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景区的服务意识和游客体验。
景区服务团队人员最主要的职责就是 “以游客人性为本”地洞察游客,建立游客信赖,为游客传递价值,增强游客粘度产生复购,从而给景区创下良好销售额及游客体验。
服务意识是愿不愿意做好的态度问题,服务技能是能不能做好的能力问题,而服务技能里70%都来自于沟通的能力;在我们现代企业里如何有效深化植入内心的服务意识,如何落到实处地提升围绕服务业务流程所需的沟通能力,如何“以游客思维”,从“游客行为”为靶向的游客体验旅程地图一览游客行为全生命周期,成为本课程的主要探讨与分析内容,旨在提升员工对服务工作的认知与重视,从而塑造游客良好的体验,利于塑造景区品牌。
课程收益:
● 一种思维:树立“游客(游客)思维”,案例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游客思维;
● 一个定律:了解游客体验的关键点,掌握峰终定律,学会捕捉游客体验;
● N套触点:梳理不同场景的“服务触点”,并在本景区窗口、导游、保洁等等流程中使用;
● 四种类型:把握不同游客的风格类型,从而调整应变沟通策略的技巧;
课程风格:
源于实战:课程内容来源企业实践经验,课程注重实战、实用、实效;
幽默风趣:课程氛围非常好,擅长用互动、故事、案例点燃培训现场;
逻辑性强:系统架构强,课程的逻辑性能够紧紧抓住每个听众的思维;
价值度高:课程内容经过市场实战打磨,讲解的工具均能够有效运用;
方法论新:建构主义+实操练习+视频案例+组织实际案例演练+风趣幽默。
课程时间:0.5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服务人员/管理者、服务营销人员/管理者
课程方式:讲师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员分享+现场演练+强化训练
课程大纲
第一讲:游客思维——服务意识决定服务行为
一、 消费市场和游客变化
1. 文旅景区行业政策背景
2. 游客需求的升级变化
案例:游客自我维权意识增强
3. 产品中心-市场中心-游客中心
案例:景区消费者的需求变迁
二、游客思维的底层逻辑
1. 场景1:与我有关
2. 场景2:经营信赖
3. 场景3:差异价值
案例:某全国知名景区的“拍照卡”体验
案例:川航惊艳洞察力
第二讲:游客体验——客户体验峰终策略
一、与游客接触的触点——卓越服务的三大触点
1. 物理触点:指示牌、装修、路线图
2. 数字触点:官网、微信公众号、百度导航
3. 人际触点:景区服务人员服务过程
案例:五星级酒店三大触点
二、一线:游客情感曲线
1. 游客体验全周期:游客行为全流程
练习:从游客进园区-购票-入园-景区指引-导游讲解-驾驶-保洁-出园
2. 游客情绪的高低点:情感曲线中的峰终定律
案例:宜家、方特东方神话
练习:描绘一次物业服务的情感曲线1.0,找出服务峰终点,并完善策略。
第三讲:服务行为——服务沟通决定70%服务行为
一、景区各岗位业务办理
1)专业精深——快速准确的业务操作
2)有形原则——规范的手势、舒服的动作
3)有声原则——请、谢谢、对不起
4)尊重原则——游客有知道过程的权利
5)寒暄技巧——融洽与顾客的关系
6)肯定原则——对任何积极行为给予赞美
演练:面对景区起冲突的女性,拉着小孩,如何赞美?
二、识别不同类型游客的沟通策略
1、人的四种典型思维和行为风格
1)老虎型人的特点及如何相处
2)孔雀型人的特点及如何相处
3)考拉型人的特点及如何相处
4)猫头鹰型人的特点及如何相处
案例:同事、朋友、客户
2 从着装颜色、款式、风格识人
3. 通过沟通语言,捕捉关键信息识人
4. 不同性格的人,不同沟通偏好
场景演练:
1、55左右的一退休老婆婆,不愿开包,如何应对?
2、一位强势说话直接,嗓门大的40多岁男士,不愿给小孩买票,如何应对?
三、服务异议处理技巧
1、氛围垫子
2、识别观察
3、界定诉求
4、方案表达
5、引导认可
6、跟踪反馈
小贴士:易错行为警示
1. 没有注意到“先外后内”的处理原则
2. 把错误归咎到顾客身上
3. 做出承诺却没有实现
4. 逃避个人责任
5. 质问游客
6. 忽视游客的情感需求