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同时习主席在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明确指出: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透过历史,透过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课程时长】
1-2天(6小时/天)
【课程收益】
1、文化认知与传承层面的收益。
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脉络:通过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学员能够系统地梳理从远古时期到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从而构建完整的中华文化知识体系。
增强文化传承责任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会深刻认识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性,意识到自己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和责任。
2、个人价值观塑造与民族自豪感提升的收益。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中国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如儒家的 “仁、义、礼、智、信”,这些观念可以帮助学员塑造个人价值观。他们能够从古代仁人志士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学会在生活和工作中秉持正义、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从而构建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体系。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会使学员内心涌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增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让他们在面对多元文化时,能够坚定地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
3、思维拓展与智慧启迪的收益。
培养多元思维方式:中国历史文化中包含着各种思维模式,学习这些思维方式能够拓展学员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获取古人智慧的启发:中国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无数古人的智慧结晶,这些智慧对于解决现代生活中的问题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4、跨文化交流与国际视野拓展的收益。
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有助于学员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他们可以用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角去理解和回应其他文化,同时也能将中国文化的精华传播出去。
开拓国际视野:学习中国历史文化与世界历史文化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学员开拓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如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能够使学员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中国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理解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性,为参与国际事务和跨文化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对象】
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党组织的企业组织。
【课程大纲】
一、中国历史演变下的文化自信
1、三皇五帝:中国人的“仁德文化”和精神信仰
1)尧舜禹的仁孝治国;
2)《太平经》极力宣扬天、地、君、父、师的重要性,并反复强调“事师不可不敬,事亲不可不孝,事君不可不忠。因此,我们认为,《太平经》是中国“天地君亲师”信仰的起源;
3)从古至今,“天地君亲师”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是我们生命中的五大根,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4)舜禹时期“中国”概念的形成;
5)尧帝的仁德,舜帝的孝道,大禹的功绩,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树立了榜样。
2、周朝时期,中华民族第一次大兴盛“成康之治”。
1)“无为而治”的兴起和成效;
2)崇尚道德;
3)恪守五伦;
3、秦朝成败的经验教训。
4、汉朝时期,中华民族第二次大兴盛“汉武盛事”。
1)中国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学”,儒学成为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主流思想;
3)汉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黄巾起义;
5、三国时期的荣辱兴衰。
6、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沉淀
1)北魏政权与内蒙古文化的兴盛;
2)晋室之兴,世乱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凤;
3)玄学与印度东传之佛教交会,中国文化逐渐形成儒释道融合;
7、汉朝时期,中华民族第三次大兴盛“贞观之治”。
1)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安史之乱;
2)郭子仪的谦卑包容和识时务;
8、宋元明朝时期的文化自信。
1)儒家学说的进一步发展——理学;
2)《了凡四训》的家风传承;
3)明朝建国时期,中华民族第四次大兴盛“洪武盛世”;
4)朱元璋反贪;
5)欹器的哲学;
9、清朝的丧权辱国。
1)清朝败亡的历史教训;
2)葬送了中华民族创新的基因;
3)正大光明的含义;
10、中华民国的历史贡献
1)孙中山“辛亥革命”;
2)袁世凯“洪宪帝制”;
11、新中国成立
1)毛主席的救国运动和励精图治;
2)28年,新中国,新气象,文化自信让中国人“站起来”;
3)新华门,毛主席思想的巨大能量;
4)尼克松访华,毛主席的“降维打击”;
5)毛主席诗词中蕴含的生命能量和文化自信;
6)“为人民服务”的功德;
12、中华民族第五次大兴盛即将到来
1)习主席: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也是大有作为的窗口期;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中宣部答记者问权威解读国学传承18条;
4)“习式外交”的国学课:盘点***旁征博引典故。
二、新时代奏响下的发展趋势
1、习主席在青岛的讲话:“我们的新常态进入到一个伟大的不确定性的时代,大发展充满希望,未来无比光明,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大变化、大调整也面临挑战,道路也不会平坦。“
2、大量产业进入微利时代;
3、疫情使得全球经济受挫,中国一枝独秀;
4、人类的三次文明和四次工业革命;
5、AI时代已到来。
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1、2013年3月17日,***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2、伟大梦想与伟大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蕴藏在古代文化的典籍中,体现在古代仁人志士的思想和行动里;
4、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