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用户思维下的用户体验,已然成为服务设计,客户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提升乃至公司战略、品牌等领域的重要基点。
公交行业作为城市服务的 “窗口”,直接影响市民出行体验与城市形象。当前公交面临乘客需求多元化(如通勤族、老年群体、游客等)、智能系统升级(如掌上公交 APP、智能调度)、服务投诉处理压力等挑战。本次培训聚焦 “用户思维驱动服务品质升级”,通过公交行业专属案例与工具,提升管理层服务战略设计能力、一线团队的需求洞察与触点优化能力,实现投诉率下降、满意度提升的核心目标、服务品质管理有哪些方法?本课程将围绕以“《用户思维——基于用户思维的客户满意与服务管理提升》”进行一系列关键模块的研讨和分享。
课程收益:
1. 管理升级:掌握公交服务利润链模型,设计符合行业特性的服务标准与品质管控体系;
2. 需求洞察:分析公交乘客细分需求(如早晚高峰、特殊人群),运用工具精准捕捉痛点;
3. 触点优化:绘制公交服务旅程地图,识别关键触点(如站点设施、司机服务、客服响应)并制定改善策略;
4. 实战工具:掌握客户需求分析工具、服务质量五维模型、投诉处理 SOP 等工具在公交场景中的应用。
课程风格:
▲源于实战:课程内容来源企业实践经验,课程注重实战、实用、实效;
▲幽默风趣:课程氛围非常好,擅长用互动、故事、案例点燃培训现场;
▲逻辑性强:系统架构强,课程的逻辑性能够紧紧抓住每个听众的思维;
▲价值度高:课程内容经过市场实战打磨,讲解的工具均能够有效运用;
▲方法论新:建构主义+实操练习+视频案例+组织实际案例演练+追本溯源。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服务部门经理、主管、客服、服务部门一线人员
课程人数:30-50人
课程方式:讲师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员分享+现场演练+情景模拟
课程大纲
第一讲:用户思维——服务经济时代的商业趋势与用户趋势
一、客户思维案例与意识陷阱分析
案例 1:厦门公交某线路投诉激增事件
背景:2024 年 Q3 某线路因早晚高峰拥挤、到站不准时,乘客投诉量环比上升 40%;
过程:通过乘客调研发现,通勤族对 “准时性”“车内空间” 需求强烈,老年乘客关注 “上下车便利性”;
结果:试点高峰期增发区间车,优化智能调度系统,投诉量下降 25%,满意度提升至 82%。
流失原因 |
占比 |
典型场景描述 |
候车时间长 |
35% |
非高峰时段发车间隔超 30 分钟 |
换乘不便 |
28% |
跨区线路接驳站点少 |
服务态度差 |
18% |
司机未耐心解答乘客问询 |
其他 |
19% |
车辆卫生、特殊人群关怀等 |
二、客户中心时代的角色倒逼转型
1、客户远离的原因:数据显示
2、商业时代的变迁:产品时代——市场时代——客户时代
3、角色转变:需求升级与要求时俱进
案例: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商业行为、通信、技术人员的转变
小结:重视颗粒度的客户需求及体验诉求
第二讲:用户洞察分析——用户信任与用户需求洞察
一、构建用户信任的底层逻辑“五力模型——意动双变化”
1、意:洞察力——用户需求洞察与分析
2、动:行动力——用户行为为轨迹的行动策略
3、双:链接力——与用户链接传递价值的能力
4、变:应变力——危机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5、化:转化力——用户异议冲突的关系转化升级能力
二、用户画像建构应用
1. 用户画像
案例:教育用户标签库
练习实践:分析你所负责区的重点用户,制定一份用户画像1.0.
2. 用户分析应用
3.用户需求分析模型
工具:基本、惊喜、必备、反向、期望需求的精细抓取
· 案例:乘客需求分类与洞察工具
公交乘客类型分析:
乘客类型 |
核心需求 |
沟通策略 |
通勤族 |
准时、快捷 |
强调实时公交查询功能 |
老年群体 |
安全、便利 |
司机主动帮扶、优先落座 |
游客 |
清晰指引、景点接驳 |
车内张贴旅游线路图、双语报站 |
· 工具:KANNO 需求分析在公交场景的应用
· 练习:分组分析 “掌上公交 APP” 的必备需求(如实时到站)、期望需求(如线路优化建议入口)、惊喜需求(如雨天暖心提示)。
课堂产出成果:梳理出结合我司的主要价值用户群体KANNO需求分析
第三讲:经营服务——服务利润价值链与用户经营
一、服务利润价值链的三要素与分析
1、服务利润价值链剖析
1)户体验
2)用户满意
3)用户忠诚
4)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根本差异
案例:承德酒店的服务员细心观察与行动
练习:一次用户体验的全过程,区分体验、满意和忠诚。
2. 服务质量“五维标准”
1)可靠性
2)保证性
3)有形性
4)移情性
5)响应性
工具:服务五维模型
练习:以我司服务为背景,梳理出我司业务场景的服务五维
· 服务质量五维标准在公交的落地
案例 4:公交 “五星线路” 评选体系
五维标准 |
公交场景应用 |
评估指标 |
可靠性 |
准点率 |
早晚高峰准点率≥90% |
保证性 |
司机安全驾驶 |
事故率<0.05 次 / 百万公里 |
有形性 |
车辆设施清洁度 |
车内无异味、座椅完好率 100% |
移情性 |
特殊人群关怀 |
孕妇 / 老人让座率≥85% |
响应性 |
客服投诉处理时效 |
24 小时内闭环处理率≥95% |
二、服务利润价值链的服务体验设计:服务是需要被设计的
1.制定服务到设计服务
2.从卖产品到卖信赖
3.以运营为中心VS.以用户为中心
4.把自己当用户VS.把用户当用户
三、高光触点:用户体验旅程地图抓取关键触点
1. 用户体验来自哪里?
2. 用户旅程重塑用户体验
1)五感的设计优先级原则
2)用户旅程中的三类触点
u 物理触点:装饰、外观、灯光、软装等
u 数字触点:线上平台、公众号、微信对话等
u 人际触点:服务人员接待态度、流程、话术等
任务:分别梳理本司或线上平台的三大触点。
实战任务:绘制 “厦门公交常规线路服务旅程图”
三大触点梳理:
物理触点:候车亭遮阳棚、车内扶手高度、无障碍通道;
数字触点:掌上公交 APP 界面、短信通知、语音报站;
人际触点:司机发车前安全提示、客服热线话术。
情感曲线案例:对比 “普通线路” 与 “BRT 快速线路” 的乘客体验峰值(如 BRT 的 “准点率高” 为爽点,普通线路 “拥堵等待” 为痛点)。
3)痛爽痒+情感曲线=用户旅程的“三点一线”
u 痛点:商业盈利力
u 爽点:核心竞争力
u 痒点:品牌识别力
任务:共创本司用户的“痛点、爽点、痒点”+用户情感曲线
课堂产出成果:紧扣本司业务场景的《用户体验旅程地图》1.0版+《N个关键触点》输出成果:
1套KANNO用户需求分析
N张客户情感曲线图
1份关键触点及改善策略
u 课程复盘+学员分享+合影同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