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失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

2023-06-29 07:14:40
共2条回复
安徽路人假

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是不会变化的,因为子II代是中带和轻带,且中带在上,轻带在下。当在同等条件下将子II代继续培养时,离心后,带的数量还是2种,即中带和轻带,而且位置不变中带在上,轻带在下。具有放射性强度的是中带,因为中带中含N15,因为含N15的细胞只有2个,培养前和培养后都是2个细胞,所以中带放射强度不变。轻带数量增多,放射性发生变化。

LuckySXyd
请看蒸水滔滔写的博文《15N、14N“被放射”(10高考题挑刺1)》:
http://wkl62.blog.163.com/blog/static/5079990020105205195656/

简评:本题以Matthew Meselson和Franklin Stahl的实验为背景,试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全面考查学生对DNA复制有关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立意是不错的。但命题者没有想到的是,14N、15N都是稳定同位素,根本就没有放射性!因此从科学上讲,本题第(1)小题“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可怜的15N“被放射”了一把,任务完成!),第(3)小题③的第2空也没法回答(于是14N也“被放射”了一次,OK!)。当然,学生很可能像命题者那样不知道这一科学事实,这样这道题的错误当不影响考生作答,但即使是这样,命题者仍然难辞其咎。北京作为首都,高校林立,名师辈出,令人向往。北京高考题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虽不说一道错题就能影响北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但我还是久久不能释怀。

需要说明的是,14N、15N都是稳定同位素,没有放射性。另外18O 也没有放射性,上海高考题曾经在这方面犯错(18O 曾经“被放射”),没想到北京高考题又一次在这样的地方犯错误。现在有不少人把“同位素示踪法”与“放射性示踪法”等同起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生物学中的同位素示踪法,用到的同位素既有放射性同位素,如14C、32P、35S、 131I; 又有稳定同位素的,如18O、15N。 可能有人要问:N和O有放射性同位素吗?如果有,为什么不用于生物实验?答案是有,但由于它们的半衰期太短而无法应用。我注意到高中生物教材编者曾经在此栽过跟头,高考命题者又一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实在有些意思。当然他们犯错也是有原因的,这里涉及到跨学科的知识嘛!呵呵

相关推荐

等密度离心法具体指什么?

:密度梯度离心中单一样品组份的分离是借助于混合样品穿过密度梯度层的沉降或上浮来达到的;差速离心法是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
2023-06-29 05:24:501

速率区带离心和等密度离心有和区别?二者的划分依据是什么?二者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速率区带离心与等密度区带离心的关系:一、相同点:离心操作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形成区带,可同时分离多种物质。二、不同点:1、依据的原理不同:(1)速率区带离心依据颗粒的沉降速率进行分离。(2)等密度区带离心依据颗粒的密度差异进行分离。2、介质的梯度范围不同:(1)速率区带离心的介质密度小于样品中各种颗粒的密度。(2)等密度区带离心的介质密度大于样品中各种颗粒的密度。3、介质的梯度制备方式不同:(1)速率区带离心的介质梯度通过配置形成。(2)等密度区带离心的介质梯度通过配置和离心形成。4、加样位置不同:(1)速率区带离心是样品置于介质的顶部。(2)等密度区带离心是样品与介质均匀混合。5、时间效应不同:(1)速率区带离心不能长时间离心。(2)等密度区带离心长时间离心将各种颗粒停留在等密度位置形成区带。6、离心后样品区带位置不同:(1)速率区带离心后样品区带位于不同密度的介质处。(2)等密度区带离心后梯度重新分配,样品区带位于各自的等密度处。
2023-06-29 05:25:003

密度梯度离心法

密度梯度离心是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密度梯度离心是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这类分离又可分为速度沉降和等密度沉降平衡两种。密度梯度离心常用的介质为氯化铯,蔗糖和多聚蔗糖。分离活细胞的介质要求:1)能产生密度梯度,且密度高时,粘度不高;2)PH中性或易调为中性;3)浓度大时渗透压不大;4)对细胞无毒。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简称区带离心法):区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此法的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象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并防止已形成的区带由于对流而引起混合。此法的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2023-06-29 05:25:081

密度梯度离心与等密梯度离心的区别

这是离心方式的一种。离心,就是在离心立场的作用下,通常在液态环境中,不同组分由于迁移率不同,经过一定的离心时间后,彼此分开,或者直接沉底,方便收集。您的问题更确切的说是要问:在密度梯度离心中,等密度离心和其它的离心方法之间的区别。也就是说,密度梯度离心是指待离心的组分在离心力场中迁移时,经过的介质(也就是离心管中的适合样品分离的缓冲液)密度不均一,通常是沿着离心力方向线性增大。如果是等密度梯度离心方式,那么,当待离心的组分迁移到和它密度相等的介质层时,便处于平衡状态,不再迁移。最终形成样品层。但是介质的密度梯度范围如果不包含待分离组分的密度值,而且混合样品中各组分在这样的介质中彼此也能分开的话,那么也可以达到分离,制备所需纯样品的目的,这种离心方法叫做速率-区带离心。通常,密度梯度离心为了分离金属颗粒物,生物大分子,亚细胞组分等。所需的离心机几乎都是超速离心机。有什么问题,欢迎追问。
2023-06-29 05:25:392

用于分离样品中粒子大小相似而密度差异较大的物质,首选的离心法是(  )。

【答案】:D等密度区带离心法:离心前预先配制介质的密度梯度,待分离的样品铺在梯度液顶部或与梯度液混合,当梯度液由于离心力作用逐渐形成底浓而管顶稀的密度梯度,同时,原来分布均匀的粒子也发生重新分布。当管底介质的密度大于粒子的密度时,粒子上浮。此法常用于分离大小相似而密度差异较大的物质。
2023-06-29 05:25:461

对葡聚糖。泛影葡胺(Ficoll)等密度梯度离心法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A考点:密度梯度离心法。[解析]葡聚糖一泛影葡胺(Ficoll)等密度梯度离心法是利用一种密度介于1.075~1.092之间而近于等渗的溶液作密度梯度离心,使一定密度的细胞按相应密度梯度分布,可将各种血细胞与单个核细胞分离。
2023-06-29 05:25:541

生化检验辅导:离心技术的概况

离心技术是利用物体高速旋转时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使置于旋转体中的悬浮颗粒发生沉降或漂浮,从而使某些颗粒达到浓缩或与其他颗粒分离之目的。这里的悬浮颗粒往往是指制成悬浮状态的细胞、细胞器、病毒和生物大分子等。离心机转子高速旋转时,当悬浮颗粒密度大于周围介质密度时,颗粒离开轴心方向移动,发生沉降;如果颗粒密度低于周围介质的密度时,则颗粒朝向轴心方向移动而发生漂浮。常用的离心机有多种类型,一般低速离心机的转速不超过6000rpm,高速离心机在25000rpm以下,超速离心机的速度达30000rpm以上。   根据离心原理,可设计多种离心方法,常见下列三大类型:   1.差速离心法。通过逐步增加相对离心力,使一个非均相混合液内形状不同的大小颗粒分步沉淀。   2.密度梯度离心法。离心前,离心管内先装入分离介质(如蔗糖、甘油等),使形成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介质,然后加入样品进行离心,具体又可分为:   1)速度区带离心法。离心前,离心管内先装入蔗糖、甘油、CsCl、Percoll等密度梯度介质,待分离样品铺在梯度液的顶部,离心管底部或梯度层中间,同梯度液一起离心,利用各颗粒在梯度液中沉降速度或漂浮速度的不同,使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颗粒处于不同密度的梯度层内,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本法可分离各种细胞、病毒、染色体、脂蛋白、DNA和RNA等生物样品。   2)预制梯度等密度离心法。要求在离心前预先配制管底浓而管顶稀的密度梯度介质,常用介质有蔗糖、CsCl、Cs2SO4等,待分离样品一般铺在梯度液顶上,如需挟在梯度液中间或管底部,则需调节样品液密度。离心后,不同密度的样品颗粒到达与自身密度相等的梯度层,即达到等密度的位置而获得分离。   3)自成梯度等密度离心法。某些密度介质经过离心后会自成梯度,例Percoll,可迅速形成梯度,CsCl、Cs2SO4和三碘甲酰葡萄糖胺经长时间离心后也可产生稳定的梯度。需要离心分离的样品可和梯度介质先均匀混合,离心开始后,梯度介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逐渐形成管底浓而管顶稀的密度梯度,与此同时,可以带动原来混合的样品颗粒也发生重新分布,到达与其自身密度相等的梯度层里,即达到等密度的位置而获得分离。   3.沉降平衡离心法。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浮力密度差别进行分离,所用的介质起始密度约等于被分离物质的密度,介质在离心过程中形成密度梯度,被分离物质沉降或上浮到达与之密度相等的介质区域中停留并形成区带。
2023-06-29 05:26:001

密度梯度离心的密度梯度离心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method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简称区带离心法):  区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此法的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象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并防止已形成的区带由于对流而引起混合。  此法的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又可分为两种:  (1)差速区带离心法:当不同的颗粒间存在沉降速度差时(不需要像差速沉降离心法所要求的那样大的沉降系数差)。在一定的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的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介质的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称为差速区带离心法。此法仅用于分离有一定沉降系数差的颗粒(20% 的沉降系数差或更少)或分子量相差3倍的蛋白质,与颗粒的密度无关,大小相同,密度不同的颗粒(如线粒体,溶酶体等)不能用此法分离。  离心管先装好密度梯度介质溶液,样品液加在梯度介质的液面上,离心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颗粒离开原样品层,按不同沉降速度向管底沉降,离心一定时间后,沉降的颗粒逐渐分开,最后形成一系列界面清楚的不连续区带,沉降系数越大,往下沉降越快,所呈现的区带也越低,离心必须在沉降最快的大颗粒到达管底前结束,样品颗粒的密度要大于梯度介质的密度。梯度介质通常用蔗糖溶液,其最大密度和浓度可达1.28 g/cm3和60%。  此离心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离心转速和时间  (2)等密度区带离心法:离心管中预先放置好梯度介质,样品加在梯度液面上,或样品预先与梯度介质溶液混合后装入离心管,通过离心形成梯度,这就是预形成梯度和离心形成梯度的等密度区带离心产生梯度的二种方式。  离心时,样品的不同颗粒向上浮起,一直移动到与它们的密度相等的等密度点的特定梯度位置上,形成几条不同的区带,这就是等密度离心法。体系到达平衡状态后,再延长离心时间和提高转速已无意义,处于等密度点上的样品颗粒的区带形状和位置均不再受离心时间所影响,提高转速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离心所需时间以最小颗粒到达等密度点(即平衡点)的时间为基准,有时长达数日。  等密度离心法的分离效率取决于样品颗粒的浮力密度差,密度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与颗粒大小和形状无关,但大小和形状决定着达到平衡的速度、时间和区带宽度。  等密度区带离心法所用的梯度介质通常为氯化绝CSCl,其密度可达1.7 g/cm3。此法可分离核酸、亚细胞器等,也可以分离复合蛋白质,但简单蛋白质不适用。
2023-06-29 05:26:091

等密度梯度分离实验中所需的氯化铯溶液如何配制?

一般情况下一管溶液在其溶质的溶解过程中或完全溶解之后,其在溶剂中的密度分布是不同的,在溶液尚未达到完全混合的均匀状态之前,单位尺度上存在的密度的差值,即为密度梯度.可以表示为:(密度2-密度1)/(密度2的位置坐标-密度1的位置坐标) 连续梯度 1、 测量DNA溶液的体积,按lg/ml的用量精确地加入固体CsCl, 将溶液加温至30℃助溶.温和地混匀溶液直到盐溶解. 2、 每10mlDNA溶液加入0.8ml溴化乙锭溶液(10mg/ml溶于水);立即将溴化乙锭溶液(漂浮在表层)与DNA-氯化铯溶液混匀, 溶液的终密度应为1.55g/ml(溶液的折射率为1.3860)溴化乙锭浓度大约740μg/ml.【溴化乙锭贮存液应贮存于避光容器内(如用锡箔完全包裹的瓶子),于室温保存. 3、 室温下用Sorvall SS34头(或与其相当的转头)以8000rpm离心5min, 浮在溶液上面的水垢状浮渣是溴化乙锭和细菌蛋白所形成的复合物. 4、 用巴斯德吸管或带大号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将浮渣下的清亮红色溶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用轻石蜡油加满管的其余部分并封口. 5、 以20℃对所得的密度梯度以45 000rpm离心16h(VTi65 转头)、 以45 000rpm离心48h(Ti50转头)、以60 000rpm离心24h(Ti65转头)或者以60 000rpm离心24h(Ti70.1转头).普通光照下,在梯中心可见两条DNA区带, 上部区带材料通常较少,由线状的细菌(染色体)DNA和带切口的环状质粒DNA组成:下部区带则由闭环质粒DNA组成.管底部深红色的沉淀是溴化乙锭RNA复合物,位于CsCl溶液和石蜡油之间的是蛋白质.Beckman Quick-Seal离心管中的CsCl-溴化乙锭梯度可容纳4mg 闭环质粒DNA而不至超负荷.如有更大量的质粒存在,将扩展为一条宽带,并与染色体DNA相重叠.这种问题只有在质粒复制达到极高水平时才会出现,只要将该质粒提取物分为2个梯度即可解决.如出现负荷,可收集整个DNA区高产水平时才会出现,只要将该质粒提取物分为2个梯度即可解决.如出现超负荷,可收集整个DNA区带,用CsCl溶液(ρ=1.58g/ml)将体积调到15ml,在两个离心管中再度离心,使DNA达到平衡. 6、 收集DNA带.将21 号皮下注射针头插入管的顶端以使空气进入,为尽量减少污染的机会,首先用18号皮下注射针头按下述方法收集上部的区带(杂色体DNA):用乙醇小心擦拭管外壁以除去任何油脂,然后将一块Soctch胶带贴于管外壁.穿过Soctch胶带将18号皮下注身针头(其斜面向上)插入管中,以便使针头的斜面开口恰好位于染色体DNA区带之下并与该区带相平行.将粘稠状DNA收集到一次性使用的管内,用造型粘土块封住皮下注射针头的末端并将第2根针头留于原处. 穿过Soctch 胶带插入第3根皮下注射针头(18号),将下部的质粒DNA区带收集到玻璃或塑料管中. 等密度离心法 1.原理 等密度离心法是在离心前预先配制介质的密度梯度,此种密度梯度液包含了被分离样品中所有粒子的密度,待分离的样品铺在梯度液或和梯度液先混合,离心开始后,当梯度液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逐渐形成底浓而管顶稀的密度梯度,与此同时原来分布均匀粒子也发生重新分布.当管底介质的密度大于粒子的密度,粒子上浮;在弯顶处粒子密度大于介质密度时,则粒子沉降,最后粒子进入到一个它本身的密度位置即粒子密度等于介质密变,此时dr/dt为零粒子不再移动,粒子形成纯组分的区带,与样品粒子的密度有关,而与粒子的大小和其他参数无关,因此只要转速、温度不变,则延长离心时间也不能改变这些粒子的成带位置. 2.注意点: ①离心时间要长 ②可用角式转头或水平式转头 ③粒子密度相近或相等时不宜用 ④密度梯度溶液中要包含所有粒子密度 ⑤不能用刹车 四、梯度溶液的制备 (一)梯度材料的选择原则: 1.与被分离的生物材料不发生反应,且易与所分离的生物材料分开. 2.可达到要求的密度范围,且在所要求的密度范围内,粘度低,渗透压低,离子强度和pH变化较小. 3.不会对离心设备发生腐蚀作用. 4.容易纯化,价格便宜或容易回收. 5.浓度便于测定,如具有折光率. 6.对于分析超迷离心工作来说,它的物理性质,热力学性质应该是己知的. (二)梯度材料的应用范围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密度梯度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范围. 1.蔗糖:水溶性大,性质稳定,渗透压较高,其最高密度可达1.33g/ml,且由于价格低,容易制备,是现在实验室里常用于细胞器、病毒、RNA分离的梯度材料,但由于有较大的渗透压,不宜用于细胞的分离. 2.聚蔗糖:商品名Ficoll,常采用Ficoll—400也就是相对分子重量为400000,Ficoll渗透压低,但它的粘度却特别高,为此常与泛影葡胺混合使用以降低粘度.主要用于分离各种细胞包括血细胞、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鼠肝细胞等. 3.氯化铯:是一种离于性介质、水溶性大,最高密度可达1.91g/nd.由于它是重金属盐类,在离心时形成的梯度有较好的分辨率,被广泛地用于DNA、质粒、病毒和脂蛋白的分离,但价格较贵. 4.卤化盐类:KBr和NaCI可用于脂蛋白分离,KI和NaI可用于RNA分离,其分辨率高于铯盐.NaCl梯度也可用于分离脂蛋白,NaI梯度可分离天然或变性的DNA. 5.Percoll: 是商品名,它是一种SiO2胶体外面包了一层聚乙烯吡咯酮(PVP),渗透压低,它对生物材料的影响小,而且颗粒稳定,在冷却和冻融情况下还是稳定的.其粘度高,在酸性pH和高离子强度下不稳定.它可用于细胞、细胞器和病毒的分离. 五、分析性超速离心 与制备性超速离心不同的是:分析性超速离心主要是为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沉降特性和结构,而不是专门收集某一特定组分.因此它使用了特殊的转子和检测手段,以便连续地监视物质在一个离心场中的沉降过程. 分析性超速离心的工作原理: 分析性超速离心机主要由一个椭圆形的转子,一套真空系统和一套光学系统所组成.该转子通过一个柔性的轴联接一个高速的驱动装置,这轴可使转于在旋转时形成自己的轴.转子在一个冷冻的真空腔中旋转,其容纳二个小室:分析室和配衡室有上下二个平面的石英窗,离心机中装有的光学系统可保证在整个离心期间都能观察小室中正在沉降的物质,可以通过对紫外光的吸收(如对蛋白质和DNA)或折射率的不同对沉降物进行监视,后一方法的原理是:当光线通过一个具有不同密度区的透明液时,在这些区带的界面上产生光的折射.在分析室中物质沉降时重粒子和轻粒子之间形成的界面就象一个折射的透镜,结果在检测系统的照相底板上产生一“峰”.由于沉降不断进行,界面向前推进,故“峰”也在移动,从峰移动的速度可以得到物质沉降速度的指标.
2023-06-29 05:26:231

蔗糖作为等密度离心法分离DNA可以吗

可以,像蔗糖、葡萄糖、菲可、尼克登这些物质都可以通过离心法形成密度梯度。
2023-06-29 05:26:311

常用的离心方法不包括什么

差速离心法。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颗粒分步离心的方法,称为差速离心。常用的离心方法包括:1、平衡离心法。2、等密度离心法。3、经典式沉降平衡离心法。
2023-06-29 05:26:481

常用的离心技术有哪些,其用途各是什么?

常用的离心技术有:1、差速离心法差速离心是根据颗粒大小和密度不同造成沉降速度(即沉降系数)的差异,通过分级提高离心转速或高速与低速离心交替进行,使具有不同质量的颗粒样品(或大分子)从混合液中分批沉降至管底,从而实现分离目的。该方法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的组分之间的分离,更准确地说是沉降系数差别在1至几个数量级的混合样品的分离,差别越大,分离效果越好。2、梯度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使待分离样品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最终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又称区带离心。密度梯度离心不仅可依据样品颗粒的重量及沉降系数进行分离,还可根据样品颗粒的密度、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离。密度梯度离心在整个离心过程中只使用一种转速,中途无需变更实验参数,而差速离心则需要进行调整转速、重悬反复离心等操作。3、沉降平衡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浮力密度差别进行分离,所用的介质起始密度约等于被分离物质的密度,介质在离心过程中形成密度梯度,被分离物质沉降或上浮到达与之密度相等的介质区域中停留并形成区带。扩展资料:离心技术,是蛋白质、酶、核酸及细胞亚组分分离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生化实验室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或澄清的方法。尤其是超速冷冻离心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实验室中的常用技术方法。离心技术是利用物体高速旋转时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使置于旋转体中的悬浮颗粒发生沉降或漂浮,从而使某些颗粒达到浓缩或与其他颗粒分离之目的。这里的悬浮颗粒往往是指制成悬浮状态的细胞、细胞器、病毒和生物大分子等。离心机转子高速旋转时,当悬浮颗粒密度大于周围介质密度时,颗粒离开轴心方向移动,发生沉降;如果颗粒密度低于周围介质的密度时,则颗粒朝向轴心方向移动而发生漂浮。常用的离心机有多种类型,一般低速离心机的最高转速不超过6000rpm,高速离心机在25000rpm以下,超速离心机的最高速度达30000rpm以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离心技术
2023-06-29 05:26:552

高中生物里面,什么用到了差速离心法?什么用到了梯度离心法?

差速离心法(离心法):交替使用低速和高速离心,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组分的分离。梯度离心法(浓度梯度):细胞内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浓度,把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涨破。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简称区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此法的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象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并防止已形成的区带由于对流而引起混合。此法的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2023-06-29 05:27:102

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离心的区别

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离心的区别如下:一、原理不同:差速离心法:物体围绕中心轴旋转时会受到离心力F的作用。当物体的质量为 M、体积为V、密度为D、旋转半径为r、角速度为(弧度数/秒)时,可得: F=Mω2r 或者 F=V.D.ω2r 。密度梯度离心法:不同颗粒之间存在沉降系数差时,在一定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二、转速不同:差速离心法:用多个离心转速。密度梯度离心法:只用一个离心转速。扩展资料:不同颗粒之间存在沉降系数差时,在一定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这类分离又可分为速度沉降和等密度沉降平衡两种。密度梯度离心常用的介质为氯化铯,蔗糖和多聚蔗糖。
2023-06-29 05:27:181

用于分离样品中粒子大小差异大而密度相同的物质,首选的离心法是(  )。

【答案】:C速率区带离心法:根据分离的粒子在梯度液中沉降速度的不同,使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粒子处于不同的密度梯度层内分成一系列区带,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一般用于分离大小相异而密度相同的物质。
2023-06-29 05:27:511

用离心法分离细胞器,细胞器沉降由上到下的顺序是什么?

运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细胞器沉降由上到下的顺序依次为:核、线粒体、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与高基体、最后为核蛋白体。差速离心法是交替使用低速和高速离心,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组分的分离。因为细胞内不同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不同,密度也不同,可以用旋转离心的方法利用不同的转速将不同的细胞器沉淀,密度大的在下边,密度小的在上边,由于核糖体的质量最小,所以需要的转速最快,处在离心管最上方。扩展资料:分离细胞器的方法:一、差速离心法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由低速到高速逐级离心,用于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和细胞器。由于各种细胞器在大小和密度上相互重叠,而且某些慢沉降颗粒常常被快沉降颗粒裹到沉淀块中,一般重复2~3次效果会好一些。差速离心只用于分离大小悬殊的细胞,更多用于分离细胞器。通过差速离心可将细胞器初步分离,常需进一步通过密度梯离心再行分离纯化。二、密度梯度离心法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这类分离又可分为速度沉降和等密度沉降平衡两种。密度梯度离心常用的介质为氯化铯,蔗糖和多聚蔗糖。分离活细胞的介质要求是能产生密度梯度,且密度高时,粘度不高;PH中性或易调为中性;浓度大时渗透压不大;对细胞无毒。
2023-06-29 05:27:581

高速离心研磨机(立式离心机)的特点是什么?

立式离心机,是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设备。立式离心机由进料装置、分离系统、过滤仓、出料仓、传动系统、洗涤装置以及电控装置组成。立式离心机的整个系统巧妙的应用了离心力与重力的双重作用实现了设备的连续工作,达到了很高的工作效率。浆料由进料口进入离心机,在分离系统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通过过滤筛网截留固体,液体穿过筛网进入过滤仓由母液口排出。固体在重力与离心力的分力作用下向下运动,通过出料仓进入下级工段。在运动过程中,由洗涤系统泵入洗涤液对固体进行洗涤。所有的动力由一个电机驱动。在分离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进料速度与分离系统各部分的相对位置来控制固体在分离系统中的停留时间,达到规定的固体含水量要求。
2023-06-29 05:28:193

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密度梯度离心法

英文名称: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method〔1〕亦称平衡密度梯度离心法。用超离心机对小分子物质溶液,长时间加一个离心力场达到沉降平衡,在沉降池内从液面到底部出现一定的密度梯度。若在该溶液里加入少量大分子溶液,则溶液内比溶剂密度大的部分就产生大分子沉降,比溶剂密度小的部分就会上浮,最后在离心力和浮力平衡的位置,集聚形成大分子带状物。利用这种现象,测定核酸或蛋白质等的浮游密度,或根据其差别进行分析的一种沉降平衡法。自1958年米西尔逊(M.Meselson),斯塔尔(F.W.Stahl),维诺格拉德(J.Vinograd)成功地分离了〔15N〕DNA和〔14N〕DNA以来,该法取得许多成果。为得到必要的浓度梯度,多采用浓氯化铯溶液,所以有时也使用氯化铯浓度梯度离心法这个名称,还可采用氯化铷、溴化铯等溶液。通常利用分析超离心机,但在将细胞颗粒成分进行分离等以纯化为目的的情况,利用密度差,使用分离超离心机,采用预先制备好的蔗糖等的密度梯度。〔2〕采用蔗糖等一些小分子溶液,预先在分离超离心机的样品地内制备出密度梯度,在其上面再加上一层少量的大分子溶液后,离心,大分子就形成层状而沉降。若含有沉降系数不同的许多成分,就会出现许多层。这种情况采用适当的编排号码,取出样品池内的溶液,然后进行研究。这是与〔1〕不同的一种沉降速度法,除了以相同的目的被用于通常的沉降速度法外,在能取出分离物这点上是有优越性的。因多采用蔗糖密度梯度,所以亦称为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按同样原理,也可使用分析超离心机进行测定。
2023-06-29 05:28:281

密度梯度离心法因为密度不同吗?

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原理:密度梯度离心,又称为速率区带离心,是沉降系数较接近的物质分离的方法。工作原理:不同颗粒之间存在沉降系数差时,在一定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不是因为密度不同,而是因为利用比重不同,差速离心法是利用速度不同
2023-06-29 05:28:541

CsCl等密度梯度离心中,浮力密度高的是在上面还是在下面?

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的依密度而分离的离心法。各组分会依其密度分布在与其自身密度相同的液层中。密度梯度可以离心前预先制备(如叠加不同浓度蔗糖、甘油)或在离心中自然形成(如使用氯化铯时)。离转轴较远的一段密度会比较大,为离心管的下端,密度高的物质会停留在那。
2023-06-29 05:29:011

浙江省高中生物有哪几种离心方法 急 明天就考试了

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析性超速离心法。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度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悬浮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以蛋白质为例:溶液中的蛋白质在受到强大的离心作用时,如果蛋白质溶液的密度大于溶剂的密度,蛋白质分子就会下沉。在离心场中,蛋白质分子所受到的净离心力(离心力减去浮力)与溶剂的摩擦力平衡时,每单位离心场强度定值,这个定值即为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沉降速度用每单位时间内颗粒下沉的距离来表示。
2023-06-29 05:29:094

形状不同的粒子分布沉淀的离心方法是()

形状不同的粒子分布沉淀的离心方法是() A.差速离心法B.速率区带离心法C.等密度区带离心法D.高速离心法E.超速离心法正确答案:A
2023-06-29 05:29:331

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离心法的异同

⒈密度梯度离心中,单一样品组分的分离是借助于混合样品穿过密度梯度层的沉降或上浮进行分离;差速离心法是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 ⒉密度梯度离心只用一个离心转速,而差速离心用两个甚至更多的转速。 ⒊密度梯度离心的物质是密度有一定差异的,而差速离心是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组分。
2023-06-29 05:29:391

密度梯度离心法

液体在离心时,其密度随转轴距离而增加。碱基GC配对的双链DNA片段密度较大,利用精密的密度梯度超离心技术可使切割适当片段的不同DNA按密度大小分布开来。进而通过与某种放射性标记的mRNA杂交来检验,分离相应的基因。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简称区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此法的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②适应范围广,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并防止已形成的区带由于对流而引起混合。此法的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2023-06-29 05:29:481

为什么盐能产生浮力,使水的密度变大

所谓的盐产生浮力,是因为盐溶于水之后和水形成的盐水混合物后盐水混合物的密度大于水,所以浮力加大,并不是盐能产生浮力,同样道理,当其它物质溶于水,能使其和水的混合物浮力加大的话,一样可以使混合物的密度加大而加大浮力。
2023-06-29 05:29:574

密度分离法的分离结果

密度分离法是一种将混合物中不同密度的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常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其原理是将混合物置于一定条件下,使密度不同的物质在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分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下面将以离心法为例,介绍密度分离法的分离结果。离心法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将混合物中不同密度的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常见的应用包括细胞分离、蛋白质分离、DNA分离等。离心机是实现离心法的主要工具,它能够在高速旋转的离心管中产生高速离心力,将混合物中不同密度的物质分层,从而实现分离。离心法的分离结果取决于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密度差异。例如,在细胞分离中,通过离心法可以将细胞和细胞器分离出来。在离心过程中,离心管中的混合物经过高速旋转后,密度较大的细胞和细胞器沉降到离心管底部形成沉淀,而密度较小的液体则上浮到离心管顶部形成上清液。于是,可以通过将上清液转移至另一个离心管中,再次进行离心,使细胞和细胞器进一步分离。另外,离心法还可以用于蛋白质分离。蛋白质在离心过程中也会因为密度的不同而分层,从而实现不同蛋白质的分离。例如,通过在离心机中离心蛋白质混合物,可以将血清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如白蛋白、球蛋白等。总之,密度分离法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方法,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离心法作为其中的一种方法,可以将混合物中不同密度的物质分层,从而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离心法的分离结果与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有关,可以用于细胞分离、蛋白质分离、DNA分离等。
2023-06-29 05:30:041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可高达多少密度

1.080g/ml密度梯度离心法: 液体在离心时,其密度随转轴距离而增加。碱基GC 配对的双链DNA 片段密度较大,利用精密的密度梯度超离心技术可使切割适当片段的不同DNA 按密度大小分布开来。进而通过与某种放射性标记的mRNA 杂交来检验,分离相应的基因。非洲爪蟾rDNA.5sDNA 和海胆组蛋白基因就是这样分离得到的。密度梯度超离心技术不仅可以分离细胞中的DNA,也可以利用它分离到生物细胞中的某些目的基因的mRNA。一般细胞含mRNA 并不丰富,大多数细胞mRNA 只占总RNA 百分之几,mRNA 种类又非常多,各种mRNA 链长短不一,总mRNA 提取出来后,提取到铺在已预制了不同密度层次溶液介质的离心管中,人们可以利用密度梯度超离心技术将大小不同的mRNA 分离在不同密度层次上,然后可以根据所需的mRNA 的大小,在相应层次上提取。
2023-06-29 05:30:251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的原理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的原理是:常用来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层液比重是1.077±0.001的聚蔗糖(Ficoll)-泛影葡胺(Urografin)(F/H)分层液。Ficoll是蔗糖的多聚体,呈中性,_W水性高,平均分子量为400,000,当密度为1.2g/ml仍未超出正常生理性渗透压,也不穿过生物膜。红细胞、粒细胞比重大,离心后沉于管底;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重小于或等于分层液比重,离心后漂浮于分层液的液面上,也可有少部分细胞悬浮在分层液中。吸取分层液液面的细胞,就可从外周血中分离到单个核细胞。方法:1、在短中管中加入适量淋巴细胞分离液。2、取肝素抗凝静脉血与等量Hank"s液或RPMI1640充分混匀,用滴管沿管壁缓慢叠加于分层液面上,注意保持清楚的界面。水平离心2000rpm×20分钟。3、离心后管内分为三层,上层为血浆和Hank"s液,下层主要为红细胞和粒细胞。中层为淋巴细胞分离液,在上、中层界面处有一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白色云雾层狭窄带(如下图),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此外,还含有血小板。4、用毛细血管插到云雾层,吸取单个核细胞。置入另一短中管中,加入5倍以上体积的Hank"s液或RPMI1640,1500rpm×10分钟,洗涤细胞两次。5、末次离心后,弃上清,加入含有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重悬细胞。取一滴细胞悬液与一滴0.2%台盼兰染液混合,于血球计数板上,计数四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总数。
2023-06-29 05:30:451

常用的分离技术有哪两类?各包括哪些?这些常用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分离的原理就是把随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分解成状态估计和确认反馈控制两部分然后进行设置的。他们的分离技术来说的话一种是萃取分离法。和离子交换分离法。当然,这是作用于化学方面的。
2023-06-29 05:31:011

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叶绿体匀浆介质为什么选哟个0.25mol/l蔗糖,匀浆在低温下快速进行是何道理

首先,蔗糖可以形成密度梯度;然后0.25mol/L的蔗糖形成的密度梯度的最大值比叶绿体匀浆介质密度要小,满足密度梯度离心的要求。低温下研磨一般都是保护作用,防止蛋白变性等等
2023-06-29 05:31:112

离心机水平转子 离心机水平转子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

离心机水平转子的工作原理详细解说 甩开转子(swing-out rotor)亦称水平转子(摆平转子)离心管放置在吊篮里,吊篮是轴对称地挂在转子上。旋转时,吊篮受离心力而由垂直位置甩到水平位置,故也称为外摆动式转子和摆平吊篮转子等。 离心机 当甩开转子在离心机中旋转时,离心力的作用方向是径向的,在水平切面是对称的扇形,只有离心管中心线上的颗粒与离心力场方向完全一致,其他位置的颗粒在沉降过程中会碰到管壁,沿管壁沉降。在甩开转子中的管壁效应没有在角转子中严重。离心管中的颗粒沉降路径与旋转轴垂直,最初样品区带中心的颗粒将径向沉降,然而靠近管壁处的颗粒会先与管壁碰撞,离管壁的距离不同,则到达管底的先后不同,使区带加宽,也会引起颗粒堆积成块、对流干扰和其他异常现象。对离心机的使用来说,平衡转子是获得好的分离效果的关键。对于不同吊篮(试管)数的平衡方法如图所示。轴对应试管的重量平衡称重误差必须保持在0.1g以内,而吊篮必须轴对称地安放砸转子体上,有些离心机机要求全部吊篮都必须对号安装。 a首先制备梯度,铺放样品,把吊篮挂(安装)在转 子上(离心机没有旋转时,吊篮是垂直垂下的);b转子加速时,吊篮开始摆起,转速达800r/min以上时,吊篮与转子旋转轴成90°的水平位置,不发生梯度重定向;c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样品中的颗粒往管底方向沉降,按其沉降系数或浮力密度的差异分离成不连续区带;d转子降速停转,吊篮回到原来的垂直位置,在试管中不发生重定向式中,rt为旋转中心与液面顶部间的距离。若考虑对半球管底的影响,可用下式: 式中,b为管内盛放溶液的总体积;V为从弯液面至r处溶液的体积;r为转轴间的距离,Wt为管底的厚度;t为管壁厚度;D为离心管孔半径;Rmax为转头最大半径。 等密度离心选用短粗离心管,速率区带离心选用细长离心管,它们是制备离心机作分析的最通用技术。甩开转子在少数情况下也用于差速离心机分离。由于甩开转子的半径—体积关系比较简单,易于形成等动力梯度,所以它是用制备机测定沉降系数的主要方法。
2023-06-29 05:31:181

离心机离心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大吗

实验室离心机的离心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对于离心机的分离效果,我们常常会考虑离心机种类,离心方法,离心介质等因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除了以上几点,离心机转速和离心时间以及离心介质的PH值和温度等条件也是很重要的,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后面三种因素对于分离效果的影响。1、离心时间实验室离心机的离心时间是影响离心效果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离心方法的不同所需要的离心时间也会不同。下面以差速离心和等密度梯度离心以及密度梯度离心为例,详细介绍。对于差速离心来说,离心时间指的是某种颗粒完全沉降到离心管底的时间;而对于等密度梯度离心来说,离心时间则是指颗粒完全到达等密度点的平衡时间;zui后一个密度梯度离心的离心时间指的是形成界限分明的区带的时间。对于后面两种离心方法,其所需的区带形成时间或平衡时间,影响因素很复杂,可通过试验后确定。2、离心转速离心机的转速的大小主要由转子的转速和颗粒的旋转半径来决定,在说明离心条件时,往往也用相对离心力场来表示。实际工作中,离心力场的数据是指其平均值。即是指在离心溶液中点处颗粒所受的离心力场。3、离心介质的PH值和温度离心介质的PH值的设定一般是处于酶稳定的PH范围内,可采用缓冲液,在试验过称重,要避免过酸或者过碱的环境对离心机本身产生腐蚀作用。在实验室离心机工作时,除了要格外注意对离心介质的选择之外,还要控制好温度及介质溶液的PH值等离心条件,防止其分离物质的凝集、变性和失活。一般来说,我们将离心温度会控制在4℃左右,对于某些热稳定性较好的酶等,离心也可在室温下进行。离心机
2023-06-29 05:31:272

影响Fico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PBMC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Ficol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分离人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常用方法,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密度梯度液的浓度和温度:密度梯度液的浓度和温度对分离效果有较大影响,通常需要根据样本类型和离心条件进行优化选择。样本稀释度:过高的样本稀释度可能会影响分离效果,因为会使细胞聚集在一起,难以充分分离。离心条件:离心速度、时间、离心管角度等离心条件的选择也会影响分离效果,需要根据样本类型和分离目的进行优化。样本来源和处理:不同样本来源和处理方法对分离效果也会产生影响,如血样量、血管针头的选择、血样收集管的类型等。分层管的质量:Ficol密度梯度离心法需要使用密度梯度离心管进行离心,而不同品牌或批次的管子质量可能不同,可能会影响分离效果。总之,在进行Fico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个因素,进行适当的优化和控制,以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2023-06-29 05:31:421

请问:差速离心法的基本原理.为什么用不同的转速可以将不同密度的物质分离出来?不知道的请不要乱说话.

差速离心法是交替使用低速和高速离心,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组分的分离. 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 用离心法时,大分子沉降速度的量度,等于每单位离心场的速度.或s=v/ω2r.s是沉降系数,ω是离心转子的角速度(弧度/秒),r是到旋转中心的距离,v是沉降速度.沉降系数以每单位重力的沉降时间表示,并且通常为1~200×10-13秒范围,10-13这个因子叫做沉降单位S,即1S=10-13秒,如血红蛋白的沉降系数约为4×10-13秒或4S.大多数蛋白质和核酸的沉降系数在4S和40S之间,核糖体及其亚基在30S和80S之间,多核糖体在100S以上. 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 s) 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s) 根据1924年Svedberg(离心法创始人--瑞典蛋白质化学家)对沉降系数下的定义:颗粒在单位离心力场中粒子移动的速度. To call the parameter which characterizes the movement of the particle at the centrifugal force place. 沉降系数是以时间表示的.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S实际上时常在10-13秒左右,故把沉降系数10 -13 秒称为一个Svedberg单位,简写S,量纲为秒. [ Adopted unit ] second [ Another unit ] 1 svedberg = 1E(-13) sec [ SI unit ] second 因随溶剂的种类、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通常是换算成20℃纯水中的数值,进一步算出分子间无作用力和浓度为零时的外插值.沉降系数是以分子量、分子形状和水等情况来决定,其作为生物体大分子的一个特征是很重要的. 沉降系数的测定 沉降系数通过分析离心机测定. 通常只需要几十毫克甚至几十微克样品,配制成1~2毫升溶液,装入分析池,以几小时的分析离心,就可以获得一系列的样品离心沉降图.根据沉降图可以作样品所含组分的定性分析,亦可以测定各组分的沉降系数和估计分子大小,作样品纯度检定和不均一性测定,以组分的相对含量测定. 沉降系数的测定原理 沉降系数的测定原理就是在恒定的离心力场下测定样品颗粒的沉降速度. 因为样品颗粒很小,不能直接看到它们的沉降运动,所以把离心时样品颗粒的界面移动速度看作是样品颗粒的平均沉降速度.通常使用Schlieren和吸收光学系统来记录界面沉降图.在沉降图中样品界面一般表现为一个对称的峰,峰的最高点代表界面位置.(图) 通常沉降系数测量精度为±2%,但是如果面界图型表现为不对称峰型,或希望沉降系数测量精度达到±1%或更小的情况时,按峰的最高点作为界面位置就不够了这时应该使用二阶距法计算界面位置. 基本原理 物体围绕中心轴旋转时会受到离心力F的作用.当物体的质量为 M、体积为V、密度为D、旋转半径为r、角速度为ω(弧度数/秒)时,可得: F=Mω2r 或者 F=V.D.ω2r (1) 上述表明:被离心物质所受到的离心力与该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离心角速度以及旋转半径呈正比关系.离心力越大,被离心物质沉降得越快. 在离心过程中,被离心物质还要克服浮力和摩擦力的阻碍作用.浮力F}和摩擦力F}}分别由下式表示: F"=V.D".ω2r (2) F""=f dr/dt (3) 其中D}为溶液密度,f为摩擦系数,dr/dt为沉降速度(单位时间内旋转半径的改变). 基本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可有 : F=F"+F"" V.D. ω2r =V.D"ω2r + f. dr/dt dr/dt =Vω2r (D-D")/f (4) 式(4)表明,沉降速度与被离心物质的体积、密度差呈正比,与f成反比.若以S表示单位力场(ω2r=1)下的沉降速度,则 S=V (D-D")/f S即为沉降系数. 沉降系数对于生物大分子来说,多数在(1~500)×10-13秒之间.为应用方便起见,人们规定1×10-13秒为一个单位(或称1S).一般单纯的蛋白质在1~20S之间,较大核酸分 子在4~100S之间,更大的亚细胞结构在30~500S之间. 以蛋白质为例 溶液中的蛋白质在受到强大的离心作用时,如果蛋白质溶液的密度大于溶剂的密度,蛋白质分子就会下沉,在离心场中,蛋白质分子所受到的净离心力(离心力减去浮力)与溶剂的摩擦力平衡时,每单位离心场强度定值,这个定值即为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沉降速度用每单位时间内颗粒下沉的距离来表示. 测定方法: ⑴样品:蛋白质 ⑵样品溶液与离心:将样品溶于缓冲液中,用一定规格的双槽分析池,一边加入溶液一边加入溶剂.分析池与平衡池平衡重量,使平衡池比分析池轻0.5g以内,然后分别装入分析转头.抽真空.开Schlieren光光源,选择工作速度,室温离心.转动腔达到真空后离以机开始运转加速,此时在观察窗口可以看到离心图型.达到工作速度后恒速离心. 以蛋白质为例 待看到样品峰的尖端后即可以间隔照相.照完相即可关机,取出样品液,清理转头和分析池.照相用强反差显影冲洗后即得Schlieren光路沉降图形照片. ⑶沉降图像测量:Schlieren沉降图可以用比长仪,读数显微镜,或投影仪测量.测量时把沉降图像的底片放于测量仪器上,使液面的垂直线与测量仪中的垂直线重合,然后用十字标线依次测量内参孔,液面,界面峰尖,和外参考孔的位置,每个图像至少读测三次,取平均值.依次把每个图像依同样方法测量,把数据列成表. (4)沉降系数S的计算:代入公式计算. 离心图像的分析 当离心刚开始时如果见到有快速沉降的峰,几分钟内就到达分析池底部,一般多是由于样品发生部分聚合形成快速沉降的高聚物.离心达速后样品的的记心图像显示一个对称的峰形,一般可以认为样品是离心均一的.但是对样品的真正均一性还应用其他方法进一步检测,如电泳,层析等.某些混合样品偶然亦会给出一个对称峰的.峰形通常会随时间而扩展,这是由于样品扩散的结果.但如果峰形扩展很快,则该样品可能是多分散性的.如果离心图像中表现几个峰,说明样品中有几个组分,每一个峰代表相应组分的沉降界面,因此可以测定每一个组分的沉降系数值.根据峰的面积可以测量组分的浓度值. 有时离心的图像表现出一个不对称的峰,这可能是由于下列几种情况所致.①几个沉降系数接近的组分峰形重叠,②样品是多分散性的,其分子量分布不均匀,③某些相互作用强的高分子,其沉降速度对浓度依赖很大.若测定于高浓度,在界面区由于浓度变化造成沉降速度不一致而致峰形呈不对称分布
2023-06-29 05:31:481

高中生物实验哪些用到差速离心法,哪些用到梯度离心法。

高中生物实验哪些用到差速离心法,哪些用到梯度离心法。?观察线粒体、叶绿体、蛋白质的结构时用到了差速离心法。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观察DNA时用到了梯度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中单一样品组份的分离是借助于混合样品穿过密度梯度层的沉降或上浮来达到的;差速离心法是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密度梯度离心只用一个离心转速,而差速离心用两个甚至更多的转速。密度梯度离心的物质是密度有一定差异的,而差速离心是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组分。扩展资料: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时,注意离心前将样品小心铺放在密度梯度溶液表面,离心形成区带。离心后不同大小、不同形状、有一定沉降系数差异的颗粒在密度梯度液中形成若干条界面清楚的不连续区带。再通过虹吸、穿刺或切割离心管的方法将不同区带中的颗粒分开收集,得到所需的物质。注意事项:1、梯度介质应具备足够大的溶解度,以形成所需的密度梯度范围。2、梯度介质不会与样品中的组分发生反应。3、梯度介质也不会引起样品中组分的凝集、变性或失活。4、若离心时间过长由于颗粒的扩散作用,会使区带越来越宽。为此,应适当增大离心力、缩短离心时间,可以减少由于扩散而导致的区带扩宽现象。
2023-06-29 05:31:584

生物中离心法和差速离心法的实验有什么差别

离心一般是在一定的转速下进行一段时间,将要分离的东西分开。而差速离心则是用一定的转速将物质分成两部分后,将上清液再用更高的转速离心,分成层后如果需要还要用更高的转速再将上清液离心,直到将物质完全分成不同的层次为止.是交替使用低速和高速离心,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组分的分离。使用离心法时,大分子沉降速度的量度,等于每单位离心场的速度。或s=v/ω2r。s是沉降系数,ω是离心转子的角速度(弧度/秒),r是到旋转中心的距离,v是沉降速度。沉降系数以每单位重力的沉降时间表示,并且通常为1~200×10-13秒范围。10-13这个因子叫做沉降单位S,即1S=10-13秒,如血红蛋白的沉降系数约为4×10-13秒或4S。大多数蛋白质和核酸的沉降系数在4S和40S之间,核糖体及其亚基在30S和80S之间,多核糖体在100S以上。通常只需要几十毫克甚至几十微克样品,配制成1~2毫升溶液,装入分析池,以几小时的分析离心,就可以获得一系列的样品离心沉降图。根据沉降图可以作样品所含组分的定性分析,亦可以测定各组分的沉降系数和估计分子大小,作样品纯度检定和不均一性测定,以组分的相对含量测定。测定原理沉降系数的测定原理就是在恒定的离心力场下测定样品颗粒的沉降速度。因为样品颗粒很小,不能直接看到它们的沉降运动,所以把离心时样品颗粒的界面移动速度看作是样品颗粒的平均沉降速度。通常使用Schlieren和吸收光学系统来记录界面沉降图。在沉降图中样品界面一般表现为一个对称的峰,峰的最高点代表界面位置。通常沉降系数测量精度为±2%,但是如果面界图型表现为不对称峰型,或希望沉降系数测量精度达到±1%或更小的情况时,按峰的最高点作为界面位置就不够了这时应该使用二阶距法计算界面位置。
2023-06-29 05:32:083

原油脱水的五种方法

原油脱水的五种方法有加热沉降法、过滤法、离心法、声化学法、微波辐射法。1、加热沉降法通过加热使得原油的粘度下降,水和原油的比重差增大,原油对水滴悬浮力减小,同时水滴的动能增大,界面上有机物的溶解度增大,界面强度减小,这样有利于破坏原油的双电层,从而实现原油脱水。2、过滤法过滤法是使乳化液经过滤柱,通过加压使得乳化液进入原油的滤料层,因固体吸附剂对乳化液中的油和水具有选择吸附特性,将乳化液中的水吸附出来,从而完成破乳,达到原油脱水效果。该方法对固体吸附剂的要求较高,且过滤柱的制作工艺繁杂。3、离心法离心法是利用油水之间密度不同,在高速离心场作用下使乳状液破乳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离心场越强,破乳效果越好。该方法中的高速离心设备日常比较难维护,目前只适合在实验室或需要占地较小的情况下使用。4、声化学法将声波能量辐射到加入了少量破乳剂的原油乳状液中,使之产生一系列超声效应,如搅拌、聚结、空化、温热、负压等,从而使乳化膜破坏进而破乳脱水。由于超声波良好的传导性,使得此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乳状液。目前声化学法对原有的脱水研究和应用都比较广泛。5、微波辐射法利用微波辐射能量来进行破乳脱水的一种技术。在微波辐射下乳化液分子内部形成高频变化的电磁场,破坏油水界面膜,实现油水分离。微波辐射方法的处理时间短,能耗较低,能广泛适用于各种油样类型。扩展资料:原油脱水的原理在油田开采初期,原油中的水主要以W/O型乳状液存在,随着油田的进一步开采,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油井采出液也由原来的以W/O型乳状液为主变为以水包油O/W型乳状液为主。破乳关乎到原油脱水过程,通常分为三步:凝聚(Coagulation),聚结(Coalescene)和沉降(Sedimentation)。这一过程中原油的水珠在相互碰撞和接触中合并增大,自原油中沉降分离出来。聚结是脱水过程的关键,聚结和沉降分离构成了原油的脱水过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油脱水
2023-06-29 05:32:231

密度梯度离心的优点?

  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这类分离又可分为速度沉降和等密度沉降平衡两种。密度梯度离心常用的介质为氯化铯,蔗糖和多聚蔗糖。分离活细胞的介质要求:1)能产生密度梯度,且密度高时,粘度不高;2)PH中性或易调为中性;3)浓度大时渗透压不大;4)对细胞无毒。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简称区带离心法):  区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此法的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象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并防止已形成的区带由于对流而引起混合。  此法的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又可分为两种:  (1)差速区带离心法:当不同的颗粒间存在沉降速度差时(不需要像差速沉降离心法所要求的那样大的沉降系数差)。在一定的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的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介质的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称为差速区带离心法。此法仅用于分离有一定沉降系数差的颗粒(20% 的沉降系数差或更少)或分子量相差3倍的蛋白质,与颗粒的密度无关,大小相同,密度不同的颗粒(如线粒体,溶酶体等)不能用此法分离。  离心管先装好密度梯度介质溶液,样品液加在梯度介质的液面上,离心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颗粒离开原样品层,按不同沉降速度向管底沉降,离心一定时间后,沉降的颗粒逐渐分开,最后形成一系列界面清楚的不连续区带,沉降系数越大,往下沉降越快,所呈现的区带也越低,离心必须在沉降最快的大颗粒到达管底前结束,样品颗粒的密度要大于梯度介质的密度。梯度介质通常用蔗糖溶液,其最大密度和浓度可达1.28 kg/cm3和60%。  此离心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离心转速和时间  (2)等密度区带离心法:离心管中预先放置好梯度介质,样品加在梯度液面上,或样品预先与梯度介质溶液混合后装入离心管,通过离心形成梯度,这就是预形成梯度和离心形成梯度的等密度区带离心产生梯度的二种方式。  离心时,样品的不同颗粒向上浮起,一直移动到与它们的密度相等的等密度点的特定梯度位置上,形成几条不同的区带,这就是等密度离心法。体系到达平衡状态后,再延长离心时间和提高转速已无意义,处于等密度点上的样品颗粒的区带形状和位置均不再受离心时间所影响,提高转速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离心所需时间以最小颗粒到达等密度点(即平衡点)的时间为基准,有时长达数日。  等密度离心法的分离效率取决于样品颗粒的浮力密度差,密度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与颗粒大小和形状无关,但大小和形状决定着达到平衡的速度、时间和区带宽度。  等密度区带离心法所用的梯度介质通常为氯化绝CSCl,其密度可达1.7 g/cm3。此法可分离核酸、亚细胞器等,也可以分离复合蛋白质,但简单蛋白质不适用。
2023-06-29 05:32:411

密度梯度离心与等密梯度离心的区别

这是离心方式的一种。离心,就是在离心立场的作用下,通常在液态环境中,不同组分由于迁移率不同,经过一定的离心时间后,彼此分开,或者直接沉底,方便收集。您的问题更确切的说是要问:在密度梯度离心中,等密度离心和其它的离心方法之间的区别。也就是说,密度梯度离心是指待离心的组分在离心力场中迁移时,经过的介质(也就是离心管中的适合样品分离的缓冲液)密度不均一,通常是沿着离心力方向线性增大。如果是等密度梯度离心方式,那么,当待离心的组分迁移到和它密度相等的介质层时,便处于平衡状态,不再迁移。最终形成样品层。 但是介质的密度梯度范围如果不包含待分离组分的密度值,而且混合样品中各组分在这样的介质中彼此也能分开的话,那么也可以达到分离,制备所需纯样品的目的,这种离心方法叫做速率-区带离心。通常,密度梯度离心为了分离金属颗粒物,生物大分子,亚细胞组分等。所需的离心机几乎都是超速离心机。有什么问题,欢迎追问。
2023-06-29 05:32:491

密度梯度离心法 应该怎么操作?

密度梯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此法的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象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并防止已形成的区带由于对流而引起混合。此法的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密度梯度离心法又可分为速度沉降和等密度沉降平衡两种:(1)差速区带离心法:当不同的颗粒间存在沉降速度差时(不需要像差速沉降离心法所要求的那样大的沉降系数差)。在一定的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的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介质的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称为差速区带离心法。此法仅用于分离有一定沉降系数差的颗粒(20% 的沉降系数差或更少)或分子量相差3倍的蛋白质,与颗粒的密度无关,大小相同,密度不同的颗粒(如线粒体,溶酶体等)不能用此法分离。  离心管先装好密度梯度介质溶液,样品液加在梯度介质的液面上,离心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颗粒离开原样品层,按不同沉降速度向管底沉降,离心一定时间后,沉降的颗粒逐渐分开,最后形成一系列界面清楚的不连续区带,沉降系数越大,往下沉降越快,所呈现的区带也越低,离心必须在沉降最快的大颗粒到达管底前结束,样品颗粒的密度要大于梯度介质的密度。梯度介质通常用蔗糖溶液,其最大密度和浓度可达1.28 g/cm3和60%。  此离心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离心转速和时间  (2)等密度区带离心法:离心管中预先放置好梯度介质,样品加在梯度液面上,或样品预先与梯度介质溶液混合后装入离心管,通过离心形成梯度,这就是预形成梯度和离心形成梯度的等密度区带离心产生梯度的二种方式。  离心时,样品的不同颗粒向上浮起,一直移动到与它们的密度相等的等密度点的特定梯度位置上,形成几条不同的区带,这就是等密度离心法。体系到达平衡状态后,再延长离心时间和提高转速已无意义,处于等密度点上的样品颗粒的区带形状和位置均不再受离心时间所影响,提高转速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离心所需时间以最小颗粒到达等密度点(即平衡点)的时间为基准,有时长达数日。  等密度离心法的分离效率取决于样品颗粒的浮力密度差,密度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与颗粒大小和形状无关,但大小和形状决定着达到平衡的速度、时间和区带宽度。  等密度区带离心法所用的梯度介质通常为氯化绝CSCl,其密度可达1.7 g/cm3。此法可分离核酸、亚细胞器等,也可以分离复合蛋白质,但简单蛋白质不适用。纯化病毒常用的方法是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得到比较纯的病毒。其操作过程如下:1、将收集的组织或脏器或其他,用玻璃匀浆器充分研磨后制成悬液,经反复冻融3 次后,置- 20 ℃冰箱中,备用。2、先以5000g离心15分钟后,获取上清夜,然后再20000g高速离心30分钟后取上清夜。3、接着10万g超速离心2h,将沉淀用少量STE溶解。4、先在超速离心管中加入5-8mL的第3步所获取的含病毒样品的溶解液,然后在离心管中依次加入30 % , 45 % , 60 %的蔗糖,加的时候是用长针头从底部往上加的。11万g离心2.5h,发现在30 %与45 % 以及45 % 与60 %之间都有一条明亮的带,用长针头将两条不同部位的带都吸取出来,分别收集到不同的瓶内。5、去蔗糖;用STE缓冲液适量稀释纯化的病毒,然后11万g离心3h,用少量STE(根据沉淀的量决定加入多少)缓冲液把沉淀悬起,即最后获得了纯化的病毒。-20度冻纯备用,用时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病毒含量。
2023-06-29 05:32:582

等密度梯度分离实验中所需的氯化铯溶液如何配制?

一般情况下一管溶液在其溶质的溶解过程中或完全溶解之后,其在溶剂中的密度分布是不同的,在溶液尚未达到完全混合的均匀状态之前,单位尺度上存在的密度的差值,即为密度梯度。可以表示为:(密度2-密度1)/(密度2的位置坐标-密度1的位置坐标)连续梯度1、 测量DNA溶液的体积,按lg/ml的用量精确地加入固体CsCl, 将溶液加温至30℃助溶。温和地混匀溶液直到盐溶解。2、 每10mlDNA溶液加入0.8ml溴化乙锭溶液(10mg/ml溶于水);立即将溴化乙锭溶液(漂浮在表层)与DNA-氯化铯溶液混匀, 溶液的终密度应为1.55g/ml(溶液的折射率为1.3860)溴化乙锭浓度大约740μg/ml。【溴化乙锭贮存液应贮存于避光容器内(如用锡箔完全包裹的瓶子),于室温保存。3、 室温下用Sorvall SS34头(或与其相当的转头)以8000rpm离心5min, 浮在溶液上面的水垢状浮渣是溴化乙锭和细菌蛋白所形成的复合物。4、 用巴斯德吸管或带大号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将浮渣下的清亮红色溶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用轻石蜡油加满管的其余部分并封口。5、 以20℃对所得的密度梯度以45 000rpm离心16h(VTi65 转头)、 以45 000rpm离心48h(Ti50转头)、以60 000rpm离心24h(Ti65转头)或者以60 000rpm离心24h(Ti70.1转头)。普通光照下,在梯中心可见两条DNA区带, 上部区带材料通常较少,由线状的细菌(染色体)DNA和带切口的环状质粒DNA组成:下部区带则由闭环质粒DNA组成。管底部深红色的沉淀是溴化乙锭RNA复合物,位于CsCl溶液和石蜡油之间的是蛋白质。Beckman Quick-Seal离心管中的CsCl-溴化乙锭梯度可容纳4mg 闭环质粒DNA而不至超负荷。如有更大量的质粒存在,将扩展为一条宽带,并与染色体DNA相重叠。这种问题只有在质粒复制达到极高水平时才会出现,只要将该质粒提取物分为2个梯度即可解决。如出现负荷,可收集整个DNA区高产水平时才会出现,只要将该质粒提取物分为2个梯度即可解决。如出现超负荷,可收集整个DNA区带,用CsCl溶液(ρ=1.58g/ml)将体积调到15ml,在两个离心管中再度离心,使DNA达到平衡。6、 收集DNA带。将21 号皮下注射针头插入管的顶端以使空气进入,为尽量减少污染的机会,首先用18号皮下注射针头按下述方法收集上部的区带(杂色体DNA):用乙醇小心擦拭管外壁以除去任何油脂,然后将一块Soctch胶带贴于管外壁。穿过Soctch胶带将18号皮下注身针头(其斜面向上)插入管中,以便使针头的斜面开口恰好位于染色体DNA区带之下并与该区带相平行。将粘稠状DNA收集到一次性使用的管内,用造型粘土块封住皮下注射针头的末端并将第2根针头留于原处。 穿过Soctch 胶带插入第3根皮下注射针头(18号),将下部的质粒DNA区带收集到玻璃或塑料管中。等密度离心法 1.原理 等密度离心法是在离心前预先配制介质的密度梯度,此种密度梯度液包含了被分离样品中所有粒子的密度,待分离的样品铺在梯度液或和梯度液先混合,离心开始后,当梯度液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逐渐形成底浓而管顶稀的密度梯度,与此同时原来分布均匀粒子也发生重新分布。当管底介质的密度大于粒子的密度,粒子上浮;在弯顶处粒子密度大于介质密度时,则粒子沉降,最后粒子进入到一个它本身的密度位置即粒子密度等于介质密变,此时dr/dt为零粒子不再移动,粒子形成纯组分的区带,与样品粒子的密度有关,而与粒子的大小和其他参数无关,因此只要转速、温度不变,则延长离心时间也不能改变这些粒子的成带位置。 2.注意点: ①离心时间要长 ②可用角式转头或水平式转头 ③粒子密度相近或相等时不宜用 ④密度梯度溶液中要包含所有粒子密度 ⑤不能用刹车 四、梯度溶液的制备 (一)梯度材料的选择原则: 1.与被分离的生物材料不发生反应,且易与所分离的生物材料分开。 2.可达到要求的密度范围,且在所要求的密度范围内,粘度低,渗透压低,离子强度和pH变化较小。 3.不会对离心设备发生腐蚀作用。 4.容易纯化,价格便宜或容易回收。 5.浓度便于测定,如具有折光率。 6.对于分析超迷离心工作来说,它的物理性质,热力学性质应该是己知的。 (二)梯度材料的应用范围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密度梯度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范围。 1.蔗糖:水溶性大,性质稳定,渗透压较高,其最高密度可达1.33g/ml,且由于价格低,容易制备,是现在实验室里常用于细胞器、病毒、RNA分离的梯度材料,但由于有较大的渗透压,不宜用于细胞的分离。 2.聚蔗糖:商品名Ficoll,常采用Ficoll—400也就是相对分子重量为400000,Ficoll渗透压低,但它的粘度却特别高,为此常与泛影葡胺混合使用以降低粘度。主要用于分离各种细胞包括血细胞、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鼠肝细胞等。 3.氯化铯:是一种离于性介质、水溶性大,最高密度可达1.91g/nd。由于它是重金属盐类,在离心时形成的梯度有较好的分辨率,被广泛地用于DNA、质粒、病毒和脂蛋白的分离,但价格较贵。 4.卤化盐类:KBr和NaCI可用于脂蛋白分离,KI和NaI可用于RNA分离,其分辨率高于铯盐。NaCl梯度也可用于分离脂蛋白,NaI梯度可分离天然或变性的DNA。 5.Percoll: 是商品名,它是一种SiO2胶体外面包了一层聚乙烯吡咯酮(PVP),渗透压低,它对生物材料的影响小,而且颗粒稳定,在冷却和冻融情况下还是稳定的。其粘度高,在酸性pH和高离子强度下不稳定。它可用于细胞、细胞器和病毒的分离。 五、分析性超速离心 与制备性超速离心不同的是:分析性超速离心主要是为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沉降特性和结构,而不是专门收集某一特定组分。因此它使用了特殊的转子和检测手段,以便连续地监视物质在一个离心场中的沉降过程。 分析性超速离心的工作原理: 分析性超速离心机主要由一个椭圆形的转子,一套真空系统和一套光学系统所组成。该转子通过一个柔性的轴联接一个高速的驱动装置,这轴可使转于在旋转时形成自己的轴。转子在一个冷冻的真空腔中旋转,其容纳二个小室:分析室和配衡室有上下二个平面的石英窗,离心机中装有的光学系统可保证在整个离心期间都能观察小室中正在沉降的物质,可以通过对紫外光的吸收(如对蛋白质和DNA)或折射率的不同对沉降物进行监视,后一方法的原理是:当光线通过一个具有不同密度区的透明液时,在这些区带的界面上产生光的折射。在分析室中物质沉降时重粒子和轻粒子之间形成的界面就象一个折射的透镜,结果在检测系统的照相底板上产生一“峰”。由于沉降不断进行,界面向前推进,故“峰”也在移动,从峰移动的速度可以得到物质沉降速度的指标。
2023-06-29 05:33:061

考马斯G250法测可溶性蛋白,离心机13000转会不会把可溶性蛋白甩下来?

离心技术原理与类型作者:51protocol离心技术原理与类型离心是蛋白质、酶、核酸及细胞亚组分分离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生化实验室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或澄清的方法。尤其是超速冷冻离心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实验室中的常用技术方法。离心机(centrifuge)是实施离心技术的装置。离心机的种类很多,按照使用目的,可分为两类,即制备型离心机和分析型离心机。前者主要用于分离生物材料,每次分离样品的容量比较大,后者则主要用于研究纯品大分子物质,包括某些颗粒体如核蛋白体等物质的性质,每次分析的样品容量很小,根据待测物质在离心场中的行为(可用离心机中的光学系统连续地监测),能推断其纯度、形状和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质。这两类离心机由于用途不同,故其主要结构也有差异。离心原理将样品放入离心机转头的离心管内,离心机驱动时,样品液就随离心管做匀速圆周运动,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向外的离心力。由于不同颗粒的质量、密度、大小及形状等彼此各不相同,在同一固定大小的离心场中沉降速度也就不相同,由此便可以得到相互间的分离。离心力和相对离心力溶液中的固相颗粒做圆周运动时产生一个向外离心力,其定义为:F = mω2r式中:F 为离心力的强度; m 为沉降颗粒的有效质量;ω 为离心转子转动的角速度,其单位为rad/s;r 为离心半径(cm),即转子中心轴到沉降颗粒之间的距离。很显然,离心力随着转速和颗粒质量的提高而加大,而随着离心半径的减小而降低。目前离心力通常以相对离心力Fcf 表示,即离心力F 的大小相对于地球引力(G)的多少倍,单位为g,其计算公式如下:Fcf = 1.119×105(h)2r×g可以看出,在同一转速下,由于f 的不同,Fcf相差会很大,实际应用时一般取平均值。在离心实验的报告中,Fcf、r 平均、离心时间t 和液相介质等条件都应表示出来,因为它们都与样品的沉降速度有直接的联系。显然Fcf是一个只与离心机相关的参数,而与样品并无直接的关系。沉降速度与沉降系数一个颗粒要沉降,它必须置换出位于它下方等体积的溶液,这只有当颗粒的质量大于被置换出的液体的质量时才能通过离心的手段达到,否则,在离心过程中颗粒将发生向上漂浮,而不是下沉。当颗粒在运动时,不论方向如何,它都要穿过溶剂分子,所产生的摩擦力总是与颗粒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大小与颗粒的运动速度成正比,并且受颗粒的大小、形状及介质性质的影响:式中:f 为颗粒在济剂中的摩擦系数.与颗粒的大小、形状及介质性质相关;v 为颗粒的沉降速度。由于离心力的存在,颗粒将加速运动直到摩擦力与离心力相等。在这种情况下,颗粒所受到的净作用力为零,颗粒将以最大速度运动。式中 Mp 和M s 分别为颗粒的质量及等体积的溶剂的质量。上式中的Mp 和M s 很难确定,为了建立分子大小与沉降系数之间的关系,引入了沉降系数这一新的概念。沉降系数定义为沉降速度与离心力的比率或单位离心场中颗粒的沉降速度,它以svedberg单位计算,1S=1×10-13 s。例如,核糖核酸酶A 的沉降系数为1.85×10-13 s,即可记作1.85S。近年来,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等书刊文献中,对于某些大分子化合物,当它们的详细结构和分子量不很清楚时,常常用沉降系数这个概念去描述它们的大小。如核糖体RNA(rRNA)有30 s 亚基和50s 亚基,这里的s 就是沉降系数,现在更多地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类,特别是核酸。离心技术的类型最大速度方法(1)移动界面超速离心法含几个组分的样品在足够高的离心场中离心时,每种颗粒都达到其最大沉降速度,这时样品开始分离。离心管的上层逐渐形成透明的上清液,并形成对应于样品各组分的一系列浓度界面,界面的移动相对于每种组分来说是特征的。虽然利用这种方法不一定能实现组分的纯化分离,但可以通过监测界面的移动来测定各组分的沉降速度。要想实现组分间的分离,必须在所需样品沉降之后停止离心过程。沉积的样品再悬浮到新的溶剂中,并以较低的速度离心使大颗粒的污染物沉降,而被纯化的样品留在溶液中,经过反复多次地离心才能得到纯的样品,这种方法就叫差示沉降离心法,它对细胞组分间的分离非常有用。也可以通过逐渐增大转速的方法实现不同组分间的分离,如图2-36。图2-36 细胞匀浆差示分离的示意图(a)细胞匀浆;(b)细胞碎片;(c)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溶酶体;(d)微粒体、核糖体;(e)细胞液;(可溶性蛋白质及小分子生物)(2)移动区带超速离心法差示离心法离心前各组分均匀分布在整个溶液中,所以分离一般不理想,而移动区带超速离心法是一种密度梯度(Dens 心Gradient)离心技术,在离心之前离心管中溶液的密度不同(从上到下密度增大),梯度介质中最大密度应小于样品物质的最小密度,其特点是物质的分离取决于样品物质颗粒的质量.即样品物质的沉降系数,而不是取决于样品物质的密度,因而适合于分离密度相近而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质,这属于一种非平衡态分离法。当样品物质轻轻地铺在密度梯度介质的液面上,起动离心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一定时间后便形成不同物质的区带。当继续离心时每个区带会逐一达到管底,所以,在沉降最快的区带到达管底之前要停止离心,并将每个区带分部收集。最常用的制备密度梯度的化合物有蔗糖、甘油、氯化铯和硫酸铯等。等密度方法等密度离心法也叫沉降平衡法。所谓等密度是指样品密度与介质的密度相等,实际上是在梯度密度介质中进行的。该技术的特点是沉降分离与样品物质的大小和形状无关,而取决于样品物质的密度。这种方法非常类似于电泳中的PH 梯度等电聚焦方法,在离心时,颗粒依其密度的不同沉降或向上漂浮,直到移动到与自身的密度相同的溶剂梯度中为止,其结果是依样品物质密度的不同在梯度溶剂中形成一个个区带。在实验方法上可以采用预先制备密度梯度溶液的方法,一般先制备两种储备液,它们的浓度决定最终所形成梯度溶液的极限。可以通过分步减小密度,从离心管底部到上部逐渐加液的方式形成不连续梯度溶液,也可以通过一个梯度混合器产生连续梯度密度。储备液一般使用两种密度的蔗糖溶液或两种密度的氯化铯溶液来制备。样品一般铺在溶液的表面,然后开始离心。在实验方法上也可以采用平衡密度梯度法,在这种离心法中,介质的梯度不是预先配制,而是在离心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逐渐形成。样品物质和氯化铯的浓盐溶液充分混合均匀,离心开始之后,铯盐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自离心管口至离心管底形成连续递增的密度梯度。生物样品中不同组分物质在离心过程中沉降或上浮以寻找与自身密度相同的溶液密度梯度区带,不同的物质最终到达相应的区带,从而实现分离。这种方法依赖于在离心场的作用下低分子量的铯盐密度梯度的形成,一般需要长时间的离心(2~3天)。显然,样品物质的密度应介于介质梯度中最大和最小密度之间,否则,样品将沉到离心管的底部或漂浮到溶液的顶层。无论是采用哪种操作方式,最终都要分别收集处在每一区带的样品组分,一般可采用下述两种方法实现:(1)穿刺法这是方便而又理想的部分收集方法。用一根金属空心针从离心管底刺人管内,不同区带内的组分自下而上地先后从针管内分别流出,然后用部分收集器分别收集。(2)取代法在离心管口加一个带有收集导管的塞子,塞子上同时装有一根输液导管插入离心管的管底,从输液管中注入高密度的离心介质.其密度高于离心管中所形成的最大密度。当取代液不断注入时离心管中的溶液逐渐上升,并不断从收集导管中流出,然后用部分收集器分别收集。离心机类型通常所使用的离心机根据转子转速大小的不同可分为普通离心机、高速离心机和超速离心机三类。(1)普通离心机一般来说,最大转速不超过6000r/min 者属普通离心机;如国产的80—1型,LXJ—Ⅱ型等。离心机转速与相对离心力的测算,如图2—37。普通离心机转子在室温下运转,转子室内的温度一般无法控制,转子有固定角度式和悬挂吊格式。离心时形成的固体沉淀层叫压板,液相部分称之为上层清液。用倾注法分离两相。(2)高速离心机转速可以达到25000r/min 者为高速离心机;转速在25000r/min 以上者为超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一般带有制冷装置,因而转子室内的温度可以控制。转子室内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为宜。。其中大容量连续流动离心机的主要用途是从大量培养物(5~500 L)中收集酵母及细菌等。另一类是低容量冰冻离心机,型号甚多,其最大容量可达3L。这类离心机有各种内部可变换的角式和甩平式转头,它们多用于收集微生物、细胞碎片、细胞、大的细胞器、硫酸铵沉淀物、免疫沉淀物酶的粗提液等。特别需注意的是,每次离心前,应根据转头型号和样品多少,设置样品高度。(3)超高速离心机普通和高速离心机主要用于分离制备生物大分子物质和亚细胞成分;超速离心机有超过500000×g的离心力,能使亚细胞器分级分离,可用于分离病毒,也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等。根据功能不同,又可分制备性超速离心机和分析性超速离心机。由于转速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而这种离心机都附有冷冻装置,以降低转子室内温度。同时.转子是在真空下运转的,可以减小摩擦。分析性离心时,必须对固相颗粒沉降过程跟踪监测。为此,超速离心机附有一套光学系统,光路与离心管垂直,并透过离心管内的溶液,同时测定光密度或透光率,也可以检测沉降颗粒的沉降速度和移动界面。这些测定有助于对样品的状况进行分析。①制备性超速离心机:主要由驱动和速度控制、温度控制、真空系统和转头四部分组成。驱动和速度控制:大多数超速离心机的驱动装置是由水冷或风冷电动机通过精密齿轮箱或皮带变速,或直接用变频马达连接到转头轴构成。由于驱动轴的直径仅仅 0.476cm,这样,在旋转期间细轴可有一定的弹性弯曲,以便适应转头的轻度不平衡,而不至于引起震动或转铀损伤。利用变阻器和带有旋速器的控制器来选择转头的转速。除速度控制系统以外,还有一个过速保护系统,以防止转速超过转头最大规定转速时引起的转头撕裂或爆炸。为此目的,离心腔总是用能承受此种爆炸的装甲钢板密闭。温度控制:其温度控制是由安置在转头下面的红外线射量感受器直接而连续地监测转头的温度,以保证更准确更灵敏的温度调控。真空系统:当转速超过4000 r/min 时,空气与旋转的转轴之间的摩擦生热成为严重的问题。为了消除这种热源.超速离心机一般增添了真空系统。将离心腔密封,并通过两个串联工作的真空泵系统抽成真空。第一个工作泵与一般实验室的机械真空泵相同,它可抽真空到13.33~666Pa。一旦离心腔内的压力减低到33.33Pa 以下,水冷扩散泵也开始工作。利用这两个泵,可使真空度达到并维持在0.13~0.26Pa。在摩擦力降低的情况下,速度才有可能升高到所需的转数。转头:制备性超速离心机采用的转头有各种各样.一般可分为两大类:角式转头和甩平式转头。角式转头的孔穴与旋转轴心之间的角度在20~45度之间。这类转头的优点是具有较大的容量,速度较高。另一种甩平式转头则由一个转头上悬吊着6个自由活动的吊桶〔离心管套〕构成。当转头静止时,这些吊柄垂直悬挂;当转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转速达到200~800 r/min 时.吊桶即甩平到水平位置。这种转头主要是为了密度梯度沉降法而设计的。其主要优点是梯度物质可放在保持垂直的离心管中,而离心时管子保持水平。在水平位置沉降到离心管不同区域的样品呈现出横过离心管的带状,而不像角式转头中那样成角度。因此,当从转头中取出离心管时.不会像在角式转头中那样,沉降成分重新定位。这类转头的缺点是:形成区带所需的时间间矩长,②分析性超速离心机分析性超速离心机使用了特殊设计的转头和检测系统,以便连续地监视物质在一个离心场的沉降过程。分析性超速离心机的转头是椭圆形的,此转头通过一个有天性的轴联接到一个高速的驱动装置上。转头在一个冷冻的和真空的胶中旋转。转头上有2~6个装离心杯的小室,离心杯呈扇形,可上下透光。离心机中装有一个光学系统,在整个离心期间都能通过紫外吸收或折射率的变化监测离心杯中沉降着的物质。在预定的时间可以拍摄沉降物质的照片、杯中物质沉降过程中,重颗粒和轻颗粒之间形成的界面就像一个折射的透镜,在检测系统的照相底板上产生了一个”峰”,出于沉降不断进行,界面问前推进,因此峰也移动。从峰移动的速度可以得到物质沉降速度的指标。分析性超速离心机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估算样舱的纯度和检测生物大分子构象的变化等。
2023-06-29 05:33:152

离心可不可以使同一溶剂中不同物质分层

离心可以使同一溶剂中不同物质分层。离心技术,是蛋白质、酶、核酸及细胞亚组分分离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生化实验室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或澄清的方法。尤其是超速冷冻离心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实验室中的常用技术方法。离心技术是利用物体高速旋转时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使置于旋转体中的悬浮颗粒发生沉降或漂浮,从而使某些颗粒达到浓缩或与其他颗粒分离之目的。这里的悬浮颗粒往往是指制成悬浮状态的细胞、细胞器、病毒和生物大分子等。原理:将样品放入离心机转头的离心管内,离心机驱动时,样品液就随离心管做匀速圆周运动,于是就产生了一向外的离心力。由于不同颗粒的质量、密度、大小及形状等彼此各不相同,在同一固定大小的离心场中沉降速度也就不相同,由此便可以得到相互间的分离。常见下列三大类型:1、差速离心法:通过逐步增加相对离心力,使一个非均相混合液内形状不同的大小颗粒分步沉淀。密度梯度离心法:离心前,离心管内先装入分离介质(如蔗糖、甘油等),使形成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介质,然后加入样品进行离心,具体又可分为:1)速度区带离心法。离心前,离心管内先装入蔗糖、甘油等物质,待分离样品铺在梯度液的顶部,离心管底部或梯度层中间,同梯度液一起离心,利用各颗粒在梯度液中沉降速度或漂浮速度的不同,使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颗粒处于不同密度的梯度层内,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2)预制梯度等密度离心法。要求在离心前预先配制管底浓而管顶稀的密度梯度介质,常用介质有蔗糖、CsCl、Cs2SO4等,待分离样品一般铺在梯度液顶上,如需挟在梯度液中间或管底部,则需调节样品液密度。3)自成梯度等密度离心法。某些密度介质经过离心后会自成梯度,需要离心分离的样品可和梯度介质先均匀混合,离心开始后,梯度介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逐渐形成管底浓而管顶稀的密度梯度,与此同时,可以带动原来混合的样品颗粒也发生重新分布,到达与其自身密度相等的梯度层里,即达到等密度的位置而获得分离。3、沉降平衡离心法: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浮力密度差别进行分离,所用的介质起始密度约等于被分离物质的密度,介质在离心过程中形成密度梯度,被分离物质沉降或上浮到达与之密度相等的介质区域中停留并形成区带。
2023-06-29 05:33:241

差速离心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区别

一、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离心法的区别1.差速离心法是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密度梯度离心中单一样品组份的分离是借助于混合样品穿过密度梯度层的沉降或上浮来达到的。2.差速离心用两个甚至更多的转速,而密度梯度离心只用一个离心转速。3.差速离心是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的组分,而密度梯度离心的物质是密度有一定差异的。二、差速离心法差速离心法是交替使用低速和高速离心,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组分的分离。1.沉降系数使用离心法时,大分子沉降速度的量度,等于每单位离心场的速度。或s=v/ω2r,s是沉降系数,ω是离心转子的角速度(弧度/秒),r是到旋转中心的距离,v是沉降速度。沉降系数以每单位重力的沉降时间表示,并且通常为1~200×10-13秒范围,10-13这个因子叫做沉降单位S,即1S=10-13 秒,如血红蛋白的沉降系数约为4×10-13秒或4S。大多数蛋白质和核酸的沉降系数在4S和40S之间,核糖体及其亚基在30S和80S之间,多核糖体在100S以上。2.差速离心法的优缺点差速离心法的优点是样品的处理量较大,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初分离。其缺点是分离复杂样品和要求分离纯度较高时,离心次数多,操作繁杂。由于沉淀的多次清洗、溶解、再沉淀,容易引起中间损失,所以离心分辨力差。实际分离时由于离心时的对流、扩散和收取沉淀时的污染,对于一些沉降系数相差不大的组分无法进行完全的分离提纯。产品的纯度和回收率都达不到上述理论值。因此差速离心法主要用于大量样品的初步分离提纯。三、密度梯度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又称为区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1.分类(1)差速区带离心法:分离密度相差不大、重量和大小区分较大的样品。将样品置于平缓的预先制好的密度梯度介质上,进行离心,较大的颗粒将比较小的颗粒更快地沉降。通过梯度介质,形成几个明显的区带(条带)。这种方法有时间限制,在任一区带到达管底之前必须停止离心。大小相同、密度不同的颗粒(如溶酶体、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不能用本法分离。(2)等密度区带离心法:用于样品颗粒的浮力密度差,密度差越大的样品分离效果越好,与颗粒大小和形状无关。离心管中预先放置好梯度介质,样品加在梯度液面上,或样品预先与梯度介质溶液混合后装入离心管,通过离心形成梯度。离心时,样品的不同颗粒向上浮起,一直移动到与它们的密度相等的等密度点的特定梯度位置上,形成几条不同的区带,这就是等密度离心法。离心所需时间以最小颗粒到达等密度点(即平衡点)的时间为基准,有时长达数日。等密度区带离心法所用的梯度介质通常为氯化铯CSCl,其密度可达1.7g/cm3 。此法可分离核酸、亚细胞器等,也可以分离复合蛋白质,但简单蛋白质不适用。2.密度梯度离心法的优缺点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象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2023-06-29 05:33:333

密度比水轻的物质可以用离心的方法吗,离心机具体怎么设定参数?

1. 差速沉降离心法: 这是最普通的离心法。即采用逐渐增加离心速度或低速和高速交替进行离心,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颗粒,在不同的离心速度及不同离心时间下分批分离的方法。此法一般用于分离沉降系数相差较大的颗粒。 差速离心首先要选择好颗粒沉降所需的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当以一定的离心力在一定的离心时间内进行离心时,在离心管底部就会得到最大和最重颗粒的沉淀,分出的上清液在加大转速下再进行离心,又得到第二部分较大较重颗粒的沉淀及含较小和较轻颗粒的上清液,如此多次离心处理,即能把液体中的不同颗粒较好地分离开。此法所得的沉淀是不均一的,仍杂有其它成分,需经过2~3次的再悬浮和再离心,才能得到较纯的颗粒。 此法主要由于组织匀浆液中分离细胞器和病毒,其优点是:操作简易,离心后用倾倒法即可将上清液与沉淀分开,并可使用容量较大的角式转子。缺点是:须多次离心,沉淀中有夹带,分离效果差,不能一次得到纯颗粒,沉淀于管底的颗粒受挤压,容易变性失活。 2. 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简称区带离心法): 区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此法的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象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并防止已形成的区带由于对流而引起混合。 此法的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又可分为两种: (1)差速区带离心法:当不同的颗粒间存在沉降速度差时(不需要像差速沉降离心法所要求的那样大的沉降系数差)。在一定的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的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介质的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称为差速区带离心法。此法仅用于分离有一定沉降系数差的颗粒(20% 的沉降系数差或更少)或分子量相差3倍的蛋白质,与颗粒的密度无关,大小相同,密度不同的颗粒(如线粒体,溶酶体等)不能用此法分离。 离心管先装好密度梯度介质溶液,样品液加在梯度介质的液面上,离心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颗粒离开原样品层,按不同沉降速度向管底沉降,离心一定时间后,沉降的颗粒逐渐分开,最后形成一系列界面清楚的不连续区带,沉降系数越大,往下沉降越快,所呈现的区带也越低,离心必须在沉降最快的大颗粒到达管底前结束,样品颗粒的密度要大于梯度介质的密度。梯度介质通常用蔗糖溶液,其最大密度和浓度可达1.28 kg/cm3和60%。 此离心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离心转速和时间 。(2)等密度区带离心法:离心管中预先放置好梯度介质,样品加在梯度液面上,或样品预先与梯度介质溶液混合后装入离心管,通过离心形成梯度,这就是预形成梯度和离心形成梯度的等密度区带离心产生梯度的二种方式。 离心时,样品的不同颗粒向上浮起,一直移动到与它们的密度相等的等密度点的特定梯度位置上,形成几条不同的区带,这就是等密度离心法。体系到达平衡状态后,再延长离心时间和提高转速已无意义,处于等密度点上的样品颗粒的区带形状和位置均不再受离心时间所影响,提高转速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离心所需时间以最小颗粒到达等密度点(即平衡点)的时间为基准,有时长达数日。 等密度离心法的分离效率取决于样品颗粒的浮力密度差,密度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与颗粒大小和形状无关,但大小和形状决定着达到平衡的速度、时间和区带宽度。 等密度区带离心法所用的梯度介质通常为氯化绝CSCl,其密度可达1.7 g/cm3。此法可分离核酸、亚细胞器等,也可以分离复合蛋白质,但简单蛋白质不适用。 收集区带的方法有许多种,例如: (1) 用注射器和滴管由离心管上部吸出。(2) 有针刺穿离心管底部滴出。 (3) 用针刺穿离心管区带部份的管壁,把样品区带抽出。 (4)用一根细管插入离心管底,泵入超过梯度介质最大密度的取代液,将样品和梯度介质压出,用自动部分收集器收集。
2023-06-29 05:33:431

差速离心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区别

区别一:定义不同差速离心法: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度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悬浮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密度梯度离心法: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区别二:原理不同差速离心法:物体围绕中心轴旋转时会受到离心力F的作用。当物体的质量为 M、体积为V、密度为D、旋转半径为r、角速度为(弧度数/秒)时,可得: F=Mω2r 或者 F=V.D.ω2r 。密度梯度离心法:不同颗粒之间存在沉降系数差时,在一定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区别三:转速不同差速离心法:用多个离心转速。密度梯度离心法:只用一个离心转速。区别四:密度不同差速离心法:是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组分。密度梯度离心:用此方法的物质密度有一定差异的。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词条-差速离心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词条-密度梯度离心
2023-06-29 05:33:525

生物学离心方法

1.差速离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依据实际物系特点(目的物和其他组分性质和相互作用等)、分离目的和分离所需程度,调整离心力和时间,使得不同组分得以分离。2.区带离心(zonal centrifugation)区带离心又分为:差速区带离心和平衡区带离心.其中差速区带离心:物质密度大于密度梯度最大密度平衡区带离心:物质密度小于密度梯度最大密度具体例子记得学分离工程的时候课本上好像有,记不太清了,希望能帮到你。
2023-06-29 05:34:443

密度梯度离心法原理

密度梯度离心法原理密度梯度离心是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密度梯度离心是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这类分离又可分为速度沉降和等密度沉降平衡两种。密度梯度离心常用的介质为氯化铯,蔗糖和多聚蔗糖。分离活细胞的介质要求:1)能产生密度梯度,且密度高时,粘度不高;2)PH中性或易调为中性;3)浓度大时渗透压不大;4)对细胞无毒。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简称区带离心法):区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此法的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象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并防止已形成的区带由于对流而引起混合。此法的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2023-06-29 05:34:511

求助,微生物沉淀的离心转速是多少

微生物沉淀的离心转速是多少1. 差速沉降离心法:这是最普通的离心法。即采用逐渐增加离心速度或低速和高速交替进行离心,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颗粒,在不同的离心速度及不同离心时间下分批分离的方法。此法一般用于分离沉降系数相差较大的颗粒。 差速离心首先要选择好颗粒沉降所需的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当以一定的离心力在一定的离心时间内进行离心时,在离心管底部就会得到最大和最重颗粒的沉淀,分出的上清液在加大转速下再进行离心,又得到第二部分较大较重颗粒的沉淀及含较小和较轻颗粒的上清液,如此多次离心处理,即能把液体中的不同颗粒较好地分离开。此法所得的沉淀是不均一的,仍杂有其它成分,需经过2~3次的再悬浮和再离心,才能得到较纯的颗粒。 此法主要由于组织匀浆液中分离细胞器和病毒,其优点是:操作简易,离心后用倾倒法即可将上清液与沉淀分开,并可使用容量较大的角式转子。缺点是:须多次离心,沉淀中有夹带,分离效果差,不能一次得到纯颗粒,沉淀于管底的颗粒受挤压,容易变性失活。2. 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简称区带离心法): 区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此法的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象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并防止已形成的区带由于对流而引起混合。 此法的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又可分为两种: (1)差速区带离心法:当不同的颗粒间存在沉降速度差时(不需要像差速沉降离心法所要求的那样大的沉降系数差)。在一定的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的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介质的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称为差速区带离心法。此法仅用于分离有一定沉降系数差的颗粒(20% 的沉降系数差或更少)或分子量相差3倍的蛋白质,与颗粒的密度无关,大小相同,密度不同的颗粒(如线粒体,溶酶体等)不能用此法分离。 离心管先装好密度梯度介质溶液,样品液加在梯度介质的液面上,离心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颗粒离开原样品层,按不同沉降速度向管底沉降,离心一定时间后,沉降的颗粒逐渐分开,最后形成一系列界面清楚的不连续区带,沉降系数越大,往下沉降越快,所呈现的区带也越低,离心必须在沉降最快的大颗粒到达管底前结束,样品颗粒的密度要大于梯度介质的密度。梯度介质通常用蔗糖溶液,其最大密度和浓度可达1.28 kg/cm3和60%。 此离心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离心转速和时间 。(2)等密度区带离心法:离心管中预先放置好梯度介质,样品加在梯度液面上,或样品预先与梯度介质溶液混合后装入离心管,通过离心形成梯度,这就是预形成梯度和离心形成梯度的等密度区带离心产生梯度的二种方式。 离心时,样品的不同颗粒向上浮起,一直移动到与它们的密度相等的等密度点的特定梯度位置上,形成几条不同的区带,这就是等密度离心法。体系到达平衡状态后,再延长离心时间和提高转速已无意义,处于等密度点上的样品颗粒的区带形状和位置均不再受离心时间所影响,提高转速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离心所需时间以最小颗粒到达等密度点(即平衡点)的时间为基准,有时长达数日。 等密度离心法的分离效率取决于样品颗粒的浮力密度差,密度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与颗粒大小和形状无关,但大小和形状决定着达到平衡的速度、时间和区带宽度。 等密度区带离心法所用的梯度介质通常为氯化绝CSCl,其密度可达1.7 g/cm3。此法可分离核酸、亚细胞器等,也可以分离复合蛋白质,但简单蛋白质不适用。
2023-06-29 05:35:211

细胞的匀浆液,经过离心为什么保留沉淀而不要上清液

因为肝细胞匀浆只是部分肝细胞膜破了,而核膜是没有破的,因此上清中都是水和蛋白,而细胞核及里面的核酸在沉淀里面。
2023-06-29 05:3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