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为什么不姓毛

2020年8月18日09:36:52 发表评论

李讷为什么不姓毛

李讷为什么不姓毛

毛泽东当年给李讷取名字,典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第一次婚姻给李讷留下了沉重的精神创伤,第二次婚姻给她带来深深的慰藉。

李讷——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1940年8月生于延安。60年代曾被称为“红色公主”,27岁即出任《解放军报》总编辑。李讷宽额方脸,酷似乃父;而眼神和嘴巴,又像其母,长得很清秀。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时候,化名李得胜,江青过去的姓名,叫李云鹤,所以李讷也姓李。李讷性格,沉稳而内向,从小只爱读书,话语不多,倒是应验了她名字的内涵。

解放战争时期,李讷只能在马背上读书识字,直到1948年春天,中共中央机关在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以后,她才有机会进入一所简易小学。到北京以后,李讷插班到北京西郊的干部子弟学校——育英学校,后来又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学生。由于受父亲毛泽东的熏陶,李讷非常喜欢读书,对中国的历史和古典文学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她的闺房里,完全是一个书的世界。

李讷的住所与毛泽东的宅院仅一墙相隔,是座朴素的小院,她只占用一间屋子。一进门,先看到的是一排排的书架,奇怪的是这些书架摆法并不像一般家庭一样靠墙而立,而是像图书馆藏书室那样占据了房间的大半个空间,只是在一个小角落里放着一张小木床,以及桌椅等几样简单的家家具。什么沙发,什么地毯,

什么衣柜穿衣镜,什么装饰摆设……统统没有。她在中南海大食堂搭伙,父母不召唤,她不过去吃饭,有时赶不上开饭就啃烧饼,除了书以外,她的生活非常简单。

李讷也爱美,可是她自己,从来不穿花衣服,不穿裙子,不梳辫子,不允许自己浑身上下有任何一点色彩和美丽。据陶斯亮回忆,有一年在北戴河,去看望李讷,李讷去见毛泽东。毛泽东望望陶斯亮的花裙子,对李讷说:“你看亮亮穿得多漂亮啊!你为什么不也穿花一点呢?”但是李讷始终不肯脱下她的蓝制服,一辈子将自己裹在灰暗之中。也就是这次,李讷指着墙上并列挂着的列宁和毛泽东的像,对陶斯亮说:“列宁一看就非常精明,而爸爸一看就很有海量。”这是陶斯亮第一次体会到李讷对父亲的崇拜。

李讷为什么不姓毛

由于博闻强记,1959年秋,李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1965年夏,李讷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当一名普通编辑。

1966年国庆节的晚上,在天安门城楼观看焰火,李讷作为毛泽东的联络员也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那天,毛泽东身穿绿军装,头顶一颗红星,领展两面红旗,十分威武。后来,毛泽东走下天安门城楼,来到金水桥边,席地而坐,缓缓地抽着烟,微笑着望着对面广场上如痴如醉的百万民众欢乐的场面。李讷随人流下来,站在离毛泽东仅50米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目睹了这一历史镜头。“你看爸爸,神采奕奕的,多健康!多精神!我们该有多幸福啊!”李讷兴奋地说。在五彩缤纷焰火的照耀下,李讷一反往日的拘谨和忧郁,她双目放出异样的光彩,面孔因激动而容光焕发,发自内心的喜悦使她忽地变得美丽起来。

1970年,年过30的李讷,随着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一起下放到江西干校。由于李讷的特殊身份,更由于她的沉静、内向的性格,使她很少同外界交往,很孤独。这时,有一个比她小几岁的男青年小徐,闯入了她的生活。工农家庭出身的小徐是中央办公厅内部招待所的服务员,政治上是绝对可靠的。小徐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长得眉清目秀,性格开朗,待人热情。他看李讷郁郁寡欢,就和她一起干点农活,休息的时候,一道打球、散步、聊天。李讷按照爸爸的嘱咐,打定主意在下面找一个自己合意的人。现在小徐给李讷的苦闷生活带来了欢乐。时间长了,双方一同坠入了爱河。

李讷和小徐的婚恋传到江青那里,江青表示坚决反对。但李讷固执己见,双方相持不下。女儿索性向爸爸写了一份书面报告,要求批准她和小徐结婚。毛泽东尊重女儿的自由选择,提起笔来在报告上批道:“同意,转江青阅。”毛泽东签字同意的婚事,江青也无法再推翻。于是,在江西进贤县的“五·七”干校里,李讷和小徐举行了一个简朴的婚礼,一个新的家庭诞生了。毛泽东送给他们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为结婚礼物。这对青年沉浸在新婚的幸福里,继续在干校共同生活。一年以后,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取名为徐小宇。

李讷为什么不姓毛

但是,由于夫妻两人的经历、兴趣、性格、思想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李讷酷爱文史,从小最爱看书,对于中外名著往往手不释卷,但她对于操持家务则绝对外行;而小徐仅仅读过中学,他生性好动,兴趣爱好和李讷迥然不同。时间一长,双方感情上的裂痕越见加深,最后,分居了一段时间,小徐被推荐到河北省某大专院校读书,他们正式办了离婚手续。孩子归李讷抚养。易名为李小宇。

李讷怀着沉重精神创伤,带着孩子回到北京。1973年,经过组织上的安排,李讷担任了中共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书记。1973年8月,李讷在北京参加了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她和全体代表一起,最后一次在公众的政治集会上见到了毛泽东。此后,李讷因为婚姻失败之后,精神受到了刺激,身体一直不好,无法到任坚持工作。

随着毛泽东的去世,江青的被抓,李讷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由于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参与过解放军报社的造反和夺权,这段历史也受到了审查。她搬到了北京西郊一条小胡同的小四合院里,和儿子住在一起,过起了拉板车运白菜和煤块的老百姓生活。她身体仍然不好,几年中也没有安排工作。但是长期在革命战争中成长的经历,以及在毛泽东身边受到的艰苦朴素作风的熏陶,使她能够安于这种清贫淡泊的生活。

1984年,王景清闯进了李讷的生活。早在延安时期,王景清是中央警卫部队的战士,曾为毛泽东主席站过岗,护卫过少年时代的李讷。后来他调到云南省军区怒江军分区工作,任参谋长。他也有过一次不如意的婚姻,当时已离异。 可是,他不曾料到,几十年后风云变幻的历史,一个极其偶然的机遇,使他成为毛泽东的女婿。

1976年,面临剧烈的冲击,李讷心中百感交集。在70年代后期,李讷曾一度生活在孤寂难堪的氛围中,心境极其悲凉。父亲离世,母亲服刑,自己未卜的政治前景、已经裂变的婚姻,再加上体弱多病,精神上哪堪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一个离了婚的女人带着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一起生活,而且过去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家庭,现在要自己独立生活,一切得从头学起,其境况之艰辛是可以想象的。

李讷为什么不姓毛

对于李讷的生活处境,曾经为毛泽东担任过卫士长的李银桥夫妇十分同情。李银桥是看着李讷长大的,对她思想、性格、脾气非常了解;李银桥的爱人韩桂馨曾照看过小时候的李讷,她俩的感情很深。李、韩二人常一起谈论李讷的生活问题,认为李讷应该摆脱过去不幸婚姻的阴影,重新建立一个家庭,过正常人的生活。她是毛泽东的女儿,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有权利再嫁,有权利享受夫妻生活的幸福和温暖。他们联想起一段往事,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里,毛泽东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还经常过问周围工作人员的婚姻大事,他俩的结合,就是毛泽东亲自关心促成的。现在他的女儿婚姻有困难,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帮助解决。

有一次,李银桥夫妇去看望李讷,闲谈中有意把话题引到找对象上,李讷说:“唉!我妈妈是'四人帮’,谁肯找我啊?”话音里充满了凄楚和惆怅。李银桥夫妇赶紧劝她:“你别这么说,你爸爸是伟大领袖呢!”

正当这两位热心的“红娘”为找不到合适人选暗暗发愁时,王景清出现了。他曾是李银桥在中央警卫团工作时的老战友,此时在昆明军区任某军分区参谋长。当时正出差来京,他抽空来李银桥家作客。老战友久别相逢,无所不谈,当谈到家庭生活时,王景清陷入极度痛锻苦中。他告诉李银桥,他妻子同他一样也是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平时特别好胜,因分房子和其他一些问题同他争吵,最后导致感情破裂而离婚。李银桥夫妇对老战友家庭的不幸表示理解和同情。在安慰王景清的同时,两人仔细分析了他的条件,感到把他介绍给李讷成功的可能性较大。王景清中等个头,肩宽有力,一副训练有素的标准军人形象;在人品方面,为人老实忠厚;在文化水平方面,虽然原先底子较薄,但经过几十年的工作学习锻炼,已提高较大;在家庭方面,其子女现都已工作,独立生活;在年龄方面,王景清比李讷大十多岁,生活经验更丰富些,能体谅、关心人。综合起来,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相称。

李讷为什么不姓毛

接下来,李银桥夫妇穿针引线,分别向王景清和李讷介绍了对方的情况,王景清听后很满意,李讷也觉得条件适中。 两人初次见面是在李讷家。王景清的言谈举止立即赢得了李讷的好感。她一扫以往挂在脸上的愁云,热情地用茶水、糕点、糖果招待王景清,双方谈得十分融洽。以后,见面次数逐渐增多,感情逐渐升华,爱在人生的秋天里悄悄来临。当时王景清的工作关系还在昆明军区。为了能经常看望李讷,经组织同意,他临时住在北京。而李讷每次相约都静静地等待王景清的到来,内心虽说没有年轻人的那份激动,但也是喜悦和欢快的。她的性情发生了变化,无尽的烦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热情开朗,落落大方,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更加实际。

婚礼在一年后举行,他们没有大事声张,只摆了一桌酒席,邀请了叶子龙、李银桥夫妇以及中央办公厅的领导等七、八位同志参加,席间大家不断地向王景清和李讷祝贺,祝贺他们真诚相爱,幸福和睦,白头偕老。王景清和李讷也举杯敬酒,对曾热情关心和帮助他们的领导、同志、长辈们表示由衷地谢意。整个婚礼,办得简朴又热闹。

对于王景清和李讷的结合,中央一些领导同志和夫人们都很关心。杨尚昆闻讯后,特地让秘书打电话给李银桥,询问李讷对象的姓名。在他们结婚之日,又特地赠送一床精致的大被套和几斤优质巧克力,还以全家人的名义写来了贺信。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一次见到李银桥夫妇,拉着他们的手称赞说:“你们为李讷办了一件大好事。”

李讷为什么不姓毛

婚后,王景清和李讷相处和睦,生活过得很幸福。王景清正式办了离休手续,关系从云南转来北京。他对李讷体贴入微,照顾她静心休养。家里的事他一手操持,精心安排一日三餐,亲手上灶制作。对于李讷的儿子,王景清照料得十分周到。考虑到孩子正在长身体,王景清经常为他改善伙食,烧鱼炖肉,并且蔬菜水果从不间断,孩子高兴极了,亲热地叫他“爸爸”。

王景清不仅在家是一位模范丈夫、好父亲,而且在社会上、在周围居民中也是一位热心人。他离休后自愿担任菜场的摊贩点的秩序维护人员,热心协助公安、工商、环卫等单位搞好社会公共事务,受到群众称赞。他办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一次,他去农贸市场协助税务部门收税,一小摊贩企图逃税,还蛮不讲理骂人,他坚持收税,寸步不让,以至被小贩打伤。周围的群众闻讯激愤,一起把小贩扭送到派出所。

王景清热爱生活,精力充沛,乐观向上。每天清晨起床,坚持户外锻炼。平时得空就练习书法,陶醉于笔走龙蛇之中。每有得意之作,便送给熟人、朋友观赏。他还爱好音乐,参加了北京军区警卫部队合唱团,有时登台演出。

自江青被关押后,李讷被获准每隔一星期探望一次。婚后的李讷带着王景清和孩子一起去看江青。江青见到王景清,亦不乏热情,询问了他的一些情况,对他和李讷的结合表示满意和祝贺,江青还问及王景清有什么兴趣爱好,王景清说喜欢锻炼和书法。当时江青也在练习书法,立即提出要看看他的作品。再去时,王景清带去了几幅他写的隶书,江青大加赞扬。说写得好,征得女婿同意留下了一幅。江青喜怒无常,其间有一次见到王景清时不理他,便叫李讷以后别再带他来。下一次探监,王景清真的没来,她又问李讷,王景清为什么不来?王景清对这位服刑的岳母无可奈何,只是淡然一笑,毫不计较她的态度。

王景清真诚地爱着李讷,辛勤地为生活操劳奔波。由于他的努力,一个曾经非常特殊的家庭复归为像多数中国百姓一样普通的家庭,使李讷享受到普通人生活的快乐。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