒、如山本五十六。现在,我们的问题一下子复杂起来了。我们的法律一下子在克隆人类等新问题前变得无所适从,或无能为力。我们把它们归咎于道义或伦理问题。实际上,就是自然与人为的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科学上的目的,是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遗传信息,揭开人类奥秘的基础。由于生命物质的一致性与生物进化的连续性,这就意味着揭开生命最终奥秘的关键,也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理论、策略与技术,是在研究人类这一最为高级、最为复杂的生物系统中形成的。规模化就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而诞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成功而发展的“基因组学”。生物学家第一次从整个基因组的规模去认识、去研究,而不是大家分头一个一个去发现,基因研究将是基因组学区别于基因组(genetics)与所有涉及基因的学科的主要地方。基因组规模也改变了经典的实验室规模,改变了原有的实验方式,这也许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只有6个正式成员国与16个中心的原因之一。生物的序列化即生命科学以序列为基础。这是新时代的生命科学区别于以前的生物学的最主要的特点。随着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最终完成,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即序列差异)的发现以及比较基因组学古代DNA、“食物基因组计划”、“病原与环境基因组计划”(主要是致命致病学)以及与之有关的人类易感性有关序列的推进,有科学、经济、医学意义的主要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图都将问世。我们从序列中得到的信息,已经比到现在为止的所有生物研究积累的信息还要多。生物学第一次成为以数据(具体的序列数据)为根据与导向,而不是再以假说与概念为导向的科学。即使进化这一生命最实质的特征以及进化的研究,都把因多种模式及其他生物的基因组序列为基础。古代DNA的研究,也不再是因时间与过去了的环境而惟一不能在实验室重复的进化研究,从而揭示生命进化的奥秘与古今生物的联系。这就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在生物世界中的关系。生物的信息化,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的威力,也借助于把地球变小的网络。没有它们,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协调与全世界的及时公布是不可能的。没有全部的软件与硬件,人类基因组计划一切都不可能。序列一经读出,它的质控、组装,以至于递交、分析都有赖于生物信息学,而现在开始,序列的意义完全决定于生物信息学。没有电子计算机的分析与正在爆炸的信息的比较,序列又有何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所以引人注目,首先源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疾病问题是自然影响健康的首要因子,是每一个人、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国家政府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人类对健康的追求,从来都不曾懈怠过。
2023-06-27 20:28:312

人类存在基因复制吗

人类存在基因复制人类基因组,又称人类基因体,是指人的基因组,由23对染色体组成,其中包括22对体染色体、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1.6亿个DNA碱基对,碱基对是以氢键相结合的两个含氮碱基,以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和鸟嘌呤(G)四种碱基排列成碱基序列,其中A与T之间由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由三个氢键连接,碱基对的排列在DNA中也只能是A对T,G对C。其中一部分的碱基对组成了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全世界的生物学与医学界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调查人类基因组中的真染色质基因序列,发现人类的基因数量比原先预期的少得多,其中的外显子,也就是能够制造蛋白质的编码序列,只占总长度的约1.5%。
2023-06-27 20:28:391

有哪些动物的基因组与人类相似?

  “你真是头猪”这句经常作为朋友之间调侃的话,近些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可能真有几分道理。科学家们将猪的基因组与人的基因组进行比对后,发现它们之间有极高的相似性。也就是说,人和猪确实“共享”了很多基因。下面是我整理的哪些动物的基因组与人类相似,欢迎阅读。   1. 黑猩猩   黑猩猩是目前与人类基因组相似程度最高的动物。研究表明,黑猩猩的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性大约为98.6%到99%之间。从形态特征以及生殖过程来看,黑猩猩都与人类很接近,基因组有很高的相似性也不足为奇。进化基因组学的研究显示,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的祖先大约在500-600万年前分开,各自进化成了现在的形态。   黑猩猩属下的另外一种动物——倭黑猩猩与黑猩猩的相似度极高,二者共享了大约99.6%的基因。科学家推断,它们直到大约130万年前才演化为两个独立的物种。至于它们分道扬镳的原因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二者都不善于游泳,于是在刚果河南北两岸的黑猩猩种群逐渐被地理因素隔绝,走上了略有不同的演化路线。   灵长目中不少其它物种也与人类的基因组相似度极高,例如大猩猩与人相似度达到98%,红毛大猩猩达到97%。除此以外,各种猴乃至狐猴都与人共享了90%以上的共同基因。   2. 猫   目前的研究表明,猫与人类的基因相似性高达90%,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猫的智慧程度实际上可能超过我们对它们的固有印象。对猫的驯化最初发生在大约1万年前,而且最初可能是猫主动将自己委身于与人类的这种共生关系中。证据显示,当时的野猫以捕猎田鼠作为交易筹码接近人类,从而获取一点额外的蛋白质和食物。   3. 奶牛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们的基因组跟奶牛也有80%左右的相似性,这一数据甚至高于与我们拥有更近共同祖先的啮齿类。科学家们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啮齿类更小的体型催生了更快的繁殖周期和更高的繁殖能力,从而使得种群的演化能力和基因突变进程大大加速。   4. 小鼠   如果只比较蛋白质编码基因,小鼠有85%的基因与人类相似;但如果将人类和小鼠的非编码RNA进行比较,却只有50%具有相似性。有科学家估计小鼠的祖先和人类的祖先大约在8000万年前分开,各自进化。小鼠作为目前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模式动物,与人类基因组的高度相似性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5. 果蝇   看似跟人类体型差距极大,外貌特征完全不一样的果蝇,与人类基因的相似性居然有60%。可能很多人不敢相信,但基因比对的结果确实证明了人类的体内有一半以上的基因跟果蝇是相似的。   6. 鸡   鸡的生殖方式跟哺乳动物完全不同。尽管在繁殖后代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基因比对的结果显示,鸡的体内依然有60%的基因与人类相似。   7. 香蕉   大盘点中唯一一种植物出现了,它就是香蕉!一种连动物都不是的生物,居然跟人类的基因有50%的相似性。虽然笔者也感觉很不可思议,但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确实也有合理的解释,我们将会在后面的段落详细介绍。   8. 酵母
2023-06-27 20:28:461

人类基因组特点

人类基因组(英语:Human genome)又译人类基因体。是智慧人种(Homo sapiens)的基因组。共组成24个染色体,分别是22个体染色体、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含有约30亿个DNA碱基对。碱基对是以氢键相结合的两个含氮碱基,以A、T、C、G四种碱基排列成碱基序列。其中一部分的碱基对组成了大约20000到25000个基因。
2023-06-27 20:28: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