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2023-07-02 11:25:37
TAG: 青霉素
共1条回复
豆豆staR

【答案】:E

题3:本题是理解题,考查学生对磺胺类药物抗菌机制的了解。许多细菌不能利用现成叶酸,必须依赖自身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蝶啶和对氨基苯甲酸合成二氢蝶啶,再与谷氨酸生成二氢叶酸,并在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下变成四氢叶酸,而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结构相似,可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了细菌二氢叶酸合成,继之四氢叶酸合成减少,导致细菌生长繁殖的抑制。题4:本题是记忆判断题,考查学生对青霉素类药物抗菌机制的了解。青霉素类药物可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转肽作用,阻碍了肽聚糖的交叉联结,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丧失屏障作用,使细菌细胞肿胀、变形、破裂而死亡。

相关推荐

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于叶酸合成第二步的是

【答案】:C本题考查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1)呋喃妥因可被细菌的黄素蛋白还原,其产生的活性产物可抑制乙酰辅酶A等多种酶,从而改变细菌的核糖体蛋白及其他大分子蛋白,导致细菌代谢紊乱并损伤其DNA。(2)硝基咪唑类(替硝唑)杀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类药物被还原后的代谢物可抑制细菌的DNA代谢过程,促使细菌死亡。本类药物抗阿米巴原虫的机制为抑制其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3)磺胺甲恶唑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叶酸合成的第一步,而甲氧苄啶作用于叶酸合成的第二步,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因此二者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从而干扰细菌的蛋白合成。故正确答案为C。
2023-07-02 10:09:281

smz和tmp和用的依据是什么?

tmp与smz的半衰期相似,血药浓度高峰一致,所以能合用。磺胺甲恶唑(SMZ)可以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断细菌合成二氢叶酸,甲氧苄啶(TMP)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两者合用时,可使细菌体内的四氢叶酸的合成受到双重阻断,因而产生协同抗菌作用,作用增强,因此两者常合用。TMP抗菌机制是一致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的合成和利用。SMZ抗菌机制是通过与PABA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二氢叶酸的形成,从而影响核酸的合成,最终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两药合用,使细菌的四氢叶酸合成受到双重的阻断,使磺胺药的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扩展资料:磺胺甲恶唑属全身应用的中效磺胺类药,是一种广谱抑菌剂。其抗菌作用机制是因其在结构上类似对氨基苯甲酸(PABA),可与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磺胺甲恶唑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但目前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现象普遍存在,在葡萄球菌属,淋球菌、脑膜炎球菌、肠杆菌属细菌中耐药菌株均增多。此外,磺胺甲恶唑在体外对沙眼衣原衣原体、星形奴卡菌、恶性疟原虫和鼠弓形虫等微生物也具有活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磺胺甲恶唑
2023-07-02 10:09:362

CHO细胞的DHFR系统是根据什么原理设计的呢?

这里的CHO细胞是指DHFR缺陷型的细胞,不含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不能合成核酸,必须在含有HT的培养基里生长。当转染的目的基因连有dhfr基因时,阳性细胞也就获得了dhfr基因。MTX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可阻碍其作用。当细胞培养基内含有MTX时,二氢叶酸还原酶被抑制,通过反馈调节。使得该基因自我扩增,连带其上下又100-1000kb的基因都会扩增。如此目的基因也得到扩增,即可提高目的蛋白的表达量。
2023-07-02 10:09:532

通过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主要作用于进行裂体增殖的疟原虫的药物是

【答案】:E乙胺嘧啶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对某些恶性疟及间日疟原虫的红外期有抑制作用,对红内期的抑制作用仅限于未成熟的裂殖体阶段,能抑制滋养体的分裂。乙胺嘧啶主要作用于进行裂体增殖的疟原虫,对已发育完成的裂殖体则无效。
2023-07-02 10:10:001

能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是较好的病因性预防药的是

【答案】:D本组题考查抗疟药的适应证。(1)蒿甲醚用于各型疟疾,但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2)伯氨喹临床作为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的首选药。(3)乙胺嘧啶通过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是较好的病因性预防药。(4)奎宁临床主要用于耐氯喹及耐多种药物虫株所致的恶性疟,也可用于治疗间日疟。
2023-07-02 10:10:071

属于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核酸合成的抗疟药物是

【答案】:C考查抗疟药的作用机制。青蒿素类药物,通过影响疟原虫红内期的超微结构,阻断了疟原虫的营养摄取,当疟原虫损失大量胞质和营养物质而又得不到补充,因而很快死亡;乙胺嘧啶抑制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对某些恶性疟及间日疟原虫的红外期有抑制作用。
2023-07-02 10:10:411

属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抗肿瘤药物是

【答案】:C考查抗肿瘤药按作用机理的分类。A选项,顺铂为破坏DNA的铂类化合物。B选项,阿糖胞苷为DNA多聚酶抑制剂。C选项,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包括甲氨蝶呤、培美曲塞。口诀:“两个手指美甲”。D选项,环磷酰胺为破坏DNA的烷化剂。E选项,巯嘌呤为嘌呤核苷合成酶抑制剂。
2023-07-02 10:10:471

氨甲喋呤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的抑制属于( )

答案是:A、竞争性抑制。氨甲喋呤(MTX)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人体内四氢叶酸的合成。甲氨喋呤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极高的亲和力和抑制力,抑制二氢叶酸还原,使嘌呤核苷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停止,因此导致核酸合成障碍,可用于抑制肿瘤的生长。
2023-07-02 10:10:561

能够阻碍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而阻止细菌核酸合成的药物是

【答案】:E甲氧苄啶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导致四氢叶酸生成减少,因而阻止细菌核酸合成。
2023-07-02 10:11:041

简述硫胺增效剂tmp的作用机制

1,磺胺类药物作用的靶点是细菌的二氢蝶酸合成酶(dhfas),使其不能充分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合成叶酸。叶酸为细菌生长中的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在二氢蝶酸合成酶催化下,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及二氢蝶啶焦磷酸酯或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与二氢蝶啶焦磷酸酯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dhfar)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进一步合成叶酸辅酶f,该辅酶f为细菌dna合成中所需的核苷酸的合成提供一个碳单位。2,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是二氢叶酸还原酶可逆性抑制剂,阻碍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影响辅酶f的形成,从而影响微生物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抑制了其生长繁殖。3.当磺胺类药物和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一起使用时,磺胺类药物能阻断二氢叶酸的合成,而甲氧苄啶又能阻断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二者合用,可产生协同抗菌作用,使细菌体内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
2023-07-02 10:11:131

以磺胺药为例说明竞争性抑制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

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具有类似的结构,而对氨基苯甲酸、二氢喋呤及谷氨酸是某些细菌合成二氢叶酸的原料,后者能转变为四氢叶酸,它是细菌合成核酸不可缺少的辅酶。由于磺胺药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进而减少菌体内四氢叶酸的合成,使核酸合成障碍,导致细菌死亡。磺胺药为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有的(如磺胺嘧啶,SD)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较为稳定、不易变质等优点。扩展资料磺胺药可分为三类:1、全身感染用磺胺,本类药物口服后均可吸收,但其血药浓度持续时间不同。按其t1/2可分为短效磺胺(t1/2约6小时)、中效磺胺(t1/2接近12小时)和长效磺胺(t1/2超过24小时)三类。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是中效磺胺,常用磺胺甲唑(SMZ)和磺胺嘧啶(SD)两种。其他均已少用。2、肠道磺胺,本类磺胺口服后吸收甚少,主要在肠道中起制菌作用,有磺胺眯(SG)、琥磺噻唑(SST)、酞磺噻唑(PST)、酞磺醋胺(息拉米,PSA)等。3、外用磺胺,主要有磺胺醋酰钠(SA:SC-Na)、甲磺灭脓(SML)、磺胺嘧啶银(SD-Ag)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磺胺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竞争性抑制作用
2023-07-02 10:11:222

复方新诺明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复方磺胺甲恶唑说明书 3.1 药品名称 3.2 英文名称 3.3 复方新诺明的别名 3.4 分类 3.5 剂型 3.6 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药理作用 3.7 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药代动力学 3.8 复方磺胺甲恶唑的适应证 3.9 复方磺胺甲恶唑的禁忌证 3.10 注意事项 3.11 复方磺胺甲恶唑的不良反应 3.12 复方磺胺甲恶唑的用法用量 3.13 复方新诺明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4 专家点评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复方磺胺甲恶唑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复方磺胺甲恶唑 已经自动替换为 复方新诺明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fù fāng xīn nuò míng 2 英文参考 trimethoprim and sulphamethoxazole 3 复方新诺明说明书 3.1 药品名称 复方新诺明 3.2 英文名称 Compound Sulfamethoxazole 3.3 复方新诺明的别名 磺胺甲恶唑甲氧芐啶;磺胺甲恶唑/甲氧芐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磺胺甲恶唑;奎建分散片;抗菌优;复方新明磺;菌特灵;诺德菲;Sulfamethoxazole/Trimethoprim;CoTrimoxazole;SMZ Co;Sulfamethoxazole Co;Sulfomethoprim 3.4 分类 抗生素 > 磺胺类 3.5 剂型 0.5g(含SMZ400mg,TMP80mg); 2.复方磺胺甲恶甲恶甲恶唑注射剂:5ml(每ml含SMZ0.4g,TMP0.08g); 3.小儿复方新诺片:每片含磺胺甲基异恶甲基异恶唑0.1g,甲氧芐芐啶0.02g。 3.6 复方新诺明的药理作用 复方磺胺甲恶甲恶甲恶唑是磺胺甲恶甲恶唑(SMZ)和甲氧芐芐啶(TMP)的复方制剂。磺胺甲恶甲恶唑属全身应用的中效磺胺类药,为一种广谱抑菌剂。它可与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甲氧芐芐啶是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属磺胺增效药。它可选择性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其抗菌谱与磺胺甲恶甲恶唑相似,而抗菌作用比磺胺甲恶甲恶唑强20~100倍。但单独使用时易产生耐药性。磺胺甲恶甲恶唑与甲氧芐芐啶联合后,由于SMZ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合成叶酸的第一步,而TMP作用于叶酸合成代谢的第二步,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因此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两药的复方制剂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不仅使抗菌活性增强,并且可使抑菌作用转为杀菌作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复方新诺明抗菌谱较广,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在革兰阳性菌中,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敏感。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沙门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等对复方新诺明敏感。 3.7 复方新诺明的药代动力学 复方新诺明吸收后两种成分全身分布良好,其中TMP的脂溶性比SMZ高,具有更大的分布容积,且TMP主要集中在前列腺液和 *** 液等相对酸性环境中。TMP和SMZ按1:5的比例制成的复方药物,可以产生1:20的血浆浓度比,系最佳抗菌效应比。两种成分在体内过程相似,给药后2h可达血药浓度峰值,其比例为1:20~1:30(TMP:SMZ),以后逐渐下降至1:10~1:20。复方新诺明两种成分消除半衰期相近,均以原形和代谢产物从尿中排泄。24h内SMZ及TMP各有约50%的给药量随尿液排泄。 3.8 复方新诺明的适应证 1.适用于治疗敏感的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成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儿童急性中耳炎。 2.适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属、肠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莫根菌敏感菌株所致细菌性尿路感染。 3.适用于治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和志贺菌属所致旅游者腹泻以及福氏或宋氏志贺菌敏感菌株所致志贺菌病(志贺菌感染)。 4.复方新诺明还可作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治疗首选药以及预防用药。 3.9 复方新诺明的禁忌证 1.对复方新诺明或其他磺胺类药过敏者;2.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3.孕妇;4.哺乳期妇女。 3.10 注意事项 1.(1)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6磷酸脱氢酶者;(2)肝、肾功能损害者;(3)血卟啉症患者。 2.交叉过敏:(1)对一种磺胺药过敏者对其他磺胺药也可能过敏;(2)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剂过敏者,对磺胺药也可能过敏。 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由于复方新诺明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而早产儿、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未发育完善,游离血药浓度增高,可能增加早产儿,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 4.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人使用复方新诺明时较易发生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及血液系统异常,同时应用利尿剂者更易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应用,确有指征时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5.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复方新诺明可经乳汁分泌。药物可能导致葡萄糖6磷酸脱氢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发生溶血性贫血。 6.对接受较长疗程的患者应做全血象检查;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应作定期尿液检查;用药中应进行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3.11 复方新诺明的不良反应 1.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可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2.血液系统: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6磷酸脱氢酶患者用药后易发生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在新生儿和小儿中尤为多见;此外,用药后也可见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3.胆红素脑病:由于复方新诺明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游离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对胆红素处理差,尤易发生。 4.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5.肾脏损害:可发生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严重者可引起少尿、尿痛甚至肾衰竭。 6.胃肠道反应:口服复方新诺明后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偶有致假膜性肠炎的报道。 7.中枢神经系统:偶可发生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幻觉、欣 *** 或忧郁感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症状。 8.其他:有报道,用药后偶可致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 3.12 复方新诺明的用法用量 1.(1)口服给药:①治疗细菌感染:口服每次1.0g(SMZ:800mg,TMP:160mg)每天2次;②治疗寄生虫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每次1.0g,每天4次;③预防用药:初次给予1.0g(SMZ:800mg,TMP:160mg),每天2次;继以相同剂量每天1次,或每周3次。(2)静脉滴注:每5ml复方新诺明溶于5%葡萄糖注射剂75~125ml中,滴注时间在60~90min以上。①治疗细菌性感染:每次(TMP:2~2.5mg/kg,SMZ:10~12.5mg/kg),每6小时给药1次,或每次(TMP:2.7~3.3mg/kg,SMZ:13.3~16.7mg/kg),每8小时给药1次,也可以每次(TMP:4~5mg/kg,SMZ:20~25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②治疗卡氏肺孢子虫病:每次(TMP:3.75~5mg/kg,SMZ:18.75~25mg/kg),每6小时给药1次,或每次(TMP:5~6.7mg/kg,SMZ:25~33.3mg/kg),每8小时给药1次。(3)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肾功能损害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肌酐清除率每分钟为15~30ml时,使用1/2正常剂量;每分钟小于15ml时,禁用)。 2.儿童:(1)口服给药:①治疗细菌感染:2个月以上小儿,体重40kg以下时,每次(SMZ:20~30mg/kg,TMP:4~6mg/kg),每天2次;体重大于40kg的小儿剂量同成人常用量;②治疗寄生虫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个月以上小儿,体重小于32kg时,每次(SMZ:18.75mg/kg,TMP:3.75~5mg/kg),每天4次;体重大于32kg的小儿剂量同成人常用量。(2)静脉滴注:①对2个月以上小儿治疗剂量参照成人常用量按体重计算;②对2个月以下婴儿及新生儿不宜应用复方新诺明。(3)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肾功能损害患儿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肌酐清除率每分钟为20~30ml时,使用1/2正常剂量;每分钟小于20ml时,禁用)。 3.13 药物相互作用 磺胺甲恶甲恶唑,甲氧芐芐啶 3.14 专家点评
2023-07-02 10:11:381

甲氨蝶呤抗肿瘤的主要机制是

【答案】:B由于四氢叶酸是在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脱氧核苷酸的重要辅酶,甲氨蝶呤作为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使二氢叶酸不能被还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从而使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碳基团的转移作用受阻,导致DNA的生物合成明显受到抑制。此外,甲氨蝶呤也有对胸腺核苷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但抑制RNA与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则较弱。本品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G1/S期的细胞也有延缓作用,对G1期细胞的作用较弱
2023-07-02 10:12:051

磺胺类抑制细菌生长属于

磺胺类抑制细菌生长属于竞争性抑制。磺胺类药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氨基苯甲酸和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又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再进一步形成活化型四氢叶酸,也就是辅酶F,它能传递一碳基团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由于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氨基苯甲酸很象,可与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的形成,影响细菌核蛋白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属于竞争性抑制。
2023-07-02 10:12:131

甲氧苄啶与磺胺甲恶唑合用的药理学依据

磺胺甲恶唑(SMZ)属全身应用的中效磺胺类药物,为一种广谱抑菌剂。它可与PABA(对氨基苯甲酸:为叶酸的一种成份,在体内它的作用是辅酶)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甲氧苄啶(TMP)为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属磺胺增效药。它可选择性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其抗菌谱与磺胺甲恶唑相似,而抗菌作用比磺胺甲恶唑强20-100倍,但单独使用时易产生耐药性。SMZ与TMP联合后,由于SMZ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合成叶酸的第一步,而TMP作用于叶酸合成的第二步,因此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两药的复方制剂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不仅使抗菌活性增强,并且可使抑菌作用转为杀菌作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2023-07-02 10:12:202

通过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产生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

【答案】:C甲氧苄啶TMP)是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四氢叶酸合成,影响细菌核酸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2023-07-02 10:12:281

从结构特点分析说明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理,并说明为什么甲氧苄啶与磺胺类配伍能提高抗菌活性?

作用机理为干扰细菌的叶酸代射,使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细菌不能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叶酸,只能利用结构较叶酸简单的对氨苯甲酸,在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和还原酶的参与下,合成四氢叶酸,以供细菌生长繁殖的需要。而磺胺类药的基本结构与对氨苯甲酸相似,能和对氨苯甲酸互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叶酸及核酸的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甲氧苄啶与磺胺药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即磺胺药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而TMP又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以致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使磺胺药的抑菌作用可增强数倍至数十倍。并可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2023-07-02 10:12:371

有机化学 由苯合成对氨基苯甲酸

活性红紫X-2R等染料以及制取mgc基苯甲酸生产药物对羧基苄胺。对氨基苯甲酸可用作防晒剂,由对硝基甲苯为原料经氧化还原制得。经乙酰化、氧化、还原制得。对氨基苯甲酸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被还原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进一步合成得到辅酶F,为细菌合成DNA碱基提供一个碳单位。磺胺类药物作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的衍生物,因与底物对氨基苯甲酸结构、分子大小和电荷分布类似,因此可在二氢叶酸合成中取代对氨基苯甲酸,阻断二氢叶酸的合成。这导致微生物的叶酸合成受阻。对羟基苯甲酸酸性最弱,酸性强弱的标准是该分子释放H正离子难易的程度来衡量的。即该分子释放的H正离子越容易,其酸性越强。对羟基苯甲酸和间羟基苯甲酸来说,需要判断的是羧基的与H相连的氧原子上的电负性。电负性越强,H越难离去。羟基是一个给电子基团,它的给电子性质会导致与H相连的氧原子上的电负性增强。哪个位置上的OH吸电子贡献最大。按共振结构来画,对位的给电子能力最强,间位最弱。
2023-07-02 10:12:461

体内一碳单位的运载体是(  )。

【答案】:C四氢叶酸是体内一碳单位转移酶系统中的辅酶,叶酸在维生素C和NADH+存在下,经叶酸还原酶作用下生成二氢叶酸,然后由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是一碳基团的载体,可传递一碳单位,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对正常血细胞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当叶酸缺乏或某些药物抑制了叶酸还原酶,使叶酸不能转变为四氢叶酸,都可影响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023-07-02 10:13:011

smz和tmp和用的依据是什么?

tmp与smz的半衰期相似,血药浓度高峰一致,所以能合用。磺胺甲恶唑(SMZ)可以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断细菌合成二氢叶酸,甲氧苄啶(TMP)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两者合用时,可使细菌体内的四氢叶酸的合成受到双重阻断,因而产生协同抗菌作用,作用增强,因此两者常合用。TMP抗菌机制是一致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的合成和利用。SMZ抗菌机制是通过与PABA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二氢叶酸的形成,从而影响核酸的合成,最终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两药合用,使细菌的四氢叶酸合成受到双重的阻断,使磺胺药的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扩展资料:磺胺甲恶唑属全身应用的中效磺胺类药,是一种广谱抑菌剂。其抗菌作用机制是因其在结构上类似对氨基苯甲酸(PABA),可与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磺胺甲恶唑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但目前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现象普遍存在,在葡萄球菌属,淋球菌、脑膜炎球菌、肠杆菌属细菌中耐药菌株均增多。此外,磺胺甲恶唑在体外对沙眼衣原衣原体、星形奴卡菌、恶性疟原虫和鼠弓形虫等微生物也具有活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磺胺甲恶唑
2023-07-02 10:14:183

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抗菌药物是什么

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抗菌药物是甲氧苄啶(TMP)。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复方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由磺胺甲恶唑(SMZ)与甲氧苄啶(TMP)配方组成。磺胺甲恶唑(SMZ)与甲氧苄啶(TMP)有协同抑菌或杀菌作用,因为磺胺药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合成叶酸的第一步,而甲氧苄啶作用于叶酸合成代谢的第二步,,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由此二者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两者具有的协同抗菌作用较单药增强,对其呈现耐药菌株减少。
2023-07-02 10:14:351

2.简述SMZ与TMP合用的理论依据。

TMP抗菌机制是一致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的合成和利用。SMZ抗菌机制是通过与PABA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二氢叶酸的形成,从而影响核酸的合成,最终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两药合用,使细菌的四氢叶酸合成受到双重的阻断,使的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
2023-07-02 10:14:442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药理学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考纲要求】 1.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2.磺胺类的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   【考点纵览】 1.第三代喹诺酮类的特点。 2.喹诺酮的抗菌机制为抑制细菌dna螺旋酶。来源:考试大 3.磺胺类的抑菌机制。   【历年考题点津】   1.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抑制蛋白质合成   b.抑制dna螺旋酶,阻碍dna合成   c.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使敏感菌的二氢叶酸合成受阻 来源:考试大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核酸合成   e.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   答案:b   2.下列有关磺胺类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叙述错误的项是   a.抗菌谱广   b.不良反应多 来源:考试大   c.细菌对各种磺胺药有交叉耐药性   d.大多数在体内的乙酰化代谢物溶解度高   e.磺胺嘧啶易透过血脑屏障   答案:d   3.下列不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是   a.抗菌谱广 来源:考试大   b.口服吸收好   c.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来源:考试大   d.不良反应较多   e.体内分布较广   答案:d   4.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其抑制了细胞的   a.蛋白质合成   b.细胞壁合成   c. dna螺旋酶   d.二氢叶酸还原酶 来源:考试大   e.二氢叶酸合成酶   答案:c
2023-07-02 10:14:571

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叶酸合成的第一步的是

【答案】:A本题考查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1)呋喃妥因可被细菌的黄素蛋白还原,其产生的活性产物可抑制乙酰辅酶A等多种酶,从而改变细菌的核糖体蛋白及其他大分子蛋白,导致细菌代谢紊乱并损伤其DNA。(2)硝基咪唑类(替硝唑)杀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类药物被还原后的代谢物可抑制细菌的DNA代谢过程,促使细菌死亡。本类药物抗阿米巴原虫的机制为抑制其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3)磺胺甲恶唑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叶酸合成的第一步,而甲氧苄啶作用于叶酸合成的第二步,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因此二者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从而干扰细菌的蛋白合成。故正确答案为A。
2023-07-02 10:15:041

属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抗肿瘤药是

【答案】:C羟喜树碱属于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甲氨蝶呤属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依托泊苷属于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首选药物之一。
2023-07-02 10:15:111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由于磺胺药只能抑菌而无杀菌作用,所以消除体内病原菌最终需依靠机体的防御能力。为了保证磺胺药在竞争中占优势,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①用量充足,首次剂量必须加倍,使血中磺胺的浓度大大超过PABA的量。②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PABA,应洗创后再用药。③应避免与体内能分解出PABA的药合用,如普鲁卡因。
2023-07-02 10:15:225

CoSMZ的作用机理是

它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不同,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叶酸,只能利用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蝶啶,在细菌体内经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的活化型是一碳单位的传递体,在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传递作用。磺胺药的结构和PABA相似,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障碍二氢叶酸的合成,影响核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以上是CoSMZ的作用机理。
2023-07-02 10:15:441

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理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磺胺类药物,知不知道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理是什么?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理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图2)。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 化学 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由于磺胺药只能抑菌而无杀菌作用,所以消除体内病原菌最终需依靠机体的防御能力。为了保证磺胺药在竞争中占优势,在临床 用药 时应注意:   ①用量充足,首次剂量必须加倍,使血中磺胺的浓度大大超过PABA的量。   ②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PABA,应洗创后再用药。   ③应避免与体内能分解出PABA的药合用,如普鲁卡因。   磺胺类药物的抗药性   细菌与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细菌对磺胺类药物易产生抗药性,尤其在用量或疗程不足时更易出现。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可能是细菌改变代谢途径,如产生较多二氢叶酸合成酶,或能直接利用环境中的叶酸,肠道菌丛常通过R因子的转移而传播。当与抗菌增效剂合用时,可减少或延缓抗药性发生。细菌对各类磺胺药物之间有交叉抗药性,即细菌对某一磺胺药产生耐药后,对另一种磺胺药也无效。但与其他抗菌药间无交叉抗药现象。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因磺胺药的作用是抑菌而不是杀菌,故要保证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必须在一段足够长的时间内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口服磺胺药主要在小肠吸收,血药浓度在4~6小时内达到高峰。药物吸收后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以血、肝、肾含量最高。多数磺胺药能透入脑脊液中。药物吸收入血后有相当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后的磺胺药暂时失去抗菌作用,不能透入到脑脊液中,不被肝代谢,不被肾排泄。但结合比较疏松,时有小量释放,故不影响药效。长效磺胺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所以在体内维持时间长。磺胺药还能透入脑膜积液和其他积液,以及通过胎盘进入胎循环,故孕妇用磺胺治疗应慎重。   磺胺药主要在肝内代谢,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效,部分经过乙酰化形成乙酰化磺胺而失效。磺胺乙酰化后,溶解度降低,特别在酸性尿中溶解度更小,易在尿中析出结晶,而损害肾脏。各种磺胺药的乙酰化程度不同。   磺胺药(难吸收的除外)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脏。以原型和乙酰化磺胺以及少量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从尿中排出。
2023-07-02 10:15:511

为什么磺胺药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对人无此作用

磺胺类药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氨基苯甲酸和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又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再进一步形成活化型四氢叶酸,也就是辅酶f,它能传递一碳基团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由于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氨基苯甲酸很象,可与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的形成,最终影响细菌核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人体不会利用二氢叶酸的,所以磺胺对人体是没什么影响的。
2023-07-02 10:16:112

通过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核酸合成的药物是

【答案】:E本题考查乙胺嘧啶作用机制。乙胺嘧啶通过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疟原虫叶酸代谢过程,阻碍疟原虫的核酸合成。故答案选E。
2023-07-02 10:16:181

磺胺药物治病原理是?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图2)。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由于磺胺药只能抑菌而无杀菌作用,所以消除体内病原菌最终需依靠机体的防御能力。为了保证磺胺药在竞争中占优势,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①用量充足,首次剂量必须加倍,使血中磺胺的浓度大大超过PABA的量。②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PABA,应洗创后再用药。③应避免与体内能分解出PABA的药合用,如普鲁卡因。
2023-07-02 10:16:273

磺胺类药物的抗菌原理是什么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由于磺胺药只能抑菌而无杀菌作用,所以消除体内病原菌最终需依靠机体的防御能力。扩展资料:抗菌作用磺胺类药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诺卡氏菌属、衣原体属和某些原虫(如疟原虫和阿米巴原虫)均有抑制作用。在阳性菌中高度敏感者有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中度敏感者有葡萄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阴性菌中敏感者有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对病毒、螺旋体、锥虫无效。对立克次氏体不但无效,反能促进其繁殖。普遍认为不同的磺胺类药物,其抗菌力的差别是在量的方面,而不在质的方面。对某一种类型细菌效价最高的化合物,对其他类型的菌效价也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磺胺类药物
2023-07-02 10:16:361

复方新明磺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复方磺胺甲恶唑说明书 3.1 药品名称 3.2 英文名称 3.3 复方新明磺的别名 3.4 分类 3.5 剂型 3.6 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药理作用 3.7 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药代动力学 3.8 复方磺胺甲恶唑的适应证 3.9 复方磺胺甲恶唑的禁忌证 3.10 注意事项 3.11 复方磺胺甲恶唑的不良反应 3.12 复方磺胺甲恶唑的用法用量 3.13 复方新明磺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4 专家点评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复方磺胺甲恶唑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复方磺胺甲恶唑 已经自动替换为 复方新明磺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fù fāng xīn míng huáng 2 英文参考 Abacin Abactrim Chemitrim Puromyn SMZTMP Tacumil TMPSMZ Trimesult Trimetoprimsulfa 3 复方新明磺说明书 3.1 药品名称 复方新明磺 3.2 英文名称 Compound Sulfamethoxazole 3.3 复方新明磺的别名 磺胺甲恶唑甲氧芐啶;磺胺甲恶唑/甲氧芐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奎建分散片;抗菌优;复方磺胺甲恶唑;菌特灵;诺德菲;Sulfamethoxazole/Trimethoprim;CoTrimoxazole;SMZ Co;Sulfamethoxazole Co;Sulfomethoprim 3.4 分类 抗生素 > 磺胺类 3.5 剂型 0.5g(含SMZ400mg,TMP80mg); 2.复方磺胺甲恶甲恶甲恶唑注射剂:5ml(每ml含SMZ0.4g,TMP0.08g); 3.小儿复方新诺片:每片含磺胺甲基异恶甲基异恶唑0.1g,甲氧芐芐啶0.02g。 3.6 复方新明磺的药理作用 复方磺胺甲恶甲恶甲恶唑是磺胺甲恶甲恶唑(SMZ)和甲氧芐芐啶(TMP)的复方制剂。磺胺甲恶甲恶唑属全身应用的中效磺胺类药,为一种广谱抑菌剂。它可与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甲氧芐芐啶是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属磺胺增效药。它可选择性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其抗菌谱与磺胺甲恶甲恶唑相似,而抗菌作用比磺胺甲恶甲恶唑强20~100倍。但单独使用时易产生耐药性。磺胺甲恶甲恶唑与甲氧芐芐啶联合后,由于SMZ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合成叶酸的第一步,而TMP作用于叶酸合成代谢的第二步,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因此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两药的复方制剂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不仅使抗菌活性增强,并且可使抑菌作用转为杀菌作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复方新明磺抗菌谱较广,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在革兰阳性菌中,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对复方新明磺敏感。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沙门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等对复方新明磺敏感。 3.7 复方新明磺的药代动力学 复方新明磺吸收后两种成分全身分布良好,其中TMP的脂溶性比SMZ高,具有更大的分布容积,且TMP主要集中在前列腺液和 *** 液等相对酸性环境中。TMP和SMZ按1:5的比例制成的复方药物,可以产生1:20的血浆浓度比,系最佳抗菌效应比。两种成分在体内过程相似,给药后2h可达血药浓度峰值,其比例为1:20~1:30(TMP:SMZ),以后逐渐下降至1:10~1:20。复方新明磺两种成分消除半衰期相近,均以原形和代谢产物从尿中排泄。24h内SMZ及TMP各有约50%的给药量随尿液排泄。 3.8 复方新明磺的适应证 1.适用于治疗敏感的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成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儿童急性中耳炎。 2.适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属、肠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莫根菌敏感菌株所致细菌性尿路感染。 3.适用于治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和志贺菌属所致旅游者腹泻以及福氏或宋氏志贺菌敏感菌株所致志贺菌病(志贺菌感染)。 4.复方新明磺还可作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治疗首选药以及预防用药。 3.9 复方新明磺的禁忌证 1.对复方新明磺或其他磺胺类药过敏者;2.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3.孕妇;4.哺乳期妇女。 3.10 注意事项 1.(1)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6磷酸脱氢酶者;(2)肝、肾功能损害者;(3)血卟啉症患者。 2.交叉过敏:(1)对一种磺胺药过敏者对其他磺胺药也可能过敏;(2)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剂过敏者,对磺胺药也可能过敏。 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由于复方新明磺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而早产儿、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未发育完善,游离血药浓度增高,可能增加早产儿,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 4.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人使用复方新明磺时较易发生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及血液系统异常,同时应用利尿剂者更易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应用,确有指征时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5.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复方新明磺可经乳汁分泌。药物可能导致葡萄糖6磷酸脱氢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发生溶血性贫血。 6.对接受较长疗程的患者应做全血象检查;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应作定期尿液检查;用药中应进行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3.11 复方新明磺的不良反应 1.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可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2.血液系统: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6磷酸脱氢酶患者用药后易发生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在新生儿和小儿中尤为多见;此外,用药后也可见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3.胆红素脑病:由于复方新明磺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游离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对胆红素处理差,尤易发生。 4.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5.肾脏损害:可发生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严重者可引起少尿、尿痛甚至肾衰竭。 6.胃肠道反应:口服复方新明磺后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偶有致假膜性肠炎的报道。 7.中枢神经系统:偶可发生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幻觉、欣 *** 或忧郁感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症状。 8.其他:有报道,用药后偶可致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 3.12 复方新明磺的用法用量 1.(1)口服给药:①治疗细菌感染:口服每次1.0g(SMZ:800mg,TMP:160mg)每天2次;②治疗寄生虫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每次1.0g,每天4次;③预防用药:初次给予1.0g(SMZ:800mg,TMP:160mg),每天2次;继以相同剂量每天1次,或每周3次。(2)静脉滴注:每5ml复方新明磺溶于5%葡萄糖注射剂75~125ml中,滴注时间在60~90min以上。①治疗细菌性感染:每次(TMP:2~2.5mg/kg,SMZ:10~12.5mg/kg),每6小时给药1次,或每次(TMP:2.7~3.3mg/kg,SMZ:13.3~16.7mg/kg),每8小时给药1次,也可以每次(TMP:4~5mg/kg,SMZ:20~25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②治疗卡氏肺孢子虫病:每次(TMP:3.75~5mg/kg,SMZ:18.75~25mg/kg),每6小时给药1次,或每次(TMP:5~6.7mg/kg,SMZ:25~33.3mg/kg),每8小时给药1次。(3)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肾功能损害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肌酐清除率每分钟为15~30ml时,使用1/2正常剂量;每分钟小于15ml时,禁用)。 2.儿童:(1)口服给药:①治疗细菌感染:2个月以上小儿,体重40kg以下时,每次(SMZ:20~30mg/kg,TMP:4~6mg/kg),每天2次;体重大于40kg的小儿剂量同成人常用量;②治疗寄生虫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个月以上小儿,体重小于32kg时,每次(SMZ:18.75mg/kg,TMP:3.75~5mg/kg),每天4次;体重大于32kg的小儿剂量同成人常用量。(2)静脉滴注:①对2个月以上小儿治疗剂量参照成人常用量按体重计算;②对2个月以下婴儿及新生儿不宜应用复方新明磺。(3)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肾功能损害患儿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肌酐清除率每分钟为20~30ml时,使用1/2正常剂量;每分钟小于20ml时,禁用)。 3.13 药物相互作用 磺胺甲恶甲恶唑,甲氧芐芐啶 3.14 专家点评
2023-07-02 10:16:441

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

磺胺类药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氨基苯甲酸和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又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再进一步形成活化型四氢叶酸,也就是辅酶F,它能传递一碳基团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由于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氨基苯甲酸很象,可与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的形成,最终影响细菌核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详细的请看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486.html?tp=0_01
2023-07-02 10:17:061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能够阻止细菌叶酸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是

【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抗菌药作用机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细菌中的作用靶点是ⅡA型拓扑异构酶。ⅡA型拓扑异构酶有两种亚型:拓扑异构酶Ⅱ(又称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磺胺类药物作用靶点是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是二氢叶酸还原酶可逆性抑制药,阻碍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青霉素类抑制黏肽转肽酶,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023-07-02 10:17:151

磺胺类药物的药效机理

磺胺类药物的药效机理作用机制 磺胺药是抑菌药,它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不同,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叶酸,只能利用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蝶啶,在细菌体内经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的活化型是一碳单位的传递体,在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传递作用。磺胺药的结构和PABA相似,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障碍二氢叶酸的合成,影响核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磺胺药可分为:1.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 据血浆t1/2长短将药物分为三类:短效类(<10小时)、中效类(10~24小时)和长效类(>24小时)。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 3.外用磺胺药。
2023-07-02 10:17:233

通过抑制细菌二氢叶酸,细菌会死吗?

通过抑制细菌二氢叶酸,细菌繁殖受到抑制而死亡。当然是磺胺类药物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甲氧苄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2023-07-02 10:17:311

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的作用机制为

正确答案:C解析:磺胺甲蟋唑与甲氧苄啶按5:1的比例配伍制成复方新诺明,其中磺胺甲恶唑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甲氧苄啶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细菌四氢叶酸合成。
2023-07-02 10:17:381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知识一》备考试题及答案(2)

  D 长期使用叶酸对抗剂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26、恶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 营养不良   B 骨髓红细胞生成障碍   C 叶酸利用障碍   D 维生素B12缺乏   E 内因子缺乏   27、治疗恶性贫血宜用:   A 硫酸亚铁   B 叶酸   C 甲酰四氢叶酸钙   D 维生素B12   E 红细胞生成素   28、纠正恶性贫血的神经症状必须用:   A 红细胞生成素   B 甲酰四氢叶酸   C 叶酸   D 维生素B12   E 硫酸亚铁   29、下列哪项不是肝素的作用特点?   A 口服和注射均有效   B 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   C 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   D 强大的抗凝作用依赖于分子中带有大量的阴电荷及抗凝血酶Ⅲ   E 对已形成的血栓无溶解作用   30、关于双香豆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口服有效   B 对已合成的凝血因子无对抗作用,故起效慢   C 抗凝作用持久,停药后尚可维持数天   D 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   E 应用剂量按凝血酶原时间个体化   31、维生素K对下列哪种疾病所致的出血无效?   A 新生儿出血   B 香豆素类过量   C 梗阻性黄疸   D 慢性腹泻   E 肝素过量致自发性出血    B型题   问题 32~33   A 阻止维生素K的利用   B 抑制血小板聚集   C 激活纤溶酶   D 增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E 抑制环加氧酶   32、肝素的作用机制是:   33、双香豆素的作用机制是:   问题 34~36   A 维生素K   B 鱼精蛋白   C 葡萄糖酸钙   D 氨甲苯酸   E 叶酸   34、肝素过量可选用的拮抗药是:   35、双香豆素应用过量可选用的拮抗药是:   36、链激酶应用过量可选用的拮抗药是:   问题 37~39   A 口服避孕药   B 羟基保泰松   C 阿司匹林   D 西米替丁   E 苯妥英钠   37、通过置换血浆蛋白,增加香豆素类血浆浓度的药物为:   38、抑制肝药酶,减少香豆素类代谢的药物为:   39、诱导肝药酶,增加香豆素类代谢的药物为:   问题 40~41   A 维生素K   B 鱼精蛋白   C 氨甲苯酸   D 垂体后叶素   E 肾上腺素   40、用于新生儿出血:   41、用于前列腺手术时异常出血:   问题 42~43   A 抑制叶酸吸收   B 影响叶酸的循环使用   C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叶酸不能转变为四氢叶酸   D 抑制叶酸的甲基化   E 减少5,10-甲 烯 四氢叶酸的生成   42、长期使用乙胺嘧啶:   43、维生素B12缺乏:   问题 44~46   A 加速凝血酶的灭活   B 促进凝血酶的活化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44、肝素:   45、维生素K:   46、双香豆素:   问题 47~48   A 防止血栓形成   B 导致血栓形成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47、华法林:   48、氨甲苯酸:   问题 49~51   A 纠正恶性循环性贫血的血象   B 改善恶性贫血的神经症状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49、大剂量叶酸:   50、维生素B12:   51、铁剂:   问题 52~54   A 促进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化   B 阻止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化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52、华法林:   53、维生素K:   54、肝素:    X型题   55、肝素的抗凝作用与下列哪些有关?   A 药物的脂溶性   B 分子中大量的负电荷   C 分子中大量的正电荷   D 肝素分子长度   E 抗凝血酶Ⅲ   56、肝素的临床用途有:   A 脑栓塞   B 心肌梗死   C DIC晚期   D 体外抗凝   E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7、肝素口服不被吸收是因为:   A 分子量大   B 分子中带有大量的阳电荷   C 分子中带有大量的阴电荷   D 极性大   E 易被胃酸破坏   58、下列哪些情况禁用肝素?   A 过敏体质   B 出血素质   C 严重高血压   D 消化性溃疡   E 妊娠   59、过量或长期应用可引起出血的药物有:   A 肝素   B 华法林   C 低、小分子右旋糖酐   D 链激酶   E 氨甲环酸   60、合用可增强双香豆素养抗凝作用的药物有:   A 四环素   B 阿司匹林   C 甲磺丁 脲   D 甲硝唑   E 西米替丁   61、合用可减少香豆素作用的药物有:   A 维生素K   B 广谱抗生素   C
2023-07-02 10:17:451

药物化学——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磺胺类药物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很快,临床上应用的药物曾有20余种,40年代以后由于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出现,磺胺类药物在化学治疗药物中的地位下降,但是磺胺类药物有抗菌谱广、疗效确切、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等特点。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rimethoprim)合用可使抗菌作用增强。仍为比较常用的抗菌药。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的阐明,确立了抗代谢学说,为发展新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药物有磺胺嘧啶(Sulfadiazine)和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一、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众所公认的Wood-Fields学说认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利用,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生物生长中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PABA在二氢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酯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酯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四氢叶酸,为细菌合成核酸提供叶酸辅酶。   由于磺胺类药物分子大小及电荷分布和PABA及为相似,使得在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中,可以取代PABA位置,磺胺类药物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阻断了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二氢叶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进一步合成辅酶F。辅酶F为DNA合成中所必需的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提供一个碳单位。人体作为微生物的宿主,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四氢叶酸,因此,磺胺类药物不影响正常叶酸代谢,而微生物靠自身合成四氢叶酸,一旦叶酸代谢受阻,生命不能继续,因此微生物对磺胺类药物敏感。   二、磺胺嘧啶(Sulfadiazine)   化学名:4-氨基-N-2-嘧啶基苯磺酰胺   性质:   1.磺胺嘧啶为两性化合物,可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试液、氨试液中溶解。这是由于磺胺类药物分子中磺酰氨基上的氢,受磺酰基吸电子作用的影响易解离,显弱酸性。芳氨基显碱性的缘故。   2.磺胺嘧啶结构中有芳伯氨基,显芳香第一胺鉴别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   3.磺胺嘧啶溶于稀氢氧化钠液中,与硫酸酮试液反应,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这是由于磺胺类药物分子中磺酰氨基上的氢原子具有酸性,与硫酸铜试液反应,生成难溶性有颜色的酮盐,各种磺胺类药物的酮盐颜色不同,可供鉴别。如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生成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 Silver)为用于烧伤创面的磺胺药。   用途:对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的抑制作用较强。能透过血脑屏障,可用于预防及治疗流行性脑炎。   三、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化学名:4-氨基-N-(5-甲基-3-异恶唑基)苯磺酰胺,又名新诺明,SMZ 性质:与磺胺嘧啶相似,但其酮盐为草绿色沉淀。   用途:抗菌谱与磺胺嘧啶相近,抗菌作用较强。常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制成复方应用,临床用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四、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化学名:5-(3,4,5-三甲氧基苯基)甲基]-2,4-嘧啶二胺   用途:甲氧苄啶为广谱抗菌药。它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可逆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的过程受阻,影响辅酶F的形成,从而影响微生物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与磺胺类药物制成复方合用,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从而使其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同时可减少对细菌的耐药性。
2023-07-02 10:18:031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磺胺类药物的药效机理作用机制 磺胺药是抑菌药,它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不同,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叶酸,只能利用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蝶啶,在细菌体内经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的活化型是一碳单位的传递体,在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传递作用。磺胺药的结构和PABA相似,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障碍二氢叶酸的合成,影响核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磺胺药可分为:1.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 据血浆t1/2长短将药物分为三类:短效类(<10小时)、中效类(10~24小时)和长效类(>24小时)。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 3.外用磺胺药。
2023-07-02 10:18:101

磺胺药的药理作用是

【答案】:E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由于磺胺药只能抑菌而无杀菌作用,所以消除体内病原菌最终需依靠机体的防御能力
2023-07-02 10:18:181

为什么磺胺药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对人无此作用?

磺胺类药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氨基苯甲酸和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又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再进一步形成活化型四氢叶酸,也就是辅酶F,它能传递一碳基团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由于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氨基苯甲酸很象,可与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的形成,最终影响细菌核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人体不会利用二氢叶酸的,所以磺胺对人体是没什么影响的。
2023-07-02 10:18:261

5、碳铵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只有磺胺类药物,没有碳铵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图2)。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由于磺胺药只能抑菌而无杀菌作用,所以消除体内病原菌最终需依靠机体的防御能力。为了保证磺胺药在竞争中占优势,临床用药时应注意:①用量充足,首次剂量必须加倍,使血中磺胺的浓度大大超过PABA的量。②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PABA,应洗创后再用药。③应避免与体内能分解出PABA的药合用,如普鲁卡因。
2023-07-02 10:18:332

甲氨蝶吟功效怎么样?

患者癌症会使用到这个甲氨蝶吟片药物,这是一种有效抑制癌细胞转移的药物,在临床上甲氨蝶吟片主要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常用药物,对于乳腺癌,卵巢癌,这些女性群体高危癌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另外本品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也有些治疗作用。1、功效如何甲氨蝶呤片适用于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银屑病。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四氢叶酸是在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脱氧核苷酸的重要辅酶,甲氨蝶呤片作为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从而使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碳基团的转移作用受阻,导致dna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2、用法用量甲氨蝶呤片是抗代谢类抗肿瘤药,为淡橙黄色片,规格是2.5mg。建议白天午饭15-30分钟后服用甲氨蝶呤片。甲氨蝶呤片的主要成分是甲氨蝶呤。少量甲氨蝶呤及其代谢产物可以结合型形式贮存于肾脏和肝脏等组织中长达数月,在有胸腔或腹腔积液情况下,甲氨蝶呤片的清除速度明显减缓。清除率个体差别极大,老年病人更甚。我们知道白天肾脏的功效比晚上要活跃,这时它的清除率会比较快,不会合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所以请白天服用好。3、说明书乳腺癌、肺癌、银屑病。规格/中西药品:2.5mg*100s用法用量:口服成年人一次5~10mg(2-4片),一日1次,每周1~2次,一疗程安全量50~100mg(20-40片)。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一次15~20mg/m[sup]2[/sup](6-8片),每周一次。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包括口腔炎、口唇溃疡、咽喉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食欲减退常见,偶见假膜性或出血性肠炎等;2.肝功能损害,包括黄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增高,长期口服可导致肝细胞坏死、脂肪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变;3.大剂量应用时,由于本品和其代谢产物沉积在肾小管而致高尿酸血症肾病,此时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尿少、氮质血症甚或尿毒症;4.长期用药可引起咳嗽、气短、肺炎或肺纤维化;5.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长期口服小剂量可导致明显骨髓抑制,贫血和血小板下降而伴皮肤或内脏出血;6.脱发、皮肤发红、瘙痒或皮疹;7.白细胞低下时可并发感染。禁忌:已知对本品高度过敏的患者禁用。注意事项:1.本品的致突变性,致畸性和致癌性较烷化剂为轻,但长期服用后,有潜在的导致继发性肿瘤的危险;2.对生殖功能的影响,虽也较烷化剂类抗癌药为小,但亦可导致闭经和精子减少或缺乏,尤其是在长期应用较大剂量后,但一般多不严重,有时呈不可逆性;3.全身极度衰竭、恶液质或并发感染及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本品。周围血象如白细胞低于3500/mm[sup]3[/sup]或血小板低于50000/mm[sup]3[/sup]时不宜用。
2023-07-02 10:18:401

对氨基苯甲酸的用途

用于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用于生产活性红M-80,M-10B,活性红紫X-2R等染料以及制取氰基苯甲酸生产药物对羧基苄胺。对氨基苯甲酸可用作防晒剂,其衍生物对二甲氨基甲酸辛酯,是优良的防晒剂,商品名称Padimate O.制备或来源(1)由对硝基苯甲酸还原而得。(2)由对硝基甲苯为原料经氧化还原制得。(3)以对甲基苯胺为原料,经乙酰化、氧化、还原制得。对氨基苯甲酸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被还原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进一步合成得到辅酶F,为细菌合成DNA碱基提供一个碳单位。磺胺类药物作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的衍生物,因与底物对氨基苯甲酸结构、分子大小和电荷分布类似,因此可在二氢叶酸合成中取代对氨基苯甲酸,阻断二氢叶酸的合成。这导致微生物的叶酸合成受阻,生命不能延续。细胞质中对氨基苯甲酸在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可逆转化为葡糖醛酸酯,因此植物中全部或大部分对氨基苯甲酸都发生了酯化,这可能是植物对对氨基苯甲酸的一种贮存和运输形式。
2023-07-02 10:18:501

干扰核酸代谢的药物作用机制

干扰核酸代谢抑制核酸合成的药物主要有喹诺酮类、乙胺嘧啶和利福平、磺胺类及其增效剂等。喹诺酮类药物是有效的核酸合成抑制剂,其抑制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抑制敏感细菌的DNA复制,从而导致细菌死亡;磺胺类药物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类似物,可与其竞争二氢蝶酸合酶,阻碍二氢;叶酸的合成;甲氧苄啶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较对哺乳动物的二氢蝶酸合酶强5000倍),阻止四氢叶酸的合成。两者合用,依次抑制二氢蝶酸合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起到双重阻断,抗菌作用增强。利福平能抑制细菌DNA依赖的RNA聚合酶,阻碍mRNA的合成。核酸类似物如齐多夫定、阿昔洛韦、阿糖胞苷等抑制病毒DNA合成的必需酶,终止病毒核酸复制。
2023-07-02 10:19:211

执业西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之抗肿瘤药

2017年执业西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之抗肿瘤药   你知道抗肿瘤药有哪些吗?你对各种抗肿瘤药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抗肿瘤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第一节 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抗肿瘤药   第一亚类破坏DNA的烷化剂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烷化剂——最早问世的细胞毒类药——广谱抗癌。   通过与细胞中DNA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断裂 ,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对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细胞毒类药物。   可损害任何细胞增殖周期的DNA ,因此属于细胞增殖周期非特异性 抑制剂:   对M期和G1期细胞杀伤作用较强,小剂量抑制细胞由S期进入M期;   大剂量杀伤各期细胞。   (一)作用特点   1.氮芥 ——最早应用。用于:   A.恶性淋巴瘤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小细胞肺癌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2.环磷酰胺——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 ;   【适应证】   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睾丸肿瘤、卵巢癌、肺癌、头颈部鳞癌、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及骨肉瘤。   3.塞替派 ——癌,灌注。   【适应证】   乳腺癌、卵巢癌、癌性体腔积液的腔内注射、膀胱癌局部灌注 、胃肠道肿瘤。   局部刺激性小,可采取多种给药方式。   4.卡莫司汀 ——脑瘤。   ——脂溶性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   用于:   原发性脑瘤、脑转移瘤、脑膜白血病。   (二)典型不良反应   1.最常见——骨髓抑制 :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例外:长春新碱和博来霉素 )。   2.恶心呕吐。   3.脱发。   4.口腔黏膜反应——咽炎、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炎(口腔上皮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最快的细胞)。   5.出血性膀胱炎——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   6.塞替派、白消安——高尿酸血症(预防:别嘌醇) 。   7.心肌炎、肺纤维化及中毒性肝炎。   8.致畸——妊娠及哺乳期禁用。   小结1——烷化剂不良反应TANG   呕吐致畸伤骨髓,口腔溃疡头发没。   膀胱出血尿酸高,肝脏中毒害心肺。   二、用药监护   (一)骨髓抑制   治疗前必须检査血象 ,如骨髓功能尚未恢复,应减少剂量或推迟治疗时间 。   对中性白细胞计数减少或由此带来的发热患者,应使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必要时给予抗菌药。   (二)应对口腔黏膜反应:   (1)口腔护理。   (2)真菌感染应用制霉菌素液漱口。   (3)局部应用硫糖铝-利多卡因-苯海拉明组成的糊剂 ,及氯己定口腔溃疡膜、口腔溃疡软膏。   (三)抗肿瘤药药液外渗的应对   (1)立即停止注射。   (2)局部使用解毒剂:   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 局部封闭,冷敷(禁忌热敷)。   ②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或5%碳酸氢钠+地塞米松 ,局部静注或多处皮下注射;   ③透明质酸酶+0.9%氯化钠,或透明质酸+地塞米松+利多卡因 局部注射。   (四)应用环磷酰胺应监护膀胱毒性   (1)出血性膀胱炎——美司钠 (美死啦TANG)。多饮水。   (2)尿酸性肾病——别嘌醇 。补液、碱化尿液。   第二亚类破坏DNA的铂类化合物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与DNA结合,使肿瘤细胞DNA停止复制。   1.顺铂/卡铂——非小细胞肺癌 、食管癌、胃癌、卵巢癌、膀胱癌、恶性淋巴瘤、骨肉瘤及软组织肉瘤的首选 药之一;   卡铂——小细胞肺癌和头颈区鳞癌。   2.奥沙利铂——胃肠道癌,结直肠癌的首选药之一 。   更有效抑制DNA合成,作用更强。   (二)典型不良反应   常见——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肾毒性、耳毒性、神经毒性 、低镁血症;骨髓功能抑制、过敏反应。   小结2——铂类不良反应TANG   铂类呕吐和低镁,三种中毒伤骨髓。   1.顺铂——恶心、呕吐、肾毒性和耳毒性 较重,骨髓功能抑制相对较轻;   2.卡铂——骨髓抑制较重 ,其他轻(骨头卡住了TANG);   3.奥沙利铂——神经毒性 (包括感觉周围神经病),可导致永久性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   (四)药物相互作用   ——简化TANG:   避免与其他有肾毒性、耳毒性或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药物合用 。   二、用药监护   (一)顺铂——关注肾毒性——最常见、最严重。多可逆。   (1)鼓励多饮水(3000~3500ml/d),利尿剂,使尿量维持在2500ml以上。   (2)监测血电解质、肾功能、尿液酸碱度、尿液颜色。   (3)抑制尿酸形成——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别嘌醇。   (二)卡铂——监护骨髓造血功能 。监测:   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测定,每周检査1次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   ②听力;   ③血尿素氮、肌酐清除率与血肌酐;   ④神经功能;   ⑤血清钙、镁、钾、钠。   (三)奥沙利铂——神经系统毒性   遇冷可加重神经毒性,甚至可因咽喉痉挛而致严重后果——应避免受凉 ,如禁食冷饮(果汁)、接触凉物及避风等。   (四)注意选择适宜的溶剂   顺铂——0.9%氯化钠 ,注意避光;   卡铂、奥沙利铂——5%葡萄糖溶液 。   第三亚类破坏DNA的抗生素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丝裂霉素 ——机制与烷化剂相同;   2.博来霉素 ——天然存在的抗肿瘤抗生素,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DNA,使DNA链断裂和裂解——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肿瘤细胞死亡。   丝裂霉素——胃癌、结直肠癌、肺癌、胰腺癌、肝癌、宫颈癌、宫体癌、乳腺癌、头颈区肿瘤、膀胱肿瘤。   博来霉素——皮肤恶性肿瘤、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子宫颈癌、神经胶质瘤、甲状腺癌。   (三)典型不良反应   1.丝裂霉素   十分常见: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肾损害。   2.博来霉素   ——间质性肺炎 、白细胞减少。   第四亚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抑制拓扑异构酶,阻止DNA复制及RNA合成。   1. 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①喜树碱——消化道肿瘤(胃、结肠、直肠癌)、肝癌、膀胱癌、白血病。   毒性比较大 (尿频、尿痛和血尿),不溶于水 。   ②羟喜树碱——毒性降低,但依然不溶于水。   ③依立替康、拓扑替康 ——引入亲水基团,具有水溶性 ,方便应用——大肠癌 。   2.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两个首选!   ①依托泊苷 ——化疗指数较高——小细胞肺癌——首选药 ;单核细胞白血病。   ②替尼泊苷 ——可透过血-脑屏障,脑瘤——首选药 (前后联系:卡莫司汀TANG)。其他:肺癌、胃癌、食管癌、卵巢癌、淋巴瘤、白血病、恶性生殖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   (二)典型不良反应   1.羟喜树碱——呕吐、食欲减退、骨髓抑制、尿急、尿痛、血尿、蛋白尿及脱发。   2.依立替康——迟发性腹泻 (给药后5天,严重者致死)、骨髓抑制、乙酰胆碱综合征 (早发性腹泻及出汗、腹部痉挛、流泪、瞳孔缩小及流涎——用阿托品治疗 )。   3.依托泊苷——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低血压及喉痉挛。   二、用药监护——强调:依立替康   (一)迟发性腹泻——治疗:高剂量洛哌丁胺 (2mg/2h)。   (二)监测血象——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体温≥38℃,中性粒≤0.1×109/L)——立即静滴广谱抗菌药。   (1)严重中性粒减少症(≤0.05×109/L),发热(体温≥38℃)或感染伴中性粒减少(<0.1×109/L)时,应减量。   (2)仅有当中性粒≥ 0.15×109/L后,方可恢复治疗。   【马上小结TANG——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药】   一、烷化剂(4) 1.氮芥——最早 。淋巴瘤/慢淋/小肺。   2.环磷酰胺——淋巴瘤(出血性膀胱炎-美司钠) 。   3.塞替派——癌性体腔积液注射、膀胱癌灌注 。   4.卡莫司汀——脑瘤 、脑膜白血病。   (呕吐致畸伤骨髓,口腔溃疡头发没。   膀胱出血尿酸高,肝脏中毒害心肺。TANG)   二、铂类(3) 顺铂(肾耳毒)、卡铂(骨髓)、奥沙利铂(神经毒)   (铂类呕吐和低镁,三种中毒伤骨髓TANG)   三、抗生素(2) 丝裂霉素、博来霉素(间质性肺炎)   四、拓扑异构酶抑制剂(2) I(喜树碱/羟喜树碱、XX替康——延迟性腹泻)   II(首选:依托泊苷——小肺; 替尼泊苷——脑瘤)   【预览:第二组抗恶性肿瘤药TANG】   2.干扰核酸合成 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巯嘌呤、甲氨蝶呤   第二节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化学结构与体内某些核酸或蛋白质代谢 物相似,从而影响或拮抗代谢功能——肿瘤细胞死亡。   用于: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 ;乳腺癌、胃肠道癌、绒毛膜上皮癌、骨肉瘤。   包括:   (1)胸腺核苷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 、卡培他滨。   (2)嘌呤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巯嘌呤、硫鸟嘌呤。   (3)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   (4)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甲氨蝶呤 、培美曲塞。   (5)DNA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胞苷、吉西他滨。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嘌呤、嘧啶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药 记忆技巧TANG   1.胸腺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氟尿嘧啶、卡培他滨 他胸前戴座佛   2.嘌呤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巯嘌呤、硫鸟嘌呤 嫖娼者,流氓   3.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羟基脲 核战争,还用枪?   4.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甲氨蝶呤、培美曲塞 双手美甲   5.DNA多聚酶抑制剂 阿糖胞苷、吉西他滨 多聚聚,有喜糖   1.氟尿嘧啶   ——消化道肿瘤、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宫颈癌、膀胱癌及皮肤癌。   2.巯嘌呤   ——急性白血病 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   3.甲氨蝶呤   乳腺癌、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急性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宫颈癌、睾丸癌、头颈部癌、支气管肺癌、软组织肉瘤、骨肉瘤等。   【注意】   (1)影响生殖功能 。   (2)有肾功能异常时,大剂量疗法——准备好解救药:亚叶酸钙 。   4.阿糖胞苷   急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   恶性淋巴瘤。   (二)典型不良反应与禁忌证   急性毒性——恶心呕吐腹泻;   迟发毒性——骨髓抑制、口腔溃疡、脱发(氟尿嘧啶)。   二、用药监护   (一)甲氨蝶昤   ——肾毒性、骨髓功能、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肺纤维化。   (二)氟尿嘧啶   ——监测血象;与亚叶酸钙、亚叶酸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和不良反应。   第三节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作用于核酸转录)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直接作用于DNA或嵌入DNA,干扰DNA的模板功能,从而干扰转录过程,阻止mRNA形成。   (二)典型不良反应与禁忌证   急性毒性——恶心呕吐腹泻;   迟发毒性——骨髓抑制、心脏毒性(尤其多柔比星) 、胃炎、脱发。【心脏毒性的解毒剂——右雷佐生 】   第四节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干扰有丝分裂药)   长春碱类、紫杉烷类、高三尖杉酯碱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均为植物提取物或其半合成衍生物;   机制——干扰微管蛋白 装配,干扰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生长停滞于分裂中期(M期)。   1.长春碱类 —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和长春瑞滨。   用于: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和肺癌。   静注后进入肝脏较多,同时浓集于神经细胞,故神经毒性重,但很少通过血-脑屏障。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 (四肢麻木、外周神经炎等)、血栓性静脉炎。避免日光直射。   长春碱   霍奇金病、淋巴瘤、晚期蕈样真菌病、晚期睾丸肿瘤、Kaposi肉瘤、组织细胞增生症、绒癌、乳腺癌、卵巢癌、单核细胞白血病。   长春新碱——白血病、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小细胞肺癌、尤文肉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消化道癌、黑色素瘤和多发性骨髓瘤。   儿童急淋   ——长春新碱   ——神经毒性   2.紫杉烷类——紫杉醇和多西他赛。   (1)紫杉醇——从紫杉树干和树皮中提取。   机制独特——作用于处于聚合状态的微管蛋白 ,妨碍纺锤体的形成,阻止细胞分裂,使细胞停止于G2/M期。   (2)多西他赛——半合成药。   水溶性好,毒性较小。抗肿瘤作用比紫杉醇高1倍。   紫杉醇——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食道癌、精原细胞瘤、淋巴瘤及与艾滋病相关性卡氏肉瘤(Kaposi肉瘤)。   多西他赛——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   3.高三尖杉酯碱   从我国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   机制——干扰核蛋白体功能,阻止蛋白质合成 ,对S期细胞更敏感。   用于——急非淋、慢粒(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4.门冬酰胺酶——降解门冬酰胺 ,使瘤细胞缺乏此氨基酸,不能合成蛋白质。   用于——急性白血病、慢淋白血病、淋巴瘤、黑色素瘤。   (二)典型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1.长春碱、长春新碱——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脱发;   2.紫杉醇——骨髓抑制、脱发、过敏反应;   3.高三尖杉脂碱——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心脏毒性;   4.门冬酰胺酶——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   二、用药监护   (一)长春碱类:神经毒性 ——四肢麻木,腱反射消失,腹痛和便秘、麻痹性肠梗阻。   (二)紫杉醇:1.外周神经毒性;2.心脏毒性;3.超敏反应——特殊溶剂导致。   (三)多西他赛:骨髓抑制;液体潴留,超敏反应。   【小结2:第二组抗恶性肿瘤药TANG】   2.干扰核酸合成 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巯嘌呤、甲氨蝶呤
2023-07-02 10:19:281

抑制菌体二氢叶酸合成酶的药物是

【答案】:A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抗菌药,为广谱抑菌药,它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叶酸,只能利用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蝶啶,在细菌体内经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磺胺药的结构和PABA相似,因而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障碍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核酸的生成。
2023-07-02 10:19:411

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A.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B.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答案】:B此题是理解题,考查考生对磺胺类药物抗菌机制的了解。许多细菌不能利用现成叶酸,必须依赖自身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蝶啶和对氨基苯甲酸合成二氢蝶啶,再与谷氨酸生成二氢叶酸,并在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下变成四氢叶酸,而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结构相似,可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了细菌二氢叶酸合成,继之四氢叶酸合成减少,导致细菌生长繁殖的抑制。
2023-07-02 10:1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