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常用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有哪些

2023-06-30 08:50:36
共1条回复
西柚不是西游

1、焦磷酸测序法

测序法的基本原理是双脱氧终止法,是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的可靠方法,也是使用最多的方法。

但其过程繁琐、耗时长,灵敏度不高,对环境和操作者有危害,故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

焦磷酸测序法适于对已知的短序列的测序分析,其可重复性和精确性能与SangerDNA测序法相媲美,而速度却大大的提高。

焦磷酸测序技术产品具备同时对大量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的能力。

为大通量、低成本、适时、快速、直观地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和临床检验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技术操作平台。

2、微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该方法为将样品作大倍数稀释和细分,直至每个细分试样中所含有的待测分子数不超过1个,再将每个细分试样同时在相同条件下聚合酶链反应后,通过基因芯片逐个计数。

该方法为绝对定量的方法。

3、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

该法一般用于检测已知的突变位点。

因此,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对。

这也是“微量证据”的威力之所在。

由1983年美国Mullis首先提出设想,1985年由其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即简易DNA扩增法,意味着PCR技术的真正诞生。

到如今2013年,PCR已发展到第三代技术。

1976年,台湾科学家钱嘉韵,发现了稳定的Taq DNA聚合酶,为PCR技术发展也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PCR是利用DNA在体外摄氏95°高温时变性会变成单链,低温(经常是60°C左右)时引物与单链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再调温度至DNA聚合酶最适反应温度(72°C左右)。

DNA聚合酶沿着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补链。

基于聚合酶制造的PCR仪实际就是一个温控设备,能在变性温度,复性温度,延伸温度之间很好地进行控制。

4、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方法是基于发生错配的杂合双链DNA与完全匹配的纯合双链DNA解链特征的差异而进行检测的,可检测出含有单个碱基的置换、插入或缺失的异源双链片段。

与测序法相比,该法简单、快速,不仅可用于已知突变的检测,还可用于未知突变的扫描。

但只能检查有无突变,不能检测出突变类型,结果判断容易出错。

5、单链构象异构多态分析技术

依据单链DNA在某一种非变性环境中具有其特定的第二构象,构象不同导致电泳的迁移率不同,从而将正常链与突变链分离出来。

与测序法相比,灵敏性更高。

相关推荐

常见的DNA指纹技术有哪几种,简要说明其基本原理和主要用途?

【答案】:常见的DNA指纹技术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指纹图谱、随机扩增多态性DNA。(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真核生物的DNA分子很长,在遗传过程中DNA碱基由于替换、重排、插入、缺失等原因,在子代DNA中会引起差异形成多态性。当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去切DNA时,DNA分子会降解成许多长短不等的片段,个体间这些片段是特异的,可能作为某一DNA(或含这种DNA的生物)所特有的标记。这种方法就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获得的限制性片段可以用琼脂糖电泳分开观察其多态性。(2)DNA指纹图谱用某一小卫星做探针,可以同时与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的众多酶切基因组DNA片段杂交,获得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杂交图谱,其特异性像人的指纹一样因人而异,故称为DNA指纹图谱(DNA fingerprint)。DNA指纹图谱还具有体细胞稳定性,即从同一个体中不同组织如血液、肌肉、毛发、精液等产生的DNA指纹图谱是完全一致的,可做为法医学上鉴别罪犯和确定亲缘关系的工具,医学上用以检测癌变组织中DNA的突变状态等,也用于对牛、马、猪、鸡、鱼的DNA指纹分析,成为研究畜禽品种或品系的遗传纯度、遗传距离,为畜禽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的有力手段。(3)随机扩增多态性DNA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引物设计是随机的,一套引物可用于多个物种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不使用探针,可以免去DNA分子杂交,节省时间,降低成本。但要求每个分离群体所进行的PCR扩增和电泳分离有高度的重复性,所以操作难度大。目前本方法正在应用和完善过程中。
2023-06-29 17:45:431

什么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这种多态性是由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或位点间DNA区段发生突变引起的。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能识别DNA上特定碱基组成的序列并在这些序列位点上切断DNA分子的酶。这些特定碱基组成的DNA序列叫做相应来内切酶的识别位点或限制性位点,长度一般在4至8个碱基对之间通常DNA上存在大量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因此,源限制性内切酶能将很长的DNA分子酶解成许多长短不一的小片段,片段的数目和长度反映了DNA分子上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分布。特定的DNA/限制性内切酶组合所产生的片段是特异的,它能作为某一DNA(或含有该DNA的生物)的特有“指纹”,这种“指纹”在DNA分子水平上直接反映了生物的遗传zd多态性。
2023-06-29 17:45:51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简介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于1980年由人类遗传学家Bostein提出。它是第一代DNA分子标记技术。Donis—Keller利用此技术于1987年构建成第一张人的遗传图谱。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是进行基因组研究的基础。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已被广泛用于基因组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生物进化和分类的研究。RFLP是根据不同品种(个体)基因组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碱基发生突变,或酶切位点之间发生了碱基的插入、缺失,导致酶切片段大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特定探针杂交进行检测,从而可比较不同品种(个体)的DNA水平的差异(即多态性),多个探针的比较可以确立生物的进化和分类关系。所用的探针为来源于同种或不同种基因组DNA的克隆,位于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从而可以作为一种分子标记(Mark),构建分子图谱。当某个性状(基因)与某个(些)分子标记协同分离时,表明这个性状(基因)与分子标记连锁。分子标记与性状之间交换值的大小,即表示目标基因与分子标记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将基因定位于分子图谱上。分子标记克隆在质粒上,可以繁殖及保存。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基因组DNA后,所切的片段类型不一样,因此,限制性内切酶与分子标记组成不同组合进行研究。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一般是HindⅢ,BamHⅠ,EcoRⅠ,EcoRV,XbaⅠ,而分子标记则有几个甚至上千个。分子标记越多,则所构建的图谱就越饱和。构建饱和图谱是 RFLP 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2023-06-29 17:45:58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是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英文名称: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定义1:用于分析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技术。即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切来源于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基因组DNA,从而获得长度各异的DNA片段(酶切谱)。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科);免疫学检测和诊断(三级学科)定义2:由专一性的限制性酶切获得的DNA片段长度的变异。通过电泳分离酶切产物并转移至膜上与标记探针杂交后可以检测到这种长度变异性。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分子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3:同一物种的亚种、品系或个体间基因组DNA受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作用而形成不同酶切图谱的现象。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基因组学(二级学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91320.htm
2023-06-29 17:46:121

基因多态性的主要检测方法有哪些

基因多态性的主要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由DNA 的多态性,致使DNA 分子的限制酶切位点及数目发生改变,用限制酶切割基因组时,所产生的片段数目和每个片段的长度就不同,即所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导致限制片段长度发生改变的酶切位点,又称为多态性位点。现在多采用PCR-RFLP法进行研究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2.单链构象多态性:是一种基于单链DNA构象差别的点突变检测方法。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如果顺序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构象。在电泳时泳动的速度不同。将PCR产物经变性后,进行单链DNA凝胶电泳时,靶DNA中若发生单个碱基替换等改变时,就会出现泳动变位,多用于鉴定是否存在突变及诊断未知突变。
2023-06-29 17:46:191

什么是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答案】:一个机体的DNA突变导致特殊限制酶识别位点产生或破坏,当DNA及未突变DNA用此种酶切割,两种样品的产物片段会不同。这称之为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2023-06-29 17:46:261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答案】:指基因组中特定的或相对保守的DNA序列上,由于个体、群体或种属间DNA的差异而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时产生不同长度酶解片段,通常指并不引起表型差异的遗传多态性。
2023-06-29 17:46:331

关于遗传的 RFPL 是什么意思啊,全称是什么

是RFLP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分析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已被广泛用于基因组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生物进化和分类的研究。RFLP是根据不同品种或个体基因组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碱基发生突变,或酶切位点之间发生了碱基的插入、缺失,导致酶切片段大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特定探针杂交进行检测,从而可比较不同品种或个体的DNA水平的差异(即多态性)。
2023-06-29 17:46:411

什么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原理:此技术是建立在基因组限制性片段基础上的PCR 扩增.由于不同物种的基因组DNA 大小不同,基因组DNA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产生分子量大小不同的限制性片段.使用特定的双链接头与酶切DNA 片段连接作为扩增反应的模板,用含有选择性碱基的引物对摸板DNA 进行扩增,选择性碱基的种类,数目和顺序决定了扩增片段的特殊性,只有那些限制性位点侧翼的核苷酸与引物的选择性碱基相匹配的限制性片段才可被扩增.扩增产物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然后根据凝胶上DNA 指纹的有无来检出多态性.
2023-06-29 17:47:002

bart和m的区别

bart和m的区别在于原理不同、数据分析不同。1、原理不同:BART是一种基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转换分析方法,通过对细菌基因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和电泳,然后使用Bayesian统计模型对PCR产物的多态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微生物群落组成信息,M则是一种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方法,通过对样品中微生物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然后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CR产物进行测序,从而得出微生物群落组成信息。2、数据分析不同:BART方法使用的是Bayesian统计模型对PCR产物的多态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微生物群落组成信息,而M则是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然后使用基于序列相似性或OTU聚类的方法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分类和定量分析。
2023-06-29 17:47:071

请问什么是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有什么方式?

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又称DNA诊断,是利用DNA重组技术,直接从DNA水平来检测人类疾病的新的诊断手段。人体基因组的类型早在受精卵开始时就已形成,因此在人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只要获得受检者的基因DNA,应用恰当的DNA分析技术,便能鉴定出缺陷的基因。例如α-地中海贫血的Bart"s综合症是由于编码α-珠蛋白的α1和α2基因缺失引起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等位基因寡核苷酸(PCR-ASO)技术,可以判断是否患有该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珠蛋白Bs基因第6个密码子突变,可以应用限制酶MstII识别法予以诊断;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的连锁分析,可推测一个家庭成员和胎儿是否携带有遗传病,这一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地中海贫血病、苯丙酮尿症等多种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同时,DNA诊断技术也被扩大用于传染性疾病的检测和诊断;只要找出传染病原的特异性DNA,制成试剂与患者体液反应,如呈阳性便表明患者已感染有该病菌。目前已有结核杆菌、淋球菌、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几十种疾病可采用此技术进行诊断,并正在推出可检测几百种疾病的基因(DNA)芯片,将使检测诊断的规模得到飞跃扩展,这将是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后最直接最大的用途。 应用基因诊断还可以诊断出潜在的病原感染者,为病人的早期对症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例如家养宠物感染弓形虫病可导致孕妇习惯性流产、早产、死产、或畸胎,基因诊断可以很快查出病原感染者。基因诊断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防止一些遗传病出现,减轻症状或得到及时医治。 例如产前诊断可用于早期胎儿的遗传病诊断,如果发现"症状"便可及早中止妊娠,从而达到优生的目的。基因诊断具有高亲和性、高度精确性、高度敏感性和高度集成性的优点。首先,基因诊断可用于研究基因差异表达,对有组织和分化阶段特异性表达的基因进行检测;其次,基因诊断不仅可对某些疾病作出准确检测,还能对疾病的易感性、发病类型和阶段、感染性疾病以及疾病抗药性作出判断;最后,基因诊断还可快速检测不易在体外培养(如爱滋病病毒、各种肝炎病毒等)和不能在实验室安全培养的病原体,并可采用DNA长度片段多态性分析,对病原体进行基因分型。 遗传病基因诊断大致可分为结构分析和功能分析两类: ①结构分析 包括染色体异常检测和DNA异常检测,前者如唐氏综合病,后者如地中海贫血症; ②功能分析针对某一基因是否因突变而丧失功能的测定,所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随着不同的基因而不同。过去产前诊断是抽取胎盘中的羊水进行分析,现在可以用PCR方法来对单个细胞进行DNA结构分析,诊断的效率更见提高了。基因诊断还可以用在试管婴儿的早期胚胎上,在胚胎植入母体前取少量细胞进行诊断,这种诊断可以避免终止妊娠带来的痛苦。 但由于疾病的病理生理的复杂性(基因的多功能性、多种功能相互作用等)及人类遗传的多样性(表型所反映的基因型往往是通过极其多样的环境基础和其它重要方式起作用的),目前大多只能以排除法对疾病进行诊断,例如对一种致命的遗传性神经系统错乱症--亨丁顿病,若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可确诊为未患此病;或通过对某些有遗传病危险倾向的人的评估(如癌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使其通过饮食或行为改变而预防或减少病情发生。
2023-06-29 17:47:151

比尔·盖茨(Bill Gates):未来能超越我的一定是“基因行业”

据外媒报道,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认为,人工智能和基因治疗将是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力量。盖茨在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发表的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可以“理解复杂的生物系统”,而基因技术则具有治愈艾滋病的潜力。 盖茨还表示,人工智能最令人兴奋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生物系统并加速发现对应的疗法以改善病人 健康 状况”。比尔·盖茨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将同时帮助疫苗研发,病症诊断和治疗:“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改善 健康 的潜力,不仅可以帮助治疗罕见的遗传疾病,还可以治疗各种常见的疾病。”什么是基因 基因是包含着一个人所有遗传信息的片段,与生具有,并终身保持不变。这种遗传信息蕴含在人的骨骼、毛发、血液等所有人体组织或器官中。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出多种遗传标记用于个体识别。其中短片段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简称STR)由于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扩增片段大小适中,目前已发展为各实验室最主要的个体识别检测标记。  我们所知的亲子鉴定、法医鉴定、身份确认等,都是利用这项技术较成熟的领域。亲子鉴定最先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使其真正得到公众认识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十年光景。1995年,一本名为《人类的精子竞争:性交、自慰与不贞(伦)》的学术著作在美国及世界媒体掀起轩然大波并引发了一系列争议,该书作者——美国知名生物学家罗宾·贝克和他的同事马克·贝里斯也因此一夜成名。据统计:1996年,在意大利亲子鉴定仅做了2.4万例,而2000年达到了27万例,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检测结果也令人震惊,竟有高达12%-15%的意大利人与婚内父亲无亲生血缘关系!在美国,1999年全美共进行了28万例父亲身份的亲子鉴定,几乎是十年前的3倍,有28%受测试的男子发现自己不是孩子的父亲。研究结果显示,那些经济状况较差或 社会 地位极差的男性较容易被配偶蒙骗,抚养的其实是第三者的孩子。就受到蒙骗的比例而言,地位较高的男性当中约占1%(美国与瑞士),中等阶级的男性当中占5%-6%(美国与英国),而地位较低的男性当中约占30%(英国、法国、美国)。 DNA个体识别技术的应用 通过遗传标记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之为亲子试验或亲子鉴定。DNA是人体遗传的基本载体,人类的染色体是由DNA构成的,每个人体细胞有23对(46条)成对的染色体,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夫妻之间各自提供的23条染色体,在受精后相互配对,构成了23对(46条)孩子的染色体。如此循环往复构成生命的延续。 人体约有30亿个核苷酸构成整个染色体系统,而且在生殖细胞形成前的互换和组合是随机的,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30亿个核苷酸的组成序列,这就是人的遗传多态性。尽管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但每一个人的染色体必然也只能来自其父母,这就是DNA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血清方法能检测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血清型和红细胞酶型等,这些遗传学标志为蛋白质(包括糖蛋白)或多肽,容易失活而导致检材得不到理想的检验结果。此外,这些遗传标志均为基因编码的产物,多态信息含量(PIC)有限,不能反映DNA编码区的多态性,且这些遗传标志存在生理性、病理性变异。 DNA检验可弥补血清学方法的不足,故受到了法医物证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日新月异,而分子生物学技术也不断完善,随着基因组研究向各学科的不断渗透,这些学科的进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法医学上,STR位点和单核苷酸(SNP)位点检测分别是第二代、第三代DNA分析技术的核心,是继RFLP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VNTRs(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检测技术。作为最前沿的生物技术,DNA分析为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更为科学、可靠和快捷的手段,使物证鉴定从个体排除过渡到了可以作同一认定的水平,DNA检验能直接认定犯罪、为凶杀案、强奸杀人案、碎尸案、强奸致孕案等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随着DN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NA标志系统的检测将成为破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方法作为亲子鉴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一种方法。 贵州亲子鉴定机构咨迅
2023-06-29 17:47:221

请教DNA指纹鉴定的实验怎么做,急

一般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完成: 1、将送检的各种生物学检样,如毛发、血痕、精斑、人体组织或白骨等,把其中所含的DNA 提取出来。 2、选用与探针配对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长链DNA 位置上加以切割,使分子量很大的DNA 长链切短成许多长度不同的小片段。 3、在胶板尺寸较长的凝胶电泳仪中,对酶解完全后的DNA 片段进行电泳,各酶切片段就会按其长度大小在电场中进行分离。 4、先用碱性溶液使凝胶板中分离开的双链DNA 片段变性为单链片段,然后将凝胶板夹在尼龙膜中,使这些单链DNA 片段印溃(blot-ting),转移并永久性地固定在尼龙膜上。 5、让放射性DNA探针与尼龙膜上的单链DNA片段进行分子杂交。 6、用放射性胶片与尼龙薄膜叠放,尼龙膜上的放射性探针便会发出X 射线使胶片曝光,从而使杂交有探针的长度不同的DNA片段位置显影在胶片上。这样的特征DNA片段条状图谱,便是所谓的DNA指纹。 再附送一点DNA的科普知识:1 DNA指纹图的建立及发展 近百年来的研究认为,任何遗传分析都是以遗传标志为基础的,而任何一个遗传标志的价值又在于其变异 性(即多态性)的大小。有关遗传多态性的研究对促进人类学、遗传学、免疫学以及法医学的发展, 以及对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乃至协助诊断等方面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以往的研究都是利用各种外部表现型、生理缺陷型、同工酶、多态蛋白等作为遗传标志,用间接分析来推论相应的遗传基因。 70年代末,限制性内切酶和重组体DNA技术的出现以及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遗传标志的研究转向DNA分子本身。由于各种遗传信息都蕴藏在DNA分子上,生物个体间的差异在本质上是DNA分子的差异,因此DNA被认为是最可靠的遗传标志。某些DNA序列的差异可通过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的改变来反映,此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其产生是由于点突变、DNA重排、插入或缺失引起的〔1〕。随着对RFLP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基因组中最有变异性的一类序列——高变异DNA序列,使DNA遗传标志的发展和应用得到了一次飞跃。 1980年,Wyman和White描述了第一个多等位性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人类DNA标志。不久,在胰岛素基因(Insulingene)的5′端区域、致癌基因(C-Haras I Oncogene)的3′端分别发现了相同的高度可变的标志(hypervariable marker)。在α-球蛋白(α-globin)基因群周围还发现了其它三个标志〔2〕。1982年,Bell等〔3〕证实:这些高度多态性区域串联着重复的短序列单位,重复单位数目的差异导致了这种高度的可变性,由于这些结构特征,人们称这些区域为小卫星(minisatellite)或高度可变区域(hypervariable)或可变数目的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1985年,Jeffreys 等〔4〕用肌红蛋白基因第一内含子中的串联重复序列(重复单位含33bp)作探针,从人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出8个含有串联重复序列(小卫星)的重组克隆。序列分析表明,这8个小卫星重复单位的长度和序列不完全相同,但都有相同的核心序列(core sequence)即GGCCAGGA/GGG。他们先后用两个多核心小卫星(poly coreminisate -llite)33.6和33.15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在低严谨条件下杂交得到了包含10多条带的杂交图谱,不同个体杂交图谱上带的位置就象人的指纹一样千差万别,Jeffrey称之为DNA指纹(DNA fingerprint)〔5〕,又名遗传指纹(genetic fingerprint)。 RFLP DNA指纹分析技术由于方法繁杂、周期长、实验条件高等缺陷而无法大范围推广。1990年,Williams等〔6〕首次报道了AP-PCR技术,Welsh和McCelland〔7〕亦独立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从而使DNA指纹技术应用更加广泛。AP-PCR技术是采用随意设计的1个或2个引物,对模板DNA进行PCR扩增,一般先是在低严格条件,即在高Mg2+浓度(大于传统PCR Mg2+浓度1.5mmol/L)、较低退火温度(36℃~50℃)下进行1~6个循环的PCR扩增,随后在严格条件下进行PCR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或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可得到DNA指纹图谱。其基本原理是:在低严格复性条件下,引物与模板DNA非完全互补序列形成错配,错配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沿模板链延伸,合成新链,当在一定距离内模板DNA另一单链也发生引物错配时,即可对两错配引物间的DNA进行扩增。但是此种错配并非随机发生,引物和模板间,特别是在引物3′端必须存在一定的互补序列,即可产生不同的扩增片段或组合,通过DNA指纹图谱,可得到配对DNA样品中的差异片段,用于克隆、测序、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片段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我国杨建厂等〔8〕利用PCR的原理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全新的DNA指纹检测技术,称之为随机引物PCR人DNA指纹检测技术(arbitrarily primed PCR human DNA fingerprinting,APHDP),此外还开发出处理DNA指纹数据应用软件,应用于个人识别、遗传素质与疾病的相关特征研究等。 2 DNA指纹技术所用的探针 自DNA指纹技术建立以来,这一技术迅速在动植物的进化关系、亲缘关系分析以及法医学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也正是由于DNA指纹技术在核酸分析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而许多学者围绕此技术所用的探针作了大量的工作,除Jeffrey等〔5〕的探针外,用人工化学合成或从生物组织中提取后再扩增的办法生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探针。迄今,在DNA指纹技术中所用的探针大概有probe33.15、33.6〔5〕、bacteriophage MB〔9〕、pig repetitire clone p83、PGB 725、poly(GT) containing 18.1、(GTG)5/(CAC)5〔10,11〕、(CAC/TA)4及(GT)12等。同时,在探针的标志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据它们的结构可大致分为小卫星探针和简单重复序列探针,简单重复序列包括微卫星探针(microsatellite probe)和寡聚核苷酸探针。小卫星探针的核心序列为33bp,常定位在人常染色体前的末端(proterminal)区域,微卫星探针则在10~20bp之间,而寡聚核苷酸探针在10bp以下,普遍散布在人类整条染色体上,或者在基因间区域或者位于内含子内。 1988年,我国伍新尧等〔12〕根据DNA指纹是人基因组中重复序列的RFLP的原理和人与鼠的髓鞘碱性蛋白(MBP)基因cDNA同源序列性高于90%的事实,选用鼠MBP cDNA3′端的一段序列(非表达区高度重序列,与人基因组中该类重复序列几乎完全同源),长度为0.81kb的片段作探针,检测用HaeⅢ酶解的人DNA限制性片段(RF),在人群中可分出22条谱带,受检 的30例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没有两个人的谱带是完全相同的,显示这一方法的高度个体特异性,这是国内首次用自已的力量找到DNA指纹的探针。 3 DNA指纹的应用3.1 法医学方面 同以往的血型测定法相比,DNA指纹技术在法医学领域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已成为鉴定犯罪、亲子鉴定和确定个体间亲缘关系的工具〔5,13〕。随后,国内学者李伯龄〔14〕、姜先华〔15〕、伍新尧等〔12〕也先后对此项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实际案件的鉴定中,解决了过去无法解决的疑难案例,如微量血痕、部分腐败的碎尸块的个人认定等。 3.2 在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 3.2.1 生物种群学研究 利用DNA指纹图可以估算连锁不平衡,比较等位基因的频率,还能估计不同个体之间的重组率,在种群学研究上有助于建立某一个体在种群中的地位和关系,特别是对真菌的种群研究,有很多真菌可以通过有性和无性的方式繁殖,但是何时以何种方式繁殖,程度如何,并不清楚,而利用DNA指纹图就能区分以有性和无性方式产生的后代,并能确定某一区域真菌的自然分布〔1,16〕。 3.2.2 测定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物种分类鉴定 Jeffreys等〔5〕认为在一个群体的不同成员间拷贝数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由于多态性程度高,在遗传分析中尤其适合作为多态性标志,简单重复的不稳定性可导致VNTR长度的迅速变化,根据家族中或育种群体中VNTR的分离重组频率,可以测定出遗传距离,可用统计学公式确定个体间的亲缘关系:D=2Nab/(Na+Nb),,D值越大,亲缘关系越近,遗传距离就越小;D值越小,亲缘关系越远,遗传距离就越大。为此,运用DNA指纹技术可检测不同物种、同种及同种不同个体的亲缘关系,用于物种分类鉴定,也可用于杂交后代亲本决定,杂交后代群体分开,检测近等基因系(或同类系)种的多态性,并对检测基因进行定位。Welsh等〔7〕对布氏疏螺旋体菌株的DNA指纹进行分析,发现这种lyme病的病原菌实际上是由三个不同的种群组成。罗超权等〔12〕运用AP-PCR鉴定弓形虫虫株,在国内开创了运用DNA指纹技术作生物分类的先例。 3.3 在流行病学方面的运用 由于DNA指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能反映基因组的变异性;②具有高度的变异性;③具有简单的稳定的遗传性;④DNA指纹谱具有体细胞稳定性。所以,它同一般的流行病学方法相比较而言,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使其成为流行病调查的一种有效工具。Jan DA等〔17〕,Denise Chevrel-Dellagi等〔18〕运用IS6110序列作探针对结核病分支杆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调查国际间结核病的种型、分析流行情况,改进了控制结核病的方法。而ZhenHua Yang等〔19〕从67个病人中分离出结核病分支杆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发现分离到PTBN12型时易查明流行环节,从而为快速进行疾病控制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在我国,童笑梅等〔20〕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图技术对医院内感染的14例新生儿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患儿体内携带的与医务人员鼻中携带的华纳葡萄球菌菌株的DNA指纹图完全一致,从而证明此次感染的病原菌为华纳葡萄球菌,传染源是携带病菌的医务人员。郭永建等〔21〕在6个月内对121名产科新生儿中的30名检出的31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RAPD指纹图谱分析和血清学分型,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产科新生儿中暴发流行,0∶6/R∶1型为暴发流行性菌株,对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型、精确确定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4 疾病诊断及治疗 鉴于DNA指纹所具有的上述特点,故DNA指纹广泛应用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及治疗。Morral〔22〕等发现CF基因9号外显子侧翼含有一小卫星区,且此等位基因2.6带常与△F508连锁,相伴率为50.6%、41.6%,△F508是最主要的致病突变,可疑患者电泳图只要发现2.6等位基因,就可对此病进行初步诊断。现已在Wilson病、外周神经纤维瘤、成人多束肾、多巴性肌紧张、Frecbreich共济失调、Kallmunm综合征性连锁、视网膜病等基因内或旁侧发现有高度的小卫星区域,从而可进行基因诊断。Okamoto R〔23〕用DNA指纹法预测慢性粒cell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复发,取得了成功。 3.5 肿瘤的研究 肿瘤是多因素、多阶段的变化过程,病因复杂、变化多样,但归根到底还是在DNA的变化上。一般说来,癌组织、转移灶与正常组织或外周血细胞DNA指纹有差别,常见的是某条带或几条带的缺失,某一条或某几条带密度降低,或者癌组织中出现新的带。Thein等〔24〕用33.6和33.15为探针研究患者DNA指纹谱变化,发现胃肠肿瘤患者癌组织DNA指纹谱全有改变,并认为体细胞突 变还有种属特异性。刘霜等〔25〕应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技术对6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与非癌组织进行分析,发现所有肝癌组织基因组DNA的RAPD指纹图谱均存在差异,其中3例配对肝癌基因组中均存在一相同的0.9Kb的随机扩增片段。杨建厂等〔8〕用APHDFF技术对28例确诊为鼻咽癌病人血DNA指纹图的检测,发现有3条DNA片段出现的频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王黛等〔26〕用LE11.8、MYO和Mb探针,经Southern杂交法检测12例儿童急性粒cell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细胞的基因重排,结果发现初始或复发与完全缓解时的DNA指纹图相比,谱带有增加或减少,从而认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白血病细胞存在基因重排。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80448.html 回答者: xy_vanilla - 举人 四级 8-11 13:31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太多了,朋友!我问的,你还没答完整。但还是谢谢你们啊!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好 100% (3) 不好 0% (0) 相关内容 u2022 DNA指纹的应用及相应的案例 u2022 关于奥运会 u2022 人体有多少的"身份证" u2022 DNA指纹技术,用酶切成片段,所用的酶是什么酶 u2022 同卵双生的兄弟DNA应该是一样的,若他们死了可以通过... 查看同主题问题:技术应用 指纹 原理 其他回答 共 3 条 DNA指纹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种新技术.它是从分子水平区别不同种类生物之间以及同种生物之间差异的重要手段.它在法医学鉴定、物种起源进化研究、动植物及微生物DNA指纹资料库的建立、畜牧科学研究、癌症的研究、疾病的诊断、亲子鉴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本文简要阐述DNA指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回答者: 水心雨君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8-11 13:33 dna指纹:指具有完全个体特异的dna多态性,其个体识别能力足以与手 指指纹相媲美,因而得名。可用来进行个人识别及亲权鉴定 DNA指纹的识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4年英国莱斯特大学的遗传学家Jefferys及其合作者首次将分离的人源小卫星DNA用作基因探针,同人体核DNA的酶切片段杂交,获得了由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组成的长度不等的杂交带图纹,这种图纹极少有两个人完全相同,故称为"DNA指纹",意思是它同人的指纹一样是每个人所特有的。DNA指纹的图像在X光胶片中呈一系列条纹,很像商品上的条形码。DNA指纹图谱,开创了检测DNA多态性(生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群在DNA结构上存在着差异)的多种多样的手段,如RFLP(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串联重复序列分析、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等等。各种分析方法均以DNA的多态性为基础,产生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DNA指纹图谱,由于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和稳定的遗传性,且仍按简单的孟德尔方式遗传,成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遗传标记。 DNA指纹具有下述特点:1.高度的特异性:研究表明,两个随机个体具有相同DNA图形的概率仅3×10-11;如果同时用两种探针进行比较,两个个体完全相同的概率小于5×10-19。全世界人口约50亿,即5×109。因此,除非是同卵双生子女,否则几乎不可能有两个人的DNA指纹的图形完全相同。2.稳定的遗传性:DNA是人的遗传物质,其特征是由父母遗传的。分析发现,DNA指纹图谱中几乎每一条带纹都能在其双亲之一的图谱中找到,这种带纹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即双方的特征平均传递50%给子代。3.体细胞稳定性:即同一个人的不同组织如血液、肌肉、毛发、精液等产生的DNA指纹图形完全一致。 1985年Jefferys博士首先将DNA指纹技术应用于法医鉴定。1989年该技术获美国国会批准作为正式法庭物证手段。我国警方利用DNA指纹技术已侦破了数千例疑难案件。DNA指纹技术具有许多传统法医检查方法不具备的优点,如它从四年前的精斑、血迹样品中,仍能提取出DNA来作分析;如果用线粒体DNA检查,时间还将延长。此外千年古尸的鉴定,在俄国革命时期被处决沙皇尼古拉的遗骸,以及最近在前南地区的一次意外事故中机毁人亡的已故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及其随行人员的遗骸鉴定,都采用了DNA指纹技术。 此外,它在人类医学中被用于个体鉴别、确定亲缘关系、医学诊断及寻找与疾病连锁的遗传标记;在动物进化学中可用于探明动物种群的起源及进化过程;在物种分类中,可用于区分不同物种,也有区分同一物种不同品系的潜力。在作物的基因定位及育种上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DNA指纹图谱法的基本操作:从生物样品中提取DNA(DNA一般都有部分的降解),可运用PCR技术扩增出高可变位点(如VNTR系统,串联重复的小卫星DNA等)或者完整的基因组DNA,然后将扩增出的DNA酶切成DNA片断,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按分子量大小分离后,转移至尼龙滤膜上,然后将已标记的小卫星DNA探针与膜上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DNA片段杂交,用放射自显影便可获得DNA指纹图谱。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的常规方法。利用低浓度的荧光嵌入染料-溴化乙锭进行染色,可确定DNA在凝胶中的位置。如有必要,还可以从凝胶中 回收DNA条带,用于各种克隆操作。琼脂糖凝胶的分辨能力要比聚丙烯酰胺凝胶低,但其分离范围较广。用各种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可以分离长度为200bp至近50kbp的DNA。长度100kb或更大的DNA,可以通过电场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脉冲电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 在基因工程的常规操作中,琼脂糖凝胶电泳应用最为广泛。它通常采用水平电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进行电泳。DNA分子在凝胶缓冲液(一般为碱性)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DNA分子迁移的速率受分子大小,构象。电场强度和方向,碱基组成,温度和嵌入染料等因素的影响。
2023-06-29 17:47:312

什么叫玉米的种性纯度

种性纯度,即某一品种群体内具有该品种性状的个体百分率。1 形态鉴定法 形态鉴定法是指根据玉米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鉴定特定的基因型,主要包括种子形态观察、幼苗形态鉴定、种子解剖及田间小区鉴定法。这些形态特征的差异实质上是由遗传基因不同所致。用形态学方法鉴定玉米品种纯度,要求检验人员熟悉品种之间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差异,有标准品种作对照,有可能将不同品种或品种内异株区分开。可用于鉴别玉米品种的性状,大都能反映出品种的特殊性,如叶片宽窄、厚薄、多少、大小,芽鞘颜色,穗柄长短、穗柄与植株的角度,花丝颜色,穗型,轴色,粒形、粒色,籽粒质地,株高,茎秆粗细等。1.1 种子形态观察法 此法简而易行,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是品种纯度检验中最简单的方法。检验时从净度测定后的种子中随机抽取样品两份,分别用肉眼或扩大镜逐粒观察。根据种子外表性状(如粒形、粒色、籽粒质地等),鉴别品种真实性和种子纯度。此法准确性差,只能对品种纯度做一般性检验。1.2 幼苗形态鉴定法 根据幼苗形态特征可进行品种纯度检验,如芽鞘的颜色。玉米幼苗的芽鞘一般分紫色与绿色两大类,因品种不同又有深浅之分。该性状比较稳定,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鉴定可与发芽试验结合进行,但须在光照条件下发芽,待芽鞘呈现出固有颜色时,就可从芽鞘的颜色来鉴定品种的真实性和种子纯度。张春庆等(1995)通过对39个玉米材料苗期性状的分析,确定了苗期田间纯度鉴定的时期(5叶1心期),明确了叶色、叶缘色、叶鞘色、光泽是苗期纯度鉴定所依据的典型性状。1.3 种子解剖鉴定法 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方法。不同玉米品种类型的种子,其种皮壳内细胞横、纵切面结构、形状、大小等不同。当不同品种的种子难以从外部形态特征来鉴别品种真实性和种子纯度时,可用种子解剖法作为辅助。1.4 田间小区鉴定法 这是品种纯度检验较为可靠的方法。在品种纯度检验时,如果用种子或幼苗形态鉴定法难以区分品种纯度时,就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试验,进行更多性状的观察比较。田间小区种植时,将种子样品与标准品种一起播种,然后在各个生育期对幼苗和植株的性状逐一观察记载。计算小区的异品种总株数,鉴定品种纯度。在国际种子贸易、省区间调种时,田间小区鉴定法是一种通用的品种纯度检验方法。同时如因品种真实性和种子纯度引起纠纷时,此法也可作为仲裁的依据。2 生化技术 用生化技术鉴定种子纯度的方法近年来发展很快,应用面广,准确性高。目前用生化技术鉴定品种纯度,主要是利用电泳技术分离种子内某一成分的化学组成,根据其变异来鉴定品种真实性和种子纯度。2.1 同工酶电泳技术 同工酶是具有相同催化功能而结构及理化性质不同的功能蛋白质,其结构的差异来源于基因型的差异。因而可以根据品种间广泛存在着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鉴别。多位学者研究了利用脂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法来检验玉米品种纯度。杨太兴等(1991)运用脂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对15个玉米常用品种及其亲本种子进行酶谱纯度检验,从样品制备到图谱分析的设备和技术进行了改进,形成了一套标准检测技术体系。研究发现供试自交系的脂酶酶谱显著不同,而过氧化物酶谱差异比脂酶小,但在有些自交系之间仍存在差异。贾希海等(1992)采用脂酶同工酶技术对11个玉米杂交种进行酶谱纯度测定,同时进行田间品种纯度检验。研究报道酶谱纯度和田间品种检验纯度相关系数为0.9094。通过酶谱纯度测定可以代替田间品种纯度检验。张建华等(1996)通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酶带相对迁移率和酶带宽度,采用三位编码酶谱,比较鉴定了18个玉米杂交种及67份自交系,建立了玉米品种(系)的酶谱档案,以便种子鉴别和品种登记。 同工酶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普遍的种子纯度检验方法,但多年来其进展缓慢。原因在于它不但在样品制备中比较麻烦,而且从酶提取到电泳的整个过程,都要求保持较低的温度以防止酶的活性丧失。另外,如果鉴定的种子本身具有“酶谱不纯”现象,也会影响品种纯度鉴定结果的准确性。2.2 种子贮藏蛋白电泳技术 玉米种子贮藏蛋白分子量分布范围较窄,但蛋白质组分之间的电荷差别较大。采用电泳技术可以把带电荷量不同的蛋白质区分开。电泳所出现的蛋白质谱带类型与遗传基因有关,通过分析贮藏蛋白质的组成来表达品种间遗传差异,在规范条件下建立标准电泳图谱,可以作为品种的“指纹”,用以检验玉米品种的真实性和种子纯度。玉米的种子贮藏蛋白电泳主要包括醇溶蛋白的等电聚焦电泳(IEF)和盐溶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IEF电泳是鉴定玉米基因型的有效方法,但成本过高,限制了其应用。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玉米种子蛋白质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法”为:从每份样品中随机选取玉米种子100粒,单粒粉碎,分别加入样品提取液,置0.5hr以上,取上清液10ul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上进行电泳,电泳仪为DYY-III6B型,电泳槽为DYY-III型;电泳后,取下凝胶板,立即放入考马斯亮兰和三氯乙酸的水溶液中染色4hr以上,观察电泳谱带,同时与本品种或其亲本种子进行对照,鉴定样品中各粒种子的谱带特征,计算品种纯度。 苏萍(1999)采用三位编码对黑龙江省主栽的18个玉米杂交种及28个自交系的贮藏蛋白质图谱β和γ区进行编码,建立了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档案,为黑龙江省玉米品种鉴别及纯度检验、品种登记和品种产权保护提供了生化指纹依据。徐献等(1996)通过对蛋白质电泳法和田间小区种植试验鉴定玉米种子纯度,认为两种方法对玉米自交系和单交种的种子纯度鉴定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电泳法在实际生产中可代替田间种植法用于种子纯度检验。宋同明等(1996)采用改进的乳酸PAGE技术对不同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种子的白蛋白和球蛋白进行了系统电泳分析,发现此方法具有高度的分辨力和稳定性。各自交系和杂交种的电泳图均有其鲜明特征,彼此可以区别。亲本自交系的不同谱带在杂种F1发生互补。杂种谱带等于两亲本共同谱带与各自独有谱带之和。蛋白质电泳技术是建立在分子遗传学和电化学基础上的种子纯度检验技术,用其鉴定品种相当有效。但种子贮藏蛋白的类型较少,难以区分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此外,检验结果也易受环境条件影响。3 分子生物学方法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品种纯度检验从形态观察进入到基因水平。DNA分子标记是以DNA分子多态性为基础的一类标记,能够稳定遗传,可以反映生物的个体和群体特征。它以品种DNA片段作为检测对象,运用电泳方法检测品种基因组DNA结构与组成,通过鉴定品种DNA水平上的差异来检验品种纯度,有很高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能够满足品种纯度检验的技术要求。目前以PCR扩增为基础的SSR、AFLP、RAPD技术和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RFLP技术在此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3.1 RFLP技术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开创了直接应用DNA多态性发展遗传标记的新阶段。RFLP技术首先被用于人类基因组研究(Botstein等1980),随后不久便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得到应用(Beckmann等1983)。RFLP是指一个物种或品种的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反映了DNA序列中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差异。RFLP标记的多态性来源于基因组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突变及相邻位点间DNA结构重排(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插入)。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不同品种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DNA片段,转移凝胶中的DNA到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标记的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经放射显影后,可观察待鉴定品种的RFLP指纹,经与标准品种RFLP指纹图谱比较后就可对此品种进行纯度分析。RFLP技术是较早应用于品种纯度鉴定的一种分子标记。Smith等(1991)研究发现,利用RFLP标记可将用同工酶、蛋白质电泳技术难以区分的玉米杂交种准确地区分开。Lee等(1989)、Melchinger等(1990)及Mumm等(1994)的研究均认为利用RFLP标记可以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区分开亲缘关系较近的自交系。李新海等(2000)利用24对探针/酶组合在13份玉米自交系间共检测出85个等位基因变异;利用这些多态性片段完全可以区分13个自交系。RFLP标记数量大,重复性好,等位基因间呈共显性,可以区分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但其使用成本高,操作技术复杂,要求的DNA样品量大、纯度高,而且天然存在的DNA探针无法检测卫星DNA和高度重复序列。
2023-06-29 17:47:524

基因诊断是什么?

什么叫基因检测,有什么具体内容吗?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有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做出诊断。   近年来令人非常兴奋的是预测性基因检测的开展。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已经有20多种疾病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预测。   检测的时候,先把受检者的基因从血液或其他细胞中提取出来。然后用可以识别可能存在突变的基因的引物和PCR技术将这部分基因复制很多倍,用有特殊标记物的突变基因探针方法、酶切方法、基因序列检测方法等判断这部分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或存在敏感基因型。   目前基因检测的方法主要有: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液态生物芯片与微流控技术等 什么是"基因诊断"? 5分 基因诊断 序: 基因诊断又称DNA诊断或分子诊断,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直接检测出分子结构水平和表达水平是否异常,从而对疾病做出判断。 目前,基因诊断检测的疾病主要有三大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各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的判断、遗传病的基因异常分析。在感染性疾病方面主要有结核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甚至艾滋病等。背景: 基因包括生命的所有信息,是由存在于细胞核内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构成的。由三个碱基对组成包含DNA遗传信息的最小单位。近年位于基因的碱基序列的检查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其中PCR(聚合酶链反应)等基因扩增技术和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基因序列检测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介绍: 基因诊断是指检测从机体分化分离出的遗传信息来鉴定疾病病因和种类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对那些只有一个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检测出基因缺陷或异常就可获得最终诊断。LDL受体异常病、а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等先天性代谢异常性疾病、Huntington(遗传性进行性舞蹈病)、肌营养不良症等先天性变性疾病及其他的一些遗传病的基因异常情况已经研究清楚了。 遗传性疾病并不都是在出生后马上出现症状。有许多是在长到一定年龄才出现症状。在没有症状时通过对基因的检测,就可发现这个人是否会发病,还可以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最近通过检测羊水、绒毛胎儿血或母亲血中的胎儿细胞或受精卵分裂球,可进行产前诊断。 对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成人病来说,后天的环境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遗传因素也在疾病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些疾病虽然不能单纯用基因异常来解释,但目前认为这些疾病是在某种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再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病的。 基因诊断还用于肝炎等病毒感染和结核菌感染的诊断和分型。而且,药物的疗效是由基因型决定的,药理遗传学也得到飞速发展。每个人都有特异性的DNA序列标记(DNA)指纹图谱),通过对它的检测可以确定人的身份。这项技术已应用于法医学,可以和指纹比美。在法医学领域还可用遗传信息技术来判定血型和性别。 随着基因诊断的进步,可以早期对疾病做出诊断,可现在还未研制出治疗的方法,即使做出诊断,也只会使个人处于迷茫的境地。当然,如果有预防和治疗的方法的话,基因诊断就会发挥巨大的威力,防病于未然。同时还会涉及到隐私权、知情同意、生命的价值等许多深刻的问题。 嗯,就这些了。 基因诊断的原理是什么? 基因诊断基本原理 核酸分子杂交是基因诊断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基因诊断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互补的DNA单链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双链,即能够进行杂交。这种结合是特异的,即严格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进行,它不仅能在DNA和DNA之间进行,也能在DNA和RNA之间进行。因此,当用一段已知基因的核酸序列作出探针,与变性后的单链基因组DNA接触时,如果两者的碱基完全配对,它们即互补地结合成双链,从而表明被测基因组DNA中含有已知的基因序列。由此可见,进行基因检测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需的特异的DNA探针;二是必需的基因组DNA。当两者都变性呈单链状态时,就能进行分子杂交。 基因检测是什么意思呢? 基因检测,就是通过佳学基因的技术测定一个人的基因序列,然后了解它对健康、治疗的影响。 基因检查到底是啥一回事呢? 您好,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解疑排忧。篇幅较长。请耐心看完。 基因决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靓丽、长寿之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因此,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基因,一切生命的存在与衰亡的形式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包括您的长相、身高、体重、肤色、性格等均与基因密不可分。 大多数人对于健康长寿比较关注,担心自己会不会有什么重大疾病。想通过基因检测来预测和避免疾病的发生。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 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有三种: (1)基因的后天突变; (2)正常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遗传的基因缺陷。 第一类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有四千多种,通过基因由父亲或母亲遗传获得。 第二类疾病是常见病,例如心脏病、糖尿病、多种癌症等,是多种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是人类遗传信息的化学载体,决定我们与前辈的相似和不相似之处。在基因“工作”正常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能够发育正常,功能正常。如果一个基因不正常,甚至基因中一个非常小的片断不正常,则可以引起发育异常、疾病,甚至死亡。 健康的身体依赖身体不断的更新,保证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正常,这些蛋白质互相配合保证身体各种功能的正常执行。每一种蛋白质都是一种相应的基因的产物。 基因可以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不引起蛋白质数量或质量的改变,有些则引起。基因的这种改变叫做基因突变。蛋白质在数量或质量上发生变化,会引起身体功能的不正常以致造成疾病。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有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做出诊断。 预测性基因检测即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已经有20多种疾病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预测。 疾病家庭的遗传史就是疾病易感基因的遗传所造成的,所以基因检测能够检测出这些遗传的易感基因型,理论上,检测准确率达到99.9999%。 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能够正确选择药物,避免药物浪费和药物不良反应。还可以提供健康风险管理最好的依据。 当下的我们长期暴露在这些高度污染环境或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以及目前身体健康的民众都可以通过基因体检了解个人在不同疾病上的发生倾向,进行全面的生活调整或干预,以期降低风险延缓疾病发生,达到基康所倡导的“个性医疗,解码健康”的目的。人类疾病的发生是基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若检测出某种疾病的风险,那么可以针对性的避开不良的环境,从而让疾病不能表达,做到真正的预防疾病。 题外话:目前基因检测还没有普及,不是每个医疗单位或机构都可以做,大多数人没有必要非做,平时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合理安排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疾病,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 祝您健康快乐!!1 望采纳,谢谢。 ——————————心窗团队伴您同行———————— 基因诊断的优点是什么? 基因诊断是优生的一相措施,通过基因诊断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的缺陷,会不会是畸形儿等等,如果是则可以避免生出有先天性疾病或者畸形儿的降生,充分保证自己的baby是健康且健全的,显然不够人道,但真的有用。
2023-06-29 17:47:591

设计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设计思维:思维是人们头脑对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而设计则是通过改变自然物的性质,形成为人所用的物品。人借助于思维将自己本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因此设计与思维在设计的过程中试一个完整的概念,“设计”是前提,限定了思维的范畴,“思维”是手段,借助于各种表现形式,最终形成设计产品。设计思维是设计师根据被委托的设计项目调动各种有关资料及设计师头脑中的经验积累。设计思维是设计活动的基础,也是设计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设计中调查、构思、选择、决策等若干部分,与设计表现共同构成设计活动的主体。 2、 视觉传达设计: 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简称为视觉设计。 顾名思义,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就是通过用视觉来向人们传达各种信息,所以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要素就是文字、插图以及标志,这三个,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这也就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这三个要素,把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这些要素传递给每一个接受到这个信息的接受者,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起到传播的作用
2023-06-29 17:48:093

.为什么药典里面蕲蛇用特异性PCR法而川贝母用PCR-RFLP法作为辨别方法。是否川

蕲蛇属于动物,川贝母属于植物。使用PCR方法鉴别蕲蛇的真伪,只通过简单的DNA提取、PCR特异性扩增、电泳检测即可完成对样品真伪的鉴别。主要用于蕲蛇药材、蕲蛇水提物、蕲蛇醇提物、极限(高温、高压、长时间)条件下蕲蛇提取物、中药制剂(多种同类提取物)以及极限(高温、高压、长时间)条件处理中药制剂(多种同类提取物)的快速鉴定。川贝母的鉴别检验主要依靠性状鉴别,但是,有些混淆品的外观性状与川贝母十分相似,很难就此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起,川贝母项下收录了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用于川贝母鉴别。PCR-RFLP法可以成功检出川贝母中是否掺杂了川贝母以外的成分,且灵敏度较高,5%的掺伪即能检出。
2023-06-29 17:48:161

医学遗传学里,癌基因是非遗传突变的。这是什么意思

基因路具有遗传性,癌症基因是正常基因突发变异的产品。癌症基因会导致死亡,而不是共生遗传。
2023-06-29 17:48:232

目前鉴别不同香菇菌株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判别不同菌株?

目前鉴别不同香菇菌株的方法有:(1)菌株间的拮抗反应 这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香菇菌株鉴别方法,它是通过把被测定的菌株菌丝体接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不同的菌株在菌丝生长相遇时,菌丝之间会产生相互排斥,直至菌丝产生褐色隔膜。菌株间有拮抗反应的,说明是不同菌株,没有拮抗反应的说明是相同菌株。具有拮抗反应的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是较大的。(2)菌株单核体的交配型测定 该方法测定的两个异宗结合的香菇菌株间交配因子的异同程度,是判断两个菌株亲缘关系远近和遗传距离多少的基础指标。进行菌株交配型因子分析,并将所得结果与体细胞进行亲和性反应,结合某些分子标志测定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对判断菌株异同,有重要意义。具体的技术路线请见问答31。(3)菌株细胞中的DNA分析 这是通过内切酶的选择与对被测样品的消化(如CTAB法、SDS法)提取被测菌株细胞中的DNA,以DNA片段为引物进行DNA分子杂交,再通过电泳显示法显示谱带的异同。常用的方法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限制性DNA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型性DNA(RAPD)等。目前对于不同香菇菌株的鉴别,对于遗传差异较大的菌株,采用古老或常规的拮抗或酶谱等方法即可鉴别,对于遗传差异较小的菌株,只采用一二种方法还难于鉴别,需采用多种方法共同测定才能完成菌株鉴别。
2023-06-29 17:48:301

全谷物的摄入对于肠道微生物有何影响

不同谷物饲粮对肉仔鸡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选取1日龄AA肉仔鸡母雏36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以玉米、小麦、大米为单一淀粉源配制等能等氮饲粮,饲养28d,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测定不同饲粮类型对肉仔鸡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限制性片段T-RF160、T-RF253和T-RF292所代表的菌群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的优势菌群,大米饲粮组T-RF253和T-RF292片段所代表菌群优势度较玉米饲粮组和小麦饲粮组稍低,盲肠中优势菌群结构和含量与小肠存在较大差异。不同饲粮组间肉仔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的香侬-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大米饲粮组较玉米饲粮组和小麦饲粮组表现出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程度高,优势种群少的趋势;随着肠段向后推移,回肠和盲肠微生物物种较十二指肠和回肠丰富,且逐渐趋于稳定。本研究表明,不同肠段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饲粮谷物类型对肉仔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2023-06-29 17:48:361

DNA指纹技术

DNA指纹指具有完全个体特异的dna多态性,其个体识别能力足以与手指指纹相媲美,因而得名。可用来进行个人识别及亲权鉴定,同人体核DNA的酶切片段杂交,获得了由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组成的长度不等的杂交带图纹,这种图纹极少有两个人完全相同,故称为"DNA指纹"。 1984年英国莱斯特大学的遗传学家Jefferys及其合作者首次将分离的人源小卫星DNA用作基因探针,意思是它同人的指纹一样是每个人所特有的。DNA指纹的图像在X光胶片中呈一系列条纹,很像商品上的条形码。DNA指纹图谱,开创了检测DNA多态性(生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群在DNA结构上存在着差异)的多种多样的手段,如RFLP(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串联重复序列分析、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等等。各种分析方法均以DNA的多态性为基础,产生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DNA指纹图谱,由于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和稳定的遗传性,且仍按简单的孟德尔方式遗传,成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遗传标记。
2023-06-29 17:48:473

血友病发病机理是什么?

正常的血液凝结是血液中很多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些物质叫作凝血因子。如果一种凝血因子数量缺乏就可能发生出血时间延长现象。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比正常人要少,因此血管破裂后血液不容易凝结,导致出血难止。 按照患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类型,可将血友病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三种。甲型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乏第Ⅷ因子,乙型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乏第Ⅸ因子,丙型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乏第Ⅺ因子。 一、遗传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 遗传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一般是指具有家族史,自婴幼儿起就有出血症状,常是单一凝血因子缺泛。其中以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为多见。 第一节:血友病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甲)、血友病B(乙)和因子XI缺乏症(曾称血友病丙)。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其中又以血友病甲最为多见,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85%。一般认为血友病A、B和因子XI缺乏症的发病率之比是16:3:1。其中血友病甲的患病率,在欧美国家约为5-10/10万,在国内一些地区统计约为(2.3-3.43)/10万 (一)血友病A 血友病A又称抗血友病因子A(antihemophilia factor A)缺乏症,或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缺乏症。遗传性、先天性因子Ⅷ缺乏症。新近认为血友病甲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缺乏,致血浆中FⅧ含量不足或功能缺陷,从而引起凝血障碍而出血。 血友病甲是典型的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其特点是男性发病,女性传递。此病早在2000年前被犹太人所注意,12世纪时在阿拉伯文中有血友病记载,19世纪时由于英国王室人员中出现了血友病甲,并波及了欧洲各王室,被称为王室病。 据美国最新调查显示,血友病甲患病率在男性约1/(5000-10000)。总发病率约占存活男婴的1/5000.本病出现程度与血浆FⅧ活性相关,重症型(血浆因子Ⅷ水平<1%)、中症型(1%-5%)、轻症型(5%-25%)分别占美国血友病患者的43%、26%、31%.由于采用FⅧ替代治疗的进展,使患者的生存期从20世纪的11.3年延长至60-70年。现在美国已初步建立FⅧ基因突变的数据库。[病因和发病机制]血友病甲发病的分子机制:可以是基因突变、缺失、插入异常片段、基因重排等。最新资料是: (1)FⅧ和其基因:FⅧ基因定位于Xq28,距端粒仅1.5Mb,约占X染色体全长的0.1%,由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组成。FⅧMRNA长9029bp,编号2351个氨基酸,分子量300KDa的蛋白质。FⅧ生成的来源未完全了解,有报道称在肝、外周血细胞及淋巴细胞均有FⅧ基因表达。 (2)FⅧ内含子22基因倒位:内含子22基因重组是45%重症血友病甲的发病机制。倒位产生的删减蛋白极不稳定,不能积累到一定水平,故患者的FⅧ水平测不出,呈重症型,临床出现重症出血。此基因突变起源于患者外祖父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由于男性XY染色体大区带的非均一性,减数分裂有利于基因重复序列的私自重组,女性则因为存在第二个X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完全配对,从而不发生上述情况。但带有这种基因倒位患者的母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3)FⅧ基因的其它突变:FⅧ基因突变数据库中基因突变的统计资料(至1999年5月止)显示:<1>点突变309例,其中85%为错意突变致单个氨基酸替代;15%为无意突变,产生早熟的终止密码子;<2>mRNA剪接异常38例;<3>大片段(1-210Kb)基因缺失92例;<4>小片段(1-86bp)基因缺失77例;使框架移位。FⅧ表达丢失;<5>1bp-3.8Kb基因插入28例,致框架移位和临床表现严重。 (4)血友病A遗传规律性:血友病甲是典型的性染色体(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病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患者具有一条含突变基因的X染色体,无法正确控制Ⅷ:C(Ⅷ凝血活性)的合成,所产生的因子Ⅷ分子结构异常或含量减少,临床上出现出血症状。因为男性仅有一条X染色体,当其发生病变时,其致病基因不能被掩盖,因此男性呈表现型。接受父亲具有致病基因X染色体的女儿,同时从母亲获得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被掩盖,临床上常无症状,即称为隐性携带者(carrier).血友病的遗传规律可分为四种情况;<1>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所生男孩均为正常,而所生女孩均为携带者。<2>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所生的男孩有50%机会为血友病患者,所生女孩则有50%机会成为致病基因携带者。<3>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患者所生男孩有50%机会是血友病患者,所生女孩要么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要么就是血友病患者。<4>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所生男女均为患者。在血友病A判断女性为携带者很重要,一般判断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方法有三种: (1)肯定携带者:<1>血友病A患者的女儿;<2>生育二个以上血友病患者的母亲;<3>生育一个血友病患者的母亲,其家系中常有一个以上的血友病甲患者。 (2)可能携带者:<1>某女性的母系成员中有血友病甲患者,而她自己所生的儿子中无血友病患者,或未生儿子;<2>血友病患者的姊妹和他们所生的女儿(即患者的外甥女);<3>血友病甲患者的姨母和她们的女儿(即患者的姨表姐妹)。 (3)血友病A患者中,有近1/3为散发病例,其母亲系中无他人患者血友病A,但可检测家系的基因情况,可发现携带者。 血友病A是收由于患者血浆中缺乏凝血因子Ⅷ:C。因子Ⅷ:C是内源性血系统中激发因子Ⅸ的辅因子。当Ⅷ:C缺乏时,不能与Ⅸa/钙离子及磷脂组成复合物,以致凝血活酶形成发生障碍,凝血酶原不能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也不能转变纤维蛋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而出血。新近发现有因子Ⅴ(FⅤ)和因子Ⅷ联合缺乏的家系达100多个,在南欧和中东居多。并得知40年首次报道的FⅤ、FⅧ水平仅10%-15%的一家系,是由于ERIG-53蛋白的变异以致功能完全丧失。患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血友病A以出血倾向为其主要表现,其特点是延迟、持久的、缓慢的渗血,急性大出血甚为少见。出血诱因常为轻度外伤,小手术(包括拨牙等)及注射等。手术后延迟性出血甚至可危及生命。自发性出血者约占1/3。一般认为Ⅷ:C有浓度越低,则出血越重。其中关节及深部肌肉出血于反复发生后可致肢体活动障碍甚至致残,是目前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 本病出血早可在出生后即时发生,迟可至成年后才发病。以皮肤、黏膜和肌肉出血为最常见,关节腔出血次之,内脏出血少见,但发生后较为严重。 (1)皮肤、黏膜出血:皮肤、黏膜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发生率在90%左右。多为轻度创伤后,出现持续不易制止的渗血。拨牙后出血较为常见,可为拨牙后立即出血,并可以延长至3-7天以上。有人认为,一个未经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如拨牙后没有发生持续出血现象,则血友病的可能性不大。 (2)肌肉出血:肌肉发生出血,则可形成血肿,为血友病的特有症状之一。肌肉出血以下肢、前臂及臀部出血为多见。多与创伤或活动过久有关。深部肌肉出血多形成血肿,局部肿痛、活动受限制。且血肿周围可形成假包膜,甚至成为血友病性假囊肿,进而造成邻近组织的病理变化,局部血循环障碍和Volkmann孪缩(手或足的肌肉陈旧性血肿)等。 (3)关节腔出血:是本病的突出症状之一。负重关节最为多见,其中膝关节出血最早见,其次为踝、肘、髋关节 等。常发生在行走过久,运动、扭伤或创伤后。主要系是关节内滑膜血管出血。关节出血可分为三期:<1>急性关节炎期:关节腔内及关节周围组织出血 ,引起急性无菌性炎症,致关节局部肿胀、疼痛、发热、发红,影响关节功能。若及时治疗,积血吸收,可不留后遗症。<2>慢性关节炎期:若关节反复出血或积血吸收不完全,局部白细胞释放的酶及血液中其它成分刺激关节组织,滑膜增厚,以致关节持续肿胀及功能障碍。慢性关节炎的发生取决于血友病甲的严重程度。有资料表明,在FⅧ水平>20%者,不论有无关节出血史,一般均不会发生血友病性关节炎,而FⅧ:c水平在6%-20%者,则有近1/3的患者发生慢性关节炎。其发生机制及不可逆性滑膜增生的机制不清楚。血友病性关节病晚期可呈变性关节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样改变。关节肿胀畸形,呈球形状突出,是由软骨破坏、关节骨性增生所致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纤维化骨质增生所致关节强直现象常见,而关节出血少见。<3>后期关节纤维化,强直、畸形,骨质破坏,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可引起膝屈曲、外翻、腓骨呈半脱位状,出现血友病特征性步伐。 (4)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有呕血或黑便、黑粪,常与存在原发性病灶(如溃疡等)有关。呼吸道出血为咯血,且可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并存。舌下血肿若向颈部发展可致呼吸困难。颅内出血是血友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一组10年观察2500例血友病A患者,71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病死率为34%。存活者均遗留有精神呆滞、强制性紊乱或运动障碍。 (5)血友病性囊肿和假瘤:血友病A患者大量肌肉出血可形成单一的肌肉囊肿。骨膜下出血则形成血友病性假瘤。血友病假瘤有两种类型:<1>成人型,多见于盆骨或股骨近端;<2>幼儿型,多发生于肘、膝、骨关节远端,预后较成人型为佳。 对肌肉囊肿和假瘤均强调早期应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补充因子Ⅷ和限制活动治疗。若病情持续发展,则可在充分准备情况下,行外科治疗以免发生破裂、窦道形成、神经血管的破坏和邻近部位骨折。禁止行抽液性穿刺。 [实验室检查] (1)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大致正常。出血过多可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数可增加。 (2)出血、凝血象:出血时间多数正常,少数可轻度延长。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消耗不良。活性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血块回缩正常。FⅧ:c测定(一期法)定性检测及因子Ⅷ:c定量测定,血友病A者均明显降低。VWF:Ag测定可正常,FⅧ:c/VWF:Ag明显降低。FⅧ:c测定是目前国内血友病A患者临床分为重型、中、轻、亚临床型的主要依据。简易凝血活酶生成时间(STGT),Biggs凝血活酶生成纠正试验,因操作繁杂,且准确性有一定差异,目前仅在无法得到缺乏因子Ⅷ基质血浆的情况下采用。 (3)基因诊断:目前国内外已逐渐开展血友病A的基因诊断。一般认为重型血友病A患者有必要筛选内含子22基因倒位,但对轻、中型或任何可测到血浆FⅧ活性患者都可能除外DNA基因倒位,必要时可采用连锁分析或直接DNA序列分析法。 (4)产前诊断:可在妊娠第13-16周行羊水穿刺,确定胎儿性别,然后确定胎儿基因是否属血友病的胎儿DNA。通过胎儿DNA基因型分析或胎儿血的遗传表型分析可诊断胎儿血友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血友病甲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男性患者,有或无家族史。有家族史者符合性联隐性遗传规律。女性纯合子型可发生,极少见。 (2)关节、肌肉、深部组织出血,可自发。一般有行走过久,活动用力过强,手术(包括拔牙等小手术)史。关节反复出血引起关节畸形,深部组织反复出血引起假肿瘤(血囊肿)。 2:实验室检查 (1)凝血时间(试管法)重型延长,中型可正常,轻型、亚临床型正常。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重型明显延长,能被正常新鲜及吸附血浆纠正,轻型稍延长或正常,亚临床型正常。 (3)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正常。 (4)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 (5)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减少或极少。 (6)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正常,Ⅷ:c/VWF:Ag明显降低。 3.严重程度分型 <1>重型FⅧ:c(%)<1, 临床出血特点:关节、肌肉、深部组织出血,关节畸形,假肿瘤。 <2>中型FⅧ:c(%)2-5 临床出血特点:可有关节、肌肉、深部组织出血,关节畸形但较轻。 <3>轻型FⅧ:c(%)6-25 临床出血特点:关节、肌肉出血很少,无关节畸形。 <4>亚临床型FⅧ:c(%)26-45 临床出血特点:仅在严重创伤或手术后出血。 4、排除因子Ⅷ抗体所致获得性血友病A(获得性因子Ⅷ缺乏症) 血友病A应与血友病B和因子ⅩⅠ缺乏症鉴别。虽然均有出血症状,但实验室检查各自有不同的表现,可以鉴别。本病应与血管性血友病(vWD)鉴别,血管性血友病的特点是出血时间延长,阿司匹林耐量试验阳性,血小板对利托菌素(ristocetin)可聚集,血浆中因子FⅧ:c和因子Ⅷ:Ag的比值增高(或正常)。而血友病A除Ⅷ:c/Ⅷ:Ag比值降低外,其它以上检查均正常,可与之鉴别。血友病A患者若发生腹腔内出血有时会造成诊断上的困难。髂腰肌出血易诊为阑尾炎;腹膜后血肿可易诊为阑尾脓肿;腹腔内出血易误诊为溃疡穿孔、宫外孕破裂、肠梗阻等。应加注意,进行CT及B型超声波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二)血友病B 血友病B又称先天性因子Ⅸ缺乏症,曾称Christmas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和出血表现与血友病A相似,其发病机制为缺乏因子Ⅸ。血友病B占血友病总数的20%-25%。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血浆FⅨ活性密切相关。FⅨ基因位于Xq26-27.3,全长34Kb,有8个外显子,翻译成461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人的FⅨ是单链糖蛋白,成熟的FⅨ由415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四个结构域,包括1个γ羧基谷氨酸区(GLA),两个类表皮生长因子 (EGF1和EGF2)区,活化肽(AP)区和一个催化区,FⅨ、Ⅶ、Ⅹ、PC、PS都依赖转录后的γ羧化作用发挥其全部活性。FⅨ基因在肝胚表达,血浆FⅨ水平10Ug/ml,为FⅧ的100倍。据数据库资料,其中许多变异是在启动子区涉及FⅨ基因的调节异常。FⅨ合成依赖维生素K。FⅨ可被FⅨa激活;也可能被FⅨa和组织因子(TF)复合物激活。FⅨ基因克隆化,已成功地用质粒或病毒载体将基因的CDNA导入培养细胞并获得良好表达,FⅨ基因探针已应用于产前诊断和携带者检查,并发现多种血友病B突变体。 [病因和发病机制]血友病B发病机制为基因突变、基因缺失、基因插入、点突变、交叉反应物(CRM)和抗因子Ⅸ抗体出现等。血友病乙的遗传方式与血友病A相同,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男性患病,女性传递。但血友病B的传递者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血友病A患者,血友病B的一般传递规律是: <1>血友病B患者的女儿均系携带者,具有46,XX特征;<2>患者的儿子都正常(46,XY);<3>女性携带者的女儿有一半机会成为携带者;<4>女性携带者的儿子发生血友病的机会为50%;携带者FⅨ水平通常为50%,但<20%有出血症状可见到。1/3的血友病B系基因突变引起,与血友病A相似。DNA序列中出现CPC双核苷酸等突变的发生率较高。 [临床表现]血友病B临床上亦以创伤出血为特点,与血友病A的出血表现相似。 [实验室检查] (1)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 (2)出、凝血象: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Biggs凝血活酶生成试验(B-TCT)延长,可被正常 血清纠正,不被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 (3)因子测定:测定FⅨ活性,对测定诊断及临床分型有重要意义。FⅨ含量<1%为重型血友病B,FⅨ水平1%-5%为中型患者,>5%为轻型患者。 (4)基因诊断可检出因子Ⅸ的基因缺失、点突破等异常。 (5)携带者诊断血友病B致病基因携带者可通过因子Ⅸ活性和因子Ⅸ抗原测定检出。 (6)产前通过对孕第6-11周胎儿绒毛或羊水细胞DNA的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确定胎儿是否携带血友病B基因。 [诊断与鉴别诊断]血友病B(乙)国内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同血友病A 2.实验室检查 (1)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及PT同血友病A(甲)。 (2)APTT延长,能够被正常血清纠正,但不被吸附血浆纠正,轻型可正常,亚临床型也正常。 (3)血浆因子Ⅸ:C测定减少或缺乏。 鉴别诊断同血友病A。
2023-06-29 17:49:031

所有园艺植物真菌类病害都会在发病部位发霉对吗

植物病害防治成立在对病害的正确诊断和对病原物的正确剖断基本上,明晰了对病害所致病原真菌的种类,所属分类地位,其生物学特征,发展发育纪律(糊口史),从而明晰病害的发生成长纪律(病害轮回),才能更有用地节制病害。植物真菌病害诊断要点搜罗:在把握各类真菌致病特点的基本上,经由过程对病原真菌的分手培育、形态不雅察看与剖断等轨范。(一)鞭毛菌所致植物病害的首要特点 首要病状是:①组织增生;②幼苗猝倒;③植物各部门的腐臭;④叶片局部枯斑或枯焦;⑤花序、花梗畸形。首要病征为棉絮状物、霜霉状物、白锈状物等。鞭毛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有六年夜类:根肿病、猝倒病、疫病、霜霉病、白锈病和腐臭性病害。腐臭性病害往往按被害部位分袂称为根腐病、茎腐病、基腐病和瓜果腐臭(绵腐)病等。低等鞭毛菌如根肿菌常引起组织增生,使根茎部膨年夜或形成肿瘤,病部外表往往看不到病征,只能从病组织的切片中发现病原菌的菌体。引起植物病害的鞭毛菌绝年夜年夜都集中于霜霉目内。寄素性水平较低的类群,习居于土壤中,引起幼苗猝倒、根部与茎基部腐臭和瓜果腐臭等症状,其所造成的腐臭,年夜年夜都是软腐性的,伸展十分迅速,可以很快使被害部位完全腐臭;寄素性水平中等的类群,可侵染植物各个部位,使植物叶片迅速坏死,根部或茎基部腐臭衰亡,发生所谓“疫病(blight)”,它们引起的叶斑,年夜年夜都是水渍状斑或褪色斑,边缘无较着鸿沟;寄素性水平高的类群,已成长为专性寄生菌,常使植物叶片呈现褪色斑块或条纹,茎部和花序发生膨肿、徒长,叶变和畸形等症状,引起诸如“霜霉病”(downy mildew)和“白锈病”(white rust)等病害。(二)接合菌所致植物病害的首要特点 引起植物病害的接合菌种类不多,只有根霉、笄霉等少数几个属,引起植物花器及果实、块根、块茎等贮藏器官的腐臭。首要病状为:①幼苗烂根;②花器及贮藏器官腐臭等。首要病征是初期为白色、后期灰黑色的霉状物,霉层上可见黑色小点。造成的病害常称为软腐病、褐腐病、根霉病和黑霉病等。接合菌的寄素性较弱,凡是为害受伤或抵当力衰的植物器官。传染幼苗,多在温渡过低或过高和幼苗伤根的情形下发生的。侵染果实时,笄霉首要为害田间幼瓜,根霉首要为害熟果及块根、块茎,多发生于贮藏期及运输过程中,但二者都造成腐臭,伸展迅速。(三)子囊菌与半知菌所致植物病害的首要特点 虽然半知菌不全都是子囊菌的无性阶段,但子囊菌的无性阶段全都是半知菌,所以,子囊菌病害与半知菌病害的症状基秘闻似。它们年夜年夜都引起局部坏死性病害,少数引起系统传染的维管制病害——萎蔫病(枯萎和黄萎)。这两类真菌所致病害的首要病状:①叶斑;②炭疽;③枝枯;④溃疡;⑤腐臭;⑥肿胀;⑦萎蔫;⑧发霉等。首要病征是白粉、烟霉、各类光华的点状 物(以黑色为主)与霉状物、颗粒状的菌核、根状菌索等。有时还可发生黑色刺毛状物、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体。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首要有九年夜类:叶斑病、炭疽病、白粉病、煤烟病、霉病、萎蔫病、干腐枝枯病、腐臭病和过度发展性病害。叶斑病(1eaf spot) 搜罗小斑病、年夜斑病、轮纹病、角斑病、漆斑病、褐斑病、胡麻斑病和穿孔病等。炭疽病(anthracnose) 现实上也是一种叶斑病,只是此类叶斑是特定的一群炭疽菌所引起,而且凡是不少种类对寄主的果、叶、茎、荚各部均可为害,是以常被零丁划出,称其为炭疽病。炭疽病在华南地域相当普遍,为害比北方重。白粉病(powdery mildew) 最典型的病状是受害部门有一层白粉,病组织褪绿或变黄,有时病部边缘维持不正常的绿色。最后,叶片可能皱缩,而且早期脱落,或早期叶枯。煤烟病(sooty mould) 整个叶面、甚至植株的地上部都被一层黑霉笼盖。年夜多发生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域,与昆虫渗出的蜜露有关。霉病(mould) 搜罗青霉病、绿霉病和赤霉病等。萎蔫病(wilt) 搜罗枯萎病和黄萎病等。干腐枝枯病 搜罗干腐(dry rot)、枝枯(blight或die back)、溃疡(canker)等。腐臭病(rot) 搜罗根腐、茎腐和果腐等。过度发展性病害(hyperplasia) 搜罗畸形、膨肿和丛生等。(四)担子菌所致植物病害的首要特点首要病状是:黑点、斑块、立枯、纹枯、根腐、叶腐、肿胀和瘿瘤等。除了锈菌、黑粉菌、丝核菌和外担菌外,担子菌亚门很少引起叶斑。首要病症是黄锈、黑粉、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菌核,或粗线状菌索。担子菌引起的根腐病,年夜年夜都可在被害的根部或茎基部发现菌丝体或菌索。如华南地域的橡胶树红、褐、黑根病等,病根上一般均可发现菌索。担子菌所致的植物病害首要有四年夜类:锈病、黑粉病、根腐病及过度发展性病害。锈病在叶上引起黑点,首要病征为黄褐色的锈状物。黑粉病可为害植物各个部位,引起叶斑、矮缩、肿胀、畸形、子房破损等。首要病征为黑色的粉状物。根腐病首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使寄主急性致死的,如薄膜革菌中一些种造成的幼苗立枯、成株茎腐或根腐;另一种是使寄主慢性致死的,如卷担菌、非褶菌、伞菌中的一些种,往往使果树、树木慢性失踪水、中毒以至枯凋衰亡。过度发展性病害为数不多,首要有玉米黑粉菌引起的瘤肿。(五)病原真菌形态不雅察看与剖断 真菌的分类、剖断根基上是以形态特征为主,并辅之以心理、生化、遗传、生态、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特征。1.形态性状 早期的真菌分类、剖断工作,几乎完全依靠于形态性状。因为真菌的有性和无性孢子在分歧种类之间有较年夜的差异,而且在任何一个种中其孢子巨细、外形、颜色也很固定。所以真菌首要以孢子发生体例和孢子自己的特征和培育外形来划分各级的分类单元。可是,操作形态性状作为分类剖断的依据,必然要注重形态性状不变性的问题,否则就会将统一种(属)的真菌误认为是分歧种(属)的真菌。因为有些真菌在分歧的基质上发展时,其形态性状是迥然分歧的。2.心理生化性状 在真菌分类、剖断工作中,常用的心理生化性状有可溶性卵白和同工酶的凝胶电泳、血清学反映、卵白质氨基酸序列剖析和DNA中G+Cmol%含量的斗劲等。这些体例从1980年以来普遍使用,被证实是区分属、种和种下类群的主要手段。3.生态性状 有些真菌,其糊口习性和地舆分布等生态性状,也是真菌分类、剖断的参考依据。4.分予生物学手艺 现代生物手艺的迅速成长为真菌的分类、剖断供给了良多新的体例,极年夜地敦促了真菌学的成长。这些手艺首要搜罗PFGE(脉冲场电泳)手艺、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手艺、RAPD手艺、简单一再序列手艺、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手艺和ITS(内部转录距离区)序列剖析手艺等。已有研究剖明,分子生物学手艺是一种有用的辅助手段,对于按照形态特征难以区分的真菌种类的剖断具有主要意义。
2023-06-29 17:49:211

一份植物材料的dna分子标记需要多少钱

简称 AFLP 标记):(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包括;第三类是一些新型的分子标记。 , 简称 RFLP 标记)分子标记大多以电泳谱带的形式表现; (5) 序列特征化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ed amplified region, 简称 STS 标记):(1)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标记(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 (2) 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s tags; (3) 扩展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简称 SNP 标记), 简称 SCAR 标记) 等, 简称 SSLP 标记): (1)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leotide polymorphism, 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简称 SSR 标记) 或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 包括; (4) 序标位(Sequence tagged sites, 简称 EST 标记) 等,如, 简称 RAPD 标记);第一类是以分子杂交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 (2) DNA 指纹技术(DNA Fingerprinting); (2) 简单序列重复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 (3)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等; ; 第二类是以 PCR 反应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
2023-06-29 17:49:301

思路迪诊断多重检测产品组合,能实现对哪些肿瘤的诊断?

基因诊断又称DNA诊断,是7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应用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疾病的诊断,包括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肿瘤的基因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基因诊断、法医学鉴定中的基因诊断、疾病易感性的基因诊断、药物筛选和药物开发的基因诊断等,本文对基因诊断在临床的应用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基因诊断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是能从基因水平彻底揭示疾病病因及发病机理;二是可进行症状前诊断,能显著提早产前诊断的时间;三是取材少,来源广,微量标本即可进行诊断;四是可快速检测不易在体外培养(如艾滋病病毒、各种肝炎病毒等)和不能再实验室安全培养的病原体。因此,基因诊断迅速在临床诊断领域特别在遗传病研究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基因诊断在临床的应用 1.1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目前已发现的人类遗传性疾病达数千种之多,分为单基因缺陷造成的遗传病(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X-染色体连锁遗传病等)、多基因缺陷导致的复杂因素遗传病以及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遗传病。随着对多种遗传病致病基因和突变类型以及许多可用于基因连锁分析的遗传标志的澄清,再加上基因诊断方法学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使得基因诊断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中。目前遗传病基因诊断所取得的成绩最为显著和突出。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的遗传性血液病。Drobyshev等用10聚体的寡核苷酸微集芯片,成功检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中的3个突变位点[1]。血友病B是凝血因子Ⅸ基因缺陷引起的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关节腔和肌肉出血是严重病例的特征性表现。目前只能对下列遗传病进行基因诊断:已知特定基因位点突变或缺失的单基因病;已知与特定突变基因突变处于连锁不平衡的DNA标记RFLP;检查癌细胞染色体重排;新生儿死亡一击基因已被克隆的或有DNA连锁标记的遗传性酶病[2]。 1.2肿瘤的基因诊断:肿瘤的形成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作为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检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疗效和预后以及人群普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实用价值。通过检测癌基因、抑癌基因中发生的基因突变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抑癌基因p53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约50%以上的肿瘤都存在该基因的突变,通过将p53基因外显子2-11区域内所有突变位点的突变探针以及对应的正常序列探针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制成p53基因芯片,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分类提供一条新途径。SPLUNCL蛋白、p16基因、p27基因等可以作为鼻咽癌的诊断标志物,用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3]。 1.3感染性疾病的基因诊断:采用形态学、生物化学货血清学诊断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感染性疾病,有时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及速度慢等不足之处,基因诊断技术可以克服这些不足,它既能检出正在生长的病原体,也能检出潜伏的病原体;既能确定既往感染,也能确定现行感染。 1.4法医学鉴定中的基因诊断:主要是针对人类DNA遗传差异进行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其中最常用的基因诊断技术是DNA指纹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以及检测基因组中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特征的PCR-STR技术和检测线粒体DNA的PCR-mtDNA技术。 疾病易感性的基因诊断:基因诊断在判断个体对某种重大疾病的易感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的多态性与一些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1.5器官移植组织配型中的基因诊断:器官移植的主要难题时如何解决机体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基因诊断技术能够分析和显示基因型,更好地完成组织配型,从而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4]。 1.6药物筛选和药物开发中的基因诊断:由于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规模、行性等特点,可以进行新药的筛选,尤其在对中药成分的真伪鉴定及有效成分的筛选、理学研究、化学药物的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药化作用。且用基因芯片作大规模的筛选研究可以省略大量的动物实验,缩短药物筛选所用时间。 1.7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GPD是体外获取卵子或植入前胚胎,经极体或卵裂球活检,检测胚胎的染色体和基因,将无病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以获取正常子代的技术,是一项实现诊断时机前移、避免选择性流产、可应用于不育患者并能达到源头阻断遗传病传递的积极优生技术。目前在我国,该项目开展十分有限,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使用到的技术包括单个卵裂球荧光原位杂交、多色/多重FISH等基于单细胞的染色体分析技术;单细胞巢式/多重巢式PCR等基于单细胞的基因诊断技术;全基因扩增技术等[5] 。 2.基因诊断在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2.1基因诊断中的伦理问题:目前使用基因诊断方法所测得的结果是否可靠?被诊断为基因缺陷阳性的人如何得到法律保障,使他们不受人寿保险、招聘单位和社会的歧视?等等,目前推广使用基因诊断方法是否合适还值得商榷。某些遗传疾病通过基因诊断技术虽然可以明确病因,但是,若不能给予有效治疗,这种基因诊断对患者自身的生活将可能意味着负担和麻烦。基因诊断可能导致新的种族歧视并最终使纳粹的人种改良企图死灰复燃[6]。 2.2基因诊断技术的标准化问题: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历史较短,有的问世只有数年,最多也就20余年,故目前尚缺乏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和质量认证体系,各研究机构之间、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之间尚存在方法不统一,质量难保证的问题[7] 。 综上所述,基因诊断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灵敏、准确、快捷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其他诊断方法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发挥其在疾病预测、预防和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同时必须关注基因诊断在医学伦理和生物安全问题,并加强基因诊断技术的质量控制。基因诊断方法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它以基因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为切入点,而不是从疾病的表型开始,因此往往在疾病出现之前就可作出诊断,为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及时治疗赢得了时间。另外,遗传病基因变异在全身各处细胞中均能一致体现,诊断取材极为方便,血液细胞及羊水脱落细胞等均可作为诊断材料,而不需要对某一特殊的组织或器官进行检测。由于以上这些优点,基因诊断从发展伊始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普遍欢迎,已应用于许多临床疾病的诊断。1 基因诊断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基因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简便、快捷,因此在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及寄生虫感染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HPV(双链DNA病毒)难以用传统病毒培养和血清学技术检测,用核酸杂交、PCR等基因诊断方法则可迅速准确地检出HPV感染并同时进行分型。(2)肝炎病毒的检测:HBV(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其测定的只是病毒的抗原成分和机体对HBV抗原的反应,基因诊断则可直接检测病毒本身,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首先,它高度敏感,可在血清学方法阳性之前就获得诊断,这在献血员的筛选中尤为重要,基因诊断方法可将HBV、HCV(丙型肝炎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窗口期分别由血清学方法60、70、40天缩短到49、11和15天,在防止输血后肝炎的发生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其次,基因诊断可对患者血中的病原体定量检测,对临床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指导用药,明确病毒复制状态及传染性有重要价值。如我科引进的定量PCR仪,应用实时在线检测反应管中的荧光信号变化进行病原体DNA的定量,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产物检测始终在密闭状态下进行,有效地解决了产物污染这一难题。基因诊断还可检出病毒变异或因机体免疫状态异常等原因不能测出相应抗原和抗体的病毒感染。(3)结核杆菌的检测:结核病是长期以来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传统的实验室诊断依赖痰涂片镜检和结核杆菌的培养与鉴定,但阳性率不高,所需时间长。目前应用PCR技术建立诊断方法,敏感度可达到少至100个细菌的水平,且应用针对在结核分枝杆菌中拷贝存在的特异性重复序列引物,既使菌株发生变异,也能准确检出。(4)基因诊断尚可用于HIV、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EB病毒、淋病奈瑟氏菌、幽门螺杆菌、脑膜炎奈瑟氏菌、螺旋体及疟原虫、弓形虫等的检测,无不具有灵敏、特异,能反应现行感染的优点 [1] 。2 基因诊断在遗传病中的应用 [2]基因诊断本身是在分子遗传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遗传病的诊断方面成绩最为突出,也最有发展前途,对许多已明确致病基因及其突变类型的遗传病诊断效果良好。即使不明确致病基因,也可利用遗传标志进行连锁分析来 诊断某些遗传病。现在已实现基因诊断的遗传病已不下百种,这里仅举几例加以说明。(1)血红蛋白病的基因诊断:大多数α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缺失所致,应用DNA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法,或用PCR检测α珠蛋白基因有无缺失及其mRNA水平的方法进行诊断。(2)苯丙酮尿症的诊断: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病因的分子基础是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点突变,可针对突变的类型应用PCR方法与RFLP(限制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分析)联合检测。(3)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约65%的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有X染色体Xp 21.22-21.3 区抗肌萎缩蛋白基因内部DNA片段的缺失和重复,由此导致移码突变,用针对Xp 21 区各不同部分的多种DNA探针,内切酶酶谱分析,多重PCR等方法均可诊断出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异常。3 基因诊断在肿瘤学中的应用肿瘤是一类多基因病,其发展过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涉及到多个基因的变化并与多种因素有关,因而相对于感染性疾病及单基因遗传病来说,肿瘤的基因诊断难度更大得多。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从根本上离不开基因的变化 ,所以基因诊断在肿瘤疾病中也会有广阔的前景。其重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2)肿瘤的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判断。(3)微小病灶、转移灶及血中残留癌细胞的识别检测。(4)肿瘤治疗效果的评价。另外检查癌基因的变化不但有助于对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在判断手术中肿瘤切除是否彻底、有无周围淋巴结转移方面也很有优势。在白血病诊断方面,PCR阳性诊断结果可比传统的细胞学方法及临床症状出现早5~8个月,可检出1×10 6 个有核细胞中的一个白血病细胞,在白血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临床化疗后残留白血病的监测方面有着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基因诊断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现代检验医学的非常重要、非常有前景的一种手段。纵观目前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现状,除了病原体的PCR检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外,其它领域的应用非常有限,即使在条件较好的三级甲等医院开展的项目也不多。
2023-06-29 17:49:383

幼儿园医院科室调查表怎么填

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其他医院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2009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附件1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其他医院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2009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其他医院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2009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年)所在地(市/县)人口数年出生人口数人员编制数现有职工数卫技人员总数医师总人数儿科专业医师数护理人员数2009年门、急诊人次2009年出院人次医师职称构成(截止2009年底)正高职称人数儿科专业医师职称构成(截止2009年底)正高职称人数副高职称人数副高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初级职称人数初级职称人数无职称人数无职称人数医师学历构成(截止2009年底)博士儿科专业医师学历构成(截止2009年底)博士硕士硕士本科本科大专及以下大专及以下医院设置儿科专业包含(打)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小儿康复科小儿眼科小儿五官科小儿口腔科小儿皮肤科小儿急诊科儿麻醉科小儿中医科小儿中西结合科其它专科市级临床专科数个;具体名单:2009年财政拨款万元2009年医院总收入万元填表人:联系电话:注:1、“所在地(市/县)人口数”,市级医院填全市(含各县)人口数,县(市)医院为各市人口数;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附件1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其他医院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2009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附件1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其他医院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2009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附件2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3附件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其他医院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2009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其他医院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2009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其他医院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儿科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儿科实际开放床位数2009年儿科床位使用率(%)2009年儿科床位周转次数(次/年)所在地(市/县)人口数年出生人口数现有职工总数儿科医师数儿科护理人员数2009年门、急诊人次2009年儿科门、急诊人次2009年出院人次2009年儿科出院人次儿科专业医师职称构成(截止2009年底)正高职称人数副高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初级职称人数无职称人数儿科专业医师学历构成(截止2009年底)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及以下医院设置儿科专业包含(打)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小儿康复科小儿眼科小儿五官科小儿口腔科小儿皮肤科小儿急诊科儿麻醉科小儿中医科小儿中西结合科其它专科市级临床专科数个;具体名单:填表人:联系电话:注:1、“所在地(市/县)人口数”,市级医院填全市(含各县)人口数,县(市)医院为各市人口数;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附件1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其他医院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2009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2、此表中“儿科”包括儿内、儿外、儿保科。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3附件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其他医院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2009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附表3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其他医院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2009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年开放床位周转次附件1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其他医院性质营利性;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2009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医院名称隶属关系1、中央属2、省(自治区、直辖市)属3、省辖市(地区、州、直辖市区)属等级级(一级二级三级未定级);等(特等甲等乙等未定)近五年人员、床位、服务基本情况2005医院传染科医院传染科医院传染科医院传染科医院传染科职工总数医务人员总数初级护士中级护士高级医生护士博士后医生博士生医生护士硕士生护士本科护士专科医生护士中专医生护士护士编制床位总数传染科病床数肝病病床数总业务收入年出院病人总数年门诊总量年床位使用率(%)医疗服务情况总人数病死率总人数病死率总人数病死率总人数病死率总人数病死率重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艾滋病具体方式: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特异性胆红素吸附、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生物型人工肝肝穿刺活检HBVDNA定量检测HCVRNA定量检测HBV基因分析HCV基因分析HBV病毒耐药检测有(1、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的直接测序2、PCR扩增产物的多重克隆序列分析3、特异性探针实时PCR线性探针杂交法4、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5、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法(MALDI-TOFMS)是否开展乙肝抗病毒治疗?有哪些药物?是(干扰素、PEG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是否开展丙肝抗病毒治疗?有哪些药物?(干扰素、PEG干扰素、利巴韦林)硬件条件在建基建项目有(名称平米用途预算有(名称平米用途预算是否有下列仪器设备MRICT台;DSA病床数张,人员数名。职称组成,医生名,高级名,中级级护士名,高级名,中级名,初级名。学历组成,博士硕士名,本科名,专科名,中专病床数张,人员数名。职称组成,医生名,高级名,中级级护士名,高级名,中级名,初级级名。学历组成,博士 硕士名,本科 名,专科 名,中专 病床数张,人员数 名。职称组成, 医生 名,高级 名,中级级 护士名,高级 名,中级 名,初级级 名。学历组成,博士 硕士名,本科 名,专科 名,中专 ICU病床数 张,人员数 名。职称组成, 医生 名,高级 名,中级级 护士名,高级 名,中级 名,初级级 名。学历组成,博士 硕士名,本科 名,专科 名,中专 填表人:联系电话: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 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 私人;其他 医院性质营利性; 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 放床位数 2009 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 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 附表4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 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 ;其他 医院性质营利性; 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 位数 2009 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 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 附件1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 ;集体;股份制 ;私人;其他 医院性质营利性; 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 实际开放床位数 2009 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 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 医院名称隶属关系 1、中央属 2、省(自治区、直辖市)属 3、省辖市(地区、州、直辖市区)属 4、县级市(省辖区)属 等级级(一级 二级 三级 未定级); 等(特等 甲等 乙等 未定) 床位总数 总业务收入 年出院病人总数 年门诊总量 年床位使用率(%) 职工总数 医务人员总数数 医务人员构成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医生 护士 医生 护士 医生 护士 医生 护士 传染科人员基本情况 2005 医生护士 医生 护士 医生 护士 医生 护士 医生 护士 总数 初级 中级 高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本科 专科 中专 中专以下 附表4续: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 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 ;其他 医院性质营利性; 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 2009 年开放床位使用率 (%)2009 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 传染科医疗服务情况2005 床位总数总业务收入 出院病人总数 年门诊总量 年床位使用率(%) 传染科医疗服务质量 2005 总人数病死率 总人数 病死率 总人数 病死率 总人数 病死率 总人数 病死率 重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手足口病 艾滋病 结核 传染科业务开展情况 人工肝 开展 具体方式: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生物型人工肝、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特异性胆红素吸附、血液滤过+血浆置换 肝穿刺活检 HBVDNA定量检测 HBV病毒耐药检测 HCVRNA定量检测 是否开展乙肝抗病毒治疗?有哪些治疗药物? 是(干扰素、PEG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 是否开展丙肝抗病毒治疗?有哪些治疗药物? 是(干扰素、PEG干扰素、利巴韦林) 负压病房床位数 填表人:联系电话: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 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 私人;其他 医院性质营利性; 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 放床位数 2009 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 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 附件5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3 附件 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 ;其他 医院性质营利性; 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 2009 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 年开放床位周转 次数(次/ 附件1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全民; 集体;股份制;私人 ;其他 医院性质营利性; 非营利性;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 2009 年开放床位使用率(%)2009 年开放床位周转 次数(次/ 单位名称运作模式 年经常性财政 拨款(万元) 业务用房面积 (平米) 站点分布 医护人 员情况 人员编制 医护人员比例 医生人数 医护本科率 护士数 医护职称构成 总数量(辆)每日值班数 车载通讯设备 车载医疗设备 监护车情况 特种车情况 120 通讯 指挥系统 (名称或 数量) 120 专线 电话录音 计算机网络 无线通讯 受理台数 GPS 卫星定位 近三年 预测2010 特殊说明项填表人: 联系电话: 儿童专科医院调查表医院名称 医院地址 所有制形式 全民;集体;股份制;私人;其 医院性质营利性; 非营利性; 编制床位数 实际开放床位数 2009 年开放床位使用率(%) 2009 年开放床位周转次数(次/
2023-06-29 17:49:441

生物学英语词汇

参考:http://wenku.baidu.com/view/2432ae18227916888486d7e8.html遗传学 genetics细胞遗传学 cytogenetics细胞的遗传学 cell genetics体细胞遗传学 somatic cell genetics发育遗传学 developmental genetics又称“发生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 microbial genetics细菌遗传学 bacterial genetics生化遗传学 biochemical genetics分子遗传学 molecular genetics生物工程[学] biotechnology分子细胞遗传学 molecular cytogenetics反求遗传学 reverse genetics在体外使基因某一片段产生突变,再将突变基因重新导入体内, 观察这种突变的遗传学效应的科学。植物遗传学 plant genetics动物遗传学 animal genetics生统遗传学 biometrical genetics统计遗传学 statistical genetics数量遗传学 quantitative genetics群体遗传学 population genetics进化遗传学 evolutionary genetics人类遗传学 human genetics医学遗传学 medical genetics临床遗传学 clinical genetics法医遗传学 medico-legal genetics, forensic genetics病理遗传学 pathogenetics药物遗传学 pharmacogenetics生理遗传学 physiological genetics免疫遗传学 immunogenetics, immunological genetics行为遗传学 behavioral genetics核遗传学 karyogenetics辐射遗传学 radiation genetics毒理遗传学 toxicological genetics生态遗传学 ecological genetics, ecogenetics群落遗传学 syngenetics优生学 eugenics消极优生学 negative eugenics又称“预防性优生学(preventive eugenics)”。研究如何 降低人群中产生不利表型的基因频率,以改善人类的遗传素 质的科学。优型学 euphenics优境学 euthenics染色体学 chromosomology, chromosomics染色体工程[学] chromosome engineering核学 karyology, caryology核形态学 karyomorphology核型分类学 karyotaxonomy基因学说 gene theory多基因学说 polygenic theory孟德尔遗传定律 Mendel"s law of inheritance, Mendel"s laws分离定律 law of segregation独立分配定律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又称“自由组合定律”。生物伦理学 bioethics讨论生物学研究工作中,如遗传工程,器官移植等所牵涉到的 伦理问题。肤纹学 dermatoglyphics突变学说 mutation theory一基因一多肽假说 one-gene one-polypeptide hypothesis一基因一酶假说 one-gene one-enzyme hypothesis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chromosome theory of inheritance交叉型假说 chiasmatype hypothesis断裂愈合假说 breakage and reunion hypothesis模板选择[假说] copy choice [hypothesis]交叉单面说 one-plane theory of chiasma交叉双面说 two-plane theory of chiasma性染色体学说 sex-chromosome theory高尔顿定律 Galton"s law霍尔丹法则 Haldane"s rule在杂种一代中,某一性别的个体稀少、缺乏或者不育,它们往往是 异配性别。莱昂假说 Lyon hypothesis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摆动假说 wobble hypothesisC值悖理 C value paradox C值是指单倍基因组DNA的量。物种的C值和它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 对应关系,例如哺乳动物的C值低于两栖类,两栖类C值不但很高,而且亲缘种之间 相差达100倍。泛生说 theory of pangenesis先成说 preformation theory后成说 epigenesis灾变说 catastrophism生源说 biogenesis又称“生物发生说”。非生源说 abiogenesis又称“自然发生说”。多源发生说 polygenism多次起源说 polychronism魏斯曼学说 Weissmannism拉马克学说 Lamarckism起源中心学说 theory of center of origin新拉马克学说 neo-Lamarckism达尔文学说 Darwinism新达尔文学说 neo-Darwinism选择学说 selection theory中性选择学说 theory of neutral selection竞争排斥原理 competitive exclusion principle两个有相同生态要求的种,由于不能在相同的小环境中和地理位置 上共存,最终一个代替了另一个。超显性假说 overdominance hypothesis动态平衡说 shifting balance theory中断平衡进化说 punctuated equilibrium theory物种恒定学说 theory of fixity of species纯系说 pure line theory原核生物 prokaryote真核生物 eukaryote体质 soma种质 germ plasm前核 pronucleus成熟的卵或精子的核。生殖核 germ nucleus孤雌生殖 parthenogenesis又称“单性生殖”。自发单性生殖 autoparthenogenesis产雄单性生殖 androgenetic parthenogenesis孤雄生殖 patrogenesis无性生殖 asexual reproduction半配生殖 semigamy无配子生殖 apogamy无融合生殖 apomixis无融合结实 apogamogony准性生殖 parasexuality两性生殖 bisexual reproduction自体受精 self-fertilization, autofertilization双受精 double fertilization闭花受精 cleistogamy未减数孢子生殖 apomeiosis性[别]决定 sex determination性比 sex ratio性指数 sex index果蝇的性别决定于常染色体的套数和X染色体数之间的平衡。X染色体导致雌性趋势,常染色 体导致雄性趋势。初级性比 primary sex ratio相对性别 relative sexuality核性别 nuclear sex同配性别 homogametic sex异配性别 heterogametic sex纯合性别 homozygous sex性逆转 sex reversal间性 intersex两性现象 bisexuality核性别鉴定 nuclear sexing超性 supersex超雄 super-male超雌 super-female多雄性 polyandry一卵多精现象。多雌性 polygyny一精多核现象。传递 transmission遗传 heredity颗粒遗传 particulate inheritance交叉遗传 criss-cross inheritance优先遗传 prepotency简单遗传 simple inheritance单亲遗传 monolepsis父性遗传 paternal inheritance偏父遗传 patroclinal inheritance限雄遗传 holandric inheritance限雌遗传 hologynic inheritance母体影响 maternal influence母体遗传 maternal inheritance偏母遗传 matrocliny, matroclinal inheritance超亲遗传 transgressive inheritance多体遗传 polysomic inheritance多因子遗传 multifactorial inheritance染色体外遗传 extrachromosomal inheritance核外遗传 extranuclear inheritance细胞质遗传 cytoplasmic inheritance非孟德尔遗传 non-Mendelian inheritance延迟遗传 delayed inheritance获得性状遗传 inheritance of acquired character混合遗传 blending inheritance遗传命名法 genetic nomenclature核型 karyotype, caryotype又称“染色体组型”。表型 phenotype拟表型 phenocopy又称“表型模拟”。基因型 genotype拟基因型 genocopy野生型 wild type性状 character, trait孟德尔性状 Mendelian character单基因性状 monogenic character单位性状 unit character相对性状 relative character, contrast character隐性性状 recessive character性连锁性状 sex-linked character又称“伴性性状”。限性性状 sex-limited character从性性状 sex influenced character,sex-conditioned character突变性状 mutant character获得性状 acquired character显性 dominance共显性 codominance不完全显性 incomplete dominance不规则显性 irregular dominance镶嵌显性 mosaic dominance假显性 pseudodominance准显性 quasidominance超显性 superdominance, overdominance隐性 recessiveness, recessive互引相 coupling phase互斥相 repulsion phase等位基因排斥 allelic exclusion一个杂合子表现其任一异型性状的现象。配子[分离]比 gametic ratio孟德尔比率 Mendelian ratio配对 pairing染色体配对 chromosome pairing同源性 homology同源配对 autosyndetic pairing异源[染色体]配对 heterogenetic pairing体细胞[染色体]配对 somatic pairing缺对性 nullisomy分离 segregation庞纳特方格 Punnett square又称“棋盘式”。染色单体分离 chromatid segregation相邻分离 adjacent segregation相间分离 alternate segregation超亲分离 transgressive segregation优先分离 preferential segregation又称“偏向分离”。分离落后 segregational lag不分离 nondisjunction染色体不分离 chromosome non-disjunction合子后隔离 post-zygotic isolation苯硫脲尝味试验 phenylthiocarbamide tasting基因型比值 genotypic ratio基因剂量 gene dosage连锁 linkage连锁值 linkage value连锁群 linkage groupX 连锁 X linkageY 连锁 Y linkage完全连锁 complete linkage平衡连锁 balanced linkage连锁不平衡 linkage disequilibrium线性排列 linear arrangement同线性 synteny交换 crossing over交换值 crossing-over value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SCE体细胞[染色体]交换 somatic crossing over有丝分裂交换 mitotic crossover着丝粒交换 centromeric exchange, CME相互交换 reciprocal interchange染色体互换 chromosome interchange双交换 double crossing over, double exchange四线双交换 four strand double crossing over不等交换 unequal crossing over重组节 recombination nodule重组 recombination遗传重组 genetic recombination重组频率 recombination frequency基因间重组 intergenic recombination等位基因间重组 interallelic recombination染色体内重组 intrachromosomal recombination体细胞重组 somatic recombination细胞学图 cytological map染色体图 chromosome map核型图 karyogram, caryogram核型模式图 idiogram缺失作图 deletion mapping又称“缺失定位”。连锁图 linkage map基因定位 gene mapping, gene localization基因作图 gene mapping基因图谱 gene map遗传学图 genetic map交换图 crossing-over map图距 map distance突变距离 mutation distance遗传背景 genetic background遗传体系 genetic system生物的交配方式,如自交、异交,或兼具两种交配方式。遗传信息 genetic information遗传标记 genetic marker遗传指纹 genetic fingerprint又称"基因指纹","DNA指纹".不同个体的DNA表现不同的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这种 限制酶片段的带型称为遗传指纹。遗传惰性 genetic inertia遗传互补 genetic complementation遗传素质 hereditary predisposition遗传异质性 genetic heterogeneity遗传单位 hereditary unit摩尔根单位 morgan unit遗传图距单位。厘摩 centimorgan, cM遗传图距单位,等于1%的交换。作图函数 mapping function又称“定位函数”。图距单位 map unit干涉 interference染色单体干涉 chromatid interference并发系数 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等位性 allelism, allelomorphism上位性 epistasis基因多样性 gene diversity[分化]全能性 totipotency多效性 pleiotropy, pleiotropism反应规范 reaction norm稳定位置效应 stable position effect花斑位置效应 variegated position effect位置效应 position effect表现度 expressivity外显率 penetrance不完全外显率 incomplete penetrance显性致死 dominant lethal隐性致死 recessive lethal条件致死 conditional lethal性连锁致死 sex-linked lethal又称“伴性致死”。平衡致死 balanced lethal变异 variation配子无性系变异 gametoclonal variation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somaclonal variation加倍剂量 doubling dosage断裂剂 clastogen修饰 modification持续饰变 persisting modification, dauermodification畸变 aberration自发畸变 spontaneous aberration染色单体畸变 chromatid aberration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al aberration染色单体断裂 chromatid break等位染色单体断裂 isochromatid break等位染色单体缺失 isochromatid deletion缺失 deletion缺失体 deletant末端缺失 terminal deletion中间缺失 intercalary deletion, interstitial deletion重复 duplication染色体重复 chromosome duplication易位 translocation罗伯逊易位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非同源染色体端着丝粒之间融合,或两个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相互易位而形成一个染色体。染色单体易位 chromatid translocation平衡易位 balanced translocation无着丝粒-双着丝粒易位 acentric-dicentric translocation倒位 inversion臂间倒位 pericentric inversion臂内倒位 paracentric inversion异臂倒位 heterobrachial inversion无着丝粒倒位 akinetic inversion倒位环 inversion loop重建 restitution[断裂]重接 reunion重排 rearrangement染色体重排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染色体消减 chromosomal elimination费城染色体 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h chromosome
2023-06-29 17:49:521

连续纯合子片段分析 ROH

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 ROHs)是指一类基因组中出现的连续不间断的纯合现象,表现为一段染色体区域缺乏杂合子。 连续性纯合片段现象最早发现于肿瘤病变组织或近亲婚配家系中孟德尔遗传疾病的病人,较长的纯合片段能够通过激活隐性遗传等位基因的效应诱导疾病发生。以往研究者缺乏有效的手段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连续性纯合片段进行全面的描述,因此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ROHs情况认识不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hphisms, SNPs)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变异,一般指在人群中频率大于1%的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包括转换、颠换、缺失和插入。利用一定数量一定密度的SNPs分型信息,可以反映基因组上一定区域的纯合情况,从而可以用来检测ROHs。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被广泛用于研究SNPs与复杂疾病/性状的关联,这些SNPs信息使得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ROHs研究成为可能。自2006年以来,多个研究应用HAPMAP计划的SNPs数据,研究和描述了非近亲婚配人群中的ROHs水平,发现这种连续纯合的现象在人类基因组中非常常见。此后,ROHs作为一类新的遗传现象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者认为这类广泛存在的ROHs很可能携带低外显率的隐性遗传致病等位基因,从而影响复杂疾病的发生发展。根据这一假设,一些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讨了ROHs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发现ROH与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和多种肿瘤均存在关联。 在基因组某一段区域内,当一定数量一定密度的 SNPs 表现为纯合时,可以判断该区域存在 ROHs 现象,相比于以往的遗传标志物,SNP 可以提供更多的遗传变异的信息,检测成本低,因而逐渐被应用于 ROHs 的检测。 在血缘紧密的小范围人群中,寻找在疾病人群基因组中存在但在健康人群中不存在的连续纯合,从而定位某种隐性遗传的突变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的假设就是在血缘紧密的人群中,有害隐性突变易于被富集,产生连续纯合的现象的方法来寻找致病基因。 PLINK 中使用滑动窗口的方法来进行 ROHs 的检测:特定 SNP 数目的窗口以一定的步长在 SNP 芯片上滑动,对能够满足一定参数(默认:缺失率<5,杂合率<1)的窗口进行拼接从而完成对 ROHs 的检测。这个过程在 PLINK v1.07中通过命令“homozyg “来完成,考虑到基因组上存在一定数量的拷贝数改变,这种拷贝数改变(CNV)往往较短,通过 PLINK 进行 ROHs 的检测时无法将这类拷贝数改变区分开来,参考以前的研究,长度在 0.5Mb 以上的拷贝数改变在健康人群中非常少见,因此将 ROHs 的长度限制设置为 0.5Mb。另外,如果一个ROH 包含两个距离超过 0.1Mb 的 SNPs,那么这个 ROH 被打断为两个 ROHs。每个 ROH 包含的 SNPs 数量阈值尚无统一定论,因此分别评估 SNPs 阈值为50,60,70,80,90,100 个 SNPs 的 ROHs 的情况。 在 Pemberton 等人的研究中,研究者用混合高斯分布拟合了 ROHs 长度的分布,从而将 ROHs 分为了三类,(1)短片段 ROHs(class A);(2)中等长度 ROHs(class B);(3)长片段 ROHs(class C)。对照的界值为 class A: 500Kb-700Kb, class B: 700Kb-1500Kb, class C:超过 1500Kb 。
2023-06-29 17:49:591

snp检测是什么原理?

SNP基因分型技术原理。首先通过PCR扩增含有SNP的基因组片段,然后通过序列特异性引物实现单碱基延伸,随后样品分析物与芯片基质共结晶后在真空管中受瞬时纳秒 (10-9s) 强激光激发。核酸分子因此解吸附成为单电荷离子,由于电场中离子飞行时间与离子质量成反比,通过检测核酸分子在真空管中的飞行时间而获得样品分析物的精确分子量,从而检测出SNP位点信息。扩展资料特点: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完成的SNP检测准确率可达99.9%,除了准确性高、灵活性强、通量大、检测周期短等优势外,最有吸引力的应该还是它的性价比。飞行时间质谱平台(MALDI-TOF)是国际通用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研究平台,该方法凭借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已经成为该领域的新标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NP基因分型
2023-06-29 17:50:203

根据所用的分子技术将DNA标记分为哪几类?

第一类是以DNA分子杂交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常用RFLP标记,即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标记这是应用最早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也称为第一代分子标记产生RFLP的分子基础是DNA中特定酶切位点上碱基对的变异,反映了DNA序列中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差异利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形成大小不等数量不同的分子片段,经电泳分离,通过Southern印迹将DNA片段转移至支持膜(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用放射性同位素(P32)或非放射性物质(地高辛荧光素)标记的探针与支持膜上的DNA片段进行杂交,检测不同遗传位点等位变异(多态性),判断DNA样品中是否有与探针同源的片段以及该片段的长度用作RFLP探针的有cDNA探针和gDNA探针两种第二类是以PCR扩增方法为核心的分子标记,这类分子标记被称为第二代分子标记RAPD标记,即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m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标记,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一个随机的寡核苷酸序列(通常为8~10个碱基对)作引物,利用PCR扩增反应,非定点地扩增基因组DNA,产生不连续的DNA产物,然后用凝胶电泳分开扩增片段,检测DNA序列的多态性第三类标记采用PCR与酶切相结合的方法,常用的是AFLP标记,即扩增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FragmentIengthPolymorphism)标记AFLP标记是选择性扩增基因组DNA酶切片段所产生的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其实质也是显示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的长度多态性,只不过这种多态性是以扩增片段的长度不同被检测出来的AFLP方法实际是RFLP和PCR技术的结合,即PCR-RFLP该技术先用1对引物特异性扩增基因组的某一高变区,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产物,电泳检测多态性PCR-RFLP分析省去了探针的制备分子杂交等繁琐的过程,DNA需求量也少,大大简化了传统的RFLP技术AFLP是共显性标记,多态性丰富,分辨率高,稳定性重复性好,适用于基因追踪基因定位和构建高清晰度的遗传图谱第四类是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也被称为第三代分子标记SNP也是以PCR技术为基础的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反映基因组中单个碱基的变化,是基因组中最普遍频率最高的遗传标记不同个体间在基因水平上的单核苷酸变异,平均每1000对碱基出现一个SNP,单个SNP虽然只有两个等位基因,但其高密度弥补这一不足某些位于基因表达序列内的SNP(codingSNP,cSNP),有可能直接影响蛋白质结构或表达水平,鉴别cSNP对于复杂表型性状与基因变异之间的关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023-06-29 17:50:501

什么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这种多态性是由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或位点间DNA区段发生突变引起的。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能识别DNA上特定碱基组成的序列并在这些序列位点上切断DNA分子的酶。这些特定碱基组成的DNA序列叫做相应内切酶的识别位点或限制性位点,长度一般在4至8个碱基对之间 通常DNA上存在大量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因此,限制性内切酶能将很长的DNA分子酶解成许多长短不一的小片段,片段的数目和长度反映了DNA分子上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分布。特定的DNA/限制性内切酶组合所产生的片段是特异的,它能作为某一DNA(或含有该DNA的生物)的特有“指纹”,这种“指纹”在DNA分子水平上直接反映了生物的遗传多态性。 参考资料:http://pub.nsfc.gov.cn/pins_cn/abstract/10/8/710.htm
2023-06-29 17:50:582

每个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由dna的多态性,致使dna分子的限制酶切位点及数目发生改变,用限制酶切割基因组时,所产生的片段数目和每个片段的长度就不同,即所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导
2023-06-29 17:51:172

基因多态性的主要检测方法有哪些?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由DNA的多态性,致使DNA分子的限制酶切位点及数目发生改变,用限制酶切割基因组时,所产生的片段数目和每个片段的长度就不同,即所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导致限制片段长度发生改变的酶切位点,又称为多态性位点。最早是用SouthernBlot/RFLP方法检测,后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酶酶切相结合的方法。现在多采用PCR-RFLP法进行研究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2.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是一种基于单链DNA构象差别的点突变检测方法。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如果顺序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构象。在电泳时泳动的速度不同。将PCR产物经变性后,进行单链DNA凝胶电泳时,靶DNA中若发生单个碱基替换等改变时,就会出现泳动变位(mobilityshift),多用于鉴定是否存在突变及诊断未知突变。生物帮上面有这方面的资料,http://www.bio1000.com/zt/product/millipore.htmlmillipore,默克密理博,,millipore公司,反渗透纯水系统,millipore纯水系统
2023-06-29 17:51:241

6,dna点突变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由DNA 的多态性,致使DNA 分子的限制酶切位点及数目发生改变,用限制酶切割基因组时,所产生的片段数目和每个片段的长度就不同,即所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导致限制片段长度发生改变的酶切位点,又称为多态性位点.最早是用Southern Blot/RFLP方法检测,后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酶酶切相结合的方法.现在多采用PCR-RFLP法进行研究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x0d2.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是一种基于单链DNA构象差别的点突变检测方法.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如果顺序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构象.在电泳时泳动的速度不同.将PCR产物经变性后,进行单链DNA凝胶电泳时,靶DNA中若发生单个碱基替换等改变时,就会出现泳动变位(mobility shift),多用于鉴定是否存在突变及诊断未知突变.
2023-06-29 17:51:341

PCR技术中的缓冲液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是体外扩增DNA序列的技术。它与分子克隆和DNA序列分析方法几乎构成了整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工作的基础。在这三种技术中,PCR方法理论上出现最早,实践中应用也最广泛。PCR技术使对微量的核酸(DNA或RNA)操作变得简单易行,同时还可以使核酸研究脱离活体生物。PCR技术的发明是分子生物学的一项革命,它极大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PCR技术发展简史  人类对于核酸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致力于研究基因的体外分离技术。但是,由于核酸的含量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NA的体外操作。Khorana于1971年最早提出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但是,当时的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尚未成熟,对热具有较强稳定性的DNA聚合酶还未发现,寡核苷酸引物的合成仍处在手工、半自动合成阶段,这种想法似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1985年,美国科学家Kary Mullis在高速公路的启发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发明了PCR技术,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PCR技术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从此,PCR技术得到了生命科学界的普遍认同,Kary Mullis也因此而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但是,最初的PCR技术相当不成熟,在当时是一种操作复杂、成本高昂、“中看不中用”的实验室技术。1988年初,Keohanog通过对所使用的酶的改进,提高了扩增的真实性。尔后,Saiki等人又从生活在温泉中的水生嗜热杆菌内提取到一种耐热的DNA聚合酶,使得PCR技术的扩增效率大大提高。也正是由于此酶的发现使得PCR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使该技术成为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分析的根本性基石。在以后的几十年里,PCR方法被不断改进:它从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发展到定量测定;从原先只能扩增几个kb的基因到目前已能扩增长达几十个kb的DNA片段。到目前为止,PCR技术已有十几种之多,例如,将PCR与反转录酶结合,成为反转录PCR,将PCR与抗体等相结合就成为免疫PCR等。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1. PCR的基本原理  PCR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以拟扩增的DNA分子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理沿着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新的DNA合成。通过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可以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另一方面,新合成的DNA片段也可以作为模板,因而PCR技术可使DNA的合成量呈指数型增长。  2. PCR的基本成分  PCR包括7种基本成分:模板DNA、特异性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二价阳离子、缓冲液及一价阳离子。  模板DNA:包括基因组DNA、质粒DNA、噬菌体DNA、预先扩增的DNA、cDNA和mRNA分子等几乎所有形式的DNA和RNA都能成为PCR技术反应的模板。除此之外,PCR反应还可以直接以细胞为模板。  特异性引物:是一段与模板DNA链结合的寡核苷酸片段,对于DNA的扩增起到引发的作用。  热稳定DNA聚合酶:这是PCR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关键。热稳定DNA聚合酶是从两类微生物中分离的:一类是嗜热和高度嗜热的真细菌,另一类是嗜热古细菌。现在又出现了一种兼顾了几种DNA聚合酶特点的混合型酶。  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是DNA合成的原料,包括dATP、dGTP、dTTP、dCTP。  二价阳离子:常用到Zn2+和Mg2+,作为构成热稳定性DNA聚合酶的成分之一。  缓冲液:一般使用Tris-Cl缓冲液,标准的为10mmol/L,并将其调节到8.3~8.8之间。  一价阳离子:一般使用50mmol/L的KCl溶液,有利于改善扩增的产物质量。  PCR的基本操作  PCR是一种级联反复循环的DNA合成反应过程。PCR技术的基本反应由三个步骤组成:  1. 变性:通过加热使模板DNA完全变性成为单链,同时引物自身和引物之间存在的局部双链也得以消除;  2. 退火:将温度下降至适宜温度,使引物与模板DNA退火结合;  3. 延伸:将温度升高,热稳定DNA聚合酶以dNTP为底物催化合成DNA链延伸。  以上三部为一个循环,新合成的DNA分子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合成的模板,经多次循环后即可达到扩增DNA片段的目的。  PCR的主要应用  最初建立PCR是为了扩增已知序列的靶基因。因为在PCR方法问世以前,要获得一个靶基因,必须建立基因文件库,然后从成千上万的菌落中通过Southern blot 杂交筛选含有靶基因的克隆。这样既费时又费钱,特别是在克隆真核生物基因时难度更大。自从建立了PCR方法以后,使克隆已知序列的基因变得非常容易。为了适应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PCR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发展,现在PCR已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1. 基础研究方面的应用  目前从事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几乎每天都在使用PCR,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分子生物学家没有使用过PCR。因此,PCR与分子克隆一样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常规方法,可用于达到以下目的:  l 扩增目的基因和鉴定重组子;  l 克隆基因;  l 基因功能和表达调控的研究;  l 基因组测序;  l 制备单链模板;  l 致突变;  2. PCR在临床上的应用  l 在遗传学上的应用:人类的遗传性疾病是因为某一碱基序列发生了突变,使之缺失或形成某一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通过PCR结合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就可以从基因的水平对遗传性疾病进行分析。例如,血友病甲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体内缺乏凝血因子FVIII这是由于基因第14个外显子的第336位氨基酸的编码基因发生了突变,产生了一个新的PstI酶切点,因此可以使用PCR-RFLP对血友病进行诊断。PCR还可以用来检测遗传性耳聋和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 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PCR已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研究以及肿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中。例如,差异显示PCR技术能针对不同肿瘤寻找其特异而敏感的标志物,并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及疗效评估。另一方面,在使用普通放疗、化疗的同时可结合定量PCR技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灶,以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此外,由于癌症的发生在一定意义上是单个细胞分子发生变化,因而可以使用单细胞PCR技术对癌症的发病机理进行研究。  l 检测病原体  l 在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当进行器官移植时并须先组织配型工作,此时常应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多态性PCR(PCR-sequence specific oilgonucleotide polymorphism,PCR-SSOP)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进行分型,使移植成功率大大提高。此外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也可以用于对HLA的分型。  3. 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例如:最早应用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合PCR-RFLP来进行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目前发现在真核生物基因组编码和非编码序列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可以使用短串联重复PCR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使用PCR技术进行法医鉴定的优点是样品用量小并且适于对高度降解材料的检测。除刚才提到的之外,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PCR也可以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所以,综上所述,PCR的确是一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技术。在它30多年的发展中衍生出了诸如PCR-RFLP、PCR-SSOP、VN-TR,以及免疫PCR、致突变PCR和定量PCR等十几种不同的技术方法。PCR技术可以为基因工程提供目的基因,并广泛地应用于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免疫配型、疾病诊断等方面。可以说,PCR已经渗透到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我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PCR技术会不断地得到扩充和完善,PCR技术也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3-06-29 17:51:441

请学生物的同学帮忙介绍一下“PCR”

PCR 一、PCR概述1、什么是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或特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技术。 由美国科学家PE(Perkin Elmer珀金-埃尔默)公司遗传部的Dr. Mullis发明,由于PCR技术在理论和应用上的跨时代意义,因此Mullis获得了1993年化学诺贝尔奖。2、PCR技术发展史 PCR原理是由一对引物介导,能在动植物体外对特定基因(DNA)片断进行快速酶促扩增,经过n个热循环扩增,扩增产物中所含特定基因数是原始模板数的(1+E)n(0<E<1,扩增效率=倍,使得检测扩增产物中的特定基因成为可能。聚合酶链式反应自从1993年到现在很快经历了四代产品:uf0d8 第一代:手动/机械手式水浴基因扩增 如上图所示,用三个恒温水浴箱,分别将三个水浴温度恒定在三个温度:PCR的高温变性温度(如94℃)低温复性温度(如58℃),适温延伸温度(如72℃)。再用一个装有PCR标本试管的提篮,用手工在不同温度的水浴箱中依次水浴,标本在每个水浴箱中恒温的时间用秒表计时。这样PCR标本就能完成下述形式的热循环:94℃ 30S 58℃ 45S 72℃ 60S 40次循环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实验人员劳动强度大,容易因疲劳引起差错;而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少,与自动化基因扩增仪相比,它无须升降温过程,实验时间短,试验更接近理想PCR反应条件,事实表明实验效果还是不错的,但由于标本试管从一个水浴箱往另一个水浴箱移动中要较短暂暴露于空气中,因此如移动速度不够快时也会对标本形成温度干扰,影响结果。本方法的另外一些缺点包括只能局限三个温阶(某些PCR反应需要多于三个温阶)、液体污染以及在低气压地区水温难以烧到94℃变性温度等。 为改进提高本方法的自动化水平,有人设计了机械手装置,替代上述手工移动标本过程,形成了机械手水浴式基因扩增仪,该改进解决了实验人员的高强度劳动问题,但又带来了一个机械手部件大行程频繁相对运动而引起的高故障。这种类型的基因扩增仪在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北京、上海有定型的产品销售,应用也较广,曾为我国的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而后便逐步被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扩增仪替代,现在很少有单位使用。uf0d8 第二代:自动化控制型定性基因扩增仪 与上述水浴式扩增仪相比,也有人称该种扩增仪为干式基因扩增仪,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扩增仪,包括后续介绍的第三代、第四代都是以第二代为基础集成了定量检测部分。uf0d8 第三代:终点定量/半定量 第二代的定性PCR只能判断阴性阳性,而无法评价特定核酸的浓度及定量分析,定量PCR至少能达到定性PCR无法实现的下列功能: u2022潜伏期病毒浓度探测 u2022感染程度 u2022致病病原体数量变化测定 u2022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估 u2022恢复期病毒载量检测 自从1996年美国ABI公司发明第一台荧光定量PCR仪以来,PCR技术和应用从定性向定量快速发展.终点定量PCR的优点是设备投资少,对于国内经济条件还不能购买昂贵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科研单位和医疗机构,利用现有的第二代常规定性PCR仪,在添加一台专用的单孔PCR终点产物荧光定量检测仪便可开始工作,起到定量的作用。终点定量PCR技术是从定性向实时定量过渡的一个中间产品,而PCR终点产物荧光定量仪进口产品较少,国产仪器较多,如西安天隆的TL988,上海棱光的DA620型等 第四代:实时定量PCR 实时定量QPCR仪+实时荧光定量试剂+通用电脑+自动分析软件,构成PCR-DNA/R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系统。 见下图:(略)2、实时荧光定量PCR的优势: 设备由荧光定量系统和计算机组成,用来监测循环过程的荧光。与实时设备相连的计算机收集荧光数据。数据通过开发的实时分析软件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原始数据被绘制成荧光强度相对于循环数的图表。原始数据收集后可以开始分析。实时设备的软件能使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正常化处理来弥补背景荧光的差异。正常化后可以设定域值水平,这就是分析荧光数据的水平。样品到达域值水平所经历的循环数称为Ct值(限制点的循环数)。域值应设定在使指数期的扩增效率为最大,这样可以获得最准确,可重复性的数据。如果同时扩增的还有标有相应浓度的标准品,线性回归分析将产生一条标准曲线,可以用来计算未知样品的浓度。3、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 所谓real-time Q-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因,利用荧光信号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 real-time 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发现起着关键的作用:(1)在90年代早期,Taq DNA多聚酶的5′核酸外切酶活性的发现,它能降解特异性荧光记探针,因此使得间接的检测PCR产物成为可能。(2)此后荧光双标记探针的运用使在一密闭的反应管中能实时地监测反应全过程。这两个发现的结合以及相应的仪器和试剂的商品化发展导致real-time Q-PCR方法在研究工作中的运用。 PCR反应过程中产生的DNA拷贝数是呈指数方式增加的,随着反应循环数的增加,最终PCR反应不再以指数方式生成模板,从而进入平台期。在传统的PCR 中,常用凝胶电泳分离并用荧光染色来检测PCR反应的最终扩增产物,因此用此终点法对PCR产物定量存在不可靠之处。在real-time Q-PCR中,对整个PCR反应扩增过程进行了实时的监测和连续地分析扩增相关的荧光信号,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监测到的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绘制成一条曲 线。在PCR反应早期,产生荧光的水平不能与背景明显地区别,而后荧光的产生进入指数期、线性期和最终的平台期,因此可以在PCR反应处于指数期的某一点 上来检测PCR产物的量,并且由此来推断模板最初的含量。为了便于对所检测样本进行比较,在real-time Q-PCR反应的指数期,首先需设定一定荧光信号的域值,一般这个域值(threshold)是以PCR反应的前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作为荧光本底信号 (baseline),荧光域值的缺省设置是3~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如果检测到荧光信号超过域值被认为是真正的信号,它可用于定义 样本的域值循环数(Ct)。Ct值的含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研究表明,每个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 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因此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 品的起始拷贝数。4、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⑴ 病原体检测:目前,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可以对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人类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结核分枝杆菌、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进行定量测定。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取样少、快速简便等优点。如:结核菌基因诊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a.区分TB与其它分枝杆菌;b.检测TB耐药基因;c.提高TB的阳性检出率。⑵ 产前诊断:到目前为止,人们对遗传性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还无法治疗,只能通过产前监测,减少病婴出生,以防止各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如为减少X连锁遗传病患儿的出生,从孕妇的外周血中分离胎儿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Y性别决定区基因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方法,易为孕妇所接受。⑶ 药物疗效考核: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 定量分析显示:病毒量与某些药物的疗效关系。HCV高水平表达,干扰素治疗作用不敏感,而HCV低滴度,干扰素作用敏感;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DNA的血清含量曾有下降,随后若再度上升或超出以前水平,则提示病毒发生变异。如PCR技术在HBV检测中的应用及意义:a.了解乙肝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数量。b.是否复制。c.是否传染,传染性有多强。d.是否有必要服药。e.肝功能异常改变是否由病毒引起。f.判断病人是适合用哪类抗病毒药物。g.判断药物治疗的疗效。⑷ 肿瘤基因检测:尽管肿瘤发病的机理尚未清楚,但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是致癌性转变的根本原因已被广泛接受。癌基因的表达增加和突变,在许多肿瘤早期就可以出现。实时荧光定量PCR不但能有效地检测到基因的突变,而且可以准确检测癌基因的表达量。目前用此方法进行过端粒酶hTERT基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WT1基因、肿瘤ER基因、前列腺癌PSM基因、肿瘤相关的病毒基因等多种基因的表达检测。随着与肿瘤相关的新基因的不断发现,荧光定量PCR技术将会在肿瘤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5)在优生优育中的应用: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对自身及家人特别是下一代的身体健康愈来愈重视。另外,由于国内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向深化,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的身体素质更成为长辈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怎样提高新生儿质量改善人类遗传素质,即优生优育已显得非常重要。①避免有严重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出生。②增进体力、智力优秀个体的繁衍。其中避免有严重遗传性疾病及先天性疾病个体出生是优生优育最基本的内容。从临床优生学角度分析具体工作包括在母亲妊娠期间对母亲及胎儿进行遗传学检查尽量排除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个体的出生,另外在妊娠期检查母亲是否患有某些易引起胎儿畸形的传染性疾病如弓型虫、风疹病毒、衣原体等感染。以往对遗传性疾病的检测主要使用染色体分析法,而临床绝大部分遗传性疾病是基因病而不是染色体病,染色体发析法不能检出的。若使用PCR基因扩增法联合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ssc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CP)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某酸(Aso)点杂交或差异PCR可以很方便地检出单个基因的突变而且其准确性可达95%以上,因此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常见的易致胎儿畸形的感染性疾病原体主要有单疱病毒(HSVⅡ)、风疹病毒(RV)、人巨细胞病毒(HCMV)、弓形体(TOX)及沙眼衣原体(CT)。以往这些病原体感染诊断比较困难,主要靠培养法进行确诊,而培养法费时,代价昂贵,而且受到采样、样本保存及用药等因素的影响,基本不能在临床中推广。PCR基因扩增法因其高敏感性、高特异性非常适合这些疾病诊断及疗效跟踪,是最值得推荐的检验方法。 1、PCR基因扩增法在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变化而引起的机体某一功能或缺陷或异常所致的疾病,其根本变化在于遗传物质。其类型包括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遗传病及多基因遗传病。遗传病诊断除询问病史,一般物理诊断,普通实验室检查及了解症状、体征外有特殊性。过去常应用系谱分析,染色体及性染色色质检验作为遗传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再辅以相关的酶学分析从而作出诊断。随着分子生物不的迅速发展及其在遗传性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基因诊断技术诞生,基因诊断技术为遗传病的临床诊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基因诊断主要技术之一。这种快速、灵敏的基因体外扩增技术与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相配合可以检出大部分已知的基因突变、基因缺失、染色体错位等,PCR技术日益成为遗传病诊断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以下举几个在国内有普遍意义的例子。 (一)、PCR检测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是一种遗传性慢性溶血性贫血病,是世界上最常见且发病北最高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两广、贵州、四川等地发病率较高,在广西等地高达15%。地中海贫血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珠蛋白的不平衡,使结构正常的肽链合成量减少甚至没有合成表现为溶血性贫血。接受累基因种类分为α、β、γ等,其中以 α、β地贫为最常见,危害了最大。珠蛋白基因簇位于人6号染色短臂上,有两个重复基因基因位于α1、α2、两个α基因及其旁侧序列有很大的同源性,易出现染色体不等交换,导致α基因缺失-α地贫。α地贫基因部分缺失有α1基因部分缺失、α2基因缺失、α1及α2基因同时缺失及非缺失型地贫。可以应用PCR技术扩增α1、α2基因从而检测这些基因是否缺失、突变等,从而对α型地中海贫血作出诊断。β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主要表现为基因序列中单一核苷酸的突变,或少数碱基的缺失、插入,使正常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注或缺失。应用位点特异性寡核苷探针(Aso)进行PCR产物斑点杂交即可对其作出诊断。 (二)、苯丙酮尿症,苯西酮尿证(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因苯丙酸羟化酶转化为酷氨酸,使苯氨酸及其代谢物在体内大量蓄积,出现脑组损伤及不可逆性智力发育障碍。PKU患者出生时正常,新生儿一经确诊为PKU停止母乳喂养采用低苯丙氨酸钦食疗法8—10年,可使患者智力水平发展维持正常。由于低苯丙氨酸钦食非常昂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因此,施行产前诊断,防止患儿出生是最好的选择。PAH只在肝细胞中表达,不能用血细胞,成纤维细胞、羊水、绒毛细胞进行酶活性分析,只能进行基因诊断。PKU的基因变化并非全部PAH基因的缺失,而是以点突变为主要表现形式,而且其突变位点很多。必须使用PCR扩增结合,ASO,SSCP或使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mpFLA)进行检测,这些技术都较复杂,检验人员须经专业培训。 (三)、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组最为常见的遗传性凝血障碍,根据因子缺陷的不同分为甲、乙两型,(Ⅷ、Ⅸ因子缺陷),也有复合型血友病,但不常见。甲型血友病发病率为1/10000,Ⅷ因子基因位于G6PD基因附近,全长186Kb,大范围的基因重排(缺失、插入、重复)导致甲型血友病的病例很少,仅为Ⅷ因子缺陷的5%,大部分病人表现为单个或少数碱基的突变。由于Ⅷ因子基因长度为186Kb,突变位点多,而且新生突变频率高,从临床角度讲不能对每一个突变都检测,可对最为常见的几种突变类型进行检测,主要的检测手段是PCR结合RELP分析。乙型血友病发病率占血友病的20%,其基因变化及检测方法与甲型血友病类似。 (四)、性别发育异常,区别雄性及雌性的物质基础是性染色体,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雌性表型不需要任何调节,而雄性表型则由多因素决定,位于Y染色体上的指导雄性性别分ss化的基因命名为睾丸决定因子(TDF)。现代研究表明,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基因是TDF基因,位于Y染以体短臂末端。SRY区缺失易导致46XY核型个体发育成女性。进行基因检测可以检出SRY基因组的易位及缺失,从而诊断性别发育异常,这一探索性别异常的研究非常热门。另外还有一种46XY核型异常的病人即睾丸女性化,这是用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缺欠,使雄激素的靶基因对雄激素不应答就答或不全而引起的,根据病情的不同有不同的表型,AR缺陷有很高的新生突变频率,表现为无家族史的散发病。AR基因长90Kb,位于X染色体上,AR基因异常大部分为个别基因碱基的突变,可以通过PCR结合ASO或SSCP检出。 (五)、脆—X综合征,脆—X综合片(fragile-X Syndrome,Frax)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X-连锁的智力低下综合征(X-linked mental retardation XLMR)。因这种综合征与X染色体上的脆位点连锁而得名。大多数FRAX男性智商(IQ)低于50,并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用人工酵母染色体(artificial yeast chromosome,YAC)克隆技术分离获得覆盖X-脆位点区域的YAC克隆,在这一克隆中获得一个能在人脑中表达的基因命名为FMR-1(fragile X mentai retardation-1),FMR-1的5‘端有一个CGG(精)三核苷酸串(CGG)n,正常人群中(CGG)n中存在多态性,重复序列为6-46个,当重复超过52个时,此区域的分裂呈不稳定,导致重复序列大幅度增加,无临床表现的携带者插入片段长度小于500bg,有临床表现者,长度都大于600BP而且伴有甲基化。人们将500bp作为前突变与全突变的分界线。对Frax的诊断以前用细胞遗传学的方法检测脆位点,实验条件严格,成功率不高。现在采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即可诊出前突变及全突变。用PCR扩增CGG重复序列,检测扩增产物的长度。突变基因的扩增片段增大,体细胞异质性时出现多条长度不等的扩增带甚至拖尾成一片,或者因为扩充的全突变插入片段过长超出PCR扩增能力而结果无扩增现象。 2、PCR基因扩增法在“Torsch”诊断中的应用,在妊娠早期(1-3个月),有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易导致胎儿畸形,这些病原体中最常见的有弓体(TOX)、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沙眼衣原体(CT)、及巨细胞(HCMV),对这几种病原体的检测根据其英文词首简称为Torsch试验。 (一)、弓形体的PCR检测,弓形体有广泛的自然疫原性,人体多为隐性感染,抵抗力低时可以有临床表现。弓形体的诊断较困难,血清学方法敏感性较高但有交叉性出现假阳性而且无法确定近期感染、远期感染或一过性感染。确诊的方法是活组织检查或动物接各,这些方法阳性率太低不能推广。PCR检测可以检出样本中1-2个病原体而且准确性高,是目前对弓形体检测最优秀的方法。作为优生优育检查应于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取全血样本,可以用EDTA或肝素抗凝,以EDTA抗凝效果最好,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是否有TOX存在。对于不孕,多次自然流产或养小动物的产期妇女,作弓形虫检测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风疹病毒感染:风疹病毒(RV)是一种单股正极性RNA病毒,人是风诊病毒的唯一宿主。RV感染可以引起胎儿的畸形,影响胎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因此RV检测在优生优育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RV检测可以用直接培养法及IgM抗体测试法。培养法费时很长而且常受到其它病毒的干扰,IgM测定法结果了不太准确,PCR法敏感性及特异性都很高而且简便快速,是RV感染最优秀的测试方法之一。风疹病毒侵入体内后在上呼吸道增殖而出现症状,面部出现丘疹,迅速遍及全身。样本采用妊娠母亲的咽部拭子、血清、产妇的绒毛或妊娠如羊水等。RV病毒是RNA病毒,PCR扩增较复杂,应注意样本的采集时机,操作的准确性。 (三)、单纯疱诊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一种DNA病毒,可引起多器官的炎症,可通过性接触传播。HSVⅡ感染复发率高,80%的感染者于12个月内复发。HSV感染后经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少数病人终生携带,体弱时复发。PCR法检测HSV敏感性高而且可以直接对HSVⅠ/Ⅱ型进行分型鉴定。 (四)、沙眼衣原体,沙眼衣原体(CT)不仅能引起沙眼而且能引起生死器感染,是一种性传播性疾病。与淋病(NG),梅毒等经典性传播性疾病不同,CT易经其它接触途径传播,少数地区对妊娠期妇女普查结果表明此人群中发病率高达20%-30%。在欧美等国家CT的感染已超过淋病而居性传播性疾病之首。衣原体感染常呈无症性或非特异性症状的隐性感染,不容易诊断。以往用培养法进行确诊,费时且敏感性、准确性都不足。PCR用于CT检测时应注意不同检测目的的取材不同,对于性传播性疾病诊断应取生殖道分泌物(查脱落细胞),而对于早期妊娠病人应查其全血样本,在妊娠后期或临产时再查阴道分泌物以便指导生育时产道清理。 (五)、人巨细胞(HCMV),HCMV感染十分普遍,除少数原发性感染发生原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极大多数为隐性感染。HCMV可以长期潜伏在体内,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会激活而造成严重疾病在妊娠期如果孕妇感染HCMV可以引起早产、畸形、死胎及新生儿巨细胞包涵体病等。HCMV属疱疹病毒科,可以从唾液、尿、宫颈分泌物及乳汁排出。HCMV“金标准”的诊断试验是用单层成纤维细胞作病毒培养,其它的实验检查有血清学的检测及包涵体检测。PCR是HCMV检测的一种新方法,用于检测的样本有血,生殖道分泌物拭子等,用于优生优育检测时应取血样本。对于早期妊娠病人若有HCMV感染应再检测羊水,或其它妊娠物,对病人认真及进跟踪检查,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PCR应用于优生优育有很大的优越性,使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刚刚起步,应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尽量避免误诊。对感染性疾病首先应取孕妇血样检测,有可疑时或血中检出病原体核酸时应尽早作羊水等妊娠物检查。不管是否怀疑胎儿有严重遗传病倾和中或有感染引起的畸形风险,对胎儿的去留应尊重胎儿父母亲的意见。5、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研究方面的部分应用一、 新药开发研究,人用药物及其他药物 针对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如各种病毒病、细菌病等,在新药的开发过程中,快速了解药物对疾病进程的影响可以为新药开发节约大量的人力、时间和资金,与以前所用的Elisa等方法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定量、灵敏地测定血液或组织中病原体的含量,因此有利用分析药物的作用效果,为比较不同的配方的疗效、用药量、用药时间等等提供快速、定量的评价。 此方法除了用于人用药物以外,还可以用于畜用药物,甚至其他经济动物及植物的药物研究等,因此其在药物研究方面的应用范围是很广的。 二、 超早期感染用药物及疗法的研究与开发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是血液中病毒核酸的含量,因此不必等到病人体内产生抗体,同时,由于其灵敏度与Elisa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即血液中病毒含量很低时就可以测定。因此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即在病毒或细菌含量很低时如何用药,用什么药以及用药量等进行研究,为将疾病消灭在超早期作出贡献。 三、 药物疗效研究,人用药物及其他药物 对于一些已经上市的新药或是应用了很长时间的老药,其用药的效果以及用药量及用药时间都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更加合理化的应用这些药物为人类造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前所用的方法由于不能准确定量,灵敏度也不够,因此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内容没有完成。这一方面需要研究内容很多,意义也很大。 四、 新的愈后指标的研究 对于感染性疾病,在药物作用至一定程度后,就认为可以停药了,但是应该在什么停药,现在大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现在所用的指标由于受到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准确性限制,这一指标未必合理,因此有必要对治愈的指标以及指标与复发率以及疾病转化为其他疾病之间的关系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为药物或疗法彻底治愈疾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 新诊断及检验试剂的开发 现有的很多诊断及检验方法都不能同时满足快速、灵敏、定量的要求如现有培养法、Elisa法等等,而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则可以做到这一点,从而可为临床疾病、商检、粮油检验、食品检验、血液检验等等开发新的试剂,从而提高检验的灵敏度、速度及准确性等;这类试剂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所开发的试剂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都是很巨大的。 六、 血液检验漏检率 由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Elisa灵敏很多,因此,血站或血液研究所一般用来研究Elisa方法的漏检率,即分析Elisa方法测定为阴性的血样,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来复检。复检时,一般24个Elisa阴性的血样混合成一个样本进行检测。上海用此方法在用于血液制品的血液中发现一例HIV,后经测定供血者,证实病人的确是HIV阳性。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正在测定北京血站中5万份Elisa阴性血样的漏检率。由于不同地区所用的Elisa试剂、方法、批号等都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区都有必要进行这一工作。 由于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快速、灵敏、定量的特点,其在研究及开发方面的应用是不胜枚举的,如研究个人基因型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等;研究人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研究项目开发其新的用途。二、TL988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产品介绍1、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PCR仪 回顾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PCR技术的发明和普及无疑是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而PCR技术在近20年的不断发展创新中,最受瞩目当属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or qPCR)。定量PCR技术真正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通过对PCR过程的实时监控,专一、灵敏快速、可重复地精确定量起始模版浓度,已经在科研和临床诊断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公司从荧光定量PCR的原理入手,详细介绍荧光定量PCR仪的类型和技术,为定量PCR仪的选择提供详细参考。 定量PCR仪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PCR系统,一个是荧光检测系统。从前面的原理介绍不难看出选择定量PCR仪的关键--由于定量PCR必需借助样本和标准品之间的对比来实现定量的,对于定量PCR系统来说,重要的参数除了传统PCR的温控精确性、升降温速度等等,更重要的还在于样品孔之间的均一性,以避免微小的差别被指数级放大。至于荧光检测系统,多色多通道检测是当今的主流趋势--仪器的激发通道越多,仪器适用的荧光素种类越多,仪器适用范围就越宽;多通道指可同时检测一个样品中的多种荧光,仪器就可以同时检测单管内多模版或者内标+样品,通道越多,仪器适用范围越宽、性能就更强大。荧光检测系统主要包括激发光源和检测器。激发光源有卤钨灯光源、氩离子激光器、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前者可配多色滤光镜实现不同激发波长,而单色发光二极管LED价格低、能耗少、寿命长,不过因为是单色,需要不同的LED才能更好地实现不同激发波长。监测系统有超低温CCD成像系统和PMT光电倍增管,前者可以一次对多点成像,后者灵敏度高但一次只能扫描一个样品,需要通过逐个扫描实现多样品检测,对于大量样品来说需要较长的时间。定量PCR仪需要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是软件设计,这一点目前较新型号的仪器都有不错的配套软件可以满足常规使用。--随着定量PCR技术在临床诊断、疾病
2023-06-29 17:52:102

遗传图是怎么产生的?

遗传图,又叫连锁图。它是以在某个遗传位点上具有多个等位基因的遗传标记作为“路标”,以遗传学上的距离即两个遗传位点之间进行交换,重组的百分率,CM作为“图距”,反映基因遗传效应的基因组图。建立人类遗传图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高度多态的遗传标记。我们知道,ABO就是决定人类血型的遗传标记,其他还有HLA位点等。但是,目前所知的具多态性的性状不多,等位基因的数目有限,信息量不足。而人类基因组很大,不能像做细菌的遗传图那样,仅仅根据有限的遗传标记就可完成。这样,就限制了人类基因组的遗传分析工作。所幸DNA重组技术的建立提供了新一代的遗传标记。第一代的DNA标记是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这些RFLP片断可被某些限制性内切酶特异识别并切割。DNA序列的改变甚至是一个碱基的改变,将会改变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的长度变化,并可通过一种称为凝胶电泳的方法来方便地显示这种长度的“多态性”。RFLP在整个基因组中都存在,根据对RFLP片段的多态性分析,可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并将与疾病有关的基因进行定位。但RFLP提供的信息量有限,在检测RFLP片段时需用到放射性同位素,不太安全。第二代遗传标记是被称为简单串联重复片段的STR。在检测RFLP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一种类型是由于DNA重复序列造成的。这些DNA重复序列在人类基因组中有很多拷贝,它们可以头对头或头对尾地串联成一簇,分布于基因组的各个位点。在某一位点上,不同数量的重复序列(VNTR)也可以提供不同的长度片断。有的VNTR重复单位长度为6~12个碱基,称为小卫星;有的VNTR重复单位为2~6个碱基,称为微卫星或简短串联重复(STR)。STR具有高度多态性,同一遗传位点数目变化很大,在群体中也可形成多达几十种的等位基因,这是其他遗传标记所不能比拟的;此外,还可以利用PCR的DNA体外扩增技术,实现操作机器自动化。1991年,遗传标记可以用自动化操作。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已经可对基因组一天进行15万个分析,大大提高了遗传图的构建速度。至1996年初,所建立的遗传图已含有6000多个以STP为主体的遗传标记,平均分辨率即两个遗传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0.7分摩,这个距离大致对应于0.7Mb的物理距离。遗传学界一直认为基因繁多、世代漫长、个体有限、婚姻无序,人类很难进行自身遗传制图,所以人类的遗传图也一直落后于其他物种的遗传图。今天,人类终于也有了自己的一张较为详尽的遗传图。想一想,有6000多个遗传标记作为路标,把基因组分成6000多个区域,只要以连锁分析的方法,找到某一表现型的基因与其中一种遗传标记邻近(即紧密连锁)的证据,把可以把这一基因图定位于这一标记所界定的区域内。这样,如果想确定与某种已知疾病有关的基因,即可根据决定疾病性状的位点与选定的遗传标记间的遗传距离,来确定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
2023-06-29 17:52:171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采用了人的什么细胞?多少个?不同种族人的都测了吗?

http://baike.baidu.com/view/22966.html?wtp=tt
2023-06-29 17:52:282

什么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80%以上。SNP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平均每500u301c1000个碱基对中就有1个,估计其总数可达300万个甚至更多。SNP是一种二态的标记,由单个碱基的转换或颠换所引起,也可由碱基的插入或缺失所致。SNP既可能在基因序列内,也可能在基因以外的非编码序列上。扩展资料:在遗传学分析中, SNP 作为一类遗传标记得以广泛应用, 主要源于这几个特点:(1)密度高SNP在人类基因组的平均密度估计为 11000 bp , 在整个基因组的分布达 3×106个,遗传距离为 2~3cM , 密度比微卫星标记更高, 可以在任何一个待研究基因的内部或附近提供一系列标记。(2)富有代表性某些位于基因内部的SNP 有可能直接影响蛋白质结构或表达水平, 因此, 它们可能代表疾病遗传机理中的某些作用因素。SNP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更适合于对复杂性状与疾病的遗传解剖以及基于群体的基因识别等方面的研究。(3)遗传稳定性与微卫星等重复序列多态性标记相比, SNP 具有更高的遗传稳定性。(4)易实现分析的自动化SNP标记在人群中只有两种等位型(allele) 。这样在检测时只需一个“ + - ”或“全无”的方式,而无须象检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微卫星那样对片段的长度作出测量,这使得基于SNP的检测分析方法易实现自动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核苷酸多态性
2023-06-29 17:52:461

基因鉴定技术的技术应用

近一个世纪以来,指纹技术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方便。但罪犯越来越狡猾,许多作案现场没有留下指纹。现在有了DNA指纹鉴定技术,只要罪犯在案发现场留下任何与身体有关的东西,例如血迹和毛发,警方就可以根据这些蛛丝马迹将其擒获,准确率非常高。DNA鉴定技术在破获强奸和暴力犯罪时特别有效,因为在此类案件中,罪犯很容易留下包含DNA信息的罪证。根据DNA指纹破案虽然准确率高,但也有出错的可能,因为两个人的DNA指纹在测试的区域内有完全吻合的可能。因此在2000年英国将DNA指纹测试扩展到10个区域,使偶然吻合的危险几率降到十亿分之一。即使这样,出错的可能性仍未排除。基因鉴定技术中的亲子鉴定通过遗传标记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之为亲子试验或亲子鉴定。DNA是人体遗传的基本载体,人类的染色体是由DNA构成的,每个人体细胞有23对(46条)成对的染色体,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夫妻之间各自提供的23条染色体,在受精后相互配对,构成了23对(46条)孩子的染色体。如此循环往复构成生命的延续。由于人体约有30亿个核苷酸构成整个染色体系统,而且在生殖细胞形成前的互换和组合是随机的,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30亿个核苷酸的组成序列,这就是人的遗传多态性。尽管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但每一个人的染色体必然也只能来自其父母,这就是DNA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传统的血清方法能检测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血清型和红细胞酶型等,这些遗传学标志为蛋白质(包括糖蛋白)或多肽,容易失活而导致检材得不到理想的检验结果。此外,这些遗传标志均为基因编码的产物,多态信息含量(PIC)有限,不能反映DNA编码区的多态性,且这些遗传标志存在生理性、病理性变异(如A型、O型血的人受大肠杆菌感染后,B抗原可能呈阳性。因此,其应用价值有限。DNA检验可弥补血清学方法的不足,故受到了法医物证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日新月异,而分子生物学技术也不断完善,随着基因组研究向各学科的不断渗透,这些学科的进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法医学上,STR位点和单核苷酸(SNP)位点检测分别是第二代、第三代DNA分析技术的核心,是继RFLP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VNTRs(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检测技术。作为最前沿的刑事生物技术,DNA分析为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科学、可靠和快捷的手段,使物证鉴定从个体排除过渡到了可以作同一认定的水平,DNA检验能直接认定犯罪、为凶杀案、强奸杀人案、碎尸案、强奸致孕案等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随着DN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NA标志系统的检测将成为破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方法作为亲子鉴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一种方法。
2023-06-29 17:53:141

微卫星标记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区别

微卫星标记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区别:1、SNP在人类基因组的平均密度估计为11000bp,在整个基因组的分布达3×106个,遗传距离为2~3cM,密度比微卫星标记更高,可以在任何一个待研究基因的内部或附近提供一系列标记。2、SNP标记在人群中只有两种等位型(allele)。这样在检测时只需一个+-或全无的方式,而无须像检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微卫星那样对片段的长度作出测量,这使得基于SNP的检测分析方法易实现自动化。
2023-06-29 17:53:271

DNA酶切及凝胶电泳的基本描述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它可分为三类:Ⅰ类和Ⅲ类酶在同一蛋白质分子中兼有切割和修饰(甲基化)作用且依赖于ATP的存在。Ⅰ类酶结合于识别位点并随机的切割识别位点不远处的DNA,而Ⅲ类酶在识别位点上切割DNA分子,然后从底物上解离。Ⅱ类由两种酶组成: 一种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它切割某一特异的核苷酸序列; 另一种为独立的甲基化酶,它修饰同一识别序列。Ⅱ类中的限制性内切酶在分子克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是重组DNA的基础。绝大多数Ⅱ类限制酶识别长度为4至6个核苷酸的回文对称特异核苷酸序列(如EcoRⅠ识别六个核苷酸序列:5"- G↓AATTC-3"),有少数酶识别更长的序列或简并序列。Ⅱ类酶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中,有的在对称轴处切割,产生平末端的DNA片段(如SmaⅠ:5"-CCC↓GGG-3");有的切割位点在对称轴一侧,产生带有单链突出末端的DNA片段称粘性未端, 如EcoRⅠ切割识别序列后产生两个互补的粘性末端。5"…G↓AATTC…3" →5"… G AATTC…3"3"…CTTAA↑G …5" →3"… CTTAA G…5"DNA纯度、缓冲液、温度条件及限制性内切酶本身都会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大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不受RNA或单链DNA的影响。当微量的污染物进入限制性内切酶贮存液中时,会影响其进一步使用,因此在吸取限制性内切酶时,每次都要用新的吸管头。如果采用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必须要注意分别提供各自的最适盐浓度。若两者可用同一缓冲液,则可同时水解。若需要不同的盐浓度,则低盐浓度的限制性内切酶必须首先使用,随后调节盐浓度,再用高盐浓度的限制性内切酶水解。也可在第一个酶切反应完成后,用等体积酚/氯仿抽提,加0.1倍体积3mol/L NaAc和2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后置-70℃低温冰箱30分钟,离心、干燥并重新溶于缓冲液后进行第二个酶切反应。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又称DNA的物理图谱,它由一系列位置确定的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组成,以直线或环状图式表示。在DNA序列分析、基因组的功能图谱绘制、DNA的无性繁殖、基因文库的构建等工作中,建立限制性内切酶图谱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更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构建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有许多方法。通常结合使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通过综合分析多种酶单切及不同组合的多种酶同时切所得到的限制性片段大小来确定各种酶的酶切位点及其相对位置。酶切图谱的使用价值依赖于它的准确性和精确程度。在酶切图谱制作过程中,为了获得条带清晰的电泳图谱,一般DNA用量约为0.5-1μg。限制性内切酶的酶解反应最适条件各不相同,各种酶有其相应的酶切缓冲液和最适反应温度(大多数为37℃)。对质粒DNA酶切反应而言, 限制性内切酶用量可按标准体系1μg DNA加1单位酶,消化1-2小时。但要完全酶解则必须增加酶的用量,一般增加2-3倍,甚至更多,反应时间也要适当延长。 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多聚多糖,是由D-半乳糖和L-半乳糖以α-1,3和β-1,4糖苷键相连形成的线状高聚物。琼脂糖遇冷水膨胀,溶于热水成溶胶,冷却后成为孔径范围从50nm到大于200nm的凝胶。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的标准方法。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可以分辨用其它方法(如密度梯度离心法)所无法分离的DNA片段。当用低浓度的荧光嵌入染料溴化乙啶(Ethidium bromide, EB)染色,在紫外光下至少可以检出1-10ng的DNA条带,从而可以确定DNA片段在凝胶中的位置。此外,还可以从电泳后的凝胶中回收特定的DNA条带,用于以后的克隆操作。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隙度。琼脂糖凝胶分离DNA片度大小范围较广,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可分离长度从20000bp至近50kb的DNA片段。琼脂糖通常用水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电泳。聚丙烯酰胺分离小片段DNA(5-500bp)效果较好,其分辩力极高,甚至相差1bp的DNA片段就能分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很快,可容纳相对大量的DNA,但制备和操作比琼脂糖凝胶困难。聚丙烯酰胺凝胶采用垂直装置进行电泳。目前,一般实验室多用琼脂糖水平平板凝胶电泳装置进行DNA电泳。琼脂糖主要在DNA制备电泳中作为一种固体支持基质,其密度取决于琼脂糖的浓度。在电场中,在中性pH值下带负电荷的DNA向阳极迁移,其迁移速率由下列多种因素决定:1、 DNA的分子大小:线状双链DNA分子在一定浓度琼脂糖凝胶中的迁移速率与DNA分子量对数成反比,分子越大则所受阻力越大,也越难于在凝胶孔隙中蠕行,因而迁移得越慢。2、 琼脂糖浓度一个给定大小的线状DNA分子,其迁移速度在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中各不相同。DNA电泳迁移率的对数与凝胶浓度成线性关系。凝胶浓度的选择取决于DNA分子的大小。分离小于0.5kb的DNA片段所需胶浓度是1.2-1.5%,分离大于10kb的DNA分子所需胶浓度为0.3-0.7%, DNA片段大小间于两者之间则所需胶浓度为0.8-1.0%。3、 DNA分子的构象当DNA分子处于不同构象时,它在电场中移动距离不仅和分子量有关,还和它本身构象有关。相同分子量的线状、开环和超螺旋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移动速度是不一样的,超螺旋DNA移动最快,而线状双链DNA移动最慢。如在电泳鉴定质粒纯度时发现凝胶上有数条DNA带难以确定是质粒DNA不同构象引起还是因为含有其他DNA引起时,可从琼脂糖凝胶上将DNA带逐个回收,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水解,然后电泳,如在凝胶上出现相同的DNA图谱,则为同一种DNA。4、 电源电压在低电压时,线状DNA片段的迁移速率与所加电压成正比。但是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不同分子量的DNA片段的迁移率将以不同的幅度增长,片段越大,因场强升高引起的迁移率升高幅度也越大,因此电压增加,琼脂糖凝胶的有效分离范围将缩小。要使大于2kb的DNA片段的分辨率达到最大,所加电压不得超过5v/cm。5、嵌入染料的存在荧光染料溴化乙啶用于检测琼脂糖凝胶中的DNA,染料会嵌入到堆积的碱基对之间并拉长线状和带缺口的环状DNA,使其刚性更强,还会使线状DNA迁移率降低15%。6、 离子强度影响电泳缓冲液的组成及其离子强度影响DNA的电泳迁移率。在没有离子存在时(如误用蒸馏水配制凝胶),电导率最小,DNA几乎不移动,在高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如误加10×电泳缓冲液),则电导很高并明显产热,严重时会引起凝胶熔化或DNA变性。对于天然的双链DNA,常用的几种电泳缓冲液有TAE[含EDTA (pH8.0)和Tris-乙酸],TBE(Tris-硼酸和EDTA),TPE(Tris-磷酸和EDTA),一般配制成浓缩母液,储于室温。
2023-06-29 17:53:341

ARDRA和RFLP的区别

ARDRA(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mplif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 是美国最新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生物鉴定技术,它依据原核生物rDNA序列的保守性,将扩增的rDNA片段进行酶切,然后通过酶切图谱来分析菌间的多样性。 RFLP标记是发展最早的DNA标记技术。RFLP是指基因型之间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限制性酶切位点上碱基的插入、缺失、失重排或点突变所引起的。 RFLP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DNA提取→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用凝胶电泳分开DNA片段→把DNA片段转移到滤膜上→利用放射性标记的探针杂交显示特定的DNA片段(Southern杂交)和结果分析。RFLP遍布整个基因组,并且非常稳定,但RFLP实验操作繁琐,检测周期长,成本高昂,不适于大规模的分子育种,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需要将RFLP转换成以PCR为基础的标记。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作为第一代分子生物学标记自问世以来已广泛运用于多门生物学科研究中,但它运用于植物抗性研究还只是近几年的事。RFLP能对植物的抗性基因进行定位和分离,利用RFLP技术,对于核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尤其是后者,若能提取纯净DNA,则可直接从酶切后的电泳图谱看出其多态性,利用这一方法可以测定种群内、种群间不同水平的物种在污染环境下抗性分化进化水平上的差异。与核酸序列分析相比,RFLP可省去序列分析中许多非常繁琐工序,但相对RAPD 而言,RFLP方法更费时、费力,需要进行DNA多种酶切、转膜以及探针的制备等多个步骤,仅对基因组单拷贝序列进行鉴定。但RFLP又有比RAPD优越之处, 它可以用来测定多态性是由父本还是母本产生的,也可用来测定由多态性产生的突变类型究竟是由碱基突变或倒位、 还是由缺失、插入造成的。
2023-06-29 17:53:582

DNA指纹的技术原理

DNA指纹的图像在X光胶片中呈一系列条纹,很像商品上的条形码。各种分析方法均以DNA的多态性为基础,产生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DNA指纹图谱,由于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和稳定的遗传性,且仍按简单的孟德尔方式遗传,成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遗传标记。DNA指纹图谱,开创了检测DNA多态性(生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群在DNA结构上存在着差异)的多种多样的手段,如RFLP(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串联重复序列分析、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等等。
2023-06-29 17:54:191

什么是物理图谱如何用序列标签位点绘制物理图谱

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遗传连锁图.它是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频率,确定他们的相对距离,一般用厘摩(cM,即每次减数分裂的重组频率为1%)来表示.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DNA多态性技术未开发时,鉴定的连锁图很少,随着DNA多态性的开发,使得可利用的遗传标志数目迅速扩增.早期使用的多态性标志有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80年代后出现的有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和90年代发展的SNP(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分析.ue004 物理图谱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切成片段,再根据重叠序列确定片段间连接顺序,以及遗传标志之间物理距离〔碱基对(bp) 或千碱基(kb)或兆碱基(Mb)〕的图谱.以人类基因组物理图谱为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获得分布于整个基因组30 000个序列标志位点(STS,其定义是染色体定位明确且可用PCR扩增的单拷贝序列).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的cDNA克隆,进行测序,确定两端的cDNA序列,约200bp,设计合成引物,并分别利用cDNA和基因组DNA作模板扩增;比较并纯化特异带;利用STS制备放射性探针与基因组进行原位杂交,使每隔100kb就有一个标志;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每条染色体的大片段:首先是构建数百kb的YAC(酵母人工染色体),对YAC进行作图,得到重叠的YAC连续克隆系,被称为低精度物理作图,然后在几十个kb的DNA片段水平上进行,将YAC随机切割后装入粘粒的作图称为高精度物理作图.
2023-06-29 17:54:351

基因组物理图谱,遗传图谱有什么区别,有何用途?

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遗传连锁图。它是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频率,确定他们的相对距离,一般用厘摩(cM,即每次减数分裂的重组频率为1%)来表示。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DNA多态性技术未开发时,鉴定的连锁图很少,随着DNA多态性的开发,使得可利用的遗传标志数目迅速扩增。早期使用的多态性标志有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80年代后出现的有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和90年代发展的SNP(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分析。 物理图谱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切成片段,再根据重叠序列确定片段间连接顺序,以及遗传标志之间物理距离〔碱基对(bp) 或千碱基(kb)或兆碱基(Mb)〕的图谱。以人类基因组物理图谱为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获得分布于整个基因组30 000个序列标志位点(STS,其定义是染色体定位明确且可用PCR扩增的单拷贝序列)。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的cDNA克隆,进行测序,确定两端的cDNA序列,约200bp,设计合成引物,并分别利用cDNA和基因组DNA作模板扩增;比较并纯化特异带;利用STS制备放射性探针与基因组进行原位杂交,使每隔100kb就有一个标志;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每条染色体的大片段:首先是构建数百kb的YAC(酵母人工染色体),对YAC进行作图,得到重叠的YAC连续克隆系,被称为低精度物理作图,然后在几十个kb的DNA片段水平上进行,将YAC随机切割后装入粘粒的作图称为高精度物理作图.
2023-06-29 17:54:442

DNA分子标记主要有哪几类(至少写出4类)?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RFLP、VNTR、RAPD、DAF、AP-PCR、ISSR、SSR、SCAR、STS、AFLP、SNP、InDel、CAPS、dCAPS、SRAP、EST 1 RFLP 该技术由Grodzicker等于1974年创立特定生物类型的基因组DNA经某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解后,会产生分子量不同的同源等位片段,或称限制性等位片段RFLP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电泳的方法分离和检测这些片段凡是可以引起酶解位点变异的突变,如点突变(新产生和去除酶切位点)和一段DNA的重新组织(如插入和缺失造成酶切位点间的长度发生变化)等均可导致限制性等位片段的变化,从而产生RFLP该技术包括以下基本步骤:DNA提取;用DN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凝胶电泳分离限制性片段;将这些片段按原来的顺序和位置转移到易操作的滤膜上;用放射性同位素或非放射性物质标记的DNA作探针与膜上的DNA杂交(称 Southern杂交);放射性自显影或酶学检测显示出不同材料对该探针的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 RFLP标记的主要特点有:(1)遍布于整个基因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2)无表型效应,不受发育阶段及器官特异性限制;(3)共显性,可区分纯合子和杂合子;(4)结果稳定可靠;(5)DNA需要量大,检测技术繁杂,难以用于大规模的育种实践中2 RAPD 由Williams等于1990年创立其基本原理与PCR技术一致 PCR技术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特异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由Mullis等于1985年首创该技术在试管中建立反应体系,经数小时后,就能将极微量的目的基因或某一特定的DNA片段扩增数百万倍其原理与细胞内发生的DNA复制过程相类似,首先是双链DNA分子在邻近沸点的温度下加热时便分离成两条单链DNA分子,然后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并利用反应混合物中的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s)合成新生的DNA互补链,以上过程为一个循环,每一个循环的产物可以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经过20-30个循环后,介于两个引物间的特异DNA片段以几何数得以大量复制 RAPD标记技术就是用一个(有时用两个)随机引物(一般8-10个碱基)非定点地扩增基因组DNA,然后用凝胶电泳分开扩增片段遗传材料的基因组DNA如果在特定引物结合区域发生DNA片段插入缺失或碱基突变,就有可能导致引物结合位点的分布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PCR产物增加缺少或发生分子量变化若PCR产物增加或缺少,则产生RAPD标记 RAPD标记的主要特点有:(1)不需DNA探针,设计引物也无须知道序列信息;(2)显性遗传(极少数共显性),不能鉴别杂合子和纯合子;(3)技术简便,不涉及分子杂交和放射性自显影等技术;(4)DNA样品需要量少,引物价格便宜,成本较低;(5)实验重复性较差,结果可靠性较低 3 AFLP 由Zabeau和Vos于1993年发明AFLP标记是选择性扩增基因组DNA酶切片段所产生的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其实质也是显示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的长度多态性,只不过这种多态性是以扩增片段的长度不同被检测出来该技术结合了RFLP的稳定性和PCR技术的简便高效性,同时又能克服RFLP带型少信息量小以及RAPD技术不稳定的缺点其基本技术原理和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基因组DNA,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随机限制性片段;接着在这些片段的两端连接上特定的寡聚核苷酸接头(Oligo nuleotide adapter);然后根据接头序列设计引物,由于限制性片段太多,全部扩增则产物难以在胶上分开,为此在引物的3端加入1-3个选择性碱基,这样只有那些能与选择性碱基配对的片段才能与引物结合,成为模板被扩增,从而达到对限制性片段进行选择扩增的目的;最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这些特异性的扩增产物分离开来 AFLP标记的主要特点有:(1)由于AFLP分析可以采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及选择性碱基种类数目很多,所以该技术所产生的标记数目是无限多的;(2)典型的AFLP分析,每次反应产物的谱带在50-100条之间,所以一次分析可以同时检测到多个座位,且多态性极高;(3)表现共显性,呈典型孟德尔式遗传;(4)分辩率高,结果可靠;(5)目前该技术受专利保护,用于分析的试剂盒昂贵,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4 SSR(SSLP) 由Moore等于1991年创立SSR即微卫星DNA,是一类由几个(多为1-5个)碱基组成的基序(motif)串联重复而成的DNA序列,其长度一般较短,广泛分布于基因组的不同位置,如(CA)n(AT)n(GGC)n等重复不同遗传材料重复次数的可变性,导致了SSR长度的高度变异性,这一变异性正是SSR标记产生的基础尽管微卫星DNA分布于整个基因组的不同位置,但其两端序列多是保守的单拷贝序列,因此可以根据这两端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通过PCR技术将其间的核心微卫星DNA序列扩增出来,利用电泳分析技术就可获得其长度多态性,即SSR标记 SSR标记的主要特点有:(1)数量丰富,广泛分布于整个基因组;(2)具有较多的等位性变异;(3)共显性标记,可鉴别出杂合子和纯合子;(4)实验重复性好,结果可靠;(5)由于创建新的标记时需知道重复序列两端的序列信息,因此其开发有一定困难,费用也较高。 http://cp1219.blog.163.com/blog/static/14160327200852341858958/
2023-06-29 17:54:541

DNA分子标记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主要介绍以下四种:1 RFLP :该技术由Grodzicker等于1974年创立特定生物类型的基因组DNA经某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解后,会产生分子量不同的同源等位片段,或称限制性等位片段RFLP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电泳的方法分离和检测这些片段凡是可以引起酶解位点变异的突变,如点突变(新产生和去除酶切位点)和一段DNA的重新组织(如插入和缺失造成酶切位点间的长度发生变化)等均可导致限制性等位片段的变化,从而产生RFLP该技术包括以下基本步骤:DNA提取;用DN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凝胶电泳分离限制性片段;将这些片段按原来的顺序和位置转移到易操作的滤膜上;用放射性同位素或非放射性物质标记的DNA作探针与膜上的DNA杂交(称 Southern杂交);放射性自显影或酶学检测显示出不同材料对该探针的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 RFLP标记的主要特点有:(1)遍布于整个基因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2)无表型效应,不受发育阶段及器官特异性限制;(3)共显性,可区分纯合子和杂合子;(4)结果稳定可靠;(5)DNA需要量大,检测技术繁杂,难以用于大规模的育种实践中2 RAPD :由Williams等于1990年创立其基本原理与PCR技术一致 PCR技术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特异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由Mullis等于1985年首创该技术在试管中建立反应体系,经数小时后,就能将极微量的目的基因或某一特定的DNA片段扩增数百万倍其原理与细胞内发生的DNA复制过程相类似,首先是双链DNA分子在邻近沸点的温度下加热时便分离成两条单链DNA分子,然后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并利用反应混合物中的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s)合成新生的DNA互补链,以上过程为一个循环,每一个循环的产物可以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经过20-30个循环后,介于两个引物间的特异DNA片段以几何数得以大量复制 RAPD标记技术就是用一个(有时用两个)随机引物(一般8-10个碱基)非定点地扩增基因组DNA,然后用凝胶电泳分开扩增片段遗传材料的基因组DNA如果在特定引物结合区域发生DNA片段插入缺失或碱基突变,就有可能导致引物结合位点的分布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PCR产物增加缺少或发生分子量变化若PCR产物增加或缺少,则产生RAPD标记 RAPD标记的主要特点有:(1)不需DNA探针,设计引物也无须知道序列信息;(2)显性遗传(极少数共显性),不能鉴别杂合子和纯合子;(3)技术简便,不涉及分子杂交和放射性自显影等技术;(4)DNA样品需要量少,引物价格便宜,成本较低;(5)实验重复性较差,结果可靠性较低 3 AFLP :由Zabeau和Vos于1993年发明AFLP标记是选择性扩增基因组DNA酶切片段所产生的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其实质也是显示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的长度多态性,只不过这种多态性是以扩增片段的长度不同被检测出来该技术结合了RFLP的稳定性和PCR技术的简便高效性,同时又能克服RFLP带型少信息量小以及RAPD技术不稳定的缺点其基本技术原理和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基因组DNA,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随机限制性片段;接着在这些片段的两端连接上特定的寡聚核苷酸接头(Oligo nuleotide adapter);然后根据接头序列设计引物,由于限制性片段太多,全部扩增则产物难以在胶上分开,为此在引物的3端加入1-3个选择性碱基,这样只有那些能与选择性碱基配对的片段才能与引物结合,成为模板被扩增,从而达到对限制性片段进行选择扩增的目的;最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这些特异性的扩增产物分离开来 AFLP标记的主要特点有:(1)由于AFLP分析可以采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及选择性碱基种类数目很多,所以该技术所产生的标记数目是无限多的;(2)典型的AFLP分析,每次反应产物的谱带在50-100条之间,所以一次分析可以同时检测到多个座位,且多态性极高;(3)表现共显性,呈典型孟德尔式遗传;(4)分辩率高,结果可靠;(5)目前该技术受专利保护,用于分析的试剂盒昂贵,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4 SSR(SSLP) :由Moore等于1991年创立SSR即微卫星DNA,是一类由几个(多为1-5个)碱基组成的基序(motif)串联重复而成的DNA序列,其长度一般较短,广泛分布于基因组的不同位置,如(CA)n(AT)n(GGC)n等重复不同遗传材料重复次数的可变性,导致了SSR长度的高度变异性,这一变异性正是SSR标记产生的基础尽管微卫星DNA分布于整个基因组的不同位置,但其两端序列多是保守的单拷贝序列,因此可以根据这两端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通过PCR技术将其间的核心微卫星DNA序列扩增出来,利用电泳分析技术就可获得其长度多态性,即SSR标记 SSR标记的主要特点有:(1)数量丰富,广泛分布于整个基因组;(2)具有较多的等位性变异;(3)共显性标记,可鉴别出杂合子和纯合子;(4)实验重复性好,结果可靠;(5)由于创建新的标记时需知道重复序列两端的序列信息,因此其开发有一定困难,费用也较高.
2023-06-29 17:55:021

基因组图谱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有什么区别?

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遗传连锁图。它是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频率,确定他们的相对距离,一般用厘摩(cM,即每次减数分裂的重组频率为1%)来表示。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DNA多态性技术未开发时,鉴定的连锁图很少,随着DNA多态性的开发,使得可利用的遗传标志数目迅速扩增。早期使用的多态性标志有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80年代后出现的有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和90年代发展的SNP(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分析。 物理图谱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切成片段,再根据重叠序列确定片段间连接顺序,以及遗传标志之间物理距离〔碱基对(bp) 或千碱基(kb)或兆碱基(Mb)〕的图谱。以人类基因组物理图谱为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获得分布于整个基因组30 000个序列标志位点(STS,其定义是染色体定位明确且可用PCR扩增的单拷贝序列)。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的cDNA克隆,进行测序,确定两端的cDNA序列,约200bp,设计合成引物,并分别利用cDNA和基因组DNA作模板扩增;比较并纯化特异带;利用STS制备放射性探针与基因组进行原位杂交,使每隔100kb就有一个标志;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每条染色体的大片段:首先是构建数百kb的YAC(酵母人工染色体),对YAC进行作图,得到重叠的YAC连续克隆系,被称为低精度物理作图,然后在几十个kb的DNA片段水平上进行,将YAC随机切割后装入粘粒的作图称为高精度物理作图.
2023-06-29 17:55:221

基因组图谱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有什么区别?

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遗传连锁图。它是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志之间的重组频率,确定他们的相对距离,一般用厘摩(cM,即每次减数分裂的重组频率为1%)来表示。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DNA多态性技术未开发时,鉴定的连锁图很少,随着DNA多态性的开发,使得可利用的遗传标志数目迅速扩增。早期使用的多态性标志有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80年代后出现的有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分析和90年代发展的SNP(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分析。胁庑颍范蕉说腸DNA序列,约200bp,设计合成引物,并分别利用cDNA和基因组DNA作模板扩增;比较并纯化特异带;利用STS制备放射性探针与基因组进行原位杂交,使每隔100kb就有一个标志;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每条染色体的大片段:首先是构建数百kb的YAC(酵母人工染色体),对YAC进行作图,得到重叠的YAC连续克隆系,被称为低精度物理作图,然后在几十个kb的DNA片段水平上进行,将YAC随机切割后装入粘粒的作图称为高精度物理作图.
2023-06-29 17:5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