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下面两种橡胶的分子结构有何区别?(200字内)

2023-07-22 10:31:03
共3条回复
苏萦

三元乙丙橡胶是乙烯、丙烯以及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1963年开始商业化生产。每年全世界的消费量是80万吨。EPDM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其优越的耐氧化、抗臭氧和抗侵蚀的能力。由于三元乙丙橡胶属于聚烯烃家族,它具有极好的硫化特性。在所有橡胶当中,EPDM具有最低的比重。它能吸收大量的填料和油而影响特性不大。因此可以制作成本低廉的橡胶化合物。

分子结构和特性

三元乙丙是乙烯、丙烯和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二烯烃具有特殊的结构,只有两键之一的才能共聚,不饱和的双键主要是作为交链处。另一个不饱和的不会成为聚合物主链,只会成为边侧链。三元乙丙的主要聚合物链是完全饱和的。这个特性使得三元乙丙可以抵抗热,光,氧气,尤其是臭氧。三元乙丙本质上是无极性的,对极性溶液和化学物具有抗性,吸水率低,具有良好的绝缘特性。

在三元乙丙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三单体的数量,乙烯丙烯比,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硫化的方法可以调整其特性。

EPDM第三单体的选择

第三二烯烃类型的单体是通过乙烯和丙烯的共聚,在聚合物中产生不饱和,以便实现硫化。第三单体的选择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最多两键:一个可聚合,一个可硫化

反应类似于两种基本的单体

主键随机聚合产生均匀分布

足够的挥发性,便于从聚合物中除去

最终聚合物硫化速度合适

二烯烃类型和含量对聚合物特性的影响

三元乙丙生产中主要是用ENB和DCPD。

三元乙丙中最广泛使用的是ENB,它比DCPD产品硫化要快得多。在相同的聚合条件下,第三单体的本质影响着长链支化,按以下顺序递增:EPM<EPDM(ENB)<EPDM(DCPD)

三元乙丙其他的受二烯烃第三单体影响的还有:

ENB-快速硫化,高拉伸强度,低永久形变

DCPD-防焦性,低永久应变,低成本

随着二烯烃第三单体的增加,将会有下列影响发生:更快硫化率,更低的压缩形变,高定伸,促进剂选择的多样性,减少的防焦性和延展,更高的聚合物成本。

乙烯丙烯比

乙烯丙烯比可以在硫化阶段进行改变,商业的三元乙丙聚合物乙烯丙烯比由80/20到50/50。当乙烯丙烯比由50/50变化到80/20时,正面的影响有:更高的压坯强度,更高的拉伸强度,更高的结晶化,更低的玻璃体转化温度,能将原材料聚合物转化成丸状,以及更好的挤出特性。不好的影响就是不好的压延混合性,较差的低温特性,以及不好的压缩形变。

当丙烯比例更高时,好处就是更好的加工性能,更好的低温特性以及更好的压缩形变等。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弹性体的分子量通常用门尼粘度表示。在三元乙丙的门尼粘度中,这些值是在高温下得到的,通常为125℃,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要消去由高乙烯含量所产生的任何影响(结晶化),由此会掩盖聚合物的真正分子量。三元乙丙的门尼粘度范围在20到100之间。也有更高分子量的商用三元乙丙也有生产,但一般都充油,以便混炼。

分子量以及在三元乙丙中的分布可以在聚合过程中通过以下途径聚合:

催化剂以及共催化剂的类型和浓度

温度

改性剂,如氢的浓度

三元乙丙的分子量分布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使用二氯苯作为溶剂在高温下(150℃)测量而得。分子量分布通常被称为是重量平均分子量与数量平均分子量的比例。根据普通和高度支化的结构,这个值在2到5之间变化。由于有分键,含有DCPD的三元乙丙橡胶更宽的分子量分布。

通过增加三元乙丙的分子量,正面影响有:更高的拉伸和撕裂强度,在高温情况下更高的生坯强度,能够吸收更多的油和填料(低成本)。随着分子量分布的增加,正面的影响有:增加的混炼和碾磨加工性。但是,较窄的分子量分布可以改进硫化速度,硫化状态以及注塑行为。

硫化类型

三元乙丙可以利用有机过氧化物或者硫来进行硫化。但是,相比与硫磺硫化,过氧化物交链的三元乙丙用于电线电缆工业时具有更高的温度抗性,更低的压缩形变以及改进的硫化特性。过氧化物硫化的不好的地方就在于更高的成本。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三元乙丙的交链速度和硫化时间随着硫化类型和含量而改变。当三元乙丙与丁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混合时,在选择合适的三元乙丙产品时,必须要考虑到下列因素:

当与丁基进行混合时,由于丁基具有较低的不饱和度,为适应丁基的硫化速度,最好选择相对较低含量的DCPD和ENB含量的三元乙丙。

当与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混合时,最好选择8%到10%ENB含量的三元乙丙,以满足其硫化速度。

乙丙橡胶是一种无定型的非结晶橡胶,其分子主链上乙烯与丙烯单体单元呈无规排列。失去了聚乙烯或聚丙烯结构的规整性,成为具有弹性的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虽然引入了二烯烃类作第三单体,但由于二烯烃位于侧链上,主链与二元乙丙橡胶一样,是不含双键的完全饱和的直链型结构,故三元乙丙橡胶不但保持了二元乙丙橡胶的各种优良特性,又实现了用硫黄硫化的目的。乙丙橡胶内聚能低,无庞大侧基阻碍分子链运动。因而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分子链的柔性和弹性。乙丙橡胶的组成、化学结构及其单体单元的排列方式等决定了乙丙橡胶具有许多特有的性质。

u投在线

三元乙丙橡胶是乙烯、丙烯以及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1963年开始商业化生产。每年全世界的消费量是80万吨。EPDM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其优越的耐氧化、抗臭氧和抗侵蚀的能力。由于三元乙丙橡胶属于聚烯烃家族,它具有极好的硫化特性。在所有橡胶当中,EPDM具有最低的比重。它能吸收大量的填料和油而影响特性不大。因此可以制作成本低廉的橡胶化合物。

分子结构和特性

三元乙丙是乙烯、丙烯和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二烯烃具有特殊的结构,只有两键之一的才能共聚,不饱和的双键主要是作为交链处。另一个不饱和的不会成为聚合物主链,只会成为边侧链。三元乙丙的主要聚合物链是完全饱和的。这个特性使得三元乙丙可以抵抗热,光,氧气,尤其是臭氧。三元乙丙本质上是无极性的,对极性溶液和化学物具有抗性,吸水率低,具有良好的绝缘特性。

在三元乙丙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三单体的数量,乙烯丙烯比,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硫化的方法可以调整其特性。

EPDM第三单体的选择

第三二烯烃类型的单体是通过乙烯和丙烯的共聚,在聚合物中产生不饱和,以便实现硫化。第三单体的选择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最多两键:一个可聚合,一个可硫化

反应类似于两种基本的单体

主键随机聚合产生均匀分布

足够的挥发性,便于从聚合物中除去

最终聚合物硫化速度合适

二烯烃类型和含量对聚合物特性的影响

三元乙丙生产中主要是用ENB和DCPD。

三元乙丙中最广泛使用的是ENB,它比DCPD产品硫化要快得多。在相同的聚合条件下,第三单体的本质影响着长链支化,按以下顺序递增:EPM<EPDM(ENB)<EPDM(DCPD)

三元乙丙其他的受二烯烃第三单体影响的还有:

ENB-快速硫化,高拉伸强度,低永久形变

DCPD-防焦性,低永久应变,低成本

随着二烯烃第三单体的增加,将会有下列影响发生:更快硫化率,更低的压缩形变,高定伸,促进剂选择的多样性,减少的防焦性和延展,更高的聚合物成本。

乙烯丙烯比

乙烯丙烯比可以在硫化阶段进行改变,商业的三元乙丙聚合物乙烯丙烯比由80/20到50/50。当乙烯丙烯比由50/50变化到80/20时,正面的影响有:更高的压坯强度,更高的拉伸强度,更高的结晶化,更低的玻璃体转化温度,能将原材料聚合物转化成丸状,以及更好的挤出特性。不好的影响就是不好的压延混合性,较差的低温特性,以及不好的压缩形变。

当丙烯比例更高时,好处就是更好的加工性能,更好的低温特性以及更好的压缩形变等。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弹性体的分子量通常用门尼粘度表示。在三元乙丙的门尼粘度中,这些值是在高温下得到的,通常为125℃,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要消去由高乙烯含量所产生的任何影响(结晶化),由此会掩盖聚合物的真正分子量。三元乙丙的门尼粘度范围在20到100之间。也有更高分子量的商用三元乙丙也有生产,但一般都充油,以便混炼。

分子量以及在三元乙丙中的分布可以在聚合过程中通过以下途径聚合:

催化剂以及共催化剂的类型和浓度

温度

改性剂,如氢的浓度

三元乙丙的分子量分布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使用二氯苯作为溶剂在高温下(150℃)测量而得。分子量分布通常被称为是重量平均分子量与数量平均分子量的比例。根据普通和高度支化的结构,这个值在2到5之间变化。由于有分键,含有DCPD的三元乙丙橡胶更宽的分子量分布。

通过增加三元乙丙的分子量,正面影响有:更高的拉伸和撕裂强度,在高温情况下更高的生坯强度,能够吸收更多的油和填料(低成本)。随着分子量分布的增加,正面的影响有:增加的混炼和碾磨加工性。但是,较窄的分子量分布可以改进硫化速度,硫化状态以及注塑行为。

硫化类型

三元乙丙可以利用有机过氧化物或者硫来进行硫化。但是,相比与硫磺硫化,过氧化物交链的三元乙丙用于电线电缆工业时具有更高的温度抗性,更低的压缩形变以及改进的硫化特性。过氧化物硫化的不好的地方就在于更高的成本。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三元乙丙的交链速度和硫化时间随着硫化类型和含量而改变。当三元乙丙与丁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混合时,在选择合适的三元乙丙产品时,必须要考虑到下列因素:

当与丁基进行混合时,由于丁基具有较低的不饱和度,为适应丁基的硫化速度,最好选择相对较低含量的DCPD和ENB含量的三元乙丙。

当与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混合时,最好选择8%到10%ENB含量的三元乙丙,以满足其硫化速度。

乙丙橡胶是一种无定型的非结晶橡胶,其分子主链上乙烯与丙烯单体单元呈无规排列。失去了聚乙烯或聚丙烯结构的规整性,成为具有弹性的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虽然引入了二烯烃类作第三单体,但由于二烯烃位于侧链上,主链与二元乙丙橡胶一样,是不含双键的完全饱和的直链型结构,故三元乙丙橡胶不但保持了二元乙丙橡胶的各种优良特性,又实现了用硫黄硫化的目的。乙丙橡胶内聚能低,无庞大侧基阻碍分子链运动。因而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分子链的柔性和弹性。乙丙橡胶的组成、化学结构及其单体单元的排列方式等决定了乙丙橡胶具有许多特有的性质。

可可科科

三元乙丙橡胶是乙烯、丙烯以及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1963年开始商业化生产。每年全世界的消费量是80万吨。EPDM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其优越的耐氧化、抗臭氧和抗侵蚀的能力。由于三元乙丙橡胶属于聚烯烃家族,它具有极好的硫化特性。在所有橡胶当中,EPDM具有最低的比重。它能吸收大量的填料和油而影响特性不大。因此可以制作成本低廉的橡胶化合物。

分子结构和特性

三元乙丙是乙烯、丙烯和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二烯烃具有特殊的结构,只有两键之一的才能共聚,不饱和的双键主要是作为交链处。另一个不饱和的不会成为聚合物主链,只会成为边侧链。三元乙丙的主要聚合物链是完全饱和的。这个特性使得三元乙丙可以抵抗热,光,氧气,尤其是臭氧。三元乙丙本质上是无极性的,对极性溶液和化学物具有抗性,吸水率低,具有良好的绝缘特性。

在三元乙丙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三单体的数量,乙烯丙烯比,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硫化的方法可以调整其特性。

EPDM第三单体的选择

第三二烯烃类型的单体是通过乙烯和丙烯的共聚,在聚合物中产生不饱和,以便实现硫化。第三单体的选择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最多两键:一个可聚合,一个可硫化

反应类似于两种基本的单体

主键随机聚合产生均匀分布

足够的挥发性,便于从聚合物中除去

最终聚合物硫化速度合适

二烯烃类型和含量对聚合物特性的影响

三元乙丙生产中主要是用ENB和DCPD。

三元乙丙中最广泛使用的是ENB,它比DCPD产品硫化要快得多。在相同的聚合条件下,第三单体的本质影响着长链支化,按以下顺序递增:EPM<EPDM(ENB)<EPDM(DCPD)

三元乙丙其他的受二烯烃第三单体影响的还有:

ENB-快速硫化,高拉伸强度,低永久形变

DCPD-防焦性,低永久应变,低成本

随着二烯烃第三单体的增加,将会有下列影响发生:更快硫化率,更低的压缩形变,高定伸,促进剂选择的多样性,减少的防焦性和延展,更高的聚合物成本。

乙烯丙烯比

乙烯丙烯比可以在硫化阶段进行改变,商业的三元乙丙聚合物乙烯丙烯比由80/20到50/50。当乙烯丙烯比由50/50变化到80/20时,正面的影响有:更高的压坯强度,更高的拉伸强度,更高的结晶化,更低的玻璃体转化温度,能将原材料聚合物转化成丸状,以及更好的挤出特性。不好的影响就是不好的压延混合性,较差的低温特性,以及不好的压缩形变。

当丙烯比例更高时,好处就是更好的加工性能,更好的低温特性以及更好的压缩形变等。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弹性体的分子量通常用门尼粘度表示。在三元乙丙的门尼粘度中,这些值是在高温下得到的,通常为125℃,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要消去由高乙烯含量所产生的任何影响(结晶化),由此会掩盖聚合物的真正分子量。三元乙丙的门尼粘度范围在20到100之间。也有更高分子量的商用三元乙丙也有生产,但一般都充油,以便混炼。

分子量以及在三元乙丙中的分布可以在聚合过程中通过以下途径聚合:

催化剂以及共催化剂的类型和浓度

温度

改性剂,如氢的浓度

三元乙丙的分子量分布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使用二氯苯作为溶剂在高温下(150℃)测量而得。分子量分布通常被称为是重量平均分子量与数量平均分子量的比例。根据普通和高度支化的结构,这个值在2到5之间变化。由于有分键,含有DCPD的三元乙丙橡胶更宽的分子量分布。

通过增加三元乙丙的分子量,正面影响有:更高的拉伸和撕裂强度,在高温情况下更高的生坯强度,能够吸收更多的油和填料(低成本)。随着分子量分布的增加,正面的影响有:增加的混炼和碾磨加工性。但是,较窄的分子量分布可以改进硫化速度,硫化状态以及注塑行为。

硫化类型

三元乙丙可以利用有机过氧化物或者硫来进行硫化。但是,相比与硫磺硫化,过氧化物交链的三元乙丙用于电线电缆工业时具有更高的温度抗性,更低的压缩形变以及改进的硫化特性。过氧化物硫化的不好的地方就在于更高的成本。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三元乙丙的交链速度和硫化时间随着硫化类型和含量而改变。当三元乙丙与丁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混合时,在选择合适的三元乙丙产品时,必须要考虑到下列因素:

当与丁基进行混合时,由于丁基具有较低的不饱和度,为适应丁基的硫化速度,最好选择相对较低含量的DCPD和ENB含量的三元乙丙。

当与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混合时,最好选择8%到10%ENB含量的三元乙丙,以满足其硫化速度。

乙丙橡胶是一种无定型的非结晶橡胶,其分子主链上乙烯与丙烯单体单元呈无规排列。失去了聚乙烯或聚丙烯结构的规整性,成为具有弹性的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虽然引入了二烯烃类作第三单体,但由于二烯烃位于侧链上,主链与二元乙丙橡胶一样,是不含双键的完全饱和的直链型结构,故三元乙丙橡胶不但保持了二元乙丙橡胶的各种优良特性,又实现了用硫黄硫化的目的。乙丙橡胶内聚能低,无庞大侧基阻碍分子链运动。因而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分子链的柔性和弹性。乙丙橡胶的组成、化学结构及其单体单元的排列方式等决定了乙丙橡胶具有许多特有的性质。

相关推荐

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原理

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原理如下:凝胶色谱,又称空间排阻色谱。它是利用某些凝胶对混合物各组分因分子量不同,其阻滞作用也不同而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凝胶色谱的分离要理和其它色谱法不同,它类似于分子筛的作用,但凝胶的孔径要比分子筛大得多,一般为几百至几千埃。色谱柱内填充具有一定大小孔穴的凝胶。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不同大小的样品分子随流动相沿凝胶颗粒外部骇隙和凝胶孔穴旁流过,体积在的分子因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里而得到排阻,因此较为顺利地通过凝胶柱而较早地被流动相冲洗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产生部分渗透。小分子可渗透到凝胶孔穴里去而受阻滞,因有一个平衡过程而较晚地被流动相冲洗出来。这样,试样组分基本上按分子大小受到不同阻滞而先后流出色谱柱,从而实现分离目的。光凝胶色谱采用水溶液作流动相进,称为过滤凝胶色谱(HFC),而用有机溶剂为流动相时,称为凝胶渗透色谱(GPC)。GPC的分离是利用体积排除机理,装填的是多孔性凝胶或微粒,孔径大小与待分离的聚合物分子相似,体积大的高分子化合物不能进入凝胶孔。最先从凝胶粒间流出,淋出体积(时间)最小,高聚物依分子量从大到小依次淋出。这样,通过做已知分子量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标准曲线,就能分析同系未知待测高分子化合物了。
2023-07-21 15:46:301

凝胶色谱法的原理

凝胶色谱是根据多孔凝胶对不同大小分子的排助效应进行分离。样品在多孔凝胶柱中随着流动相的移动,待分离的组分沿凝胶颗粒间的孔隙移动,大分子移动路径较短,先流出色谱柱,小分子由于扩散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迁移路径长,后流出色谱柱,实现分离。凝胶色谱法又叫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法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 GFC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如多糖类化合物。凝胶的代表是葡萄糖系列,洗脱溶剂主要是水。凝胶渗透色谱法主要用于有 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聚苯乙烯、聚氯已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及分离,常用的凝胶为交联聚苯乙烯凝胶,洗脱溶剂为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凝胶色谱不但可以用于分离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同时根据所用凝胶填料不同,可分离油溶性和水溶 性物质,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从几百万到100以下。近年来,凝胶色谱也广泛用于分离小分子化合物。化学结构不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物质,不可能通过凝胶色谱法达到完全的分离纯化的目的。凝胶色谱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
2023-07-21 15:46:571

凝胶色谱法介绍

  1、凝胶色谱法又称为凝胶过滤法、 凝胶层析、凝胶渗透层析、通透层析、分子筛层析。   2、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3、凝胶的种类及性质   (1)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交联葡聚糖的商品名为Sephadex,不同规格型号的葡聚糖用英文字母G表示,G后面的阿拉伯数为凝胶得水值的10倍。例如,G-25为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2.5克,同样G-200克每克千胶吸水20克。交联葡聚糖凝胶的种类有G-10,G-15,G-25,G-50,G-75,G-100,G-150,和G-200。因此,“G”反映,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部范围。   (2)Sephadex LH-20,是Sephadex G-25的羧丙基衍生物, 能溶于水及亲脂溶剂,用于分离不溶于水的物质。   (3)琼脂糖凝胶:   商品名很多,常见的有,Sepharose(瑞典,pharmacia ),Bio-Gel-A(美国Bio-Rad)等。琼脂糖凝胶是依靠糖链之间的次级链如氢键来维持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疏密依靠琼脂糖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它的结构是稳定的,可以在许多条件下使用(如水,pH4-9范围内的盐溶液)。琼脂糖凝胶在40℃以上开始融化,也不能高压消毒,可用化学灭菌处理。   (4)聚丙烯酰胺凝胶:   是一种人工合成凝胶,是以丙烯酰胺为单位, 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成的,经干燥粉碎或加工成形制成粒状,控制交联剂的用量可制成各种型号的凝胶。交联剂越多,孔隙越小。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商品为生物胶-P (Bio-Gel P),由美国Bio-Rad厂生产,型号很多,从P-2至P-300共10种,P 后面的数字再乘1000就相当于该凝胶的排阻限度。   (5)聚苯乙烯凝胶商品为Styrogel , 具有大网孔结构, 可用于分离分子量1600到40,000,000的生物大分子,适用于有机多聚物,分子量测定和脂溶性天然物的分级,凝胶机械强度好,洗脱剂可用甲基亚砜。
2023-07-21 15:47:171

凝胶渗透色谱分子量分布的含义

将溶液中多分散的聚合物逐级分开。凝胶渗透色谱是一种色谱技术,它用高度多孔性的、非离子型的凝胶小球将溶液中多分散的聚合物逐级分开,配合分子量检测器使用即可得到分子量分布,是目前测定分子量分布最广泛应用的方法。凝胶渗透色谱是1964年,由J.C.Moore首先研究成功。不仅可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和鉴定,而且可以用来分析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体积不同的高分子同系物。
2023-07-21 15:47:241

简述凝胶渗透色谱的体积排除机理。

【答案】:凝胶渗透色谱的分离核心是装有多孔性载体的色谱柱。假如高分子的体积比所有的孔洞的尺寸大,任何孔洞都不能进入,那么它只能从载体的粒间流过,其淋洗出体积Ve即为色谱柱的粒间体积V0;假如高分子的体积比所有的孔洞的尺寸小,任何孔洞都能进入,其淋出体积与溶剂分子的相同即为色谱柱的粒间体积V0加孔洞体积Vi,即Ve=V0+Vi;假如高分子的体积是中等大小,它能进入部分孔洞,高分子的体积愈小,所能进入的孔洞体积愈小,其淋出体积就愈小;高分子的体积愈小,所能进入的孔洞体积愈大,其淋出体积就愈大,即V0<Ve<V0+Vi。这种不考虑溶质和载体之间的吸附效应以及溶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效应,其淋出体积仅仅由溶质分子尺寸和载体的孔洞尺寸决定,分离完全是由于体积排除效应所致,故称为体积排除机理。
2023-07-21 15:47:311

怎么控制凝胶色谱法液体流速

操 作 规 程一 开机1泵在开泵之前要将流动相用超声波清洗器脱气。打开泵的电源开关,这时泵的控制面板上的显示屏上显示等待状态,预设流量为1.000ml/min。按动控制面板上的EDIT/ENTER键,使其处于编辑状态,用上下键调节流量至0.100ml/min,然后按动RUN/STOP键使泵开始运转,这时的流量为0.100ml/min。按动EDIT/ENTER键及上下键调节流量并按动MENU键确定从而改变泵的流量。 改变流量时速度不要太快,要等泵的压力稳定之后再进行下步操做。如果发现泵的进液管中有气泡存在,应及时除去气泡。方法是:先将泵头上的冲洗阀拧松,然后按动泵的控制面板上的MENU键使显示屏上显示purge一项,再按EDIT/ENTER键确定后即开始冲洗泵头。到预设时间(一般为5分钟)后,冲洗过程会自动停止。将菜单调回显示流速一栏,重新调节流速开始运行泵。2检测器打开检测器的电源开关。检测器自检后其控制面板上的显示器将显示检测器的各种参数。按动2nd func 键然后按Int℃将显示检测器的温度。要改变检测器温度时,按动2nd func 键然后按动Set℃键再输入要设订的温度值,最后按ENTER键即可。每次更换溶剂后,需冲洗参比池30分钟左右。按动2nd func 键和Purge键可开始清洗。清洗完毕后,再按动2nd func 键和Purge键即可恢复检测状态。3数据接收打开数据接口电源开关并打开GPC软件,点软件上的数据接收键后,即可开始进行数据接收工作。二 测试1样品的配制仪器测试样品的浓度在2g/l左右(一般用20毫克试样配制成10毫升的样品,分子量较低的试样浓度可以适当高些)。配制好的样品需放置24小时左右以使试样充分溶解。溶好的样品还要用滤膜过滤,除去不溶物质(这是为防止损坏凝胶柱)。2 进样进样量一般为50μl或75μl。微型注射器先用流动相清洗4到5次,然后再样品冲洗4到5次。进样时,一定要使注射器中没有气泡存在。进样时,先将检测器回零后再扳动进样器进样,大约进样5分钟后将进样器手柄扳回原位。三 关机测试完毕之后,应再在测试流量下继续运行30分钟左右。之后逐渐降低泵的流速直至到零。关闭泵的电源。关闭检测器的电源。关闭接口电源。退出软件。¥5.9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凝胶色谱的操作操 作 规 程一 开机1泵在开泵之前要将流动相用超声波清洗器脱气。打开泵的电源开关,这时泵的控制面板上的显示屏上显示等待状态,预设流量为1.000ml/min。按动控制面板上的EDIT/ENTER键,使其处于编辑状态,用上下键调节流量至0.100ml/min,然后按动RUN/STOP键使泵开始运转,这时的流量为0.100ml/min。按动EDIT/ENTER键及上下键调节流量并按动MENU键确定从而改变泵的流量。 改变流量时速度不要太快,要等泵的压力稳定之后再进行下步操做。如果发现泵的进液管中有气泡存在,应及时除去气泡。方法是:先将泵头上的冲洗阀拧松,然后按动泵的控制面板上的MENU键使显示屏上显示purge一项,再按EDIT/ENTER键确定后即开始冲洗泵头。到预设时间(一般为5分钟)后,冲洗过程会自动停止。将菜单调回显示流速一栏,重新调节流速开始运行泵。2检测器打开检测器的电源开关。检测器自检后其控制面板上的显示器将显示检测器的各种参数。按动2nd func 键然后按Int℃将显示检测器的温度。要改变检测器温度时,按动2nd func 键然后按动Set℃键再输入要设订的温度值,最后按ENTER键即可。每次更换溶剂后,需冲洗参比池30分钟左右。按动2nd func 键和Purge键可开始清洗。清洗完毕后,再按动2nd func 键和Purge键即可恢复检测状态。3数据接收打开数据接口电源开关并打开GPC软件,点软件上的数据接收键后,即可开始进行数据接收工作。二 测试1样品的配制仪器测试样品的浓度在2g/l左右(一般用20毫克试样配制成10毫升的样品,分子量较低的试样浓度可以适当高些)。配制好的样品需放置24小时左右以使试样充分溶解。溶好的样品还要用滤膜过滤,除去不溶物质(这是为防止损坏凝胶柱)。2 进样进样量一般为50μl或75μl。微型注射器先用流动相清洗4到5次,然后再样品冲洗4到5次。进样时,一定要使注射器中没有气泡存在。进样时,先将检测器回零后再扳动进样器进样,大约进样5分钟后将进样器手柄扳回原位。三 关机测试完毕之后,应再在测试流量下继续运行30分钟左右。之后逐渐降低泵的流速直至到零。关闭泵的电源。关闭检测器的电源。关闭接口电源。退出软件。
2023-07-21 15:47:394

凝胶渗透色谱仪的日常维护 比如对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操作注意事项等

一、 气路管路、进样器、注射器的清洗 清洗气路连接管时,应首先将该管的两端接头拆下,再将该段管线从色谱仪中取出,这时应先把管外壁灰尘擦洗干净,以免清洗完管内壁时再产生污染.清洗管路内壁时应先用无水乙醇进行疏通处理,这可除去管路内大部分颗粒状堵塞物及易被乙醇溶解的有机物和水分.在此疏通步骤中,如发现管路不通,可用洗耳球加压吹洗,加压后仍无效可考虑用细钢丝捅针疏通管路.如此法还不能使管线畅通,可使用酒精灯加热管路使堵塞物在高温下炭化而达到疏通的目的. 用无水乙醇清洗完气路管路后,应考虑管路内壁是否有不易被乙醇溶解的污染物.如没有,可加热该管线并用干燥气体对其吹扫,将管线装回原气路待用.如果由分析样品过程判定气路内壁可能还有其它不易被乙醇溶解的污染物,可针对具体物质溶解特性选择其它清洗液.选择清洗液的顺序应先使用高沸点溶剂、而后再使用低沸点溶剂浸泡和清洗.可供选择的清洗液有萘烷、N、N-二甲基酰胺、甲醇、蒸馏水、丙酮、乙醚、氟里昂、石油醚、乙醇等. 对进样器(包括汽化室)的清洗应以疏通为先导.通常在进样器中的堵塞物是进样隔垫的碎片,样品中被炭化了的高沸点物,对这些固态杂质可用不锈钢捅针疏通,然后再用乙醇或丙酮冲洗.为了使清洗更彻底,可选用2:1:4的 H2SO4/HNO3/H2O混合溶液先对进样器清洗,然后再用蒸馏水,最后再用丙酮、或乙醇清洗.清洗完后烘干,装上仪器通载气半小时,加热到120℃ 待几小时后即可正常工作.在拆装进样器时需注意不要碰断加热器引线或使引线碰到外壳;测温元件也应在装回进样器之后,按原先测温点装回.通常测温元件和进样器加热体是紧密接触的,如距离过大将会造成过高的汽化温度. 注射器使用前可先用丙酮清洗,以免玷污样品,但最好还是用待注射样品对注射器本身做一二次清洗.清洗时只能吸入样品,排出样品时要在样品瓶之外.注射器在使用结束后要立即清洗,以免被样品中的高沸点物质玷污.一般常用下述溶液依次清洗:5%氢氧化钠水溶液、蒸馏水、丙酮、氯仿,最后用真空泵抽干.分析测试百科网乐意为你解答实验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有问题可找我,百度上搜下就有.
2023-07-21 15:47:461

凝胶渗透色谱用的是哪种三氯苯

你问的是凝胶渗透色谱用的是哪种溶剂吗?该分子量分布分析用的是三氯苯。在凝胶渗透色谱(GPC)中,三氯苯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流动相,与样品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发生分子筛效应。由于三氯苯分子较大,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较大的部分会被分子筛效应排除,只有分子量较小的部分才能通过凝胶柱,从而实现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分析。三氯苯在使用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它是一种有毒的有机化合物。因此,使用前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护,如佩戴防护手套、穿上护目镜、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中使用等。并且,GPC的使用方法应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2023-07-21 15:47:541

凝胶渗透色谱法是绝对方法吗

不是。绝对方法包括端基滴定法、冰点降低法、膜渗透压法、光散射法、蒸汽压下降法等。凝胶渗透色谱法不是绝对方法,是相对方法。相对方法是粘度法、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等。正确传统的凝胶渗透色谱不能用绝对方法测得级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而应通过标样来标定每个级分的相对分子质量。
2023-07-21 15:48:011

凝胶色谱法的原理

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凝胶色谱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 分离原理: 一个含有各种分子的样品溶液缓慢地流经凝胶色谱柱时,各分子在柱内同时进行着两种不同的运动:垂直向下的移动和无定向的扩散运动。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即进入凝胶相内,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和扩散,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的先流出色谱柱,中等分子的后流出,分子最小的最后流出,这种现象叫分子筛效应。具有多孔的凝胶就是分子筛。 各种分子筛的孔隙大小分布有一定范围,有最大极限和最小极限。分子直径比凝胶最大孔隙直径大的,就会全部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这种情况叫全排阻。两种全排阻的分子即使大小不同,也不能有分离效果。直径比凝胶最小孔直径小的分子能进入凝胶的全部孔隙。如果两种分子都能全部进入凝胶孔隙,即使它们的大小有差别,也不会有好的分离效果。因此,一定的分子筛有它一定的使用范围。 一是分子很小,能进入分子筛全部的内孔隙;二是分子很大,完全不能进入凝胶的任何内孔隙;三是分子大小适中,能进入凝胶的内孔隙中孔径大小相应的部分。大、中、小三类分子彼此间较易分开,但每种凝胶分离范围之外的分子,在不改变凝胶种类的情况下是很难分离的。对于分子大小不同,但同属于凝胶分离范围内各种分子,在凝胶床中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分子较大的只能进入孔径较大的那一部分凝胶孔隙内,而分子较小的可进入较多的凝胶颗粒内,这样分子较大的在凝胶床内移动距离较短,分子较小的移动距离较长。于是分子较大的先通过凝胶床而分子较小的后通过凝胶床,这样就利用分子筛可将分子量不同的物质分离。另外,凝胶本身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大的分子在通过这种网状结构上的孔隙时阻力较大,小分子通过时阻力较小。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多种成份在通过凝胶床时,按照分子量大小排队,凝胶表现分子筛效应。
2023-07-21 15:48:111

凝胶渗透色谱的基本原理

凝胶具有化学惰性,它不具有吸附、分配和离子交换作用。让被测量的高聚物溶液通过一根内装不同孔径的色谱柱,柱中可供分子通行的路径有粒子间的间隙(较大)和粒子内的通孔(较小)。当聚合物溶液流经色谱柱(凝胶颗粒)时,较大的分子(体积大于凝胶孔隙)被排除在粒子的小孔之外,只能从粒子间的间隙通过,速率较快;而较小的分子可以进入粒子中的小孔,通过的速率要慢得多;中等体积的分子可以渗入较大的孔隙中,但受到较小孔隙的排阻,介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 经过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分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被分开,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在前面(即淋洗时间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在后面(即淋洗时间长)。自试样进柱到被淋洗出来,所接受到的淋出液总体积称为该试样的淋出体积。 当仪器和实验条件确定后,溶质的淋出体积与其分子量有关,分子量愈大,其淋出体积愈小。(1) 体积排除(2)限性扩散(3) 流动分离 由于GPC对聚合物的分离是基于分子流体力学体积,即对于相同的分子流体力学体积,在同一个保留时间流出,即流体力学体积相同。两种柔性链的流体力学体积相同:[η]1M1=[η]2M2k1M1α1+1=k1M2α2+1两边取对数:lgk1+(α1+1)lgM1=lgk2+(α2+1)lgM2即如果已知标准样和被测高聚物的k、α值,就可以由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样品M1标定待测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M2。
2023-07-21 15:48:301

凝胶渗透色谱的实验部分

直接法:在测定淋出液浓度的同时测定其粘度或光散射,从而求出其分子量。间接法:用一组分子量不等的、单分散的试样为标准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淋出体积和分子量,则可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 GPC仪的组成:泵系统、(自动)进样系统、凝胶色谱柱、检测系统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2.1.1.泵系统:包括一个溶剂储存器、一套脱气装置和一个高压泵。它的工作是使流动相(溶剂)以恒定的流速流入色谱柱。泵的工作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数据的准确性。越是精密的仪器,要求泵的工作状态越稳定。要求流量的误差应该低于0.01mL/min。2.1.2.色谱柱:GPC仪分离的核心部件。是在一根不锈钢空心细管中加入孔径不同的微粒作为填料。每根色谱柱都有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离范围和渗透极限,色谱柱有使用的上限和下限。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是当聚合物最小的分子的尺寸比色谱柱中最大的凝胶的尺寸还大,这时高聚物进入不了凝胶颗粒孔径,全部从凝胶颗粒外部流过,这就没有达到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高聚物的目的。而且还有堵塞凝胶孔的可能,影响色谱柱的分离效果,降低其使用寿命。色谱柱的使用下限就是当聚合物中最大尺寸的分子链比凝胶孔的最小孔径还要小,这时也没有达到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目的。所以在使用凝胶色谱仪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时,必须首先选择好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相配的色谱柱。2.1.3.填料(根据所使用的溶剂选择填料,对填料最基本的要求是填料不能被溶剂溶解):交联聚苯乙烯凝胶(适用于有机溶剂,可耐高温)、交联聚乙酸乙烯酯凝胶(最高100℃,适用于乙醇、丙酮一类极性溶剂)多孔硅球(适用于水和有机溶剂)、多孔玻璃、多孔氧化铝(适用于水和有机溶剂)2.1.4.柱子:玻璃、不锈钢2.1.5.检测系统:通用型检测器:适用于所有高聚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有示差折光仪检测器、紫外吸收检测器、粘度检测器。2.1.6.示差折光仪检测器:溶剂的折光指数与被测样品的折光指数有尽可能大的区别。2.1.7.紫外吸收检测器:在溶质的特征吸波长附近溶剂没有强烈的吸收。2.1.8.选择型检测器:适用于对该检测器有特殊响应的高聚物和有机化合物。有紫外、红外、荧光、电导检测器等。 2.2.1.溶剂的选择: 能溶解多种聚合物;不能腐蚀仪器部件;与检测器相匹配。2.2.2.把激光光散射与凝胶色谱仪联用,在得到浓度谱图的同时,还可得到散射光强对淋出体积的谱图,从而计算出分子量分布曲线和整个试样的各种平均分子量2.2.3.激光光散射实验中必须对样品严格除尘,溶液中的灰尘会产生强烈的光散射,严重干扰聚合物溶液光散射的测量。溶液除尘是光散射成败的关键。首先是溶剂除尘,配置测试样品的溶剂应进行精馏,并经过0.2μm超滤膜过滤后方可使用。配好的溶液也要用0.2μm的超滤膜过滤。另外,测试中所用的器械,如:注射器等,使用前要用洗液浸泡,清水强力冲洗。
2023-07-21 15:48:431

凝胶渗透色谱的流动相与什么相似

凝胶渗透色谱的流动相与水相似。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凝胶过滤色谱法是体积排阻色谱法的一种,以水或者缓冲液为流动相。以有机溶剂为流动相的一般叫凝胶渗透色谱法。凝胶渗透色谱的流动相与水相似。
2023-07-21 15:48:561

凝胶渗透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有什么区别

都属于液相色谱,主要不同是: 1 GPC流动相是纯有机溶剂,为正相色谱;HPLC可用含量不超过95%的水溶液,为反相色谱。2 GPC的色谱原理是体积排阻; HPLC的色谱原理是吸附-洗脱。
2023-07-21 15:49:062

凝胶渗透色谱比起其他测试分子量的仪器有何优势,制样要注意什么

  方便、准确、速度快。  测定分子量一般就是凝胶色谱和粘度计,然后再折算成道尔顿分子量,凝胶给出的信息丰富,不仅能给出重均分子量,还能给出数均、z均、分子量分布系数等信息。  制样要注意不要有大颗粒不溶物堵塞色谱柱,进样前要用0.45um滤膜过滤,还要注意浓度不可太大,不能超过柱子耐受力,也不可太小,让检测器检测不到也不好。  溶解时间也要统一,一个小时和一天的可能结果会有差别,根据样品性质使用保护柱,振摇也要注意,这些都是为了防止某些脆弱的分子被弄裂了,降低了分子量,增大了分布系数。
2023-07-21 15:49:131

凝胶色谱法中全渗透点是指

凝胶色谱法中全渗透点是指在分离某种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DNA等)时,当分离试样的分子量大于凝胶的孔径时,试样的分子就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而只能在凝胶的表面层流动。这个分子量的临界值就称为凝胶的全渗透点。在全渗透点以下,分子可以自由地穿过凝胶的孔隙,因此分离效果较差;而在全渗透点以上,分子无法穿过凝胶的孔隙,因此分离效果会更好。全渗透点是凝胶色谱法中的重要参数之一,能够帮助确定适合分离试样的凝胶孔径大小,从而提高分离的效率和准确性。
2023-07-21 15:49:201

凝胶渗透色谱的优点

(1)全部组分均在溶剂分子洗脱之前洗脱下来,分离时间短。(2)可以预测洗脱时间,可以连续进样。(3)凝胶色谱的分离过程不依靠分子间作用力,一般情况下,没有强保留的分子累积在色谱柱,所以分离时试样组分不会丢失,柱的使用寿命也会延长。(4)保留时间短,色谱峰窄,容易检测。
2023-07-21 15:49:301

影响凝胶渗透色谱数据置信度的因素有哪些

关键因素是标准曲线的制作;其他因素包括进样,仪器色谱柱,泵,检测器等的状态。个人的看法。
2023-07-21 15:50:091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分子量中为什么分散系数不一样

GPC实验室为了检测物质的分子量分布,样品浓度大与小,只会影响整个色谱图谱的大小,不会对整个数据产生较大影响。当然,样品太稀会导致两头的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2023-07-21 15:50:181

HPSEC原理

原理:排阻色谱法也称空间排阻色谱或凝胶渗透色谱法,是一种根据试样分子的尺寸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排阻色谱的色谱柱的填料是凝胶,它是一种表面惰性,含有许多不同尺寸的孔穴或立体网状物质。凝胶的孔穴仅允许直径小于孔开度的组分分子进入,这些孔对于流动相分子来说是相当大的,以致流动相分子可以自由地扩散出入。对不同大小的组分分子,可分别渗入到凝胶孔内的不同深度,大个的组分分子可以渗入到凝胶的大孔内,但进不了小孔甚至于完全被排斥。小个的组分分子,大孔小孔都可以渗入,甚至进入很深,一时不易洗脱出来。因此,大的组分分子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较短,很快被洗脱出来,它的洗脱体积很小,小的组分分子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较长,洗脱体积较大,直到所有孔内的最小分子到达柱出口,完成按分子大小而分离的洗脱过程。尺寸排阻色谱被广泛应用于大分子的分级,即用来分析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 排阻色谱的固定相一般可分为软性、半刚性和刚性凝胶三类。所谓凝胶,指含有大量液体(一般是水)的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物质,它是一种经过交联而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多聚体。(1)软性凝胶如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凝胶都具有较小的交联结构,其微孔能吸入大量的溶剂,并能溶涨到它干体的许多倍。它们适用于水溶性作流动相,一般用于小分子质量物质的分析,不适宜在高效液相色谱中。(2)半刚性凝胶如高交联度的聚苯乙烯。常以有机溶剂作流动相。(3)刚性凝胶如多孔硅胶、多孔玻璃等,它们既可用水溶性溶剂,又可用有机溶剂作流动相,可在较高压强和较高流速下操作。色谱分离方法的选择: 要正确地选择色谱分离方法,首先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样品的有关性质,其次必须熟悉各种色谱方法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范围。选择色谱分离方法的主要根据是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极性和稳定程度以及化学结构等物理、化学性质。一、相对分子质量对于相对分子质量较低(一般在200以下),挥发性比较好,加热又不易分解的样品,可以选择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在200~2000的化合物,可用液固吸附、液-液分配和离子交换色谱法。相对分子质量高于2000,则可用空间排阻色谱法。二、溶解度水溶性样品最好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和液液分配色谱法;微溶于水,但在酸或碱存在下能很好电离的化合物,也可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油溶性样品或相对非极性的混合物,可用液-固色谱法。三、化学结构若样品中包含离子型或可离子化的化合物,或者能与离子型化合物相互作用的化合物(例如配位体及有机螯合剂),可首先考虑用离子交换色谱,但空间排阻和液液分配色谱也都能顺利地应用于离子化合物;异构体的分离可用液固色谱法;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同系物可用液液分配色谱法;对于高分子聚合物,可用空间排阻色谱法。
2023-07-21 15:50:392

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其中用水作为流动相

先纠正一下,凝胶渗透色谱(GPC)是以有机溶剂为流动相的,用水做流动相的叫凝胶过滤色谱(GLC),两者都是分子排阻色谱。用水做流动相的凝胶色谱,通常用来分析蛋白质、多肽(一般用buffer做流动相),如果你想做这方面的分析,成本可能比较高,主要是柱子很贵,比较常见的如TSK的柱子,一般都要上万,柱子比较娇气,很容易损坏。不知道你在哪个城市,一般在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液制品研究所、比较大的防疫站、相关产品的药厂等单位有使用,可以和当地的类似单位联系,如果项目是人家现成的,检测样品批量也多的话,单价应该比较低。
2023-07-21 15:50:481

凝胶渗透色谱对分析样品的要求

你做凝胶渗透色谱是不是想测分子量?还是说要做分离纯化?还是其他目的?1、如果测试分子量建议用通用检测器,你的样品应该是多组分的一类物质,用紫外的话很难兼顾到每一个的组分的紫外吸收强度。样品没有特殊要求,只要你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就可以的。2、你如果做分离纯化的话,那你最好先筛出最佳的分离条件,然后在实验。样品的上样量不要太大,避免过载。3、其他目的的实验就看你具体用途了,反正GPC没法跑梯度的(我是没有见过有人跑梯度),你得自己清楚样品的性质,是否对色谱柱有影响。
2023-07-21 15:50:581

凝胶过滤色谱 与凝胶渗透色谱的区别是什么??

凝胶色谱以水为流动相的称作凝胶过滤色谱,以有机溶剂为流动相的,称作凝胶渗透色谱。
2023-07-21 15:51:072

水分对凝胶渗透色谱的影响

水分对凝胶渗透色谱的影响是会对GPC产生影响。GPC中的聚合物样品需要在适当的溶剂中完全溶解,以便进行分离和分析。水分的存在会影响样品的溶解度,导致样品无法完全溶解或者溶解度不均匀,这会影响GPC的分离和分析精度。
2023-07-21 15:51:141

gpc凝胶渗透色谱测试的是数均分子量吗

不是凝胶渗透色谱测试的是重均分子量(Mw)和分子量分布(Mw/Mn)
2023-07-21 15:51:242

问什么在凝胶渗透色谱实验中,样品溶液的浓度不必准确配置?

因为GPC测的该样品中的分子量分布,不论溶液的浓度大小或者准确与否,并不影响其分子量分布。当然测的过程还应该保证溶液的浓度在仪器的检测限以上。
2023-07-21 15:51:341

为什么在凝胶渗透色谱仪色谱实验中,样品溶液的浓度不必准确配置

GPC实验室为了检测物质的分子量分布,样品浓度大与小,只会影响整个色谱图谱的大小,不会对整个数据产生较大影响。当然,样品太稀会导致两头的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2023-07-21 15:51:431

凝胶渗透色谱标准曲线怎么做

1.首先准备一系列标样,最常用的标样是PS(聚苯乙烯)(单点标样和混标都可以买到),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标样(如聚醚标样)及合适的柱子;2. 按照常规的GPC操作方式进样分析;3. 得到相应的谱图后可以按照软件里介绍的建立标准曲线的方式逐点处理数据得到新的工作曲线。
2023-07-21 15:51:521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中,分子洗脱顺序并解释?

液相色谱原理大多是分配色谱,就是说样品被固定相(柱子填料)吸附以后,在流动相洗脱过程中,样品的极性不同,在流动相中溶解的浓度也不同,有的可以互溶,有的不容,有的有一定溶解度.就可以根据这个原理进行分离.与固定相作用时间长的后洗脱,不易吸附的随着流动相流动最先被洗脱出来
2023-07-21 15:52:011

示差折光检测器在凝胶渗透色谱中起什么作用

水对光有折射作用一样,检测池中的液体对光也有折射,检测池溶液中溶解的物质不同,折射率不同,通过折射率的不同,检测出是否有样品经过,这样就可以通过在线工作站,做出色谱图。所以只要是溶液对光有折射的物质,都可以检测到。所以示差折光检测器,就是一种常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就像紫外检测器一样,只是因为检测原理不同,而叫法也就不同)
2023-07-21 15:52:321

高分子杂质用凝胶色谱的原理?

凝胶色谱法又叫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又叫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让氏,枝或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法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猛滑伍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 GFC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如多糖类化合物。凝胶的代表是葡萄糖系列,洗脱溶剂主要是水。凝胶渗透色谱法主 凝胶色谱法图示   要用于有 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 (聚苯乙烯、聚氯已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及分离,常用的凝胶为交联聚苯乙烯凝胶,洗脱溶剂为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凝胶色谱不但可以用于分离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同时根据所用凝胶填料不同,可分离油溶性和水溶 性物质,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从几百万到100以下。近年来,凝胶色谱也广泛用于分离小分子化合物。化学结构不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物质,不可能通过凝胶色谱法达到完全的分离纯化的目的。凝胶色谱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勿子质量分布测试。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高分子杂质用凝高分子杂质用凝胶色谱的原理凝胶色谱法又叫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又叫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让氏,枝或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法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猛滑伍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 GFC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如多糖类化合物。凝胶的代表是葡萄糖系列,洗脱溶剂主要是水。凝胶渗透色谱法主 凝胶色谱法图示   要用于有 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 (聚苯乙烯、聚氯已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及分离,常用的凝胶为交联聚苯乙烯凝胶,洗脱溶剂为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凝胶色谱不但可以用于分离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同时根据所用凝胶填料不同,可分离油溶性和水溶 性物质,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从几百万到100以下。近年来,凝胶色谱也广泛用于分离小分子化合物。化学结构不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物质,不可能通过凝胶色谱法达到完全的分离纯化的目的。凝胶色谱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勿子质量分布测试。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高分子杂质用凝高分子杂质用凝胶色谱的原理凝胶色谱法又叫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又叫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让氏,枝或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法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猛滑伍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 GFC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如多糖类化合物。凝胶的代表是葡萄糖系列,洗脱溶剂主要是水。凝胶渗透色谱法主 凝胶色谱法图示   要用于有 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 (聚苯乙烯、聚氯已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及分离,常用的凝胶为交联聚苯乙烯凝胶,洗脱溶剂为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凝胶色谱不但可以用于分离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同时根据所用凝胶填料不同,可分离油溶性和水溶 性物质,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从几百万到100以下。近年来,凝胶色谱也广泛用于分离小分子化合物。化学结构不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物质,不可能通过凝胶色谱法达到完全的分离纯化的目的。凝胶色谱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勿子质量分布测试。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请您采纳哦!
2023-07-21 15:52:392

凝胶色谱法原理为什么是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而不是分子大小。有什么区别

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 1964年,由J.C.Moore首先研究成功。不仅可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和鉴定,而且可以用来分析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体积不同的高分子同系物。(聚合物在分离柱上按分子流体力学体积大小被分离开)1.基本原理1.1分离原理 让被测量的高聚物溶液通过一根内装不同孔径的色谱柱,柱中可供分子通行的路径有粒子间的间隙(较大)和粒子内的通孔(较小)。当聚合物溶液流经色谱柱时,较大的分子被排除在粒子的小孔之外,只能从粒子间的间隙通过,速率较快;而较小的分子可以进入粒子中的小孔,通过的速率要慢得多。经过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分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被分开,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在前面(即淋洗时间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在后面(即淋洗时间长)。自试样进柱到被淋洗出来,所接受到的淋出液总体积称为该试样的淋出体积。 当仪器和实验条件确定后,溶质的淋出体积与其分子量有关,分子量愈大,其淋出体积愈小。 (1) 体积排除 (2)限性扩散 (3) 流动分离1.2校正原理 用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单分散标准聚合物预先做一条淋洗体积或淋洗时间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应关系曲线,该线称为“校正曲线”。聚合物中几乎找不到单分散的标准样,一般用窄分布的试样代替。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做一系列的GPC标准谱图,对应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样品的保留时间,以lgM对t作图,所得曲线即为“校正曲线”。通过校正曲线,就能从GPC谱图上计算各种所需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信息。聚合物中能够制得标准样的聚合物种类并不多,没有标准样的聚合物就不可能有校正曲线,使用GPC方法也不可能得到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于这种可以使用普适校正原理。1.3普适校正原理 由于GPC对聚合物的分离是基于分子流体力学体积,即对于相同的分子流体力学体积,在同一个保留时间流出,即流体力学体积相同。 两种柔性链的流体力学体积相同: [η]1M1=[η]2M2 k1M1α1+1=k1M2α2+1 两边取对数:lgk1+(α1+1)lgM1=lgk2+(α2+1)lgM2 即如果已知标准样和被测高聚物的k、α值,就可以由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样品M1标定待测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M2。[编辑本段]2.实验部分 直接法:在测定淋出液浓度的同时测定其粘度或光散射,从而求出其分子量。 间接法:用一组分子量不等的、单分散的试样为标准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淋出体积和分子量,则可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2.1.仪器: GPC仪的组成:泵系统、(自动)进样系统、凝胶色谱柱、检测系统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2.1.1.泵系统:包括一个溶剂储存器、一套脱气装置和一个高压泵。它的工作是使流动相(溶剂)以恒定的流速流入色谱柱。泵的工作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数据的准确性。越是精密的仪器,要求泵的工作状态越稳定。要求流量的误差应该低于0.01mL/min。 2.1.2.色谱柱:GPC仪分离的核心部件。是在一根不锈钢空心细管中加入孔径不同的微粒作为填料。每根色谱柱都有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离范围和渗透极限,色谱柱有使用的上限和下限。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是当聚合物最小的分子的尺寸比色谱柱中最大的凝胶的尺寸还大,这时高聚物进入不了凝胶颗粒孔径,全部从凝胶颗粒外部流过,这就没有达到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高聚物的目的。而且还有堵塞凝胶孔的可能,影响色谱柱的分离效果,降低其使用寿命。色谱柱的使用下限就是当聚合物中最大尺寸的分子链比凝胶孔的最小孔径还要小,这时也没有达到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目的。所以在使用凝胶色谱仪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时,必须首先选择好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相配的色谱柱。 2.1.3.填料(根据所使用的溶剂选择填料,对填料最基本的要求是填料不能被溶剂溶解):交联聚苯乙烯凝胶(适用于有机溶剂,可耐高温)、交联聚乙酸乙烯酯凝胶(最高100℃,适用于乙醇、丙酮一类极性溶剂)多孔硅球(适用于水和有机溶剂)、多孔玻璃、多孔氧化铝(适用于水和有机溶剂) 2.1.4.柱子:玻璃、不锈钢 2.1.5.检测系统:通用型检测器:适用于所有高聚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有示差折光仪检测器、紫外吸收检测器、粘度检测器。 2.1.6.示差折光仪检测器:溶剂的折光指数与被测样品的折光指数有尽可能大的区别。 2.1.7.紫外吸收检测器:在溶质的特征吸波长附近溶剂没有强烈的吸收。 2.1.8.选择型检测器:适用于对该检测器有特殊响应的高聚物和有机化合物。有紫外、红外、荧光、电导检测器等。2.2.操作: 2.2.1.溶剂的选择: 能溶解多种聚合物;不能腐蚀仪器部件;与检测器相匹配。 2.2.2.把激光光散射与凝胶色谱仪联用,在得到浓度谱图的同时,还可得到散射光强对淋出体积的谱图,从而计算出分子量分布曲线和整个试样的各种平均分子量 2.2.3.激光光散射实验中必须对样品严格除尘,溶液中的灰尘会产生强烈的光散射,严重干扰聚合物溶液光散射的测量。溶液除尘是光散射成败的关键。首先是溶剂除尘,配置测试样品的溶剂应进行精馏,并经过0.2μm超滤膜过滤后方可使用。配好的溶液也要用0.2μm的超滤膜过滤。另外,测试中所用的器械,如:注射器等,使用前要用洗液浸泡,清水强力冲洗。
2023-07-21 15:52:494

凝胶为什么第一个峰高而窄,第二个峰宽

凝胶渗透色谱峰加宽的现象主要是受两个因素影响。溶液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柱所产生的峰加宽和溶液在凝胶渗透色谱柱外产生的峰加宽。前者主要包括与动力学有关的涡流扩散、分子扩散以及流动相中的传质阻力和固定相中的传质阻力等。后者主要是连接管路、进样方式、检测池等因素造成的谱峰展宽。凝胶色谱层析又叫分子排阻色谱法,原理是根据凝胶孔隙的孔径大小与高分子样品分子的线团尺寸间的相对关系而对溶质进行分离的分析方法。又称空间排阻或体积排阻。
2023-07-21 15:52:571

液相色谱法有几种类型

1、液固吸附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中的一种,是基于物质吸附作用的不同而实现分离。其固定相是一些具有吸附活性的物质如硅胶、氧化铝、分子筛、聚酰胺等。2、液液分配色谱法基于被测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对溶解度的差异,通过溶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以实现分离。根据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极性不同,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前者是用硅胶或极性键合相为固定相,非极性溶剂为流动相;后者是硅胶为基质的烷基键合相为固定相,极性溶剂为流动相,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3、离子交换色谱法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依据这些离子对离子交换基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而实现分离。薄壳型离子交换树脂柱效高,主要用来分离简单的混合物;多孔性树脂进样容量大,主要用来分离复杂混合物。4、凝胶渗透色谱法又称为尺寸排阻色谱法。以溶剂为流动相,多孔填料(如多孔硅胶、多孔玻璃)或多孔交联高分子凝胶为分离介质的液相色谱法。当混合物溶液入凝胶色谱柱后,流经多孔凝胶时,体积比多孔凝胶孔隙大的分子不能渗透到凝胶孔隙里去而从凝胶颗粒间隙中流过,较早地被冲洗出柱外;而小分子可渗透到凝胶孔隙里面去,较晚地被冲洗出来,混合物经过凝胶色谱柱后就按其分子大小顺序先后由柱中流出达到分离的目的。5、离子色谱法采用柱色谱技术的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展开方式采用洗脱法。根据不同的分离方式,离子色谱可以分为高效离子色谱 、离子排斥色谱和流动相离子色谱3类。高效离子色谱法使用低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离子排斥色谱法用高容量的树脂,分离机理主要是利用离子排斥原理。流动相离子色谱用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多孔树脂,分离机理主要是基于吸附和离子对的形成。6、离子对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是将一种(或数种)与样品离子电荷(A+)相反的离子(B-,称为对离子或反离子,加入到色谱系统的流动相(或固定相)中,使其与样品离子结合生成弱极性的离子对(呈中性缔合物)。此离子对不易在水中离解而迅速进入有机相中,从而控制溶质离子的保留行为。液相色谱法的优点和应用1、优点离子色谱法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好和同时测定多组分的优点。尤其对于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的出现是分析化学中的一项突破性的新进展。2、应用离子色谱法主要用于测定各种离子含量,广泛应用于水、纸浆和漂白液、食品分析、生物体液、钢铁和环境分析等各个领域。
2023-07-21 15:53:072

请问分子排阻色谱和凝胶色谱(GPC)是一种技术吗?只是两种不同的叫法?

体积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是一种纯粹根据溶质分子在流动相液中的体积大小分离的色谱法.填料具有必然范围的孔径尺寸,大分子进不去而先流出色谱柱,小分子后流出.在用系统作为流动相的情况下,又称为凝胶过滤色谱(GFC)。随所用填料的孔径大小不同,SEC能分离的分子量级范围在1万到200万之间。凝胶色谱(GPC)全称为凝胶渗透色谱法。与体积排阻色谱不同的是是利用渗透效应,即具有分子筛效应,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的先流出色谱柱,中等分子的后流出,分子最小的最后流出。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从几百万到100以下。
2023-07-21 15:53:272

HPLC法中定量分析方法大致有哪几种?

气相色谱定量检测一般就两种,一个是外标法,一个是标法,对于没有标准物质的,就只能靠容面积归一法粗略定量。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简单地说,了解环境水平,进行环境监测,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扩展资料:HPLC根据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成分分为正相色谱和反向色谱。正相色谱法采用极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与腈基键合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烷烃类如正已烷、环已烷),常加入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等以调节组分的保留时间。常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如酚类、胺类、羰基类及氨基酸类等)。
2023-07-21 15:53:373

高温凝胶色谱仪与高效凝胶色谱仪区别?

高温凝胶渗透色谱仪专门针对聚烯烃研究而研发。标配的IR4红外检测器可分析样品的浓度及组分(甲基/1000C)或羰基。可配置多检测器—IR4红外检测器、粘度检测器、激光光散射检测器和高灵敏度的IR5 MCT检测器,用于分析高密度聚乙烯管材树脂的低碳数短支链组分。分析短支链分布的绝对优势,使此仪器获得陶氏化学实验室的青睐。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系统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 内, 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 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 解吸的分配过程, 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 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 通过检测器时, 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2023-07-21 15:53:522

凝胶色谱的参考文献

[1] 白颖, 李建伟. 凝胶色谱法测定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J]. 塑料科技, 2007,(04)[2] 衣学飞, 张涛, 张艳丽, 李义君. 凝胶色谱法测定BOPP分子量及其分布[J]. 炼油与化工, 2007,(02)[3] 施良和. 凝胶色谱的新进展[J]. 化学通报, 1980,(12)[4] 陈建华, 王均甫, 宋兰英, 陈同军. 凝胶色谱法测定顺丁橡胶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研究[J]. 色谱, 1998,(02)[5] 陶澍, 武会先, 张宗敏. 水生腐殖酸分子量分布研究——Ⅰ.串联凝胶色谱法测定水生腐殖酸分子量分布[J]. 环境科学学报, 1990,(01)[6] 陈贤苓, 雷中方.凝胶色谱法测定木素的分子量分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993,(04)[7] 成跃祖. 用TI-59型计算机计算高聚物凝胶色谱的积分分子量分布[J].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92,(05)[8] 李秉人.凝胶色谱法研究聚氯乙烯分子量分布及在树脂制备评价上的应用[J]. 化学工业与工程, 1986,(01)[9] 刘咏梅.凝胶渗透色谱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D]. 北京化工大学,2004[10] Arment S. Automated Soxhlet extraction .LC-GC, 1999, 17(6) :S38~S42[11] Brumley WC, Latorre E, Kelliher V, Marcus A, Knowles DE. Determination of chloridane in soil by LC-GC-ECD and LC-GC-EC NIMS with comparison of ASE, SFE, and Soxhlet extraction .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1998, 21(8) :1199~1216[12] Richter BE, Ezzell JL, Felix D, Roberts KA, Later DW. An 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system for the rapid preparation of environmental organic compounds in soil .American Laboratory, 1995, 27(4) :24~28[13] Fisher JA, Scarlett MJ, Stott AD. 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An evaluation for screening of soils for selected U.S. EPA semivolatile organic priority polluta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1997, 31(4) :1120~1127[14] Camel V. Microwave-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 of environmental samples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0, 19(4) :229~248[15] Majors RE. An overview of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s for solids .LC-GC, 1999, 17(6) :S8~S13
2023-07-21 15:53:591

凝胶色谱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一:凝胶色谱法的原理 以多孔凝胶(如葡萄糖,琼脂糖,硅胶,聚丙烯酰胺等)作固定相,依据样品分子量大小达到分离目的。大分子不进入凝胶孔洞,沿多孔凝胶胶粒间隙流出,先被洗脱;小分子进入大部分凝胶孔洞,在柱中被强滞留,后被洗脱。 根据样品性质分类: 凝胶过滤(GFC)―用于分析水溶性样品,如多肽、蛋白、生物酶、寡聚核苷酸、多聚核苷酸、多糖。 凝胶渗透(GPC)―用于分析脂溶性样品,如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 问题二:交通台电话 节目参与热线:23355555 路况热线:23542222 红绿灯热线:23332222储短信号码:88165555 问题三:有没有50岁以上的gay呢? 49岁的gay到第二年就是50 50岁的gay到第二年就是50以上了. 依次类推,肯定订50岁以上的gay啊. 问题四: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什么 凝胶色谱,又称空间排阻色谱。它是利用某些凝胶对混合物各组分因分子量不同,其阻滞作用也不同而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凝胶色谱的分离要理和其它色谱法不同,它类似于分子筛的作用,但凝胶的孔径要比分子筛大得多,一般为几百至几千埃。色谱柱内填充具有一定大小孔穴的凝胶。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不同大小的样品分子(图14―2中以黑点表示)随流动相沿凝胶颗粒(图14―2中以空心圈表示)外部骇隙和凝胶孔穴旁流过,体积在的分子因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里而得到排阻,因此较为顺利地通过凝胶柱而较早地被流动相冲洗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产生部分渗透作用,小分子可渗透到凝胶孔穴里去而受阻滞,因有一个平衡过程而较晚地被流动相冲洗出来。这样,试样组分基本上按分子大小受到不同阻滞而先后流出色谱柱,从而实现分离目的。光凝胶色谱采用水溶液作流动相进,称为过滤凝胶色谱(HFC),而用有机溶剂为流动相时,称为凝胶渗透色谱(GPC)。 问题五:HPSEC原理 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简便的生物化学分离分析方法。基本原理是指混合溶质的分子按其分子量的大小不同,分别先后流出色谱柱而被分离。色谱分离中的固定相(凝胶)是一种不带电荷的、具有三维空间、多孔网状结构的物质,凝胶的每个颗粒的细微结构就如一个筛子,小的分子可以进入凝胶网孔,而大的分子则排阻于凝胶颗粒之外,因而具分子筛的性质,因整个色谱过程一般不变换洗脱液,好像过滤一样,故也称凝胶过滤色谱,又因使用的固定相为凝胶,故又称为凝胶色谱(gel chromatography;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GFC)。 问题六:凝胶渗透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有什么区别 联系:都是根据被分离样品通过色谱柱的时间来将其分离。 广义来说,凝胶渗透色谱也可认为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 不同:1原理不同:凝胶渗透色谱是根据样品中物质体积的大小不同将其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是根据样品物质与色谱中物质的吸附-解析平衡来将其分离,也就是 根据物质的吸附系数不同达到分离的效果。 2色谱柱中的填料不同:凝胶渗透色谱中的填料为孔洞大小不同的凝胶,而高效液 相色谱中的填料有很多种类,分离的原理也有所不同。
2023-07-21 15:54:251

凝胶渗透色谱的介绍

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1964年,由J.C.Moore首先研究成功。不仅可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和鉴定,而且可以用来分析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体积不同的高分子同系物。(聚合物在分离柱上按分子流体力学体积大小被分离开)
2023-07-21 15:54:341

凝胶色谱法的简要介绍

凝胶色谱法又叫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法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 GFC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如多糖类化合物。凝胶的代表是葡萄糖系列,洗脱溶剂主要是水。凝胶渗透色谱法主要用于有 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聚苯乙烯、聚氯已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及分离,常用的凝胶为交联聚苯乙烯凝胶,洗脱溶剂为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凝胶色谱不但可以用于分离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同时根据所用凝胶填料不同,可分离油溶性和水溶 性物质,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从几百万到100以下。近年来,凝胶色谱也广泛用于分离小分子化合物。化学结构不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物质,不可能通过凝胶色谱法达到完全的分离纯化的目的。凝胶色谱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勿子质量分布测试。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2023-07-21 15:54:491

什么是凝胶色谱法?为什么胶凝胶色谱法?

凝胶色谱可以分离分子量不同的物质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即进入凝胶相内,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和扩散,所以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慢。朋友可以到行业内专业的网站进行交流学习!分析测试百科网这块做得不错,气相、液相、质谱、光谱、药物分析、化学分析、食品分析。这方面的专家比较多,基本上问题都能得到解答,有问题可去那提问,网址百度搜下就有。
2023-07-21 15:55:042

凝胶色谱法介绍 凝胶的种类及性质

1、凝胶色谱法又称为凝胶过滤法、 凝胶层析、凝胶渗透层析、通透层析、分子筛层析。 2、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3、凝胶的种类及性质 (1)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交联葡聚糖的商品名为Sephadex,不同规格型号的葡聚糖用英文字母G表示,G后面的阿拉伯数为凝胶得水值的10倍。例如,G-25为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2.5克,同样G-200克每克千胶吸水20克。交联葡聚糖凝胶的种类有G-10,G-15,G-25,G-50,G-75,G-100,G-150,和G-200。因此,“G”反映,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部范围。 (2)Sephadex LH-20,是Sephadex G-25的羧丙基衍生物, 能溶于水及亲脂溶剂,用于分离不溶于水的物质。 (3)琼脂糖凝胶: 商品名很多,常见的有,Sepharose(瑞典,pharmacia ),Bio-Gel-A(美国Bio-Rad)等。琼脂糖凝胶是依靠糖链之间的次级链如氢键来维持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疏密依靠琼脂糖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它的结构是稳定的,可以在许多条件下使用(如水,pH4-9范围内的盐溶液)。琼脂糖凝胶在40℃以上开始融化,也不能高压消毒,可用化学灭菌处理。 (4)聚丙烯酰胺凝胶: 是一种人工合成凝胶,是以丙烯酰胺为单位, 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成的,经干燥粉碎或加工成形制成粒状,控制交联剂的用量可制成各种型号的凝胶。交联剂越多,孔隙越小。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商品为生物胶-P (Bio-Gel P),由美国Bio-Rad厂生产,型号很多,从P-2至P-300共10种,P 后面的数字再乘1000就相当于该凝胶的排阻限度。 (5)聚苯乙烯凝胶商品为Styrogel , 具有大网孔结构, 可用于分离分子量1600到40,000,000的生物大分子,适用于有机多聚物,分子量测定和脂溶性天然物的分级,凝胶机械强度好,洗脱剂可用甲基亚砜。
2023-07-21 15:55:131

凝胶色谱的分类

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凝胶色谱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凝胶过滤色谱凝胶过滤色谱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如多糖类化合物。凝胶的代表是葡萄糖系列,洗脱溶剂主要是水。凝胶渗透色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主要用于有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 (聚苯乙烯、聚氯已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及分离,常用的凝胶为交联聚苯乙烯凝胶,洗脱溶剂为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凝胶色谱不但可以用于分离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同时根据所用凝胶填料不同,可分离油溶性和水溶性物质,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从几百万到100以下。凝胶色谱也广泛用于分离小分子化合物。化学结构不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物质,不可能通过凝胶色谱法达到完全的分离纯化的目的。
2023-07-21 15:55:232

凝胶色谱原理

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凝胶色谱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离原理:一个含有各种分子的样品溶液缓慢地流经凝胶色谱柱时,各分子在柱内同时进行着两种不同的运动:垂直向下的移动和无定向的扩散运动。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即进入凝胶相内,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和扩散,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的先流出色谱柱,中等分子的后流出,分子最小的最后流出,这种现象叫分子筛效应。具有多孔的凝胶就是分子筛。各种分子筛的孔隙大小分布有一定范围,有最大极限和最小极限。分子直径比凝胶最大孔隙直径大的,就会全部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这种情况叫全排阻。两种全排阻的分子即使大小不同,也不能有分离效果。直径比凝胶最小孔直径小的分子能进入凝胶的全部孔隙。如果两种分子都能全部进入凝胶孔隙,即使它们的大小有差别,也不会有好的分离效果。因此,一定的分子筛有它一定的使用范围。一是分子很小,能进入分子筛全部的内孔隙;二是分子很大,完全不能进入凝胶的任何内孔隙;三是分子大小适中,能进入凝胶的内孔隙中孔径大小相应的部分。大、中、小三类分子彼此间较易分开,但每种凝胶分离范围之外的分子,在不改变凝胶种类的情况下是很难分离的。对于分子大小不同,但同属于凝胶分离范围内各种分子,在凝胶床中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分子较大的只能进入孔径较大的那一部分凝胶孔隙内,而分子较小的可进入较多的凝胶颗粒内,这样分子较大的在凝胶床内移动距离较短,分子较小的移动距离较长。于是分子较大的先通过凝胶床而分子较小的后通过凝胶床,这样就利用分子筛可将分子量不同的物质分离。另外,凝胶本身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大的分子在通过这种网状结构上的孔隙时阻力较大,小分子通过时阻力较小。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多种成份在通过凝胶床时,按照分子量大小排队,凝胶表现分子筛效应。
2023-07-21 15:55:403

凝胶渗透色谱的应用

凝胶色谱不但可以用于分离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同时根据所用凝胶填料不同,可分离脂溶性和水溶性物质,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从几百万到100以下。近年来,凝胶色谱也广泛用于小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相近而化学结构不同的物质,不可能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达到完全分离纯化的目的。凝胶色谱不能分辨分子大小相近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需在10%以上才能得到分离。
2023-07-21 15:55:491

生物凝胶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又叫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法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 GFC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如多糖类化合物。凝胶的代表是葡萄糖系列,洗脱溶剂主要是水。凝胶渗透色谱法主 凝胶色谱法图示要用于有 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 (聚苯乙烯、聚氯已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及分离,常用的凝胶为交联聚苯乙烯凝胶,洗脱溶剂为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凝胶色谱不但可以用于分离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同时根据所用凝胶填料不同,可分离油溶性和水溶 性物质,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从几百万到100以下。近年来,凝胶色谱也广泛用于分离小分子化合物。化学结构不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物质,不可能通过凝胶色谱法达到完全的分离纯化的目的。凝胶色谱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勿子质量分布测试。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分子筛效益 一个含有各种分子的样品溶液缓慢地流经凝胶色谱柱时,各分子在柱内同时进行着两种不同的运动:垂直向下的移动和无定向的扩散运动。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即进入凝胶相内,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和扩散,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的先流出色谱柱,中等分子的后流出,分子最小的最后流出,这种现象叫分子筛效应。 凝胶色谱系统具有多孔的凝胶就是分子筛。各种分子筛的孔隙大小分布有一定范围,有最大极限和最小极限。分子直径比凝胶最大孔隙直径大的,就会全部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这种情况叫全排阻[1]。两种全排阻的分子即使大小不同,也不能有分离效果。直径比凝胶最小孔直径小的分子能进入凝胶的全部孔隙。如果两种分子都能全部进入凝胶孔隙,即使它们的大小有差别,也不会有好的分离效果。因此,一定的分子筛有它一定的使用范围。综上所述,在凝胶色谱中会有三种情况,一是分子很小,能进入分子筛全部的内孔隙;二是分子很大,完全不能进入凝胶的任何内孔隙;三是分子大小适中,能进入凝胶的内孔隙中孔径大小相应的部分。大、中、小三类分子彼此间较易分开,但每种凝胶分离范围之外的分子,在不改变凝胶种类的情况下是很难分离的。对于分子大小不同,但同属于凝胶分离范围内各种分子,在凝胶床中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分子较大的只能进入孔径较大的那一部分凝胶孔隙内,而分子较小的可进入较多的凝胶颗粒内,这样分子较大的在凝胶床内移动距离较短,分子较小的移动距离较长。于是分子较大的先通过凝胶床而分子较小的后通过凝胶床,这样就利用分子筛可将分子量不同的物质分离。另外,凝胶本身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大的分子在通过这种网状结构上的孔隙时阻力较大,小分子通过时阻力较小。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多种成份在通过凝胶床时,按照分子量大小“排队,凝胶表现分子筛效应。
2023-07-21 15:56:053

为什么凝胶色谱技术中洗脱用的液体和浸泡凝胶所用的液体必须要相同?

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析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根据分离的对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还是有机溶剂可溶物,凝胶色谱又可分为凝胶过滤色谱(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离原理:一个含有各种分子的样品溶液缓慢地流经凝胶色谱柱时,各分子在柱内同时进行着两种不同的运动:垂直向下的移动和无定向的扩散运动。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即进入凝胶相内,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和扩散,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的先流出色谱柱,中等分子的后流出,分子最小的最后流出,这种现象叫分子筛效应。具有多孔的凝胶就是分子筛。各种分子筛的孔隙大小分布有一定范围,有最大极限和最小极限。分子直径比凝胶最大孔隙直径大的,就会全部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这种情况叫全排阻。两种全排阻的分子即使大小不同,也不能有分离效果。直径比凝胶最小孔直径小的分子能进入凝胶的全部孔隙。如果两种分子都能全部进入凝胶孔隙,即使它们的大小有差别,也不会有好的分离效果。因此,一定的分子筛有它一定的使用范围。一是分子很小,能进入分子筛全部的内孔隙;二是分子很大,完全不能进入凝胶的任何内孔隙;三是分子大小适中,能进入凝胶的内孔隙中孔径大小相应的部分。大、中、小三类分子彼此间较易分开,但每种凝胶分离范围之外的分子,在不改变凝胶种类的情况下是很难分离的。对于分子大小不同,但同属于凝胶分离范围内各种分子,在凝胶床中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分子较大的只能进入孔径较大的那一部分凝胶孔隙内,而分子较小的可进入较多的凝胶颗粒内,这样分子较大的在凝胶床内移动距离较短,分子较小的移动距离较长。于是分子较大的先通过凝胶床而分子较小的后通过凝胶床,这样就利用分子筛可将分子量不同的物质分离。另外,凝胶本身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大的分子在通过这种网状结构上的孔隙时阻力较大,小分子通过时阻力较小。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多种成份在通过凝胶床时,按照分子量大小排队,凝胶表现分子筛效应。
2023-07-21 15:56:362

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其中用水作为流动相

不是凝胶渗透色谱测试的是重均分子量(mw)和分子量分布(mw/mn)
2023-07-21 15:56:431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什么

凝胶色谱,又称空间排阻色谱。它是利用某些凝胶对混合物各组分因分子量不同,其阻滞作用也不同而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凝胶色谱的分离要理和其它色谱法不同,它类似于分子筛的作用,但凝胶的孔径要比分子筛大得多,一般为几百至几千埃。色谱柱内填充具有一定大小孔穴的凝胶。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不同大小的样品分子(图14—2中以黑点表示)随流动相沿凝胶颗粒(图14—2中以空心圈表示)外部间隙和凝胶孔穴旁流过,体积在的分子因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里而得到排阻,因此较为顺利地通过凝胶柱而较早地被流动相冲洗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产生部分渗透作用,小分子可渗透到凝胶孔穴里去而受阻滞,因有一个平衡过程而较晚地被流动相冲洗出来。这样,试样组分基本上按分子大小受到不同阻滞而先后流出色谱柱,从而实现分离目的。光凝胶色谱采用水溶液作流动相进,称为过滤凝胶色谱(HFC),而用有机溶剂为流动相时,称为凝胶渗透色谱(GPC)。
2023-07-21 15:56: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